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明王朝1566 >

第111部分

大明王朝1566-第111部分

小说: 大明王朝156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洪也很是尴尬,只得还赔着笑蹲了下来:“世子爷,世子爷,奴才是奉了皇爷爷的旨命办差的。世子爷乖,要听皇爷爷的话……”说着便去掰世子的手。
  世予紧拽着不放,陈洪偏还去掰他的小手,世子紧咬着牙眼中有了泪花。
  “啪”的一声,李妃一记耳光响亮地抽在陈洪脸上!陈洪蹲在那里被这一下抽懵了。
  世子也被母妃这突如其来的一掌吓得松开了手,愣在那里。
  李妃从来没有如此的厉色:“狗奴才!竟敢伤世子!还敢说什么‘世子爷乖’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来!这样的话是皇上教你说的,还是你这奴才自己说的!”
  陈洪本是蹲着这时双腿扑通跪了下来,却仍然高昂着头:“王妃息怒。奴才没有伤世子。说世子爷乖的话也是传皇上万岁爷的口谕。王妃要饶不过奴才,这就责打奴才好了。”
  竟敢如此顶嘴,却处处抬出皇上,李妃被他气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世子这才显出了有些懂事了,一下扑在母亲腿上:“母妃!母妃不哭!母妃不要哭…”喊着自己也哭了起来。
  这时心如刀绞的还是冯保,抬起了头满脸的泪望着世子:“都是奴才惹的祸,世子爷,王妃千万别为奴才伤了身子,误解了陈公公!奴才求主子了!”说完便把头在地上不停地磕得山响。
  “不让你走!就不让你走!”世子转过去拉扯冯保。
  冯保不能再磕头,也不敢去碰世子,只趴在地上饮泣。
  世子转过了身挡住冯保,两眼恨恨地望着也还跪在那里的陈洪,哭喊道:“你滚!你立刻滚出去!”
  李妃这时也不再去抱世子,站在那里心里一阵阵委屈难受,不断拭泪。
  两个宫女这时才惊醒过来,奔过来扶住了揩泪的李妃。
  陈洪没想到会弄成这个局面,这时也是既气且恨还无法发作,赌气说道:“奴才做错了什么,王妃既不责罚,奴才自己责罚自己。”说着举起了手在自己脸上左右开弓抽起耳光来。
  两个跟随陈洪而来的太监直到这时才恍若梦中醒了,扑通立马跪在陈洪身后,也跟着举起手掴起自己的耳光来。
  冯保更惊了,绕过世子跪爬过去抓住陈洪的手:“二祖宗!二祖宗!您老千万别这样!干脆杀了奴才好了!”
  陈洪一掌扇开了他,还要打自己,冯保死死地拽住他的手,抱在怀里低头趴跪。
  “冯保!”李妃这时又大喝了一声。
  冯保一愣,又抬起了头。
  李妃:“他这不是打自己,是在打我!不许拦,让他打!他还不解气,就把裕王爷也请出来,我们朱家的人都让他收拾了,大明朝断了子绝了孙,让他一个人伺候皇上去!”
  都知道裕王这位侧妃厉害,直到这时陈洪才真正知道她的厉害了。原来赌的那口气被这番惊天动地的话吓得魂魄齐飞,惊恐间颤抖着取下了头上的纱帽,把那头在院子的砖地上拼命磕了起来:“皇天在上,奴才哪敢有这个心思!请王妃替奴才伸冤!”_那头磕得比冯保刚才还响。
  可怜跟他来传旨的两个太监也只得跟着他磕头,磕得也是砰砰地响。
  这时,除了站在那里的李妃、世子和扶着李妃的两个宫女,满院子的人又都跪下了。
  陈洪还在磕头,跟他的两个太监也还在磕头,只是一下一下磕得越来越慢了。
  李妃轻咬银牙,冷冷地望着,一则心恨,一则话已经说出,这时也不阻止,眼见得这三个人就这样磕下去,不死不休了!
  张居正恰从府门进来,见状惊了,立在那里朗声问道:“怎么回事!”
  李妃的头飞快地转望向他,刚揩去眼泪的眼眶中又盈出了泪花。
  张居正手里握着一叠用绫绢包着的《四书讲义》,望着李妃那双如见亲人的眼睛,惊疑间心中一热,大步走了过去,见陈洪三人磕头已经磕得昏天黑地,大声向王府那些太监喝道:“扶住了!”
  王府里那几个太监这才慌忙爬起,两个人扶住了陈洪,两个人各拉住了陈洪身后那两个太监,
  张居正满眼关切地望向李妃,见李妃低下了头泪眸频拭,这才慌忙低了头,拿着《四书讲义》双手深揖下去:“臣参见王妃,参见世子。请问王妃,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李妃本想答话,喉间这时又哽咽了,终于泣着说出了一句:“张师傅,世子全拜托你了!”说完这句掩着面向内院疾步走去。两个宫女连忙搀随着她疾步跟去。
  张居正目送着李妃伤心离去的背影,心中一阵潮热,连忙回头扫望了一眼跪在那里的陈洪和冯保,又望向世子:“世子,告诉师傅,到底有什么事了?”
  世子这时也又哇地一声哭了,抓紧了跪在那里的冯保的衣领:“那个奴才,要把大伴带走…”
  张居正终于明白了些事因,这才猛然省悟跪在这里的是司礼监的首席秉笔太监,连忙对王府的两个太监:“快扶陈公公起来!”
  两个拉着他的王府太监费好大的劲将已经半昏的陈洪搀了起来。
  陈洪这时双颊已见红肿,额头更是又青又肿,正中还冒出了好大一个包。只看见眼前虚虚地站着一个人,半天才慢慢清晰了,是张居正。陈洪那张脸便如一块岩石,两眼也如岩石上的两个深洞!
  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如同内阁的次辅,如今在裕王府落得这副模样,又正让自己撞着,张居正已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走了过去对陈洪双手一拱:“陈公公,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有药吗?快取药来!”
  “不必了!”陈洪这时回复了首席秉笔太监的身份,“张大人既然看见了,在裕王爷那里和皇上那里也请替咱家说句公道话。皇上有旨意,叫咱家将冯保遣出王府送到朝天观去服役,王妃和世子竟责罚咱家。天下无不是的主子,冤死了咱家也没有话说。咱家这就到府门外候着,到底让不让冯保去朝天观,请张大人帮世子做个主,咱家好回宫复旨。”说完这番话此人竟毫无理由地带着两个太监出了府门,把这个难题撂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也怔在那里,望着陈洪走出府门,眼中好一阵厌恶,但很快便镇定了下来,望向世子:“世子,你先过来一下。”
  那世子一直拽着冯保,这时望向张居正
  张居正除了仍在兵部兼职,此时已是钦授裕王府日侍讲官,既为裕王侍讲经书,也兼着替世子开蒙,两代师傅自有师傅的尊严,望着世子又说道:“世子请过来。”
  世子松开了冯保不得不走过来了:“师傅,不让大伴走。”
  “听师傅说。”张居正严肃了面容,“师傅跟你说过,我大明的天下谁最大?”
  世子不情愿,又不得不低声答了一句:“皇爷爷最大。”
  张居正:“皇爷爷最心疼谁?”
  世子见他越来越严肃只好答道:“心疼世子。”
  张居正:“明白就好,皇爷爷现在叫冯大伴去朝天观是为了让他多学些本事再回来陪伴世子,世子不能够不听皇爷爷的话。”
  世子的嘴一撇,又要哭了:“那、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张居正转对世子:“世子让他走得快,他就回来得快。”
  世子不做声了,泪花只在眼眶里转。
  张居正当机立断,搂住了世子,将他的头按在自己身上,对着冯保:“冯大伴,你现在就走,你的衣物我会派人给你送去!”
  冯保一直紧趴在地上,这时倏地爬起来谁也不看转身低头就走。
  世子将头从张居正的手中挣脱了,猛回头时府邸的大门已是空空荡荡!
  不见了冯保,他竟没有再哭,只望着空空的大门,露出了呆痴的模样。
  张居正慢慢蹲了下来:“世子,咱们已经是读书知理的人了,有些事咱们今天做不到,明天也许能做到,明白师傅的话吗?”
  世子的目光仍然有些呆滞,望向了张居正:“师傅,你在兵部管兵吗?”
  张居正愣了一下,还是答道:“臣在兵部管兵。”
  世子:“替我杀了那个人!”
  张居正一惊,一把抱起了世子,低声喝道:“世子慎言!”
  世子不说话了。
  张居正的目光立刻像刀子般扫向了环伺在院子里的那些太监:“刚才世子说什么了?”
  几个太监立刻全都跪下了:“奴才们什么也没听见。”
  张居正说道:“没听见便是你们的福分!”说完这句话便抱着世子向内院走去。
  内阁值房
  徐阶的身影这时也疲惫地出现在值房门口。
  吏、户、兵、工四部的四个堂官便立刻站起来,四双眼睛磁铁般望向他手中的那摞票拟,忘记了那票拟里拟的都是银子而不是铁,恨不得立时吸了过去。
  从门口到正中的案前也就几步路,徐阶每一步都迈得方寸漫长,像走了好久才走到,默默坐下,沉重地将那摞票拟放到案上。
  四个人这才注意到了徐阶的神态,不祥之兆很快被他们感觉到了,票拟莫非没有批红!
  “阁老,皇上没让司礼监批红”‘高拱现在管着吏部,所有欠俸官员的积怨都在他的身上,他因此最为急迫,竟越过了次辅并兼任兵部尚书的李春芳第一个发问了。
  李春芳是出了名的“甘草次相”,在内阁从不以“次相”自居,大事一概让徐阶做主,建议也多让阁员高拱出主意。就是在兵部,兼着尚书他也尽量能推则推,让做侍郎的张居正去管实事,从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时当然不会计较高拱抢先说话,只是望着徐阶。
  另外两个人这时更是噤若寒蝉,望向徐阶那个方向。
  一个是赵贞吉,为徐阶所荐从浙江巡抚任上升调户部尚书不到半年,身为人室弟子,平时看徐阶便只望眼部以下,执弟子之礼,这时虽极想从恩相眼中探询些信息,还是怨住了,只望着他颌以下襻以上那个部位。
  另一个就是徐阶的儿子徐瑶,被嘉靖钦点特意安排在他父亲兼尚书的工部任侍郎,用心就是叫他代父亲受过,好从户部调拨银子修建宫殿道观,这时和父亲同堂议事,自然连父亲的脸也不敢看,只是望着他身前那摞票拟。
  其实这时四人心思都是一样,抄查了近两个月的家,四个部又夜以继日议了好几天才拟出了票,九州八方都等着这笔赃款救急,单等徐阶进宫奏请,批了红便可咄叱使钱,徐阶回来却是这副样子?高拱问后,徐阶又不答,值房内沉寂得像一潭死水。
  好久,徐阶终于张开了嘴,却只是轻叹了一声。
  高拱更急了:“徐相,那么多官员的欠俸,北边南边战事的军需,还有好几个省的灾荒流民都急等着用这笔钱。到底批了还是没批,总有句话。”
  “吏部各官的欠俸,兵部所拟的军饷,还有遭灾和征税过重省份返还百姓赋税的奏呈都批了红。”徐阶轻轻说出了这句话。
  四个人一振,眼睛亮了一下,可很快又黯了。因徐相说完这话两眼怔怔地望着门外,目光全是虚的。
  高拱是最能感觉个中精微的人,立刻想到了那份最重要的票拟:“工部给皇上修殿的票拟还有户部拨给宫里用款的票拟没有批红?”
  徐阶慢慢把目光从门外收了回来,虚望向他:“是呀!”
  “皇上嫌给宫里拨的款少了?”高拱又急问。
  徐阶既不答话也不点头,目光还是虚望着高拱,这也就是默认了。
  李春芳总算接声了,先叹了口气:“这两项没批红,前面三项批的红也等于没批。”
  四个人立刻又气馁了。
  “请问师相。”赵贞吉直望徐阶的目光了,“是不是有其他原因,比方是那个海瑞在六必居妄议圣意,引起了皇上不悦?”
  赵贞吉的猜测也不尽是对海瑞夙无好感,而是以心度心,将海瑞当时多次引起自己的不快联想到了嘉靖此时的不快。
  “不要妄自揣测。”徐阶对这个话题极为敏感,立刻止住了赵贞吉。
  “说到底还是拨给宫里的钱确实太少了。”徐瑶小心地站了起来,低着头,“父亲,可否让儿子将昨天的话说完'”
  徐阶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议国事就议国事,什么父亲儿子!这里是内阁,说了多次,到这里来你只是工部侍郎!”
  “是。”徐瑶头更低了,“工部替皇上修的那几座殿都两年多了,才修了一半,朝天观、玄都观的扩建从去年打了地基到今年就一直无法动工。现在又七月了,急需的石材都必须抢在入冬前运到京里来。这次再不拨足了款,工程明年也完不了,工部交代不过去,内阁也交代不过去。昨日我就说了,近千万的银子给工部才一百六十万两,又要修官,又要修观,石材又必须要用大理石、花岗岩和红木檀木,怎么算至少也差一百五十万,我的话没说完就被挡了回来。这样的账呈上去,不批红也是意料中事。就算真批了这个红,工部也完不了这个工。”
  这才是一语中的,徐阶自然不会接儿子的言,便把目光望向了那三个人。
  高拱一脸的阴沉,赵贞吉一脸的忧重,李春芳则没有表情。
  徐阶只好点名了:“李阁老,徐瑶的话你怎么看?”
  李春芳不得不表态了:“要么再仔细算算,看能不能从那几项开支里再挤出一百五十万给工部。”
  事关皇上,差使又是老师和师弟在当,赵贞吉当然不会驳这个提议。几双眼睛便都望向了高拱。
  高拱从来心里便瞧不起这位甘草次相,这时见他如此颟顸,再忍不住心中那股急火,直盯着李春芳:“钱都在这里,那你出个主意,是砍掉百官的欠俸,砍掉兵部的军需,还是让灾区的百姓和多征赋税的流民饿死?”
  李春芳:“我说了,能不能再仔细算算。”
  高拱不再看他,转望向徐瑶:“那你们工部说,砍哪一块给你。”
  徐瑶:“回高大人的话,下官只管皇上宫里的工程,这些当然应该由内阁和户部斟酌商议。”
  “怎么斟酌?怎么商议?”高拱再也不愿和他们这般无聊地周旋,倏地站了起来,“国事蜩螗如此,我们还在这里扯皮!我兼管着吏部,外省的不说,京官里就已经有好些人在米行里赊了半年的粮米,有些还拖欠着房租,六品七品的朝廷命官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