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汉生指南 >

第129部分

汉生指南-第129部分

小说: 汉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戏志才听了半天,这回是真无语了。好么,难怪主公不愿意说,这心可真是够黑的!使了半天劲,戏志才从牙缝里挤出来句:
  “主公,这能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高句骊这些北边的国家就不说了,难道濊和三韩,我们还搞不定吗?这可是小一百万人口?”
  张涵说起这个来,那是心花怒放,可算逮着这一拨了。
  “嗯,这倒也是!”
  戏志才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一个个小国家,多的才一两万户,就算全民皆兵,一次面对的敌军,也就是三五万人顶天了,没有道理会搞不定的。
  这一百万奴隶能顶多少事呀,徭役的事一下子就解决一小半了。再搂草打兔子捎带向北边发展一下,那真是做梦也会笑!
  戏志才想到这里,立刻就动心了:
  “主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臧,你尽管放心!”张涵伸手把车厢里的一个抽屉拉开,取出厚厚一摞地图来:“这三份是三韩的地图,这份是濊的地图,这份是东沃沮的地图,这是……”
  戏志才接过来一看,前几份地图都是一比五万的军用地图,每个国家还有一份一比五百的军用地图,连一条小路、一颗树都标得清清楚楚。由此可以看出,张涵对这些地方,是觊觎已久了。
  张涵很不情愿地发现,自己出生在大汉国的末期,战乱即将降临。不过,随着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张涵惊讶地意识到,大汉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一旦征服之,就能够将其同化,而朝鲜半岛分裂成七十九个国家,倭族三岛更分裂成大大小小上百个国家,皆是不堪一击。换句话说,只要有人推动一下,大汉国很容易便能够统一东亚,同化所有的异族,并将南海便成大汉国的内海。
  私下里,张涵多少次心潮澎湃,可时机未至,他从来没有对人提起过。今日说起这事,他不由得滔滔不绝,怎样进攻,怎样占领,怎样同化——出于对劳动力的渴求,他的设想不可避免的向着黑暗化倾斜。
  戏志才越听越惊诧,张涵显然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在此处,可他从不觉得,这些蛮夷有什么重要的,值得下这么大工夫:
  “主公,等等!不知主公何以如此重视这些蛮夷,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北地苦寒……”
  戏志才所言的,终不能脱出前人的窠臼。张涵却没有丝毫看他不起。戏志才非是能力不足,而是见识不够。张涵知道的,戏志才闻所未闻。他立足于四极八荒看问题,而张涵着眼于地球看问题,层次上的差距,决定了看法的不同。张涵斟酌了片刻,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以说服自己的得力谋主:
  “文臧,大汉国居天下中,四下里都被蛮夷所包围,但是,综合考虑,大汉国的祸患在北不在南……”
  这是共识,戏志才自然不会反驳。
  南方的山越即便能横行一时,但他们是步兵,又只善于山地作战,并无力动摇大汉国的统治地位。而北方的狄戎是游牧民族,擅长弓马,上了马,人人便是战士,来去匆如风,先天便处在优势地位。势弱的时候,可以抢了就跑;势强的时候,则会危及国本。而且,塞北是苦寒之地,大汉国即便赢了,也不能占据。过上百十年,就会有新的游牧民族迁  过来,形成新的威胁——颇令人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慨。
  “其实,把眼光放的远一点,夫余、倭族三岛,未使不是我大汉国的威胁。夫余眼下有八万户,四十多万人;倭族三岛有七十余万户,三四百万人……”
  戏志才眉头微蹙,这话他可不能同意:
  “主公,那夫余也就罢了,倭族远隔重洋,如何能威胁到我大汉国?”
  这还真不太好解释,张涵纯粹是倒推因果,才得出这个结论的,他沉吟道:
  “正因为远隔重洋,倭族方有威胁我国之能力……至于重洋,那不是问题,海军舰队你心中应该有数,携带一月的补给,也能一次性投送两万战士——倭岛盛产树木,缺乏的,只是造船技术而已!”
  “……”
  戏志才摇晃着脑袋,按照张涵所言,的确是有可能发生,但他总是无法相信这一点。只不过,他并不了解倭族情况,也就无法反驳了。
  老实说,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涉,倭国永远也不会威胁到大汉国,但这事张涵知道,戏志才可不知道。况且,在遥远的未来,自会有外来势力远渡重洋的。张涵决心将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想来倭人能够完成了其梦寐以求的“弃岛登陆”梦想,也会感激他的。然而,张涵是个谦虚的人,做了好事就不用留名了。
  戏志才晃晃脑袋,把倭瓜抛在脑后,觉得说说点自己清楚的:
  “好吧!就算如此,可北狄西戎也不是好惹的!如何能够将之扫平?”
  “嗯,这话也是!”
  张涵点了点头,要是好消灭,大汉国也不需要准备一百年了。
  “文臧,北狄西戎中有威胁的,不过是四个:鲜卑、羌族、乌桓和南匈奴。确切地说,是鲜卑和羌族,乌桓和南匈奴的威胁都不大。我们此次北上,乌桓只怕是难以维持了……”
  “主公,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惜仓促了些儿,不然的话,再过几年上谷乌桓就会瓜熟蒂落了……”
  戏志才微感遗憾,张涵也深有同感,他向后一靠,倒在胡椅的靠背上:
  “文臧,可惜……也没办法!现在我们没有时间,三年,不,是二年半内,我们必须找到足够的人手,接替流民,继续无偿服劳役……”
  而抓奴隶是最快捷的办法——张涵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但戏志才明白,他揉了揉眉心,决定不再考虑这些。蛮夷们的生活,由他们自己担心,就足够了。
  见戏志才没有异议,张涵也不多纠缠,总不是什么露脸之事:
  “至于鲜卑、西羌,依我来看,无非就是一个打字,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胜就三年,一直消耗下去……”
  “等等,主公!”戏志才又叫了停,“这话我听着怎么这么别扭?!”
  张涵不解,这有什么别扭的,也许是粗略了点儿,可道理上没有错误。
  “文臧,你看,鲜卑人口不足百万,彼此之间,又有不少矛盾,分裂成了三大势力,相形之下,与我大汉的差距就更大了,就算是死一个鲜卑人,死两个汉人,我们也划得来……”
  戏志才头摇的更厉害了:
  “主公,战争不是加减法,不是这么算的,若真如是,当初的时候,大汉国何须准备一百年?”
  戏志才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张涵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文臧,你说说,大汉国准备的,都是哪儿些方面?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条件不具备?”
  这个东西,戏志才那是张口就来:
  “大汉国准备了一百年,准备了充裕的钱粮,整合了整个国家的力量,训练出了数十万精锐之师,普及了铁兵器……”
  戏志才数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他发现,还真没有什么条件,是现在不具备的。假如非要找出差别,可能就是没有统一大汉国而已。不过,这不是问题,以目前的形势看,大汉国的统一,就是个时间问题。
  戏志才迷茫了,他想不明白,为何大汉国需要准备一百年,而张涵不用。微笑着的张涵立刻在他眼里神秘起来,他的身影高大无比,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此刻回想起来,似乎也都有了根据。
  “文臧,魂归来兮~”
  张涵笑的很是可恶——不容易呀!把戏志才都忽悠糊涂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
  “这事说破了一点也不希奇……”
  张涵用农业作例子,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明白了。
  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先进弄机具的使用,使亩产量提高了三倍,每人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提高了五倍。在理论上,将生产效率提高了十五倍。而牛马的普及,更使妇女能够替代男子,成为田间的主要劳力。这就把男子解放出来,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兵源。这就有了粮,至于其它种种,依此类推——钱:张涵会炼金;纺织:效率提高数百倍;铁兵器:批量装备了钢兵器,再次领先于时代……
  戏志才明白之后,看张涵的眼神更奇怪了。
  “怎么?”
  “看看你是否真是神仙?”——戏志才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张涵也不着恼,摆了个姿势:“看出来没有?”
  戏志才侧目而视。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张涵:
  “没有!”
  说笑了几句,戏志才忽然想起一事:
  “主公,这事还早着呢!咱们以后再说。还是先说说,您准备如何对付上谷乌桓?”
  “嗯,这个嘛,文臧,我是不会赶尽杀绝的,就要看难楼识不识相啦?”
  理解!戏志才一点头。一味的强硬也不是办法,胡罗卜加大棒才是上策,这里面有个成本问题,乌桓骑兵也是天下精兵。如果能够收编了上谷乌桓,使之为前驱,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戏志才心里有个疑问——张涵究竟期望难楼如何应对呢?
  这样的问题,戏志才可不会开口询问。而他不问,张涵自也不会回答。想来,这也是个无解之谜了。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
  那天,张涵吐露心声之后,戏志才激动了许久。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可是,事到临头,还真不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张涵说的兴起,眼睛里闪闪发光,一股暖流淌遍他的全身,让他整个人都似要燃烧起来。伸手打开车窗,凛冽的北风立刻呼啸着扑进来,充满了车厢里。望不到头尾的大军沿着驰道一路向北,像蜿蜒的红色巨龙滚滚而去。整齐的脚步声汇聚在一起,有如雷鸣,这声音里凝聚着无比的力量,张涵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突如其来的激情淹没了他,张涵信心百倍,他所说的,必将成为现实,
  戏志才打了个寒颤,北风冷却了他火热的头脑。张涵描绘的前景激动人心,假若真的成功了,张涵的名字会千秋万代流传下去,他自己的名字自然也会伴随着,一起永世传诵。不过,戏志才却没有张涵那么乐观。与此同时,张涵并没有留意到戏志才,依然在自己梦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
  古往今来,内忧外患导致了无数王朝的覆没。内忧姑且不论,外患嘛,无非是北狄西戎。每年花费在守边上的,在大汉国所有收入中,要占到七分之一的田租,及三分之一的赋税。一旦形势有变,发生了战争,支出更是难以数计,动辄便是百万万钱——同期大汉国一年的赋税仅在八十万万钱上下。
  一句话,外患极大地削弱了国家实力,每每要增加赋税才得以维持,而沉重的赋税往往又导致了国内的叛乱,进一步恶化了国家的财政,乃至于动摇国本。
  ……
  我有一个梦想,彻底解决北狄西戎——老老实实的,便将其分散到内地居住,时间稍长,我大汉便可将之同化;而不老实的,就打到他老实为止,实在不肯就范的,便无须留情,尽数消灭之。
  我有一个梦想,天下大一统——从北海(贝加尔湖)到日南(越南),从大海到葱岭,我要将之统一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此以后……”
  更为温和民族政策,完全不在张涵的考虑之内。在他看来,两个民族比邻而居,时间久了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产生激化,从而导致战争。想到此后千百年里,那死于民族间冲突的人,数以亿万计之多,张涵就心安理得了。说的极端一点儿,就算将鲜卑、乌桓、匈奴、羌人等全部杀光的话,也不过是数百万人而已——与前者相比之下,堪称九牛一毛,不足挂齿。而且,张涵也给出了出路——如果加入帝国,张涵一视同仁,他们整体生活水平都会有一个显著提高。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想来顽固不化者终究是少数。
  张涵YY着大汉国具备了美国的地缘优势时的发展前景。想想看,大汉周边没有了外来威胁,偶尔的内战也不会影响文明传承,建立起一个华夏的世界指日可待。当然了,这一指,可能需要几百年之久,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张涵的好心情。有句话说的好,成功不必在我。无可辩驳,是他张涵奠定了万世基业。
  正在张涵准备继续发挥自己梦想的时候,戏志才已是忍了又忍,终于忍无可忍,他咳嗽一声,打断了张涵的话:
  “主公,我有一个疑问,不知你能否解答?”
  “哦……”
  张涵停顿了下,他觉察到自己有点过于兴奋了。戏志才不待张涵说话,便继续说下去:
  “主公,武帝扫平了漠北,匈奴人一败涂地,鲜卑、乌桓都不成气候,占领漠北乃是举手之劳,可为何武帝不占领那里?”
  这不是问题,张涵很想这么说——漠北苦寒之地,原来无法生存,可现在有棉花、煤炭和火炕,应该不会有问题了。不过,戏志才可不是一个无的放矢之人,他这么说必然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冰冷的水从口中一直凉到肚子里,带走了张涵的最后一丝浮躁,关上车窗,车厢里重新成为一个封闭的小天地……张涵想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
  “文臧,你是说,北地苦寒,汉民不愿意去那里生活……”
  北地不是无法生存,鲜卑人能够生存,汉民就一样能够生存。可是,没人愿意生活在苦寒之地。大规模强制移民,根本不可能。不谈是否会激起反抗,单是财政开支就是难以承受之重。而没有大批移民,那里就永远不是帝国领土。
  戏志才微微颌首:
  “不错!主公广施仁政,免徭轻税,青冀幽并四州之民无不欢欣雀跃……”
  “这个……”
  张涵哭笑不得,戏志才可不是在夸奖他——原来的时候,汉民但有办法,也不会愿意去塞外生活,而今的生活比原来还要好上许多,难道还会有人愿意去吗?
  答案当然是,不愿意!
  主政多年,张涵也有几分心得,对民众的引导,无非是威逼和利诱。威逼就不要说了,苛政猛于虎,把民众逼得逃亡塞外,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