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250部分

天下-第250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代表了大唐的两大世家,韦氏和裴氏,这是为了让世家支持李豫,而崔家和杨国忠走得太近,所以他没有考虑崔翘,再次便是提拔李庆安为相,这固然是为了让李豫得到军方的支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李庆安一直便是他打算留给太子的柱梁,原本是想留王忠嗣给李亨,但王忠嗣权势涨得太快,在他还没有准备好时,王忠嗣便成熟了,再放下去迟早是个祸患,从他敢违抗圣意,拒绝攻打石堡城便可见端倪。
  在军权上他眼中容不下半点沙子,这便是他除掉王忠嗣的原因,而李庆安则是他继王忠嗣后又选定给继承者的柱梁,尤其是长孙,他们两人年纪相仿,他们的思想更加接近,而且李庆安对前太子的忠心一直令他赞赏,他需要李庆安这个么强有力的地方诸侯来保护他的孙子,先让李庆安在安西发展实力,待长孙继位前,便可将他调到陇右河西,以强大的军队来保护新皇的改革。
  这就是李隆基考虑了整整两年的布局,他还不想告诉孙子,而是让他自己慢慢地领悟,这样才是他的进步,得让他慢慢学会运用帝王之术来解决问题。
  想到这,李隆基便微微笑道:“时间还长,以后有时间我们慢慢谈,另外,我会让高力士去东宫,他是朕的忠仆,他会教你如何处置政务。”
  李豫再次跪下,给李隆基重重磕了两个头,“孙儿谢祖父的教诲!”
  ……
  李豫告退了,李隆基有些疲乏,他正要下令摆驾回宫,这时一直候在旁边的鱼朝恩小声道:“陛下,高翁说有急事要见陛下。”
  鱼朝恩原本是给李隆基研磨的小宦官,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宦官总管高力士赏识,便慢慢将他提升为御书房主管,鱼朝恩伺候李隆基处理公务也有十几年时间了,至今从无过失,也被李隆基认可,但两年前东宫案爆发后,太子被废,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高力士没有支持李隆基,而是极力替李亨辩解,这使他们之间牢固的信任关系出现了裂痕,李隆基开始慢慢疏远高力士,先是剥夺了他批阅奏折的权力,又剥夺了他主管监军宦官的权力,最后连随身伺候也不大用他了,而鱼朝恩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渐渐取代了高力士,成为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宦官,但唯一美中不足便是鱼朝恩名不正言不顺,内侍监令还是高力士,不是他鱼朝恩,高力士还是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他鱼朝恩什么都不是,只是个宦官而已,因此他要想真正取代高力士,唯一的办法就是高力士离去,今天鱼朝恩终于看到机会了,刚才高力士来求见圣上,乞骸骨告老还乡,这是鱼朝恩梦寐以求之事,所以尽管李隆基疲惫不堪,鱼朝恩还是要让李隆基接见高力士,错过这个机会,不定高力士就反悔了。
  李隆基正好也要找高力士,便点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鱼朝恩大喜,慌忙跑去通告高力士,片刻,高力士走进了御书房,他是来告老还乡,想着终于要离开他伺候了近五十年的圣上,高力士心中也有些不胜唏嘘,他慢慢跪了下来,“老奴参见圣上!”
  高力士可以说是李隆基最信赖之人,他与高力士名为主仆,实际情为手足,他给了高力士最大的恩宠,高力士给了他最大的忠心,只是在废太子一事,他们终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竟使他们不能相容,高力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说,‘陛下晚年废太子,必将使手足相残,亲情泯灭。’
  现在这句话不幸被高力士说中了,几个儿子为争位东宫势同水火,棣王还丧心狂,炮制御驾前刺杀的假案,现在再看高力士,李隆基心中也涌起了无限的内疚,他笑了笑道:“大将军来见朕还要禀报吗?怎么越来越生分了。”
  高力士心中难过,颤声道:“宫中有规矩,老奴不随驾伺候,就要先报后见。”
  “规定是人定的,那朕就改一改这条规矩,以后大将军除外。”
  高力士暗叹一口气,还有以后吗?他摸出乞退的奏折,递给李隆基道:“这是老奴给陛下上的折子,恳求陛下恩准!”
  李隆基一眼瞥见奏折上有个‘退’字,便将它反转过来,用茶杯扣住不看,笑道:“今天朕立长孙为储君,大将军以为如何?”
  “这是陛下明智之举,老奴支持。”
  李隆基听他说支持,心中蓦地松了,这是他最想听到的一句话,高力士一直在太子之事上和他唱反调,今天他终于认可了自己的决定,李隆基悬在半空中的心一下子落地了,他忍不住靠在龙榻上呵呵笑了起来,心中觉得畅快无比。
  “陛下既然已立储君,老奴心事也了,特请陛下恩准老奴告老还乡。”
  “不!”李隆基断然拒绝了,这下把旁边鱼朝恩的心给悬了起来,不等高力士再说话,李隆基便抢先道:“大将军的心意朕明白,但朕最信得过之人便是大将军,朕恳请大将军能替朕教导长孙,辅助他处理政务,教授他为君之道,大将军,看在我们五十年的交情上,就再帮帮朕吧!”
  泪水蓦地从高力士的眼中涌了出来,五十年的交情,圣上终于认可自己了吗?为了这句话,这一刻高力士情愿为李隆基而死,他泪流满面,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悲声道:“老奴遵旨!”
  第二百八十九章 禄山所谋
  今天注定是李隆基多事之日。高力士刚刚安抚完毕,宦官又来报,东平郡王、骠骑大将军安禄山求见。
  李隆基已经非常疲惫了,他正想推迟到明日,可一转念,便对鱼朝恩道:“去宣他觐见!”
  鱼朝恩有些心神不宁,高力士的退仕不成固然令他失望,但李隆基对高力士的信任才真正令他沮丧,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宦官罢了,他想取代高力士,还是个遥远的梦想。
  当李隆基命他去宣安禄山时,他愣了一下,这才忽然醒悟来过,低头匆匆地走了,片刻,安禄山拖着一身赘肉快步走了进来,他虽然肥胖,但却十分灵活,给李隆基半跪行一军礼,“安禄山参见吾皇陛下!”
  这几年李隆基非常喜欢这个胡人,他善解人意。在自己儿子都想不到的情况下,居然给自己送来的助情花香,让自己能重振男人的雄风,尽管这个助情花香的后患很严重,但李隆基还是很感激安禄山,对他信任有加,甚至还在安禄山一次击败契丹的功劳下,封他为东平郡王,开启了大唐册封异姓王的先河。
  今天朝会上,又是安禄山在细微处体贴自己,让李隆基深受感动,李隆基望着这个憨厚老实的胡人,微微笑道:“你这个大胖子,朕革了你一年的俸禄,你在怨恨朕吗?”
  安禄山吓得另外一只膝盖也跪了下来,给李隆基磕了一个头,诚惶诚恐道:“臣只恨不能替陛下去死!”
  李隆基哈哈大笑,指着他道:“当真是胡儿,口不择言,你希望朕现在死掉么?”
  “臣不敢!不敢!臣只是打个比喻,臣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叫臣向,臣不敢向西,陛下叫臣跳海,臣不敢下河。”
  “是吗?那朕叫你回京为官,你肯吗?”李隆基似笑非笑地问道。
  安禄山心脏都几乎要停止跳动了,他想起了李庆安给他说的话。圣上有意调他回京,难道会是真的吗?还是陛下在试探他?安禄山心念一转,立刻道:“臣会遵从陛下旨意。”
  “朕只是和你开个玩笑,不会让你离开范阳,朕还需要你替朕看好东大门,对了,你就是朕的一条狗,一条肥胖狗。”李隆基心情大好,和安禄山开玩笑道。
  安禄山一颗心慢慢放下了,他的背感到一阵冰凉,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后背,他今天来找李隆基是有目的,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而今天他推断李隆基的心情应该很好,恰好今天自己在朝堂上又表现出色,李隆基应该会答应他的要求。
  这时,他小心翼翼道:“陛下,臣今年夏天打算进攻赤山,拔掉契丹人这个重要的堡垒,还请陛下恩准!”
  李隆基的笑容慢慢消失,他沉吟一下道:“爱卿想替朕分忧。朕很感动,但朝廷今年秋天准备大规模对吐蕃用兵,财力物力都集中在陇右,爱卿想打赤山,朕担心朝廷没有财力支持两线作战。”
  “陛下,臣考虑过此事了,臣打算采取闪电战,用骑兵来袭击赤山,这样的话,最多十天便可拿下赤山,就不需要朝廷的钱粮支援,而且臣拿下赤山,范阳的压力减弱,臣也好集中兵力进行军屯,为朝廷分忧。”
  李隆基点了点头,笑道:“那你先告诉朕,你怎么忽然想到要去打契丹?”
  安禄山的头深深埋下了,半晌,他肥厚的嘴唇哆嗦道:“今天安西军将士都封官封爵,臣回去恐怕无法向手下将士交代,所以……”
  “你很诚实!”李隆基赞许道:“这才是朕想看到的大将,看见别人高封了,自己心中不服气,便要奋发立功,也要拼一场,这便是朕封安西军后希望看到的结果,所有的大唐将士都能知耻而后进,争相立功获得荣誉,朕是绝不会吝啬那一点点官爵。安将军,你攻打赤山的请求,朕准了!”
  “谢陛下理解!臣虽然不需要朝廷给予钱粮,但臣的骑兵恐怕不足,希望陛下能答应臣向朔方借骑兵。”
  “安思顺是你兄弟,你们自己商量便是了。”
  “不!不!军队是陛下的军队,臣只能借安思顺的几个儿子,没有陛下同意,臣安敢私借朔方一兵一卒。”
  安禄山的回答让李隆基非常满意,兄弟再亲也只能借子侄,而军队可是他李隆基的,今天这个安胖子表现得非常不错,确实要好好嘉奖一下,李隆基便欣然道:“好吧!你要借多少骑兵,你去和安思顺商量,朕都准了。”
  安禄山要的就是这句话,为这句话他已经等了三年,他什么兵都不要,他就要阿布思那两万最精锐的朔方突厥骑兵。
  “臣一定会奋勇杀敌,用契丹的人头来向陛下请功!”
  ……
  就在安禄山借兵方案终于得到李隆基批准的同时,李庆安正带着曼苏尔游览长安西市,经过一顿饭局,他们的关系已经拉近了很多。甚至曼苏尔提出李庆安能否释放大食战俘,李庆安也没有明确拒绝,也就是没有关闭谈判之门。
  尽管李庆安下一步将剑指吐火罗,但哥舒翰提出的吐蕃战役却打乱了李庆安的计划,使得他的吐火罗战役不得不向后推迟,当然,能够先收拾吐蕃人,解决后顾之忧,也是最佳的方案之一。
  所以李庆安也希望能和大食达成一种类似停战协议的和解条约,让他有时间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否则两线作战。他的后勤也供给不上,李庆安也知道大食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在非洲,这就使大食无法全面反攻唐军,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现在就看在谈判中谁占上风了。
  但这却不是李庆安带曼苏尔参观长安的目的,让曼苏尔了解大唐的雄厚实力,这固然能在谈判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李庆安用意并不在此,李庆安是一个有远虑的人,他希望大唐开阔的胸襟能同样吸收伊斯兰的文化,他也希望曼苏尔这位阿拔斯帝国哈里发的继承者能够更深地了解大唐,战争不是他李庆安所需要,他需要时间发展安西经济,安置移民,积蓄粮食和财富,巩固他李庆安对葱岭以西的控制。
  战争也不是大唐所需要,现在已经不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历史上大唐无力镇压安史之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大唐的军队和经济基础就已被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和土地兼并给摧毁了,以至于朝廷对安史之乱最后妥协,恶果影响千年。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树敌过多,最后只会走向灭亡,吐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汉民族的威胁永远是来自北方,在南有吐蕃强敌、北有回纥契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再在西方树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正确的国策。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将大食势力赶回阿姆河以西,把他们打怕了,再和他们建立友谊。
  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缓缓而行,曼苏尔背着手,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座大唐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那宽敞的街道,壮观的店铺有数千家之多,店铺里堆积着小山似的货物。精美的瓷器、丝绸,弥漫着清香的茶叶,雪白的纸张,每一种货物在大马士革都是昂贵的奢侈品。
  但让曼苏尔感受最深的却是大唐人身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健康,无论是高贵如李庆安这样的高级将领,还是身份卑微的搬运货物的脚夫,他们的笑声爽朗而自信,在他们这些西方人面前,一个小小的脚夫都会将腰挺得笔直,没有半点卑恭 姿态。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曼苏尔暗暗忖道。
  这时,曼苏尔被一家瓷器店柜台上的一对精美的大邑白瓷瓶吸引住了,这对瓷瓶薄如白纸,瓷胎晶莹剔透,他弯着腰,仔细地观察上面的绘画,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精美异常,曼苏尔眼中露出了不舍之意。
  “店家,这对瓷瓶多少钱?”李庆安笑着问道。
  伙计连忙上前笑道:“客人,这对瓷瓶是小店的陈列品,一般不卖,如果客人实在想要,我去问问掌柜。”
  “不用了!”
  一名老者走了出来,拱手笑道:“客人想要,这对瓷瓶我送你了。”
  老者眼光如炬,他看出曼苏尔和李庆安一行人身份非同寻常,送他们一对瓷瓶,他们不会亏待自己。
  “那就多谢了!”
  李庆安对曼苏尔笑道:“殿下,这个商人说你是远来的客人,所以这对瓷瓶送给你了。”
  “啊!这怎么可以?”、
  曼苏尔一怔,他眼中露出了敬佩之色,大唐连一个小小的商人都这样与众不同吗?他接过瓷瓶,连忙从腰间解下一把镶满了宝石的纯金匕首,双手递给掌柜,道:“我们阿拉伯人虽四海皆兄弟,却不随便欠陌生人的情谊,你送我瓷瓶,我送你这把匕首,这样我也心安。”
  “这个……”掌柜有些犹豫,他见匕首十分昂贵,不知是否该收?便向李庆安望去,李庆安点点头笑道:“你就收下吧!”
  掌柜接过匕首,想了想,又连忙从柜子里取出一只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