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虢逞蜗奂鄹窠档鸵话耄晒埠途骋还郝颍裨颍埠途疤岜鹘孕腥⊙巍薄
四川井盐资源丰富,又有火井煮盐,使得川盐价廉物美,远比晋盐、陕盐更受百姓青睐,自从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川盐向来以湖广地区为主要外销区,“戊申革命”一起,赵尔巽便下令停止供应湖北、湖南食盐,使得湖广地区食盐价格猛涨,再加上两江总督长庚封锁江阴,海盐也无法大量运进,而食盐也是租界当局宣布的“军用品”之一,无法从洋商手中购买,掌握在洋人手里的京汉铁路也拒绝装运食盐,如此一来,食盐短缺形势雪上加霜,仅靠走私无法满足需要,为了取得食盐供给,共和军不得不做出大举西进的姿态,压迫赵尔巽屈服,这才是此次川鄂之战的根本原因。
如果加把劲,攻取四川并不困难,但问题在于,如果要全面进攻,就必须从湖北抽调精锐部队,而且四川山高林密,地方团练、土司武装遍地都是,要想控制全川,不是短期可以奏功的,在目前的形势下,湖北无论如何不能空虚,所以,赵北决定以战促和,用少量精锐部队恐吓赵尔巽,使其就范。
赵尔巽果然屈服,接受了共和军的停战条件,立刻解除了食盐禁售令,湖北食盐价格迅速回落,川盐由共和军政府统一收购,加价之后销售,政府的收入又多了一块。
共和军倒也没有食言,立即收住脚步,撤出奉节,虽然仍占领着夔门,但到底没有再前进一步,赵尔巽长嘘口气,但没等他睡几个安稳觉,却又传来川北大乱的消息,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乱党在当地煽动起义,拥戴同盟会员熊克武做了司令,称“四川民军”,这支民军装备精良,几乎清一色的曼利夏钢枪,这是奥匈帝国制造的步枪,北洋军的装备,谁也不知道那些乱党是从何处得到这些武器的,军中还有几门怪模怪样的大炮,很轻便,几个壮汉就能抬着满山跑,可威力却不比山炮小,几炮过去,城墙上就没人了。
川北是四川新军招募兵员的主要地区,由于不放心四川新军,赵尔巽前些日子已经将四川新军解散,四千余名官兵全部遣送回乡,现在川北大乱,许多退伍新军士兵加入造反者的行列,使得这支起义军的战斗素质远高于会党武装,巡防营、团防局连吃败仗,川北局势动摇,川中也是人心惶惶。
赵尔巽只好从夔州府调兵川北,拆东墙补西墙忙得不亦乐乎,此时也顾不得再做忠臣了,立即拍发通电,拥护君主立宪,赞同南北议和罢兵。
就在赵尔巽被遗老们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赵北却适时的收敛锋芒,一边回过头去,继续主持新文化运动,一边继续整编他的革命卫队,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世界尤其是南美洲和东南欧的那些小国疯狂收购武器弹药,充实共和军的军火库,一时之间,武汉地区成了国际军火掮客的乐园,通过那些挂着洋旗的轮船,这些外国奸商充分展示了他们那高超的走私技巧,各个时代、各种结构的步枪迅速将汉阳兵工厂的库房堆满,从古老的斯潘塞连珠枪,到较新式的法国造勒贝尔八子枪、意大利塞里格蒂自动枪,完整的展现了近代枪械发展史,由于型号太过驳杂,弹药无法通用,以至于兵工厂督办刘庆恩不得不发布命令,规定凡是制造年代早于1880年的旧枪一律论斤收购,没有子弹的步枪则一律按照废铁价格收购。
共和军忙着整军,南北和谈也继续在上海租界进行,双方代表在继续扯皮的同时也在相互靠拢,袁世凯在天津行辕焦躁不安的等待着和谈结果,并与各国公使进一步加深“友谊”,急切的等待着洋人许诺的借款,至于那个苟延残喘的满清王朝,则徒劳的向列强抛着媚眼,但除了日本和俄国表示出了些许的兴趣之外,其它国家都无动于衷,忠于清廷的封疆大吏仍然叫嚣着“勤王”,宣布“中立”的官员也继续着他们的中立。
虽然北方强人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实力派赵北都在呼吁“和平”,但说归说,做归做,南北两个实力派之间是停战了,但各地的战火却是愈烧愈旺,这叫“全国停战,局部开火”。
在共和军的支持下,南方的革命之火开始燎原,更多的会党武装举行起义,弹压地面的巡防营也纷纷闹起兵变,五花八门的旗帜在南方各地竖立起来,城头变换着大王旗,以往的争权夺利从“温情脉脉”走向刀光剑影,草民、官僚、土匪、豪绅,纷纷投身于这场争夺,有的做了都督,有的献上人头,更多的人则在捞了一笔之后就跑去租界。
北洋第五镇的讨伐大军仍在江苏地面与两江总督长庚的部队展开拉锯战,两江总督的位置,北洋势在必夺,长庚也绝不会轻易放弃,为了争夺这块大肥肉,两军沿着长江厮杀,南国烽烟四起,战火熊熊……
守卫北方的北洋军仍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北方各省虽比南方平静许多,但也不是世外桃源,山陕的刀客、中州的蹚将、山东的白莲教,也如久旱之后的原野,被这南方飘来的甘霖一淋,也都“噌噌”的冒着尖,北方各省的巡防营、新军也都三心二意,不肯为朝廷效力,跟袁世凯眉来眼去……
边疆也不太平,俄国在蒙古和新疆蠢蠢欲动,英国殖民协会又在叫嚷“印度总督区的北疆应该在青藏高原”,同盟会在东北三省策动绿林响应南方革命,虽然很快就被曹琨联合张作霖、吴俊升、冯德麟等人镇压下去,但日本却借口维护本国在东北的利益而开始调兵遣将,驻扎朝鲜的日本军队已开始向鸭绿江集结,随时可以进入南满,被日本军队“保护”起来的朝鲜“纯宗皇帝”又在关注鸭绿江畔的“间岛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国事是如此的艰难,国家似乎随时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国家的前途被迷雾遮挡,谁也不知道前面是悬崖还是坦途,所以,无论是政客还是革命者,他们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小心翼翼。
拨开历史的迷雾,赵北似乎看见了一点光明,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份必要的谨慎,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第121章 清廷密使
一辆漂亮的四轮马车辚辚的碾过那坑坑洼洼的街道,剧烈的颠簸将车里的乘客颠得东倒西歪,虽然这种感觉与京城的街道没什么两样,但乘客们还是透过车窗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祥子,力巴们在那路中间修得是啥玩意?”一个乘客好奇的向坐在对面的饶汉祥询问。
“那不是力巴,那是筑路工人,修得是交通岗亭,那上头得站着交通警察,指挥交通,手里拿两面旗,一红一绿,绿的通过,红的止步,谁敢违反,当场扣下。这也是赵总司令办的新政之一,以后还要修马路,开电车,几位若是再来武汉,或许就不必坐马车了。”饶汉祥陪着笑说道。
“那要是咱们走路呢?那交通警察管不管?”那人又问。
“那他就管不着,但不许乱穿马路,尤其是街口,得走斑马线。”饶汉祥回答。
“何谓‘斑马线’?”
“这个……现在汉阳没修马路,还没画呢,其实就是画在地上的白线,跟斑马的纹路差不多,故此得名。……别问我什么是斑马,我也没见过。”饶汉祥抹了把额头的冷汗,没办法,这几位京城来的旗人大爷未免太没见识了点,不过这似乎也怪不到他们头上,毕竟,这个时代见过斑马线的中国人确实没几个,其实不要说斑马线,便是见过电车的人也没多少,也就租界里有这种交通工具,再就是天津城里有,那还是袁世凯前几年办新政的时候跟洋人学的,这个电车武汉就没有,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城市有电车,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天津。
所以,现在武汉的公共交通事业主要靠马车支撑。
这辆马车里的这几位乘客除了饶汉祥之外,都是清一色的旗人,为首的叫继禄,是清廷内务府次席大臣,剩下几位也都是内务府的司员。有清一代,内务府总管皇宫事务,诸如祭礼、财务、刑狱、警卫等等,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管家,虽然是肥缺,但因事关重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缺的,内务府首席大臣和次席大臣通常都由皇室近支旗人担任,都是皇室可以信赖的人,一些不方便交给外臣去办的差事就得着落在他们身上。
此次到武汉办差,继禄是奉了密旨的,但由于他一向守口如瓶,此次武汉之行到底所为何事,即使是同行的那几个旗人也都不太清楚。
其实继禄到武汉来的目的只有一个:想办法与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会晤,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想办法说服他支持君主立宪。
为了收买赵总司令,清廷下了血本,从皇家内库搜罗了不少奇珍异宝,交由继禄带着,准备随时献给赵北,除此之外,考虑到赵总司令喊的那句“抢钱抢田抢娘们”的革命口号,几个从新选秀女中挑出来的美貌女子也都跟着继禄到了南边,如果赵总司令点头,她们就是总司令的侍妾了。
除此之外,继禄还带着一封密旨,只要赵北同意君主立宪,就封他为“鄂王”,比照明代云南沐氏前例,由他赵氏一族世镇湖北,王爵世袭罔替。
对于此次武汉之行,继禄根本没有信心,但朝廷密旨下来,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带着几个可靠的司员,带上财宝美女,连夜离京南下,乘火车直抵汉口,然后拿着庆亲王奕劻的亲笔信,先去武昌拜见了湖北议院议长黎元洪。
黎元洪与奕劻是旧相识,当年他之所以当上协统,全靠奕劻的“庆那公司”帮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奕劻是黎元洪的“伯乐”。
奕劻的亲笔信确实起了些作用,黎元洪答应牵线,为继禄等人安排一次与赵北的会面,但并不保证总司令一定会接见继禄。
继禄在汉口旅馆住了几日,直到今日,黎元洪才传来消息,让他们今日午饭之后去拜见总司令,但黎元洪没有亲自来,而是派了他的文案师爷饶汉祥陪同,一行人从汉口跑到汉阳,乘了辆总司令派来的马车,直奔由汉阳县衙改建而成的军政府招待所。
这一路之上,继禄一直沉默不语,思考着如何说服赵北赞同君主立宪,所以,对于那几位没见识的随员也没加干涉,任由他们问东问西,其实作为内务府大臣,继禄在天津坐过袁世凯买回国内的电车,甚至在府中装了部电话,清末的新政不仅仅只是花架子,也是有些实际成就的,只可惜是表面工夫,仅仅只能点缀一下而已,丝毫不能使这个气息奄奄的王朝起死回生,反倒让百姓眼界更为开阔,更不安分了。
马车从城墙上的一个豁口驶进汉阳城,几个旗人又好奇的问了几句。那豁口本是汉阳战役时被共和军的炮弹轰开的,后来曾有人建议修复城墙,但被赵北一口拒绝,总司令甚至还提议,除了保留几座城门和附带的一段城墙之外,其它的城墙应该全部拆除,方便城内外的交通。当然,目前来说拆城工程尚未开始,因为战争并未真正结束,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城墙还能派上用场,不过城墙上的那些豁口也没人再去理会,倒是成了百姓出入的便门。
等到了军政府招待所,马车停下,饶汉祥领着继禄等人下了车,举头一看,却见衙门外黑压压一片,身穿各色服装的青壮年男子正在衙门口列队照相,几个臂戴“时政宣讲员”臂章的军人正忙着拾掇一架照相机,旁边还有一架电影机,不过却没人操作,想必这电影刚才已经拍摄完毕。
“这是在照相,那些人都是从外地赶来的革命好汉,住在这里已有段日子,总司令也都一一见过了,现在他们马上就要去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支援革命,走之前捏个影。”饶汉祥为几位旗人解说道。
继禄等人默然,这才想起自己的旗人身份,似乎正是这群照相者要“革命”的对象,好在众人出门时就换了衣服,做商人打扮,不然,就凭他们那身旗人打扮,非被当场打个半死不可。当然,这只是他们的猜测,实际上,共和军政府早就颁布法令,废除旗人特权,各族平等相处,无故不得向旗人寻衅。
饶汉祥拿着黎元洪的帖子先走进衙门,片刻之后,一个军官陪着饶汉祥走了出来,向继禄说道:“总司令有请,几位跟我来。”
饶汉祥告辞离去,继禄等人走进衙门,由几名士兵仔细搜身之后,军官才领着他们穿廊过园,在花园旁的一间厢房外停下,推开虚掩着的门,说道:“总司令,人已到了。”
“请他们进来。义仁,你带兵守在外头,没我同意,谁也不许靠近!”厢房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继禄等人鱼贯而入,厢房里很暗,只有一盏点亮的马灯放在桌上,压着一张地图,一个年轻的军官正拿着笔在地图上画来画去,两个卫兵手持短枪站在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卫兵则在窗户上忙碌,将那窗纸和窗楞拆去,几块大玻璃放在一边,看上去是打算将那窗户换成玻璃的。
军官抬起头看了继禄等人一眼,放下手里的铅笔,直起腰说道:“鄙人就是赵北,字振华,共和军总司令,湖北军政府都督,华中革命力量总司令。几位便是从京城赶来的伪清信使吧?前几天黎宋卿就和我说起过你们,不过当时我忙得很,没空见你们,今天趁着午饭后的这会儿工夫,就和你们见见面。那边有椅子,几位请自便。”
继禄面无表情的拍了拍袖口,向赵北打了个千,说道:“在下继禄,给都督大人请安。”见他如此行礼,那几个旗人随员也只好跟着行礼。第一次见面,由于摸不准这位总司令的脾气,礼物和美女都没带来,不过这礼数是不能不做足的。
赵北低着头“嗯”了一声,说道:“不必客气。几位稍坐,等那几位客人来了,咱们再说话不迟。来人,给几位客人上茶。”
继禄颇感诧异,问道:“还有几位客人?不知总司令是何意思?”
赵北抬起头,说道:“你们应该是为了君主立宪的事来的吧?实不相瞒,这几日里和你们一样为了君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