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明王朝1566 >

第66部分

大明王朝1566-第66部分

小说: 大明王朝156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翰文从门内慢慢走了出来。
  这时在东边那间屋子的窗棂后有两只眼透着不安在静静地望着院子外,虽然只现着眼睛,也能看出那人是芸娘
  诏狱小院录房
  提刑司太监静静地领着高翰文进来了,录审房桌上放着那盏灯,桌前坐着身穿便服的吕芳。二人的目光对上了,吕芳满目的慈祥,高翰文心中一动,怔怔望着这个人,默默站在那里。
  画外音轻轻响起:“按理,参加过殿试的进士都见过皇上,自然也就都见过须臾不离皇上左右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只因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三年一届的殿试也不去主持,因此大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后的科甲官员都无缘一睹天颜,自然也就不认识吕芳。”
  吕芳轻挥了下手,提刑司太监连忙退了出去,轻轻将录审房的门带上了。
  高翰文这才敏感到今日有些不同,目光不禁向那张桌面望去,桌子上并无纸笔墨砚,难道今日审汛不用记录?带着疑问的眼光忍不住又望向了吕芳。
  吕芳:“我不是来审你的,不用记录。坐吧。”
  高翰文默默地在他的对面坐下了。镇抚司的规矩,问官不说,罪官是不能间对方身份的,高翰文只能仍望着吕芳,在心里猜着此人是谁。
  吕芳一眼便从他眼里看到了心里,平和地说道:“我叫吕芳,现在司礼监任掌印之职。”
  尽管早已心如死水,高翰文这波澜一惊还是非同小可,立刻站起了,跪了下去:“罪员高翰文拜见吕公公。”
  吕芳坦然受了这一拜,待他拜完后,煦煦地说道:“请起,坐吧。”
  高翰文再站起后就没有进来时那般平静了,坐下后脸上立刻涌出了激动:“朝局败坏,已成痼疾;苍生之苦,实难名状!吕公公知否?我主皇上知否?”
  果然是个书生,吕芳默默地望着他,不答他,反问道:“何为知?何为不知?”
  高翰文一怔,刚才还激动的面容立刻显出了失望。
  吕芳仍然十分平和:“圣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今天来就是想问一些你知道的事。知道的你就回答我,不知道的你就说不知道。”
  高翰文只好答道:“公公请问。”
  吕芳:“沈一石的家是你去抄的,”
  高翰文:“回吕公公,是罪员去抄的。”
  吕芳:“除了那些织坊、铺面、一百匹丝绸、两万两银子,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比方一些文字的东西?”
  文字的东西当然有,便是沈一石写给高翰文那张“侯非侯王非王”的遗言,这可不
  能说,高翰文当即答道:“回吕公公,只有实物,并无文字。”
  吕芳:“账册呢?沈一石经营丝绸二十多年一本账册都没有?”
  高翰文:“应该有账册。可一把大火,是不是都让烧了,罪员也不知道。”
  沈一石的账册一共八箱,四箱当面落到了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的手里,还有四箱被杨金水秘密送到了宫里,这些详情杨金水都禀报了吕芳禀报了皇上。吕芳这时还问,就是担心沈一石死前有没有将其他的账册给了高翰文,或是给高翰文看过。
  吕芳望着高翰文的眼睛,要从他眼睛里看出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高翰文这句话本是真话,这时对视吕芳的眼睛自然坦荡。
  吕芳:“你到杭州第二天就见了沈一石,他都陪你去了哪里?除了陪你看丝绸,就没有给你看账册?”那双看似慈蔼却深不见底的目光又盯紧了高翰文的双眼。
  高翰文突然警醒了,莫非浙江的案子已经查到了织造局,查到了杨金水,这才惊动了这位宫里人称老祖宗官场暗称“内相”的吕公公深夜亲自来了!
  他立刻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自己槛送京师的前一天晚上在杭州知府衙门后堂曾经提醒过他的海瑞!他定在那里,眼前的吕芳虚了,慢慢幻成了海瑞!
  吕芳见他目光虚了,紧接着说道:“我今天到这儿见你,为了救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全都说了,你就没事。”
  人之幻相皆由心生!或是天意,吕芳这时说的话共是五句,二十七字,海瑞那晚对他说的话也是五句,二十七字,这时高翰文眼前的吕芳既已幻成了海瑞,他那张和海瑞说的同样字句的声音自然地幻成了海瑞的声音:“那我也不能送你了。到了京里,什么话也不要说。只有沉默,才能出狱。”
  “说吧。说了我也好给你解脱罪名。”吕芳依然不紧不慢地催道。
  高翰文眼前的海瑞消失了,还是那个吕公公坐在那里。
  他知道该怎么说了,可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了好大的声音!
  是芸娘似乎在挣脱别人大声呼喊:“他到浙江才一个多月能知道什么?你们让我过去,我跟吕公公回话!”
  一直和煦如风的吕芳这时目光也倏地望向了那扇门,接着又望向了高翰文。
  高翰文却在这时慢慢闭上了眼。
  门外传来了提刑司太监的声音:“什么地方,懂不懂规矩?问你的时候再说话。叵去!”
  “让她进来,”吕芳发话了。
  “是呢!”提刑司太监的声音立刻变了,“进去吧。”
  门从外面轻轻推开了,吕芳慢慢向那个方向望去。
  穿着粗布女衫,一头梳得整整齐齐的黑发,只插着一支铜簪,脸上也没有任何脂粉,这时的芸娘已然无有了丝毫的风尘气,也不像贫寒家女子,倒隐隐透出大家闺秀的风范。吕芳好一阵看,芸娘站在门口低垂下眼。
  “罪员先行回避吧。”高翰文这时竞一眼也不看芸娘,低着头便要向门外走去。
  “不必。”吕芳叫住了他,又对芸娘说,“你进来。”
  芸娘轻步走了进来,在吕芳的另一边停下了。
  吕芳对着门外:“都出去,院子外待着。”
  房门外的几个提刑司太监齐声应道:“是。”
  一个人从外面又带上了房门,接着一阵脚步声,所有的人都退出了小院。
  “你就是那个跟了扬金水四年的芸娘?”吕芳这才向芸娘发问。
  “是。”芸娘这一声答得极轻。
  “没有什么丢人的。”吕芳神态十分自然,“宫里十万太监宫女,结为对食的有好几百对呢。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是也。你和杨金水虽无夫妻之实,毕竟还有夫妻之名。想不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芸娘的心像被刀子在割着,微抬起了服没有看吕芳而是掠向高翰文。
  高翰文两眼依然闭着,只眉头锁紧了。
  芸娘这才望向吕芳:“回吕公公话,芸娘跟杨公公没有什么夫妻之名,我只是伺候他的一个奴婢。后来杨公公认我做了干女儿,我应该称他干爹。”
  “称什么都行。”吕芳神态一下子冷了,“我问你想不想知道他现在怎样了。”
  芸娘:“干爹有吕公公呵护,再怎样也会平平安安的。”
  竟是这样回话,吕芳望了望她,又望了一眼高翰文,面容陡地端严起来:“没有谁能呵护谁。在我大明朝只有一个太阳能照着两京一十三省,那就是皇上。这颗太阳上面还有更大的主,那就是老天爷。我告诉你们,杨金水现在谁也呵护不了了,老天爷收他了。”
  芸娘跟中闪了惊愕。
  高翰文也倏地睁开了眼,望着吕芳。
  吕芳:“浙江的八百里急递今儿下晌到的,杨金水疯了。”
  芸娘的眼和高翰文的眼终于碰在了一起,从出杭州的驿站到现在,这是两个人第一次正眼相对。高翰文本能地要将目光移开,但被芸娘眼中闪着泪花的凄苦眼神勾住了,是不忍还是不舍,他到底没有移开目光。
  吕芳轻轻站起:“杨金水想呵护你们,我也想呵护杨金水,但要是他自己作了孽那就谁也呵护不了谁。我答应过他,让你们住在一起。记住我的话,无论谁来问你们,江南织造局的事你们一概不知。这是其一。”
  两个人紧紧地望着吕芳,等听其二。
  吕芳:“除了我,没有人敢杀你们,就怕你们自寻短路。无论谁来逼你们,你们都不要理睬,都要好好地活着。”
  “为谁活着‘”高翰文终于忍不住反问了。
  吕芳:“为了朝局。该死的有些已经死了,有些立马要死。不该死的就不能死。这是其二。”
  两个人似乎明白了吕芳的来意,也似乎感觉到了杨金水何以要将他们二人一同押解进京。至于这层意思背后还有何深意,他们一时还想不明白,但毕竟作为当今“内相”,今晚能亲自来此,能有这一番嘱托,二人心中泛起了波澜。几乎同时,高翰文和芸娘不禁同时望向了对方,这一次眼神相碰,两人都很快移开了。一齐沉默在那里。
  “我有个习惯。”吕芳前所未有的像个真正的长者望着这一对难中的玉人,“除了伺候皇上,我一个人夜晚睡觉前总要将碗里的茶全喝了,一点也不剩。因为我不知道明天早上还能不能醒来,还能不能再喝一口茶。”
  如此人物,突然又说出如此话语,两人心中又是一动,全怔怔地望着吕芳。
  吕芳这时再不看他们,只虚望着前方那扇门:“老天爷只要让你活,一辈子是活,一年是活,一天也是活。我那个干儿子要说坏比谁都坏,要说好比谁都好。让你们来之前他就绐我写了信,说你们两个是天下最般配的。”说到这里他停了停,“他说这个话我听得懂。做了我们这号人这一辈子缺的就是这个,羡的也是这个。有时还真望别人般配。高翰文,你是个最聪明也最糊涂的人,咱家教你一句,芸娘并不辱没你。
  不要想过去,也不要想今后,只要还活着,就在这所院子里跟她过好当下每一天。“说完这句他向门口走去。
  “老祖宗!”芸娘泪水夺眶而出,竞叫出了他这个名号。
  吕芳站住了。
  芸娘在他身后跪下了:“小女子既认了杨公公是干爹,老祖宗也就是小女子的干祖父。老祖宗刚才的话我都听进去了,不管他嫌不嫌弃我,我都愿伺候他。请老祖宗跟镇抚司说一声,不要叫锦衣卫每天送饭了,我想在这个院子里开一间厨房,自己做饭。”
  吕芳慢慢转过身来,望着跪在那里的芸娘,又望向高翰文。
  高翰文心中大动,却不敢看芸娘。
  芸娘接着说道:“名也好实也好,我会每天照看好高大人,直到哪天老祖宗叫我们死。”
  吕芳对高翰文:“高翰文,她说的话你都听清了?”
  高翰文低着的头想抬起又停在那里。
  吕芳不再看他,转对芸娘:“从明天起,你就搬到西边高大人那间房去,你现在住的那间房我会叫镇抚司的人改作厨房。”说完这句径直开了门走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了仍然跪着的芸娘和还站在那里的高翰文。
  司礼监值房
  吕芳再回到这里已经半夜了,不只那三个秉笔太监在等着,黄锦这时也已在这里等着。
  吕芳直望黄锦:“主子歇了?”
  黄锦眼现重优:“回干爹,主子万岁爷已经猜着了,儿子不敢欺瞒,没有照干爹吩咐的回话,将杨金水疯了的事如实奏陈了。”
  吕芳:“你做得对。主子什么旨意?”
  黄锦这时儿大案上捧起一个里面镂空的和阗玉圆球:“主子只叫儿子将这个球拿给干爹看,然后叫我们今晚就拟旨,八百里加急送到杭州。”
  吕芳双手郑重地接过了那个被灯笼光照得晶莹闪亮的玉球,看了好一阵子:“你们说主子这是何旨意?”
  有吕芳在,其他人就是有想法也不敢说,都一齐摇着头。
  吕芳把目光望向了门外的夜空:“主子这是告诉我们,‘外重内轻’呀。”
  四个人都望着他,等他说得更明白些。
  吕芳:“无论是江南织造局还是宫里的尚衣监巾帽局这都是内,都不能护短了,该查的要查,该办的要办!只有胡宗宪抗倭才是大事!立刻拟旨,着在杭州的锦衣卫立刻把杨金水押解进京,让赵贞吉署理江南织造局的差使,命他不惜一切给胡宗宪东南前方筹措军需!”
  台州卫军营
  所谓“铁打的营盘”,最适合用来形容明朝的卫所制。军事要隘设卫,关津渡口设所,皆建有固定的营房。大卫都设有城墙,俨然城池,如临海的天津卫、威海卫还有这里的台州卫。里面没有百姓,住的全是军户,无论官兵皆可娶妻生予,而且可以子承父籍,世代为军。因此“流水的兵”一说在明代并不适用。
  温岭东南一战,戚家军摧毁了倭寇在浙江东南最重要的巢穴,胡宗宪抓住战机正在部署下面几次战役,力图一举肃清在浙江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这时正是下次战役前的宁静。防守待命以外,军户们都在卫城里照常过着有妻有子的日子,夕阳西下,家家炊烟,到处都能看到光着屁股追跑的孩童,还有不时提水择菜吆喝责骂自家孩童的妇女。
  单身兵丁当然除外,他们还没有家,便编制在一起吃大锅饭。齐大柱带来的那些人留下的都是单身,编成了一队,这时全蹲在他们营房外的露天坪里,一个个捧着碗,围着盛满菜的大盆,一边吃饭一边谈着女人。
  齐大柱从营房的一扇门内出来了,径直走到了一圈吃饭的士兵边上,从地上拿起一只空碗一双筷子,便从饭桶里去舀饭。正在吃饭的弟兄们都望着他。
  一个弟兄:“哎大哥,自家的饭不吃赶来分我们的吃。”
  齐大柱舀好了饭挨着他们挤蹲了下来:“我也没娶她,她也没嫁我,什么家?”
  另一个兄弟:“在一个屋里住了好几夜了,她还不是你的女人?”
  “闭上你的嘴。”齐大柱怒瞪了那个人一眼,“她睡她的,我都睡在外面。”
  又一个兄弟:“大哥瞧不上她?”
  “那就让给我。”另一个人立刻接言道。
  齐大柱不再理他们,大口吃饭。就在这时那女人从房门出来丁,径直走了过来。
  许多双眼睛都贼忒兮兮地望着走来的她。
  头发梳得干干净净,衣服洗得千干净净,脸上那条刀痕也淡了些,这女人比被救那天显得更加漂亮风韵了。
  那女人走到齐大柱身边:“饭做好了,回家吃吧。”
  “你吃你的吧。我和弟兄们一起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