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301部分

调教太平洋-第301部分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了罢了。”
  “今日老夫就做了不臣之人吧。”说完,一甩发辫,在刘光第和几个儿子面前猛地举起剪刀,狠狠剪了下去。
  等到辫子被剪断,才一把抛开剪刀,双手捧着从小蓄到今天的长辫,老眼微红,竟然看得呆了。
  “父亲,父亲?”刘休乾吓得连忙喊了两声,刘秉璋这才吐了口气,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呆一笑,别说刘秉璋几个儿子了,就连刘光第都以为他伤心过渡,安慰道:“大人,您这又是何必呢?皇上和新华从未规定不准蓄发留辫。”
  “不。”
  刚才还又笑又呆的刘秉璋却忽然大声道:“刚才举起剪子时,老夫心如死灰,还以为这一剪子就要归去,可剪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条辫子才是罪魁祸首,他足足困住了我中华几百年。”
  “一剪飞起,开天辟地。呵呵,老夫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刘秉璋把剪下的辫子递给刘光第,扶椅弯腰说道:“裴邨,把辫子带给皇上吧,请转告皇上,罪臣刘秉璋今日方才幡然醒悟,实在是有愧,所以……”
  刘秉璋还未说完,刘光第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大人,这条辫子您还是留着亲手交给皇上吧,我想再有几日皇上大概就要来成都了。”
  “皇……,皇上要巡行成都了?”
  “是的,皇上已经从陕西出发,一路体察民情,不日即将到达成都,而且皇上让我转告刘大人,这些年来四川在大人的署理下,各族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还请大人能再当几年省长,为四川再尽尽力。”
  “此外,皇上听说大人的体智兄弟喜好藏书,还对甲骨有所研究,所以希望他能出任新建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专为整理散落民间的孤本拓文,以供后人研究鉴赏,弘扬我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
  “好好好。”刘秉璋连道三个好字,哈哈大笑起来。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46章 东南变
  “佩孚,刘大人和其他几位大人正在长沙商讨互保大事,你为何不再等等?等总督大人回来后再走呢?”
  “大人,佩孚真不想再当兵了,只求能回到老家做点小买卖。”
  浙北大营内,除了一万新军正在校场上列队按照洋人的办法操练外,从江苏退下来的两千多淮军也被暂时安置在这里。
  听闻叶志超的询问,吴佩孚立刻回答道。
  两年多前他入淮军,本想建一番功业,但谁想到才穿上军装没几天,大清就亡了,几万新华军横渡渤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北京城,皇上和皇太后相继自尽,就连城里的那些王公大臣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还没等消化完这个消息,新华军就开进了江苏,他也只能身不由己跟着淮军节节败退,直至将整个苏北大地拱手让人,逃到了洋人保护的浙江来。
  论士兵能力,武器装备,东南军队没一支能和人家比,可也不至于败得如此快,如此惨,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他身边这位叶提督。
  这个人当年在牙山时就谎报大捷,最后连战连败,丢掉了朝鲜,竟不知为何重回淮军后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又当上了提督,之前一战,他指挥混乱,坐等新华军来攻却不知变通反攻,丢掉江苏有一半的责任都要归咎此人。
  此时,虽有东南互保,但新华已经坐稳江山,待在这里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且最近新华军频繁沿江北上,大又立刻入川的架势,一旦四川被攻陷,等待东南的只有一个败字。
  再留下,等死吗?
  叶志超并不知道吴佩孚是因为看穿了四川失守后的大局才要离开,只是有些可惜,因为此人是淮军中难得的后起之秀,不过他也没坚持挽留,毕竟已经这样了,挡了人家的前程又有什么意思呢。
  “只不过?”叶志超看了眼驻守在大营外的一支法国军队,叹了口气。
  虽有互保协议,但如今谁都知道东南当家的是洋人,枪炮是从洋人手里买来的,训练新军的也是洋人,而且赋税也都有洋人把持,军官想要走,还必须和洋人打个招呼,这那里还是大清朝,根本就是洋人当家了。
  谁都知道,洋人这是怕东南诸省降了新华,要知道人家新华对洋人可不待见,北方早已取消了大清时给洋人的特权,更回购了洋人在那里的所有矿场,你要做买卖也行,必须按照人家的规矩来,若是违背了照杀不误。
  所以啊,这要走还必须动点脑经。
  “佩孚,走吧,我和你一起去见洋人,就说你家出了点事,要回去一趟,至于你回去后做什么,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谢谢提督大人。”吴佩孚拱手刚谢完,立刻有校尉跑来,在叶志超耳旁耳语了几句后,后者顿时脸色大变。
  “四川没了。”
  ……
  “咳咳……”
  静室之中,李鸿章猛烈地咳嗽了几声,当他把捂住嘴巴的手帕取下,眼角扫到那丝阙红时,连忙捏成一团塞入了口袋。
  “李大人,你没事吧。”溥煦见状,连忙追问起来。
  李鸿章连忙冲这位原本的大清国辅国将军,爱新觉罗子孙摇了摇手表示没事后,才继续和张之洞攀谈起最近发生在东南的事情。
  见到李鸿章没事,溥煦稍稍定了定心,那日国变之时他恰好不在北京城,所以才和其他几位贝勒亲王躲过了一劫,避入了江苏。
  但谁想到,几万淮军还是没能挡住新华军的脚步,短短两月就一败再败,最终丢掉了整个北方,如不是洋人和李默达成了协议,说不定这湖南也不能躲了。
  随着李默在北方推行新法,老百姓的日子日渐好过,还大修铁路,办实业,从各地招人,东南半壁也终于开始摇摇欲坠。
  一纸所谓的东南互保,此时看来却是可笑无比,因为东南沿海根本没有自保能力,曾引以为凭的淮军都败了,湘军更是一枪没打就让出了湖北,若不是洋人派出水师封锁了长江,恐怕人家的大军早就挥师南下了。
  但没等他们这些人喘口气,如今李默就又开始北征,不仅干脆利落的拿下了蒙古,把蒙古那些王爷都给抓了起来,最后不仅吞了几万蒙古精骑,还宣布解放那些低贱的农奴,这样一来草原上数百万牧民全都倒向了新华,那些旗主和部族头人在武力的威胁下,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用官换权,成了李默手下的署理一方的官员。
  解决完蒙古后,他的大军又迅速向西,目前虽然屯兵于银川,但前锋大营已经直指新疆,入疆已是指日可待。
  而最让人担心的是,李默对东南的渗透一刻不停,不仅派人在各地办报,宣传新学,宣扬中华论,还鼓动那些学生举子不断闹事,尤其是此刻的长沙,更是乱作一团。
  他还借用强行推行新币的机会,大肆收敛白银,几乎将北方的白银全弄到了手里,又利用这些白银做武器,大量在东南各地囤货居奇,使得各地物价飞涨,粮食奇贵,人心都被他彻底弄乱了。
  而洋人们也不闲着,趁此机会大举捞钱,巧立名目讹诈东南,如今在长江以南的洋人简直是多不胜数,惹来了各地乡绅的极大不满,若不是大家都害怕北方那个新土地法,还有所顾虑,大概他们这些人早就被赶下台了。
  官不官,民不民,学生举子也无心读书,大好的东南已如几年前糜烂的山东等地般已经是日暮西山。
  但这些都不是他们集中到长沙,继续谈论东南互保如何维持的关键,真正的原因是四川。
  李默对四川的渗透从他立国新华那天前起就未断过,尤其是这几个月来,昔日的维新急先锋刘光第,更是频繁进出总督府,不断游说四川总督刘秉璋退出互保。
  这可是不得了事情。
  四川作为东南诸省的北部屏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没了四川,东南互保就成了笑话,人家的大军可以很快从四川出发,如洪水般顺长江从直泄而下,加上江南多湖泊,运河水道又密集,只要有足够多的船,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东南半壁,连挡都挡不住。
  而且东南虽然财力雄厚,但也不可能凑出那么多兵力来防守每条河,每座湖,何况人家还有一只大水师,可以直接从东南沿海任何一处登陆。
  虽有洋人为依靠,但洋人就真靠得住吗?
  以前北方同样是洋人横行,烟台威海还驻有英国兵舰,大家都以为李默不敢挥师京畿,可人家偏偏就打了,而且还打了个措手不及,几天就平定了直隶,说什么世界第一水师的大不列颠国,还不是屁也没放一个就灰溜溜的从北方都撤走了。
  就算洋人愿意拼命,但供养的起吗?光是这些年为了让人家驻军汉口,防守长江,就耗费了千万两白银,再加上购买洋枪洋炮的开销,就算以东南的富足也有些吃不消,何况洋人又安排了赫德来监管几省的赋税,这等于是在抽东南的血。
  溥煦扭头,看了看坐在上首,却一句话也不说的肃亲王善耆,心愈发的沉了下去。
  这位昔日的大清国铁帽子王,爱新觉罗幸存下来子孙中最高官员,来到东南后立刻被奉为了众人的领袖,但他如今坐在那里却像个死人一般,形似枯槁,不喜不怒、面无表情,甚至连眼珠子都看不到动一下。
  溥煦深深叹了口气,其实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大清国完了
  但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一边是洋人逼着他们不得和北方媾和,一边是北方咄咄逼人的架势,如今的东南就像是挤在两块滚烫的铁板中的那块肥油,被烤得滋滋冒烟的同时,油水还不断地被挤压抽走渐渐干瘪。
  而且还没法挣扎。
  那么到底该如何改变这个困局呢?
  “岘庄,依你看,如今该怎么办呢?”李鸿章和张之洞聊完后,扭头看向了从江苏逃至浙江的刘坤一,后者同样是一筹莫展,叹了口气后才说道:“为今之计,我看也只有学那宋高宗了。”
  “宋高宗赵构?”
  “岘庄的意思是,立都杭州?”张之洞连忙朝他看去。刘坤一点点头,扫了一圈众人:“除此之外,各位还有办法吗?”
  “南宋偏安东南,也立国百余年,以江南富足可保一国所需,只要我等不要学赵家贪图享乐,以洋人西法为本改革,励精图治,早日强盛国势,又何惧李默之流。”
  “而且相比诸位都很清楚,东南如今乱象频生,不是因为我东南无人,也不是说老百姓都不喜大清,而是因为缺少个带头人,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所以若是能早日请新皇登基,定能稳定东南,早日收复河山。”
  张之洞点了点头,如今东南糜烂,虽有洋人和李默插手的原因,但最大问题就是没一个带头人,他们虽说都是封疆大吏,但此刻人心惶惶,下面又有多少人能听他们的呢?
  所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统一的政权,是目前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只有让新皇尽早登基,才能稳定东南人心,但问题是,洋人会不会答应呢?而且该让谁来当皇帝呢?
  “那洋人那边……?”张之洞还未说完,刘坤一早一步说道:“不久前去上海,已经就此事试探过英法等国公使的口风了饿,他们虽未说同意,但也没说不可,依我看他们这还是老花招,等着坐收渔利,真要是办了,相比他们也不会反对,对那些洋人来说,我们当家总比李默当家好吧。”
  刘坤一的话,让大家纷纷点头,但该立谁当皇帝呢?
  众人纷纷向善耆看去,他是大清国的铁帽子王,爱新觉罗的子孙,让他来当这个皇帝也能服众。
  不过还没大家开口,一直没说话的善耆却忽然摆了摆手,他已经看出来了,面前这些人早已从保一方平安的封疆大吏变成了为己牟利的小人,何况当这个如傀儡般憋屈的皇帝,有何意思?那样的话还不如去找李默,虽说当初他入京是快刀斩乱麻杀了不少人,但死的那些都是什么人?
  那些平日里无恶迹的爱新觉罗子孙,至今还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虽说被没收了一部分家产,落魄了很多,但人家也没有干净杀绝,还是留了些下来,只要安安分分也足够活下半辈子了。
  自己平日里就无恶性,大不了也把家产一捐,做个安安稳稳地老百姓。
  再说了,如有四川,加上洋人的支持,说不定也能做几年安生皇帝,可刘秉璋是什么人?他是个大义当先之辈,当年重庆教案,那么多清流,言官上折子弹劾他,可他还不是只抓了几个匪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教绅给宰了,还驱走了大部分洋人传教士,如是他无心李默,又为何多次接见刘光第?
  他那是在考验李默的耐心。
  若是李默急不可耐挥军入川,他倒是有可能会为大清朝做个忠节高臣,但李默越是好言相劝,用国家大义来游说他,恐怕他早就在动心思了。
  四川被占只是迟早的事,所以这个皇帝还不如不做,想到这里,他立刻起身抱拳拱拱手道:“诸位,我不能当这个皇帝,你们还是另立明主吧。”说完,还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便悄然走出了房间。
  善耆的离开,顿时让众人大感意外和棘手,论资历和身份,善耆本是最佳人选,可现在他不当了,那又该选谁呢?
  当众人的目光开始纷纷扭向溥煦时,他也顿时头皮发麻,要真是坐上这个位子,和火烤又有何区别?但还没等他摇头摆手,房间外却忽然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大人,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说吧,出了什么事?”张之洞拦住了来报信人,刚问完,报信人立即大喊起来:“几位大人不好了,四川总督刘秉璋刚才发来电报,宣布退出东南互保,接受新皇领导,此刻四川全境官员和士兵都集中到了成都,等待新华军的整编。”
  扑通。
  这个消息,顿时让房间内的众人猛地立起后有颓然坐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四川降了李默后,东南诸省顿时失去了最重要的北方屏障,李默的大军可以直接威胁云贵,湖广,更可以顺流而下,直逼东南任何一座城镇。
  还不等众人消化完这个消息,外面又传来了一阵急报声。
  “诸位大人,盛宣怀大人刚刚从上海发来了电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