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为了确保基地安全,哥伦比亚政府将允许新华帝国驻扎不超过三千人的陆军士兵用于保护基地。
在交出了布埃纳文图拉和允许驻军后,新华也承担了有义务确保哥伦比亚不受外国侵略,确保哥伦比亚国土完整的重责。
同时为了帮助哥伦比亚海军恢复实力,新华、智利和哥伦比亚三国闪电达成了将一艘北极星级战列舰出售给哥伦比亚,并且由新华和哥伦比亚共同承担一半资金的协议。
5月28日,当这份条约被记者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美国的强烈抗议,美国政府甚至表示将不惜一战也决不允许新华陆军进驻南美大陆。
如此强硬的表态,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6月1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同天,新华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包括四艘新锐河北级战列舰和两艘吉林级战列舰在内十五艘战舰和四艘大型运兵船抵达巴拿马湾,趁夜色掩护闪电般冲破五艘美国战列舰的封锁,在美国海军顾忌不敢开火的情况下,强行将三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送上了岸后,才留下了两艘吉林级战列舰继续在远海监视。
消息传至美国,威尔逊总统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他深知这是新华反击塔夫脱留下的大麻烦的步骤,但他却拿不出任何办法,根据最新的情报,过去一个半月内,新华已经将三个陆军师六万人送到了檀香山,也就是说一旦开战,这六万人可以迅速的扑向美国西海岸,这还不包括一直在檀香山驻扎的一个海军陆战师。
而此时美国陆军却因为古巴战争结束后大量老兵和志愿兵被裁撤,虽然中途也进行了加强,但总人数也不过十五万,可截至去年底,新华却已经悄然完成了三十个陆军师的组建,再加四个海军陆战队师总兵力六十八万。
在不能保证取得海上优势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不敢轻易保证是否能挡住登陆。
威尔逊总统面临着上任后一个最大的考验。
放任新华地面力量进入南美是不允许的,因为陆军不是海军,任何战争最终解决问题的依然是陆军,新华海军再强也不会对大西洋上的东海岸造成麻烦,想要真正威胁美国只有陆军,所以新华迅捷投送到哥伦比亚的三千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了大麻烦。
此时的欧洲已经结束了喧嚣,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开始,使得所有人都预见到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欧洲反而是结束了吵闹,各国都开始全心全意的备战。
一项项征兵计划,一个个军事预算,连一颗子弹,一把步枪都变得极为重要,所以根本没人来关心美国和新华突然爆发的纷争。
6月5日,不愿意开战的威尔逊总统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战争,派遣国务卿威廉·珍尼斯·布里安作为特使前往北京,不过在布里安启程的同时,出于对本土的担忧,他还是推动了议会通过陆军法案,将目前十五万的陆军人数提高到四十万,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
对李默来说,美国陆军的扩大是个既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美国不是打了上千年地面战争的欧洲,更不是打了几千年的中国,陆军严重缺乏底蕴,几十万人打个古巴游击队都损兵折将不得不鸣金收兵,加上此刻美国还不算超级大国,新华崛起前更是被英国打压的厉害,所以仅仅能算地区大国,国内民族复杂,种族冲突不断,国家荣誉感还没连年累月宣传的新华强,所以四十万陆军只是个样子罢了。
从另外一面看,美国终于从海军挪到陆军,这意味着美国彻底走上了军备竞赛的道路,而自己拿下了哥伦比亚后,美国连金钱优势都开始难以发挥出来,因为它主要的工业都在东海岸,在无法保证巴拿马运河安全的情况下,战时支援太平洋的唯一的通道就是英国在大西洋上的福克兰基地,一条遥远且耗时的航线。
所以这是一次完美的夺势行动,因为这意味着,在和美国的竞争中,新华彻底的掌握了太平洋主动权。
随着布里安抵达北京,得到了不会进攻巴拿马,且驻军只保证哥伦比亚安全的口头承诺后,没有准备好的美国只能咽下和英国走的太近的苦果。
9月1日,在外度过了半年的李默从吕宋启程回国,同时不批准参谋部提出的插手正在越闹越凶的墨西哥危机的想法,只允许了通过第三国向墨西哥出售五万支91式步枪和500万发子弹的生意,同时终止了所有对外干涉行动。
他这份电报,意味着新华也和欧洲一样进入了战略收缩阶段,与此同时新华参众两院同时通过了首相府提出的关于发行100亿蓝币特别国债的议案。
在经济连年增长后,李默采用的利用政府大规模投资,先富民的策略在苦苦挨了十几年缺钱的日子后终于开始爆发,100亿特别国债看似数字吓人,但实际上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只有不到20元,连续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使得民间累计了大量的财富,加上之前用外部补贴军费的办法,使得新华经济并未受到几年来各国军备竞赛的破坏。
而且之前新华也多次推出过小规模国债,民众已经看到了国债的回报率,所以仅仅一个月就被认购完毕,这其中李秀峰这位皇家大总管得到李默的暗示后,就一口气认购了两亿元之多。
连续恢复了每年百分之十军事拨款预算后,有通过了历史最大一笔国债发行的议案,这代表新华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大挑战的准备。
特别国债议案并未在国外引起什么轰动,因为此时各国都开始发行大量的国债,其中最大欧洲各国更是已经发行了超过300亿美元,约合420亿蓝币的特别国债。
9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率先公布了下一年度的军事预算,整个预算高达史无前例的140亿马克,约合7亿英镑,占两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英法同样不甘示弱,也提交了总额5。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
两份原本应该成为爆炸新闻的惊人军事预算,却如同泛起的水泡闪了下便沉入了海底,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压抑得几乎令人喘不过来的寂静中。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509章 野马和大黄蜂
1913年底,是商人们最忙碌的季节,哥伦比亚风波在有意无意的推动下陷入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小小的巴拿马成为太平洋上的焦点,紧接着墨西哥危机又差点把美国推入战争,但真正控制美国的寡头们还不愿意开战,因为对他们来说欧洲紧张的备战已经暂时弥补了出口损失。
一支支满载各类物资的船队在大西洋两岸来回穿梭,即使连暴风雪也无阻挡,在美国陷入狂热的时候,新华的商人们同样也在忙碌,虽然新订单并不太多,但之前德国、英国和奥斯曼的订单已经全部到了交付期,所以大大小小的船队依然填满了苏伊士运河。
除了粮食石油橡胶等东西外,正在疯狂扩军的德奥两国还看上了新华陆军淘汰下来的两千挺马克沁机枪,由于九八式轻机枪的大量装备,沉重且不便于携带的马克沁机枪被淘汰了很多,在得知了此消息后,两国立刻全部买了下来。
这是个所有人都低下头,一遍遍检查自己还需要准备什么的年代,是个脑海里只剩下还需要多少部队,多少物资的年代。
这是一段令人窒息的寂静时刻。
一辆辆火车从各地开往边境,一支支步枪被发放到年轻而稚嫩的脸庞手里,女人和孩子都被要去接受军事培训。
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加满了燃料,沿着既定的轨道开始一点点往前滚动,此时此刻就连李默这位穿越者,也无法再改变这个轨迹。
萨拉热窝的枪声无论是不是会响起,都已经无法遏制战争的爆发,因为那仅仅是个借口,一群愚蠢的巴尔干人给强国们的借口。
新华虽然还没有宣布备战,也没有提出任何计划,但英法接连不断加强在东南半岛的驻军力量,开始大量武装殖民地伪军的行动,以及新华议会忽然通过的发行100亿国债和增加的军费预算,也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不用李默在说什么,英法利用制造能力,接连不断增加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地伪军数量,再加英美两国开往澳大利亚如雪片般的船队都说明,即便是新华不参战,那么只要英美法等国只要解决了德国,就会立刻掉转枪口。
这是毫无疑问的。
没人喜欢太平洋上出现一个利用欧洲战争消耗后,能独霸海洋的存在尤其它还是一个异教徒国家。
英国知道,即使他在欧洲损失惨重,但只要打败了德国,把美国再拉进来,以协约国的装备制造能力,那么再多一个新华也未必能抗住。
只要打败新华,意味着欧洲再多损失几倍,也一夜间全部回来了。
这就是肌肉法则。
所以虽然国内没有任何表态,但在巨量的资金推动下,弹药和鸡蛋一样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军事仓库,轻武器储备被要求在两年内从现在的可装备30个师,飙升到100个师的规模,第一辆M3型坦克顺利走下生产线,军用卡车的订单把国内所有汽车厂都挤爆,第二批12艘长江级轻巡洋舰被要求在两年内必须全部完工,第一代两艘航母则必须要在最迟明年四月完工,而后续的第二批六艘将在第一批完工后立刻开始建造。
海量的采购订单,让总参和首相府一度考虑实施紧急状态法案,因为如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经济将自动转为战时计划经济,意味着除了工资和规定的稀少利润外,所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物资粮食等企业都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利润,简单说就是所有武器装备价格至少下降两成。
不过这个提案被李默否决了,因为一旦实施紧急状态法案,对国家经济破坏实在是太大,之前因为底子薄,李默采取了大量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鼓励工商的办法刺激经济,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的基本构架,提升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政府鼓励和帮助下出现了大批新技术企业。
可以说,目前新华正处于一个飞速的上升通道,保持一定比例的工商业利润,加上政府和军方大额订单的推动,可以促使商人们更积极投资,扩建新厂或者增加工人,但如果实施紧急法案,那么利润被压榨到最低后,反而会遏制民间投资,迫使经济停滞不前。
以目前新华国内五大民营船厂为例,大量的军方订单让他们都开始扩建船坞,增加设备,大量培训工人,只需要在等两年他们的规模就将达美英等民用船厂五年前的规模,意味着可以为国家再提供超过三十个万吨级船坞。
所以如果此时进入紧急状态,那么他们就没有利润去完成建设,虽说迟早都会进入紧急状态,但能晚一天经济就少受一天的伤害,所以唐绍仪和陈平都接受了李默的建议,更多的采用国企主动压缩利润,民企竞争报价的原则,这样也使得采购价格下降了很多。
12月30日,在新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天,李默搭乘火车抵达了成都,名义上是来庆贺巴蜀在经过了十年的艰苦施工后,境内第三条铁路线终于全线贯通,正式西南最重要枢纽,实际上却在结束了欢庆仪式后,在空军司令薛慕华和海航司令乐飞的陪同下,悄然前往位于成都郊外的西南飞机研究所。
巴蜀之国,不仅有丰沛的资源,而且还深处内陆心脏,所以几年前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李默就开始有意识的将一些重要工厂和研究所搬迁到这里。
其中最大的就是新华第二航空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
车队进入了空旷的厂区后,几架小巧的单翼飞机让李默立刻兴奋起来,经过一年的紧张试飞和改进,第一架F4A空军型已经走下了生产线。
这是一款真正的战斗机,分别采用了750马力昆仑二型液冷直列V型8缸和风神三型15缸星式风冷发动机,之所以同时采用两种引擎不是因为李默认为自己的后勤太强大,而是考虑了未来发动机技术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折中产物。
和之前的F3双翼秃鹰相比,F4可以说是集合了李默带来的后世理念和十几年来新华航空技术的结晶。
流线型机身,采用了下单翼设计,放弃了木板和帆布,全部采用了科学院最新研制更轻更坚固的镁铝合金,翼尖外缘从圆形改为了切尖造型,改善了机翼阻力,同时为了保证低速的机动性,又发明了更大更有力的开缝式襟翼,空军液冷型号还额外加装了发动机整流罩来改善气动。
后…可收放起落架,使得飞行时的阻力更小,加上封闭式座舱,和领先欧美的强劲发动机,采用了缸内喷油等技术后,使得它可以做任何动作而不至于漏油,同时也使得翼展11。5米,全长9米,空重1。35吨的F4A达到巡航120节/每小时和最大320节/每小时的速度。
除了机内油箱外,李默机翼油箱的概念也得到了应用,不仅让航程大幅增加到1300公里,升限也达到了6000米。
之所以数据一下子大幅飙升,除了发动机技术在波斯和北非折磨近两年后取得了突破外,更主要是的三叶不对称螺旋桨的应用,其实早在发动机始终无法突破后,李默就苦思冥想历史上还有那些航空技术是自己没注意的,由于他真不太懂飞机,直到看到北非雄鹰连续发回电报说螺旋桨设计有问题的报告后,才想起自己的螺旋桨好像比二战的飞机少了一个。
三叶螺旋桨技术并不太复杂,经过长时间的吹风实验后,研究所立刻掌握了这项技术,由于是非对称的,所以不仅可以减小发动机振动,使得飞机更安静,保证飞行平稳性外,也可以提供更大的拉力,所以一下子就把发动机的能力发挥了出来,要不然按照阿德尔他们的实验,如果继续用双叶对称桨,那么起飞重量,速度和机动力至少下降三成。
飞机性能的突破,使得飞行研究所在内部布置上也游刃有余起来,四挺12。7毫米由大毒蛇改进来的航空机枪,两门在机头同轴布置,两门在机翼根部位置,总备弹达到了1800发。
虽然装备部正在研制25毫米机炮,但目前来看赶不上进度了,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四门机枪的布置也足以横扫天空中那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