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下人在门口禀报道:“王爷,令狐先生到了!”
李亨连忙道:“快快请他进来。”
李亨对令狐飞印象深刻,他的谋略和见识都明显要超过王珙,在今天情况突变之时,李亨想到的不是王珙,而是这个令狐飞。
令狐飞可以说是政事堂中最没有背景和资历的一人,他原本是一名没有通过吏部考的进士,一直在蜀中给人做幕僚,默默无闻,后来鲜于仲通将他介绍给了正倒霉的杨国忠,杨国忠得到了他的辅佐,便一步步向上爬,最终爬到了右相国之位,而作为报答,杨国忠也大力提拔了令狐飞,做到了户部侍郎,或许是李隆基也想给杨国忠找一个得力的助手,便破格提拔令狐飞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跻身政事堂。
李亨一直都不太注意这个人,但自从上次杨国忠成功说服李承宏兄弟后,李亨便开始对令狐飞刮目相看,他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难得谋略型人才,他决心将此人揽为自己的亲信。
片刻,令狐飞在一名家人的带领下匆匆走进了李亨的书房,令狐飞上前两步,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太上皇。”
“令狐使君不用客气,快快请坐!”
李亨语气亲热地请他坐了下来,又命人上了好茶,尽管李亨心中着急,但他表面上依然平静如初,看不出半点焦虑的神情,让令狐飞不禁暗暗赞叹,果然姜是老的辣,沉得住气啊!
“不知太上皇让卑职过来,是否为长安的乱局?”倒是令狐飞忍不住先问了。
李亨点点头,叹了口气道:“长安局势骤变,我也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把使君请来,商谈一下当前的局势和对策。”
令狐飞微微一笑道:“卑职今天在朱雀大街上看了一会儿,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妨给太上皇说一说。”
李亨知道令狐飞必然言之有物,便立刻道:“使君请说!”
令狐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又沉吟了片刻,这才缓缓道:“游行是从明德门附近的安义坊开始,刚开始是张筠牵头,所有参加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张党,张筠是大唐文坛领袖,又是前任国子监祭酒,在太学生中很有威望,所以他能很容易召集八千太学生,至于国子监祭酒颜真卿,我倒觉得他是有点被迫而来,怕太学生们过分闹事,从安义坊出发,这明显是刻意找的出发点,但在兰陵坊时,裴旻又率领大群官员和退仕重臣们参加了队伍,太上皇想到了什么?”
“你是说裴旻?”李亨愕然,“他不是被软禁在府中吗?怎么出来了?”
“太上皇还不知道吗?听说裴旻昨夜被人救走,死了二十几个南军士兵,十之八九是李庆安的探子所为。”
这件事李亨确实不知道,孟云压根就没有向他汇报,李亨心中一阵恼火,这个孟云现在就开始欺瞒他了吗?
令狐飞见有些走题,他连忙道:“太上皇,其实裴旻逃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参加了张筠的游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李亨略一沉吟,便道:“难道是他们事先有了勾结?”
令狐飞笑道:“正是如此,张筠从来都是支持蜀王和先帝,今天却突然转了性子,居然支持太子,他不怕先帝怪他是墙头草吗?”
“张筠一向都是墙头草,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不完全是这样。”
令狐飞解释道:“无利不起早,如果没有切实到手的利益,张筠会为一个年少的太子不惜得罪先帝和蜀王吗?”
这句话忽然让李亨惊醒了,他联想到裴旻半路加入队伍,这才恍然大悟,道:“难道张筠和李庆安已经暗中达成了条件?”
令狐飞点点头,“应该是这样,否则,李庆安不会这么鲁莽地屯兵长安城外五里处,他明显是在为张筠押阵。”
说到这,令狐飞又笑道:“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形,队伍行至崇业坊时,我见兵部右侍郎吉温也参加了队伍,安禄山居然也支持太子即位,这明显是有点投靠朝廷的意思了。”
李亨心乱如麻,他此刻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了,他微微叹息一声,又道:“我现在心中很乱,我很想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希望先生能提供给我一个有益的建议。”
令狐飞也明显感到了李亨对自己的倚重,他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杨国忠已经衰败,不值得他托付,那么李亨的这棵大树,极可能就是他将来的依靠了,这个机会,他无论如何要抓住,令狐飞沉思了片刻,便道:“如果太上皇退而求其次,做监国摄政王,不知太上皇是否能接受?”
李亨无奈,只得恨恨道:“我当然不愿意退让,如果不得不退让,那我也没有办法。”
令狐飞苦笑一声道:“不是太上皇愿不愿意的问题,眼下的情形,太上皇只能让步,而且要尽快,一旦李庆安提出无须监国,以政事堂为辅宰,太后暂代国事,太上皇恐怕连监国之位也拿不到了,而且臣听说郭子仪也有支持太子即位的意思,真的打起来,太上皇以为凭哥舒翰和孟云的军队,能战胜李庆安和郭子仪的联军吗?而且还有汉中的剑南军虎视一旁,如果被剑南军所趁,李庆安可以退回安西,郭子仪可以退回朔方,那太上皇可以退到哪里去?”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李亨这才想起,还有他的父皇李隆基在一旁等待机会,如果自己和李庆安两败俱伤,真的就是便宜了父皇,强大的民意和李庆安的高压,终于使李亨意识到,他登基为皇确实不太现实,他终于被迫让步了。
“那好吧!实在不行,我同意出任监国摄政王。”
“回禀太上皇,光口头让步还不行,卑职以为,这中间的关键还是在李庆安的手上,李庆安肯不肯让太上皇为监国摄政王还是一个变数,所以卑职建议,在太上皇让步之前,最好和李庆安亲自谈一谈。”
“你是说,让我亲自去和李庆安谈?”
“是的!有的事情面对面坐下来谈一谈,或许比彼此间的猜忌要好得多,毕竟李庆安也不愿意先帝登基,这就是你们的共同点,太上皇亲自去,效果会好得多。”
李亨背着手走了几步,他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去和他谈,请先生也陪同我一起去。”
第四百三十九章 杀人立威
李庆安在长安城五里之外已扎下了大营,此刻在安西军大营中,李庆安正接待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的心腹大将马璘。
“卑职受郭帅之托,首先来感谢大将军,感谢大将军让出朔方。”
虽然话题有点尴尬,但马璘态度十分诚恳,他们都是务实之人,李庆安如果占领灵州不让,他们朔方军一点办法都没有,郭子仪本来打算驻扎汉中或者泾州,却没有想到李庆安上书朝廷,安西军只是临时驻防灵州,以防回纥,只要朔方军回来,他们随时可以让出灵州。
这个消息让郭子仪喜出望外,他手下很多将士的家属都在灵州,李庆安既然肯让出来,这就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便命马璘前来感谢。
李庆安笑道:“都是唐军,哪有同室操戈的道理,我一向很佩服郭老将军的风骨,不知圣上驾崩后,郭老将军是否支持太子即位?”
安西军虽然军力强大,但朔方军和陇右军的实力都不弱,哥舒翰和郭子仪都是名将,李庆安心里也明白,如果郭子仪和哥舒翰都支持李亨,再有关中的近二十万南军协助,那么李亨手上就有三十万大军之多,而他只有四万军,双拳难敌四手,因此郭子仪的态度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是李庆安主动把灵州让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不希望和所有的节度使为敌。
马璘抱拳道:“这也是我来见大将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家大帅让我转告大将军,他也支持太子即位,而且他已经上书政事堂,希望太子早日即位,稳定大唐民心。”
李庆安一竖大拇指赞道:“郭老将军不愧是老帅,以大局为重,请马将军替我转告郭老将军,我愿和他共扶太子,开创出大唐的中兴局面。”
“好!卑职一定转告,先告辞了。”
马璘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郭子仪的表态至关重要,它使李庆安去掉了最后一个障碍,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现在大事已济。
这时,一名亲兵飞跑而来,在李庆安耳边低语几句,李庆安有些惊讶,便又一次问道:“你确认是他本人来了吗?”
“一点没错,卑职亲眼所见。”
李庆安沉吟片刻,便起身道:“开营门,我亲自去迎接他!”
大营外,李亨正负手而立,眯着眼打量安西军大营,安西大营的整齐和简洁让他暗暗赞叹,不愧是一支强悍之军,从营盘的细微处便可看出,即使是临时扎营,也一丝不苟。
这时,大营敞开,一队队安西士兵从营门涌出,他们兵分两路,呈八字形分开,只见李庆安率领数十名大将快步走了出来,李庆安单膝跪下,给李亨行了一个军礼,“末将李庆安,参见太上皇陛下!”
“李大将军请免礼!”
“谢太上皇陛下!”
李庆安站起身道:“请太上皇陛下进军营一叙。”
他看了一眼令狐飞,也微微笑道:“令狐使君也一起进去吧!”
“那好,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军营内不准骑马,李亨一行便跟随着李庆安向中军大帐而去,一边走,李亨一边笑道:“大将军,我们好几年没见了吧!我记得上次所见,也是在你的军营内,也是在长安城外。”
“是啊!一晃就几年过去了,末将一直在安西征战,这次回到长安,却没有想到长安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圣上驾崩,末将深感悲痛。”
停一下,李庆安又问道:“不知太上皇准备怎么处置那些参与刺杀圣上的宗室?”
李亨叹道:“首恶李承宏兄弟均已伏诛,人死不能复生,只要他们都能认错,替我皇儿披麻戴孝,我建议就饶过他们了,毕竟都是宗室,皇儿也有过在先。”
听李亨对此事轻描淡写,李庆安不由暗暗冷笑一声,这时,他们已经走到大帐前,李庆安一摆手道:“请!”
众人走进大帐,分宾主坐了下来,李庆安又命亲兵上了茶,李亨便给令狐飞使了个眼色,令狐飞笑道:“现在应该称大将军为相国才对,我们这次前来,就是想和李相国商量一下新皇即位问题。”
李庆安手一摆,打断了他的话,问李亨道:“我想先问一下,新皇是谁?是太子还是太上皇?”
李庆安这句话问得十分坦率,开门见山,令李亨感到十分尴尬,他勉强笑了笑道:“当然是太子即位,李相国怎么会想到是我,虽然有些大臣提出太子年少,无法治理大唐,便主张让我先即位,但既然反对人很多,那我也就顺从众意,支持太子即位,我来辅助于他。”
李亨将最后一句,‘辅助于他’咬得很重,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李庆安,他可以不登基,但他要做摄政王监国。
其实让李亨为摄政王监国也是李庆安的想法,这不仅仅是因为李亨也有一点实力,支持他的人不少,更重要是李亨的野心,迟早会给他李庆安带来所需要的机会。
虽然这是李庆安的底线,但谈判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李庆安并没有急着回答他,便端起茶杯笑道:“不知太上皇可有先帝的消息?”
“他此时应在汉中吧!十三郎对他很孝顺,我想父皇应该感到如愿以偿才对。”
说到这,李亨忽然反应过来,有些惊讶地问道:“莫非李相国知道他的消息?”
李庆安点了点头,“我知道一点,昨天我的斥候军发现先帝出现在骆谷关,身边有数千军队护卫,我想他今天应该进了关中,很可能正向长安而来。”
李亨沉默了,他相信李庆安说的是实话,以父皇的性子,这种机会他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以他的威望和号召力,恐怕除了李庆安之外,所有人都会向他俯首称臣,就算他无法登基,但监国之位对他而言犹如探囊取物般简单,那时就不是他的监国摄政王了,而是上皇监国,他明白李庆安的意思,李庆安是在告诉他,他即将面对最大的风险。
这下,李亨有点沉不住气了,他便坦率道:“今天我来,就是想和李相国商量太子即位和政事堂的安排,不李相国可愿意听?”
“太上皇请讲!”
“太子虽然即位新皇,但他毕竟年少,不能独立处理政务,我为他祖父,有责任、也有这个资格替他暂为监国,大将军为政事堂执政事笔、中书令右相,裴旻为吏部尚书,王珙依旧为左相门下侍中,李砚为刑部尚书不变,陈希烈依旧为兵部尚书,我推举杨国忠为礼部尚书,这样就有六相,还有一相,我愿意听取李相国的意思。”
六相中他们各占三席,还有一席,李亨便让给李庆安,这就是他的让步,如果李庆安能接受这个方案,那么太子便将下午就登基,不再给李隆基任何机会。
“多谢太上皇对李庆安的信任,我愿推举张筠为户部尚书,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条件。”
李庆安推举张筠在李亨的意料之中,以张筠墙头草的作风,他未必会成为李庆安一党,此人是个变数,李亨便点点头道:“诚如君所愿,我也支持张筠回归政事堂,至于李相国的条件,请尽管开口。”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早就在去年,我便给安西将士们许下过诺言,最晚半年之内,我会用孟云和罗正义二者的人头给安西军将士一个交代,太上皇,不!摄政王殿下,这就是我的条件。”
……
中=近午时分,长安各大城门全部开启,这时,政事堂传来消息,经过大臣们的紧急磋商,决定拥太子登基,由于太子年少,太上皇便暂摄监国一职,待太子成年后,将正式移交权力。
这个消息让聚集在朱雀门前的数万名太学生、官员以及长安民众为之欢呼雀跃,他们的请愿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时已是午饭时间,人群开始逐渐散去,太学生们三五成群,准备去酒肆中饮酒庆功。
下面便开始进入太子登基的准备环节,这个环节,应由百官之首的右相国来推动,在李亨的建议下,太子李适便亲率长安五品以上官员共计四百余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