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遣公孙越帮助孙坚攻周昂,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孙瓒怒道:“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于是找到了师出有名的理由,出兵驻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内)准备报复袁绍。袁绍惊怒万分,但这时他也不想和公孙瓒交恶,于是他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重修旧好。公孙范接了袁绍的渤海太守印,但马上转而背叛了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
这个时候袁绍已忍无可忍,他决定和公孙瓒彻底解决两人间的恩怨,他也开始向磐河屯兵,并派大将鞠义镇守界桥。
但这在各节骨眼上,袁绍的后方不稳定,在他境内的黑山军白绕部突然率部包围了东郡治所濮阳,而黑山军此次并不是单独行动,据可靠情报,青州的黄巾军正向河北移动,他们的目标是与黑山军会和,争取一举吞并他的冀州和相领的兖州、青州等地。如果一但让这两支贼军会和在一起,不要说他袁绍目前没这份实力与之一拼,还会面临腹背受敌的险情。
而令袁绍没想到的是,曹操仅以那么一点兵力,在这么短的时候内就拿下了黑山军,以至于青州的黄巾军还未踏上他冀州的地盘,就失去了会盟者。
袁绍是最会做顺水人情的,他当即罢免王肱,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他认为,此举不仅可以借重曹操扼守冀州的南大门,而且可以以东郡为跳板,将来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黄河以南的青州、兖州。如果能使冀、青、兖三州连在一起,那么黄河中下游地区就都在他袁绍的掌控之中了。
当然,这是在袁绍不知道曹操突然多出了五万兵马的情况下,美好的想法。如果袁绍知道曹操不是灭杀了黑山军,而是收编了这么多黑山军,他也许就不会再这么乐观将来的局势了。
曹操收到袁绍的任命时当然很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们兄弟俩总算都有了立足之地,在这两块属于他们曹家兄弟的地盘上,他们要大展拳脚了。
曹操首先饮水不忘挖泉人,他现在差不多成了个暴发户,来东郡时兵马只不过一万有余,现在一下子多了五万出来,一时倒是难以消化了。
于是曹操派乐进带着新收编的一万黑山军赶往丹阳,他出征濮阳时,曹智借兵五千,现在他等于是还回去一万。这么做,一来给自己的弟弟也补充补充实力,二来可混听视消,让别人摸不清自己有多少实力。曹操是个相当老成的人,他知道他现在需要低调。
曹操也是个懂得治理的人,他上任东郡太守后,第一件事就是将郡治由濮阳迁到了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之所以如此做,一来是出于对黄河以南将来局势的控制和长远考虑,二来是他觉得自己虽说是明正言顺登上东郡太守之位的,但他在东郡的根基毕竟非常浅,到是王肱在这里根深蒂固。曹操考虑到在濮阳开展工作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迁郡治。
在曹操对东郡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曹智也在对丹阳郡进行着初步的梳理。曹智目前还不想像曹操那样对丹阳大刀阔斧的进行迁治所等大动作,他还是想缓步推进。
当然,曹智准备兢兢业业的在丹阳励精图治时,在前不久日趋复杂的中原大豪间,特别是的南阳的袁术和冀州的袁绍兄弟对于曹智即将出任丹阳太守一事,又进行了一番明争暗斗。
事情还要从孙坚还未和周昂开战之前说起。这天,南阳太守府突然迎来了豫州刺史孙坚的大公子——少年才俊加自恋狂孙策。
第二百八十七章 错中复杂
孙策很讲信用,他来袁术这里主要是为了曹智的巢湖之事。当他把来意向袁术说明后,袁术大吃一惊,陈温等人竟然表了曹操的弟弟曹智为丹阳太守。他很清楚丹阳这个跨长江南北的特殊郡对他将来的重要性,不是最近为了与公孙瓒结盟,拉拢徐州刺史陶谦和幽州刺史刘虞,还有忙于处理荆州、豫州之事,竟未顾及到扬州之事,他早有要动丹阳的之心。
但现在陈温他们要把丹阳给曹智,这件事他要好好思量一番了。曹智他是认识的,说起来还是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只不过曹智比他跟袁绍都年纪小,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交往。再说他对他大哥袁绍的朋友不热衷,袁绍和曹操私交很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丹阳这块地方不是不可以给曹家老二,但他袁术已经铁定了心要和袁绍对着干,将来有朝一日他和袁绍撕破脸皮时,他曹智会站在那边呢?
答案很明确曹智肯定会跟他大哥,站在袁绍这边。袁术肯定不能为自己在如此重要的地方放置一个可能的敌人,更不要说为曹智争取到巢湖的治理权了。所以当孙策在向他费尽口舌游说帮助曹智的诸多好处时,袁术心底已有定计。他表面上答应了孙策所请,暗地里马上写了份奏章:以后将军的身份上表朝廷,不同意陈温等人的表荐曹智出任丹阳太守,同时,表举孙坚的妻弟吴景出任丹阳太守。
孙策在南阳小住了两三日,就因为豫州治所阳城被周昂围攻而急急的赶回去了,他不知道袁术只是把他当小孩,根本不把他的话当回事。
而就在袁术对曹智出任丹阳太守一事有所行动时,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在这么忙的情况下是怎么知道丹阳这点事的呢?当然是曹操多了一份心思,曹操在出兵濮阳离开皖城之时,就多了一个心眼。他不止一次在教育弟弟曹智和自己的属下,甚至于关东联盟的诸多豪强时,都提到过丹阳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他曹操能看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看不到。
曹智出任丹阳太守虽说由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九江太守乔玄联名保举,应该说是铁板钉钉的事。但曹操总觉得不是很放心,他考虑再三还是给袁绍去了一份信,信中没有很明确的要袁绍支持曹智登上丹阳太守之位,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并再次重申了丹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袁绍不认为曹智做丹阳太守对自己有什么坏处,曹家兄弟一南一北,都扼制住了两条大河(黄河于长江)上重要的地理位置,将来他要南征北讨时,该有多么的方便。起初也只是认为曹操的来信只是为了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但当他得知自己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弟弟袁术要插手扬州事物时,他警觉了。
袁绍也马上上书朝廷,以冀州牧的身份支持曹智出任丹阳太守。
现在这个事情就有点搞笑了,丹阳隶属扬州,这是不争的事实。照道理来说,任命这样一个郡太守,只要是扬州刺史表举上来的人,中央zf(现在的长安zf)一般是不会干预(其实是没能力干预)。但为什么一个丹阳太守的人选,一个前任太尉曹嵩之子——曹智,要出任一个小小丹阳太守的职位,竟会引发多方争执。
更可笑的是,李傕、郭汜目前控制的长安zf尽先后收到三个地方zf奏章,都是为了丹阳太守之事,而且都还关系到一个叫曹智的人。
说实话李傕、郭汜对曹智并不熟。当年在洛阳,他们结交的是比曹智官职大得多的曹操,他们也不太注意这个靠和太后有绯闻,而做上官位的纨绔子弟。后来注意到他也是因为他参与了刺董行动,当然,那件事在他们眼里,曹智也只是配村,主角还是曹操。
但现在这个纨绔子弟在扬州倒是混的水淹升起,尽同时有一个刺史和一个州牧表举他出任一郡太守,还有一个后将军不同意他出任丹阳太守,这件事还涉及到现在已经是“五世三公”的袁家兄弟的纷争。
现在朝廷重要的奏章都先有李傕、郭汜过目,当他们见到先后三封关于丹阳和曹智的奏章时,他们有点头大了。武将出身的人对处理政事自然不在行,他们对搞不清的事或人,向来只有一个主张“杀”。但现在能杀谁去,事情发生在离长安八丈远的扬州。
于是他们唯有把这种令人头疼的事推给贾诩。贾诩可以说在这之前更本不认识曹智这个人,只是听说过他的一点事迹。他认真仔细的阅读了三封奏章,他的政治敏锐度,可不是李傕等人能比的。他认为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丹阳太守的职位之争,在背后涉及到多方势力的角逐。
这已经演变成一场政治较量,而不是简单的官位之争。贾诩是个非常讲求实用的人,他虽然知道李傕、郭汜领导的这一任长安zf,命运不会比董卓好多少,但他在这一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长安zf在这件事上怎样表态或作为最有利。
贾诩的这种性格不是现在才有的,是天生的。贾诩年少时也被推举过孝廉,后到朝廷为郎,后因有病辞官,回家的路上遇见氐人(北方少数名族),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这种做法对一个充满英雄侠义的时代来说,他的行为并不光彩,甚至与有人在他背后称贾诩的行为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也就是说贾诩天生骨子里是个实用主义者,什么事到了他手里,都要为利益服务。
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任风波
贾诩在曹智和丹阳太守这个问题上,斟酌再三,丹阳谁当太守目前来说对李傕、郭汜集团并没有直接影响。虽说曹智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曹氏家族的人都和李傕他们不是一路的,但谁都明白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特别是现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
贾诩倒是认为可以利用这件事试探一下皇帝的反应,于是贾诩就把这三封奏章递进了未央宫。
汉献帝现在已经十四岁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觉得但这个皇帝太窝囊了,国家大事他一样也做不了主,随侍身边的都是李傕、郭汜的人,作为皇帝他甚至连保管玉玺的权利都没有,大部分奏章都是李傕、郭汜过目后加盖完玉玺,再让他看一眼,走个过程。
但今天送来的奏章大不一样,竟比平时多,而且还有好几封是未批奏的。献帝激动的赶紧阅读起来:
〃曹智?丹阳?〃
当刘协读到这两个关键词时,还略显幼嫩的脸上泛起了光彩。并呐呐自语道:〃曹智,不就是曹大夫吗?〃
现在的朝廷通过这几年的轮翻演变,已经没几个人记得曹智这个当时在洛阳风光过一时的小臣子了。但汉献帝刘协从来没忘记过这个人,他记得这个曹智在他兄长少帝朝时就是当时的太中大夫。刘协和刘辨虽说非同母所生,但自小感情极好,刘辨做了皇帝还是常常拉着弟弟刘协一起接见臣子。曹智当时除了武官的职务以外,何静湘还为他安排了个文官,太中大夫,主要职责是规范皇帝的言议,顾问应对。这是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权力也不大。但却可以常侍皇帝左右,对皇帝施加影响。
曹智做了这个官职后,是在那一时期经常出入皇宫,可是曹智见皇帝的机会很少,见太后却很多。
但刘协依然记得他,刘协与兄长争帝位时,是这个支持兄长的少年将军在德阳殿把他从庞恍中叫醒,一直陪着他,直到他成为陈留王。后来在黄河古道的草丛里,他和兄长刘辨逃出张让的魔爪,正值颠沛流离之时,他们也是碰到的曹智,才得以结束逃亡。刘协记得他和那可恨的大魔头董卓说话时,也是坐在了曹智的肩膀上,那时,曹智像大哥一样保护着他,让一个九岁的小孩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汉献帝刘协的童年是极其缺乏快乐和安全感的,在皇宫中的小孩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金碧辉煌,特别是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死后,刘协更是被迫的早熟起来,这种变异的本能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去。所以刘协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对能给于他安全感的人,他特别容易记住。
这时看到了是关于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和九江太守乔玄联名表荐曹智出任丹阳太守的表书,倒是一阵惊讶后,又多了几分惋惜,惋惜像这样的臣子不能在他身边任职。
献帝刘协对这一封奏章并没有什么意异,像曹智这样做过京官的人,做一郡太守应该没什么问题,要是玉玺在身边,他会豪不犹豫用朱沙笔批注准奏,并盖上大印(现在的玉玺是到达长安后另外制作的,已不是传国玉玺)。
献帝刘协无奈的叹息着接着看下一份奏章:
〃咦!又是曹智、丹阳?〃
刘协连翻三份奏章,都是关于丹阳太守之事。刘协是个非常聪明的少年,他马上意识到这几份奏章并非偶然凑在一起送到他这来的。
刘协看完奏章,连夜请了太仆朱儁,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前来商议。
献帝现在身边忠臣还有不少,可惜都没权,差不多都是在忍辱偷生。朱儁便是其中一个,他也是在李傕、郭汜进驻长安后,提拔他为太仆的,主要是堵人口实,意思李傕、郭汜也是民主的,三公里头也有清流人士。但朱儁实际权力一点没有,李傕、郭汜把他纯属当成摆设。朱儁看完奏章恭敬的问献帝:〃皇上认为这曹智如何?〃
刘协想了想说:〃曹爱卿是个好人,也是个忠臣。〃
朱儁问:〃皇上何以知道曹智是个忠臣?〃
献帝把当年张让劫持他和他兄长刘辨出逃,最后在北邙山获曹智等迎驾的事跟朱儁说了。
朱儁听罢,锊着几根散松的白短须,沉吟半响,道:〃臣虽说身在长安,但其他各州之事,我还是知道一些,最近这曹家兄弟都是时来运转,一个刚剿灭了东郡黑山贼,这个曹智也是在前些时日协助庐江太守陆康剿灭了江夏蛮的判乱,其实现在赏他个太守之职是不为过的。〃
刘协听着朱儁的话,也赞同的点着头,其他两人也都点着头。但朱儁突然话锋一转道:〃但这件事又怎会迁扯进袁士兄弟的纷争中,皇上现在可说在此事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说如履薄冰,要多增外援,可不能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