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562部分

调教太平洋-第562部分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德国提供一些援助,多绞杀点英美的血,最好是拼个两败俱伤,让他们在战后不得不依靠自己重建经济,才能获得获得最大优势。“
  唐绍仪看了眼开始降落的飞机,从包里掏出登机前菜说到的电报,幽幽道:“但有件事李先生您怕还不知道,德国刚刚来电报了,请求我们派兵进入欧洲!”
  “什么!”
  李恩富迅速接过电报,看完后脸色也有些变了,电报是德国首相府和总参联名发来的,但却引用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话,希望新华派遣20到30万陆军支援欧洲战场,而且希望其中能够至少两支类似飞虎团这种精锐装甲部队。
  看着这份电报,李恩富终于知道唐绍仪在担忧什么了,对新华来说现在进入欧洲肯定不合时宜,可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胜利,霍尔木兹海峡重新开通只是时间问题,通过巴格达铁路进军欧洲已经不存在技术上难题,所以德国才会如此急不可耐。
  德国人也不是傻瓜,他们肯定看到了新华借用装备优势,开战至今消耗其实并不很大,所以在战场有希望联动起来后,就立刻迫不及待想把新华也拖入欧洲泥潭,免得战后德国耗尽了力量而新华却最终独享其成,所以才会如此急迫,还借用了威廉二世来施压。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目前由于是盟友关系,新华还不能直接拒绝,如果那样势必会导致和德国出现巨大裂痕,在战争还没定胜负的时候这是得不偿失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德国不会翻脸,但搞些小动作还是能办到的,尤其是目前欧洲的几大同盟国都是德国的传统盟友,如果一起施压,战后新华也将被孤立起来。
  派,肯定不行。
  不派,那要如何不着痕迹的拒绝呢?提供些新式武器?估计皇上和军方都不会答应,所以这回李恩富也犯难了,这可真是个棘手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战后新国际形势下新华能否获得领导权。
  一个被德国笼罩的欧洲不应该出现的,同样德国也不希望被新华支配,这就导致了开始产生裂痕。
  机轮轻轻地触碰水泥跑道,打断了两人的思绪,望着舱门打开后得新式机场,又想到手里这份电报,两人都不由相视苦笑。
  其实不仅仅是通辽,目前新华很多城市都建起了机场,之所以会在航空业刚起步的时候出现如此多已经超出了时代规格的航空基础设施,完全来源于李大皇帝的小花招。
  随着飞机技术进步,为了保障未来新华在航空领域的领导者地位,促进战后航空业发展,在这件事情上李默很是固执,而且还借用军需借口来修建。
  他后世的经验证明,发达的航空业是国家强大的标准之一,加上任何技术都是由需求带动起来的,所以李默早就想把机场铺满整个国家了,现在有了战争这个大借口,加上唐绍仪和议会因为李默的坚持也睁一眼闭一眼,所以才出现了这种遍地建设机场的高潮。
  加上现在新华实施的是战时经济和国家紧急状态法案,在此情况下只要是被按上了军需字样的项目,都是不惜成本和代价的,所以李默故意借此机会大肆在全国以军用名义建设机场,这样一来成本核算全都被安放在了军事支出中,加上列入军需后,此类项目可以申请战俘来修建,大大加强了国内在机场和航空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进度,所以连很多偏远省份也都把建造机场提上了建设计划。
  其实这种招数对大家来说不算新鲜,因为李大皇帝之前在造船业上不惜耗费近半国家财政的情况和现在类似,十几年坚持不懈,甚至被很多人视为执拗的投入,终于在战争开始后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短短一年不到,新华几大造船重工企业,就已经向军方提供了5艘航母,4艘战列舰,和8艘轻巡洋舰以及30多艘其它军舰,还有近百艘远洋货轮,虽然其中很多都是战前就开始建造的,但爆发力还是极为惊人,尤其是最近开始的新华轮项目,短短几个月就有多达27艘下水,最快的一艘建造周期只用了78天。
  李默的想法很简单,机场开通会促进航空业进入爆发期,人口和物资通过飞机流动又会反过来促进技术革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就不会因为战后军事需要减弱而造成技术发展减速了。
  可问题是这其实是加剧了战争支出,加重了国家负担,只是因为目前新华拥有坦克和飞机上的技术优势,军队已经不太可能陷入类似于欧洲那种最耗钱和物资的长时间堑壕战,所以国家财政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太合算了,由于目前新华仅仅战俘就拥有近百万之多,这些人白养着总不可能,所以不如让他们为新华建设添砖加瓦。
  不过李默这种忽然从狂热造船业转向航空的跃进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现在飞机打仗还行,但用于民用运输还太早了,原因就在于飞机的运输能力还不足,比如这架从鲲鹏轰炸机改进来的信天翁运输机,一次只能运输一吨物资,或者12位乘客,这点运输量和铁路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所以并不值得花巨资兴建机场设施。
  但这次他再次力排众议,道理也很简单,新的四发远程轰炸机目前已经进入了样机试验阶段,按照进度最晚明年中旬就可以交付首批,加上战争促进了技术爆发,更大马力发动机也已经处于了临界点上,一旦技术成熟,运载数吨或者几十人的飞机很快就会出现,所以还不如趁着现在借战争机会放开手来干,免得战后国家经济恢复期里加重负担。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只有总参才知道的深层原因,那就是新华国土疆域实在是太广阔了,要想能够快速处理突发情况,速度更快的航空能力将至关重要。
  可问题是,兴奋中的李大皇帝还不知道德国已经盯上了新华,不想再让他安安稳稳借战争名义舒服过小日子了,要是大军真的进入欧洲泥潭,恐怕类似这种靠战争预算搞国内建设的小伎俩就必须全部收回,要不然国家财政真会陷入破产。
  试验场西边的炮火实验区内,看着士兵们将一根根火箭弹塞入发射管,李默兴奋地真想自己过去亲自试验。
  喀秋莎啊!
  这种新式的20管火箭炮可是他和陆军督促的重点项目之一,一想到铺天盖地的火箭弹向敌人头上砸去,瞬间将几万平方公里地区淹没在火海里,李大皇帝心里就像塞进了几只猫一样。
  所以他听说开春后要试验多管火箭炮,百忙中还是抽时间来到了这里,连身后驶来的吉普车都没注意到。
  随着一声发射命令,10辆火箭发射车陡然窜出了长长地尾焰,一枚枚火箭弹如受惊的蜂巢般迅猛窜出,仅仅半分钟后,200枚火箭弹就窜出了发射管,眨眼间远处用石灰划出的区域便成了一片火海。
  如此威猛的火力,让走下车的唐绍仪和李恩富也直了眼睛,甚至忘记了来这里的事情,走到身边指着多管火箭炮问道:“皇上,这是……”
  “20管120毫米火箭炮,发射速度每秒钟一枚,射程12000米,杀伤范围……”李大皇帝兴奋地介绍时,浑然没注意到两者越来越黑的脸色。
  一秒钟一枚!
  唐绍仪脑海里只剩下了这句话,等到李默介绍完后,才苦着脸道:“皇上,您不是打算大量装备吧?”
  “怎么了?”李默挠挠头,才发现两人的苦脸,有些惊诧,这么好的东西造出来为啥不用?
  “皇上,这个……,我没法拨款!”唐绍仪把包里的统计数字往李默手里一塞,摇着头拒绝道:“这东西是好,不过……,您要是大规模装备,我恐怕真要辞职了。”
  “不至于吧!”
  李大皇帝翻看着数字,终于知道两人发黑的脸色是啥意思了,所以讪讪摸摸鼻子,又看了眼火箭炮后心底不由叹了口气,喀秋莎啊!
  可惜玩不起!
  一旦大规模装备,估计后勤会让自己先破产了。
  所以立刻一摆手,暂时挥别了试验场,坐上车和两人一起向居住区驶去,问道:“对了,你们怎么一起来了,出什么事情了?”
  唐绍仪立刻摸出了电报:“皇上,德国来电报了。”
  迅速看完电报后,李默脸色也有些变了,没想到德国如此狡猾,自己才拿下美索不达米亚,连霍尔木兹海峡都没打通,就如此迫不及待了,而且还着重提到了新式装甲部队和飞机,说明人家不想看到自己这么悠闲了!
  李默拍拍司机让他停车后,推门走出了轿车,禁卫们熟知他的脾气,知道皇上肯定有要事要和两人商量,所以立刻散开建立起了警戒圈。
  还带着一丝寒意的空气,让李默从火箭炮的兴奋中走出了出来,唐绍仪带来的还真是个棘手问题。
  其实李默也很清楚,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胜利,第二批和第三批向波斯湾增兵计划开始,唐绍仪和陈平他们都有了拖延的想法,因为谁都知道,战争局势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印度洋战区实际上已经和欧洲分裂脱节,现在同盟变成了连成一片,而协约却因为印度和澳大利亚被孤立,开始陷入各自为战。
  所以印度打不打,什么时候打其实都已经由自己说了算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肯定不希望自己开印度战场,而自己也不想开,毕竟印度国土辽阔,即使军队一推就倒,那么也会牵制自己大量兵力和资源,何况重启锡兰和孟加拉登陆,就算是佯攻,消耗也不会小,因为这两地都是印度大舰队必保之地,一碰就会促发大战。
  还有更重一点,根据之前的情报,德国公海舰队和英国本土大舰队的决战就要开始了,德国胜利那么一切免谈,如果英国胜利,那么只要印度还没沦陷,他们就必须来支援,这样就给了自己围点打援的绝佳机会!
  何况现在欧洲的大规模消耗才刚刚开始,此时如果发力进军进入欧洲泥潭,再加上启明计划就要开始,一旦俄国退出后,德国在结束战争前势必还能保住部分力量。
  但没想到自己不想打印度,却被德国看到了机会!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德国的一个试探气球,如果不是地处险地,以德国的高傲性格,是不会想让新华进入欧洲的,一个由德国说了算的欧洲才是威廉二世想要的,只是他们不想看到战后新华继续壮大,自己却陷入漫长的经济恢复泥潭而无力兼顾外界罢了。
  是不是派兵支援欧洲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新华自己能坚持多久,刚才看的数字已经让他有些惊讶,所以战争也不可能由着自己性子无限期拖延,必须考虑到德国和新华自身的承受能力,所以他扬了扬手里的统计数字,问道:“少川,你给我说个实话,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你能坚持几年?”
  “三年,最多三年!”
  唐绍仪强调道:“这是在不会严重破坏国内经济的情况下的极限了!不是说超过了三年我们就不能打下去,而是如果继续延长,那么即使能够胜利,能够得到战争红利,恢复也要很长时间!”
  李默心底点点,这和他估算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说战争无论如何都必须在19年前结束,如果那时还不能解决问题,先不说新华,德国就坚持不住了。
  李默摇了摇手里的电报,问道:“那么依你们看,派还是不派呢?”
  “不能派!”唐绍仪率先摇头道:“现在派了,我们就会陷入泥潭,欧洲毕竟遥远,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仅靠巴格达铁路很难保障几十万部队的补给,加上海空军都缺乏前沿基地,陆军势必要陷入孤军作战中,再强大也会陷入苦战,一旦形成僵持,那代价就太大了!所以依我看,等巴格达铁路开通后,我们先向德国提供急需物资和部分装备,确保德国不会失败后,再看情况决定!”
  “首相说的对,我也不建议去。”
  李恩富说完后,干脆建议道:“既然现在直接拒绝不行,那么我觉得不妨重启锡兰和孟加拉登陆计划,不需要太狠,只要拉部队上去锻炼锻炼就行了,如果还不行就干脆向东非派遣部分军队作为牵制和佯攻,这样不仅可以逼迫英美分散力量,我们也有借口兵力不足无法军事支援欧洲,同时再将东南部队调一部分前往澳大利亚,只要等俄国退出后,德国势必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线,只要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德国怕是也不希望我们进欧洲了!”
  “锡兰可以,但孟加拉不行。”唐绍仪摇摇头:“我问过陈平,孟加拉那里地势复杂,如果开战无论是不是真打,消耗都很大。
  现在陈平已经派部队前往马尔代夫,只要那里被我们控制住,印度就算是被包围了,他们将得不到任何支援,长此以往军队士气和信心就会大受挫折,再加上提拉克和甘地见到我们的武力强势后都有了些转变,目前情报部正在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武装,而且他们也答应只要我们不分裂印度,就将最晚在年底前动手起义,所以印度内部迟早会发生变化,没必要这么急迫就进入印度半岛。“
  “那你说怎么办呢?”李默问道。
  “加速启明计划!”
  “哦?为何少川会有这个想法?”李默眼眸一亮,笑问道。
  “皇上想必也猜到了,这份电报其实就是试探我们,以德国的高傲性子,肯定不会真的甘心放任我们进入欧洲,但威廉二世现在是没办法,凡尔登已经成了绞肉机,又因为两线作战无法集中全力,所以只要我们加速启明计划,迫使俄国退出战争,这样德国东线、奥匈和保加利亚军队就可以全部腾出手来,最起码也有百万军队可以投入到西线!那时德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势必也就不会再想让我们进入欧洲,分一杯羹了!”
  “那么你认为要在多久内解决俄国呢?”
  唐绍仪想了想,说道:“陈平和我说过,马斯喀特苏丹国倒向了我们后,他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清扫霍尔木兹海峡,按照进度应该要三个月左右,而巴格达铁路通车也基本上是这个时间,所以不妨给孙九功发个电报,让他在三个月内推进到乌拉尔山一线,再加上俄国内部我们的伏子,只要在这段时间内翻掉尼古拉二世,迫使俄国退出,基本上德国就不会想让我们去欧洲了!”
  “三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