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新传-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干得了重用,当即摇身一变,成了女真兵的急先铎。他深知辽国现今无兵可用,便即献计阿骨打,弃了长春州不顾,直扑其身后的泰州。此处兵力空虚,被女真兵一鼓而下。长春州守兵闻讯大惊,登时生变,有副将开了城门,女真人就此破城,老将萧托斯和力战而死。尸首被女真兵拿来泄愤,砍作肉泥,至于屠城掳掠等项,悉是常例,自不待言。
辽国经此大败,原本集结来准备反击的二十万汉兵又皆已遁去无踪。辽主天祛真是坐困愁城,一夕数惊。到此地步,他也不能强项,恰有南来的原西京留守萧乙薛说及燕云交兵等事。天柞听说大宋犹以两国盟约为言,恰似捉着一根救命稻草,连忙命人请来被羁留至今的叶梦得使节团,道明两国结好之意,请他回复大宋官家,念及两国交好百年,请求大宋发兵助辽国平乱,事成之后情愿以燕云各州为谢。这等事当然不能单单指望宋使,须得自遣使节前来定约。奈何之前的两任使节,张琳罢官,耶律余睹叛逃,萧特末又被大宋软禁不遣,如今竟是连一个愿意出使的大臣都找不出来了。天祚也算是绝地,竟将国书封好,命自己的亲随耶律孛迭携了,随大宋使节一同南来,道是依旧以驸马萧特末为使,依照国书指挥商议定约即可。
叶梦得两番出使,都是久留才归,这时也顾不得许多,将天祚所托俱都承诺,反正他只是传达而已。由于道路不境,大队人马走的小心翼翼。经受了多少苦楚,直到五月中方到了虎北口关下。此处已是大宋疆界,密云守将朱仝不敢怠慢,遣兵将叶梦得并辽使耶律孛迭等人接入关来,以礼送往燕京,可怜叶梦得一行入关之时,个个伏地大哭,只道此生再也不得踏上关内土地了。
消息传到汴京,又是一阵骚动。宋人自澶渊之盟以后,虽说对辽国是持敌国之礼,然而事实上是一直被这个北方的强邻压得喘不过气来,岂知如今不但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辽国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反而主动遣使求和,一时间又是一阵谀词潮涌,不在话下。
按照朝野的主流舆论,是要见好就收,反正燕云都收回来了,就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君臣丰乐,岂不是上上大吉?这也算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社会理想之一了。
然而身为谋国之臣,高强自然不能接受这样因循芶且的理论,打燕云之前你们都说不要打,大家要热爱和平,结果打完以后的推恩滥赏,一个个都毫不推辞;如今打胜了,正是乘时进取,底定北疆的大好时机,却又跳出来说不要再打了,已经打够了……是何人哉?
这日群臣朝议,议的便是这北疆大计。那左相何执中近年来病情日重,已有诏许不须至朝堂视事了,今日却也强起病体,来到殿前,赵佶见到老师辛苦,便以九五之尊,下丹墀相搀扶,何执中感激涕零,君臣作惺惺相惜状,群臣跟着感慨赞颂一番,而后方始开始议事。
当有叶梦得出班来,奏明前后使辽始末,并说及辽中虚实等情。他本是文学侍从之臣,言辞便给,这两次出使又着实吃了些苦楚,所谓真情实感,说到动情处伏地大哭,殿上诸臣皆为之泣下沾襟。
高强听得心不在焉,这些东西早就经由北地的细作探明了报于他知晓,他此时目光却时不时溜向殿角,燕青在那里端坐着奋笔疾书,正在尽他史官的职责。
“小乙这史官做地,倒也似模似样,若是换了本衙内,这一手毛笔字要写得又快又漂亮,杀了我头也做不来!只是据梁师成所言,赵佶近来几乎每日都会提到燕青之名,圣眷之隆一时无两,按照赵佶的脾气,小乙这史官看样子也是当不长,不晓得哪天就要升上来了。”
他正在那里发呆,忽然觉得有人在看他,眼角一瞥之间,却见童贯正迅速地将目光收回去,心中不由得一凛:“高强啊高强,如今正是要命的时候,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小人挚肘,容不得半点闪失啊!”
此时叶梦得已经说罢,将辽主答复的国书奉上,自己退到一边。赵佶看罢辽主国书,以之宣示群臣,遂道:“今我师一战而下燕云,辽主震恐,奉表请和,该当如何酬答,诸臣其廷议之。”
现今站在殿上的,平燕功臣高强和童贯二人俱在,他两个不说话,旁人怎好开口?而童贯业已致仕,今日是特旨登朝议事的,他也不会先开口,于是众目睽睽,都看着枢密使高强。明知现今自己的处境敏感,此时却也无可推辞,高强便即闪身出班,手捧朝笏道:“官家容禀,前日有辽东常胜军主郭药师送款,言欲以其辽东之地内附。臣访查古籍,以为汉时北塞之所以为固,皆因有塞外三郡为之屏藩,所谓辽东辽西右北平,乌丸三郡是也。今燕云虽复,塞下不安,倘得辽东之地为之羽翼,则燕地可得而守,不然,臣恐北虏渐安之后,燕地难免战火连绵。今辽主虽云讲和,其意盖欲暂息兵戈,且借国朝兵力以安其本国而已,殊非出于本心向善,一旦国中安定之后,必思复夺燕云,不趁今日底定北疆,则贻日后之患。前朝一弃河涅,便须数十万兵方可收复,可为明鉴,伏请官家圣裁。”
所谓弃河湟者,乃是哲宗初即位时元佑群臣秉政,所谓元佑更化,一反熙丰之法,就连神宗时王韶所开辟的河涅各州,群臣皆以为地远势险,须得驻扎大兵,粮饷转输又不易,靡费朝廷钱粮无数,索性弃守各州,将千里山河拱手送给了羌人。本朝王厚与童贯开边,其实就是收复了这些过去业已被宋军占据的旧地盘而已。
赵佶这一朝是新党得势,又成功收复了河谨等州,自然轻饶不得旧党的元估诸大臣,因此编订奸党名录时,这擅弃河淫也是旧党的罪名之一,当然这等弃守千里国土,也委实是大罪一件。如今高强提起这件旧事来,群臣亦皆惕醒,莫要今日乱说话,他日秋后算帐起来,也将自己打入某某奸党之列,想想苏轼、吕大防、文彦博等人的子孙至今都不能作京官,委实可怜,不由得个个缩头。
收复河湟,与收复燕云,同为微宗朝两大武功,因此高强将二者并列,赵佶也听得入耳,便点头道:“辽东之土,汉唐时皆为我中国之地,逍唐季兵乱,契丹始大,辽东通中国之路道绝,遂没于契丹,其情实与燕云一也。今燕云已复,辽东复遣使送款,据朕览其上表,彼处人心颇思中国,想乃唇亡齿寒之意,朕甚悯之。“他这一开口,便是定了调子,群臣中多是没主意的墙头草,哪里敢出来擅自议论?
然而今日之朝堂,却与高强出兵燕云之前不同了。不同者之一,左相何执中病体渐重,眼见不保,这大宋首相的位置人人眼红,个个不让,都想着要上位,于是自然要竭力找机会表现自己,这便是不稳定的因素;不同者之二,有一个人功劳既大,地位又是超然,纵然说些逆耳之言,对他自己也是无伤大雅。何人?新封广平郡王童贯是也!
这不,童大王见高强一言,圣躬附和,一时间万马皆喑,要紧出班奏道:“官家所言,诚为圣断,体念辽东与燕的百姓如同中国赤子一般无二,料想彼等百姓若知官家此心,定当感恩怀德矣!顾臣前承朝旨,按兵巡边收复云中,已察觉辽国势衰,群下离心,殊非之前大敌可比,以臣之见,何若一举与辽国绝交,纳辽东降人,复遣大兵与女真练兵,索性灭了契丹,为太宗皇帝报仇,方显我中国威风也!”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九章
高强冷着眼睛,在一旁看童贯慷慨陈词。原先他以为,自已一力推了童贯为宣抚正使,成全了他以太监之身封王的梦想,大家算是合作愉快。纵然是后来兵势所迫,没能将首入燕京的功劳让了给他,面子上终究还过得去。
哪里晓得回京之后,立时就发觉不对了,老爹高俅和他说及朝中有可能对他不利的大臣时,第一个就点了童贯的名:“我儿,你终是年资浅,不懂得人心险恶。如童贯久典兵权,门生故旧遍军中,他又素得官家宠信,当日蔡太师从苏州赋闲到入京为相,亦是多承童贯之力,足见其权势。如今他得以封王是不错,功劳却实不及你,他又是素来自命为本朝第一名将的,而今入燕的大功被你取了去,岂能甘心?更有甚者,人心苦不足,他封王之后势必不能再掌兵权,自然要眼看着你大权独揽,到时候此消彼长,多半以为你是有意推了他出来作挡箭牌,自己好独掌兵权,将心比心,若你是童贯时,可能容得下你么?”
如今看来,果然不出老爹所料,童贯自恃身份超然,他一个封王致仕的太监,大约也没有什么机会出来干事了,说什么出格的话也不会被人疑心他党同伐异,或是有什么私心,竟似有了一块免死金牌一般。童贯选择这对辽的策略作为突破口,亦是颇为高明,要知高强近年来之所以能稳掌枢密院大权,都是因为他首献平燕策,并且一手操持直至大功告成,而今燕云既定,对辽的策略亦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倘若此时能够推翻高强的一贯立场,说不定就能动摇了他的枢密大权——谁的政策谁执行。此乃应有之义。
“人啊……你这死太监,在土木一役贪功好杀,坏了我的大事,我还没来弹劾于你,却要倒打一耙,委实叫人心恨……”高强一面肚中发狠。一面向站在一旁的叶梦得使个眼色。
叶梦得是攀着高强的枝上来的,而今业已身为宰执,此番若是得叙两番出使之功,莫说是执政了,大约这相位也可肖想一下。因此这北疆的战略,说起来也和他的政治前途息息相关。是以高强从二龙山回京之后,得知叶梦得将要回京。便即飞函石秀。命他在使团过燕京时作了叶梦得的工作,要他回京之后如此这般。
现今听到童贯说要灭辽,他心中已是大不相与。又见高强递了眼色过来,当机立断,出班道:“陛下,臣适自北地归来,正有以禀明陛下圣裁。“赵佶在那里听童贯慷慨激昂,他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正有些听得入耳,忽然见叶梦得出来,忙许他陈词。叶梦得谢过了,便道:“臣留北廷时,适逢王师收复燕云,那辽主始则云我朝背盟,乘人之危,颇有意将臣等一行杀却以泄愤。当有彼近臣自南来,奏称我王师虽取燕云,然处处皆谓两国交好有自,系据盟约而收燕,即便取燕云之后,仍当交好如故。那辽国方内忧外患之际,听闻我朝仍有意固盟,其主甚喜,然而颇不能信,故而垂询于臣,臣称说百年交好之谊,且言我中国素来信义为先,纵使燕云本我汉家地,亦须得辽国允可方前往收回。辽主闻之,其意渐解,方不来加害臣等。”
“陛下,臣在北地时,多见契丹贵人,言两国交好百年,为兄弟之邦,如今契丹国危在旦夕,中国诚能念两国交好,出兵援手时,北朝深体我中国仁义,定当一力固盟如故,甚或南向以弟事兄,亦未可知。臣念及契丹虽为北虏,顾百年来与我通使报聘,礼数不亏,诚已沾染我中国礼义,倘若一旦败去,更以草莽腥膻之不测之敌,则北疆从此多事矣!”
“故臣愚见,今我大宋既已收复燕云,祖宗大计得全,方辽国有累卵之危,若趁此时出兵接护辽主,东拒女真,效石晋时契丹国主德光援立石敬塘之功,则彼时辽国可割燕云而有之,今世我中国竟不能得其地,存其国耶?”
这番话虽然长篇大论,中心思想却很简单,辽国现今已经弱了,就算把他灭掉,也未必就占了许多好处,北地蛮夷甚多,换一个从来没打过交道的陌生敌国起来的话,不是又要和当初宋辽之间一样,大家掰上那么几十年的腕子,打个筋疲力尽,方能安生?倒不如帮助辽国渡过眼下的难关,要些好处,一手底定了北疆的外部环境,方为上策。
这最后一句话,却是高强与身边智囊们挖空心思才想出来的。当初这燕云十六州之所以割让给了辽国,正是因为石敬塘要作皇帝,借了契丹兵进来打中国人,才把中国的土地割让了去。而今辽国势危,天祚帝眼看皇帝都要没得作了,这处境和石敬塘当日相比,可谓是难兄难弟,倘若此时中国出兵,效法耶律德光故事,来个援辽抗金,事成之后这好处大概也不会比当日契丹所得的十六州少到哪里去。
这等以牙还牙,方是雪耻雪到了家,果然正中赵佶的下怀,他那双龙目登时就亮了起来,击节道:“叶爱卿不愧两番出使,不辱使命,果然命世之才也!朕闻北地收取燕云之后,且是欣慰,然思及唐季燕云多遭北虏侵袭,昼夜不安,若是北地一日不靖,燕云一日难安,彼皆朕之子民也,如此横遭兵火,朕心何忍?若能如叶卿家所言,既定北疆百年之安,又全我中国与契丹盟誓之义,真可谓王者之师也!”这等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听上去也不那么难办到,赵佶一时间颇有些心痒难搔。
童贯见势不妙,忙又出班道:“陛下,叶相公曾两度使北,诚知虏中虚实。奈何臣念北虏素来凶狡,神考时趁我中国一时之危,便来索关南之地,后竟增岁币二十万乃止,足见其枭桅之心。今虽云固盟,特以其国势艰难。权宜之计尔,一旦侥幸得存,缓得元气,岂不又要生叵测之心?莫若灭了他国,断根为上。”
这话听来,却又有理。赵佶本是耳朵根子软的,此时竟没了主意。
正踌躇间,见枢密使高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心中倒有些诧异,便道:
“高小爱卿,平燕之策系卿首建。卒成大功,谅来卿家对于北事若掌上观文,何以不发一言?”高强见点到了自己,要紧出班打拱道:“陛下,臣固有欲言,然而正思谢罪之事,故不敢发。”
赵佶见说谢罪言语,越发奇怪,忙问端详。
高强故意看了一眼童贯。见童贯神色如常不为所动,方向赵佶作惶恐状:“陛下容禀,方臣奉旨北上收取燕云之时,系以盟约新定之名义,交割燕云等州,顾燕地有辽人不服,方动刀兵以备万一而已。幸赖陛下洪福,祖宗威灵,燕地臣僚献城纳款,足见我兵师出有名,人心所向。乃其后兵出居庸以招谕牧民各种落,不期与契丹云中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