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624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624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用最廉价的成本打造造船速度最快的造船厂,而且不止是一座造船厂,而是全国所有的公私造船企业,不止是造船厂本身,而且也是整个与造船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链,都必须接受这种新式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任何一家造船厂接到原料之后,可以迅速根据图纸建造轮船,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不同的船厂可以分别建造轮船的不同部分,而且这些部分可以组装在一起,建成一艘可以使用的轮船。
  一言以蔽之,按照这种新规范建造的所有通用轮船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能够驾驶这艘轮船的海员也可以很轻松的驾驶另一艘同型号的轮船,这不仅能够提高造船速度,而且也能降低运行成本,尤其适合在战争时期快速扩充商船队。
  提出这个构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总统赵北。
  单靠中国的技术力量并不足以完成这个工艺革新的构想,所以,德国技术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实际上,这个关于新式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的相关标准都是由德国的造船专家制订的,从一颗铆钉的长度、直径到一片船壳钢板的厚度、重量、弧度,从船壳钢板由钢铁厂装上火车、轮船的步骤到船壳钢板抵达造船厂之后的堆放程序和步骤,从焊工所用焊接技术的种类到焊接设备使用的焊料种类,从动力系统的选用到船只对适航性的要求,都按部就班的制订了方案,甚至连船台利用的先后顺序、船只从船台上下水舾装的方式都被精确的计算了。
  德国人一向做事严谨,甚至是刻板,由德国人来制订这个新规范再合适不过。
  利用这套德国造船专家精心制订的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批量制造轮船,而且可以将造船的成本降到最低,就像罐头厂制造罐头那样,同型号的轮船,每一艘在结构和外型上几乎完全一致。
  这只是制造民用船只,至于制造军用船只,也考虑到了战时快速制造的要求,实际上,在中日东北亚战争中出过场的那种中国海军新式驱逐舰就部分采用了这种标准化造船规范。
  至于制造民用船只,就更简单了,在这种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中,造船的速度是第一位的,至于其它方面,则完全服从于造船速度,所以,这种“通用轮船”采用单层船壳,而且动力系统统一采用燃煤锅炉蒸汽机,这是考虑到战时油料供应的紧张,必要时,轮船甚至可以使用木柴为燃料。
  明白了造船速度的重要性,也就能够明白这种“通用轮船”的价值所在了,尤其在战争时期,这种可以批量、快速制造的轮船可以保证国家与军事系统的后勤需要。
  现在,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海军的潜艇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将协约国和中立国的运输船送进海底,如果协约国的造船厂能够使用这种新式的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的话,那么,英国也不会因为商船队的巨大损失而惊慌失措了。
  也正因此,当中国的造船厂宣布其制造一艘全新的通用轮船只需要十五天的时间之后,立即引起了英国政府和海军部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出席此次在广州黄埔船厂的新船下水仪式的就有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以及领事馆武官,目的就是考察这种新的造船规范的实际价值。
  当然,制造一艘通用轮船只需要十五天的时间,这是指从铺设龙骨开始,到轮船下水时为止,不包括舾装时间,但是舾装时间要远少于船体建造时间。
  如果魏瀚能够在今天准时到达船厂,并主持轮船下水仪式的话,那么,中国的造船厂就能创造出这个造船速度的记录,而那艘即将在广州黄埔船坞下水的通用轮船也正因此而被命名为“中国速度”号。
  “中国速度”号标准排水量五千吨,采用同样使用标准化制造规范的燃煤锅炉和蒸汽机,速度最快只有十一节,共有五个货舱,既能装载货物,也能装载人员,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通用船只,特别适合战时海上运输任务,虽然速度较慢,但是由于甲板上预留了可以安装中小口径舰炮的炮位,因此可以很方便的改造为武装商船,自卫能力远高于普通商船。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造船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采用了部分结构组装工艺,而且部分使用了新的焊接工艺,这对精度的要求很高,为了培养合格的工人,海军部和相关技术学校甚至专门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而且放慢了完全实施这种新式工艺的脚步,并制订了严格的奖惩措施,也正因此,直到现在,中国才制造出了这样一艘通用轮船。
  实际上,“中国速度”号只是第一艘建成下水的通用轮船,而就在现在,在福州、上海、广州、天津的造船厂船坞上也在同时赶工建造同样型号的通用轮船,而且这些轮船都无一例外已经被预订,而买主正是已与德国正式断绝一切外交关系的美国,至于这些像制造罐头一样制造出来的通用轮船到底会直接驶往美国,还是会被美国转手卖给正满世界到处求购轮船的英国,却是没人能够说得清楚了,就像中国这两年里卖给“中立国”美国的那些卡车一样。
  从某种角度看,德国人多少有些作茧自缚的味道,当然,这是在中国没有加入同盟国的背景下的观点。
  虽然没有直接将这些船只卖给英国,不过中国商人的这些买卖合同无疑确实不利于德国的总体战,但是既然是商人,那么,自然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至于中德“友谊”之类的话,骗骗学生也就罢了,想骗住精明的商人,却是难度太高了些。
  与商人们的想法类似,现在的魏瀚老先生也不怎么相信中德“友谊”能够长久延续,他曾多次进言海军部高层,不要一味的依赖德国海军技术,论海军技术,英国始终是胜过德国的。
  也正因此,海军部的亲德派将领对魏瀚老先生有些意见,如果不是总统和海军总长一力维护的话,或许现在魏瀚已经告老还乡了,哪里还能继续担任海军部造舰司的司长职务呢?
  对此,魏瀚也是心里明白,不过他并不介意,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技术官僚,说的话都与技术有关,与政治无关,所以,别人瞧他不顺眼就由别人不顺眼,他还是他,还是那个推崇英国技术的造船专家。
  第847章 中国速度
  对于魏瀚对德国的看法,杨王鹏也是非常清楚,以前,他对中国亲英还是亲德持无所谓的态度,而且考虑到有必要与赵北保持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因此,杨王鹏也一度表现的像一个亲德派中坚人物,不过时移则事易,现在赵北摆明了拿他当小角色看,那么,杨王鹏这亲德立场也就动摇起来,再加上在总统训政一事上也存在不同看法,所以,现在的杨王鹏也渐渐的向亲英派方向发展,不过相比坐在他对面的那位魏瀚老先生,杨王鹏尚未表露出强烈亲英的姿态,至少,没人知道他正在转变立场。
  现在,当杨王鹏在座位上端着茶杯欣赏铁路两边的岭南景色时,坐在他对面的魏瀚老先生则依旧拿着一把计算尺算来算去,并不时的将计算结果记在笔记本上。
  至于魏瀚老先生带来的那几名助手,则坐在走道对面的那两排座椅上,也在温习功课,无暇欣赏那窗外的岭南景色,与杨王鹏的无所事事形成鲜明对比。
  杨王鹏收回目光,看了眼仍旧在埋头计算的魏瀚,对方那满头的白发让他很是感慨,都说光阴虚度,现在,杨王鹏觉得自己真的是在虚度光阴,或许当初唐绍仪的话说的好,与其在外务部领着闲差,还不如学铁道总长詹天佑先生,在实业上有所建树。
  可是在实业上能做什么呢?杨王鹏出身于晚清秀才,接受的是传统旧式教育,原本是打算考个功名,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的,但是谁曾想,清廷居然在办新政的时候取消了科举,不再用考试的方法挑选人才,虽然办了几次经济特科,可是所选拔的所谓“人才”多半都是与官场人物沾亲带故的“洋务干将”,结果,无权无势也没有关系可用的杨王鹏也因此而失去了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途径,无奈之下只能投入新军,然后,毅然决然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现在回想当年,杨王鹏自己也不太清楚,如果当年清廷没有取消科举的话,他会在什么时候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他的革命道路也走得非常不顺,走到现在,依旧落魄,甚至还不如黎元洪、汤化龙那班投机革命的投机客混得好。
  “时势造英雄啊,可惜,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英雄的。”
  杨王鹏在心里叹了一声,然后端起茶杯品茶,这才发现茶已凉透,于是起身,准备去餐车弄些热水泡茶。
  到了餐车,杨王鹏倒了杯热茶,顺便买了包槟榔干,正转身欲走时,却突然听见有人在喊他。
  “这不是杨委员么?你也去广州?”
  杨王鹏回头望去,见一名商人打扮的男子坐在不远处的一张餐桌后,身边还站着一名仆人打扮的汉子,两人都在望着杨王鹏。
  “你是……韦经理?”
  杨王鹏很快认出那人,正是韦紫峰,当年那个承办武汉纱布麻丝四局的应昌公司的老板,广东人,与金融钜子邹廷弼、地产大王刘人祥等阔佬的关系不错,也正是靠着两人的支持,现在的韦紫峰不仅是一名成功的实业家,同时也是广东总商会的商董,地位很高。
  “正是韦某。杨委员,一年多没见面了,瞧你气色,倒也不错。”
  韦紫峰起身,冲着杨王鹏拱了拱手,并邀请杨王鹏在他对面就坐。
  杨王鹏也没客气,走了过去,在韦紫峰对面坐下,发现对方正在吃午饭,而且吃得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四菜一汤,倒与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反差。
  “杨委员,我再点几个菜,咱们边吃边聊,如何?”
  不待杨王鹏点头,韦紫峰已打发仆人去点菜,杨王鹏也就没客气,其实他在半个小时前就吃过午饭了,只是心里有些闷,想借酒浇愁。
  酒菜很快上来,韦紫峰向杨王鹏连连劝酒,几杯酒下去,这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而话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韦紫峰现在的实业发展上面。
  韦紫峰现在不仅是纺织厂、电灯厂、自行车厂、黄包车厂、轮船运输公司、煤矿的老板或股东,而且正在与人筹办一座火力发电厂,可谓是春风得意,这使杨王鹏更是失落起来。
  “韦经理是商业奇才,这几年我国工商业发展迅速,你也是沾了这个光了。”
  杨王鹏叹了口气,想起自己如今的落魄,不由悲从中来,将手中那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拿起酒瓶,又斟了一杯,自顾自的又是一口扪下。
  韦紫峰多少能猜出些杨王鹏的心思,商人消息灵通,对官场政界的消息尤其注意,因此他也清楚杨王鹏目前在政界混得并不怎么样,不过此人毕竟是当年“戊申革命”的功臣之一,虽然远不及那个远赴海外的熊成基更有威望,但是至少也是个能在外务部说得上话的高级顾问,而且听说某些地方上的大员以前就是他的手下,所以,这该拉拢一下的还是要拉拢一下,就算现在用不上,以后或许也会派上用场的,商人就讲究一个长远眼光。
  “杨委员,刚才你说你准备去南洋?正好,我也打算过两天去一趟南洋,不如咱们一起去吧,你去苏门达腊,我去婆罗洲,正好顺路,干脆,我将你的船票也包下了,等到了广州,你就在寒舍住两日,然后咱们一起登船。”
  韦紫峰这话本来也只是试探,毕竟,他与杨王鹏只是认识,却并不是非常熟,而且刚才听对方的话里意思,似乎他去南洋的心情非常的急切。
  杨王鹏愣了一愣,琢磨了片刻,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也好,就与韦经理一起去南洋那边。不过这船票还是我自己掏钱,此次南行,我倒不是两手空空,外务部唐总长还特意写了信,叫我随身带着,一旦有难处,可以直接向当地的领事馆求助。”
  韦紫峰笑道:“杨委员客气了,这船票还是由我包下,你尽管放心,这不是向你行贿,况且,你只是外务部高级顾问,不是正式的政府雇员,督政处也不会寻你麻烦,你尽管与我一起去南洋,此次南洋之行,我是去那边投资办厂的,若是杨委员也有兴趣,不妨也入些股。”
  “什么工厂在南洋那边办?”杨王鹏兴趣提了起来。
  “炼油厂。”韦紫峰说道。
  “炼油厂?炼什么油?棕榈油?石油?”
  “石油。婆罗洲那边新近开采了几处油田,半年前有人邀我一起出资买下,可是最后却叫荷兰人、英国人抢了先,所以现在只能先办炼油厂。现在欧洲开战,飞机、坦克都离不开石油,我国中枢政府也在囤积油料,这油价也是日高,所以不少欧洲的石油公司都在远东到处找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就是前期的勘探成本较高,一旦找到油矿所在,钻头下去,那运行成本就很低了,石油和汽油、柴油价格错得很远,这里头的利润想想就知道了。”
  “听说苏门达腊那边也在找油田,你为何不去那里试试?炼油厂总是没有油田的利润高。”杨王鹏问道。
  “苏门达腊那边不是很太平,现在那里的华人与土人争执得非常厉害,时有火并爆发,这个时候跑去苏门达腊开采石油,这风险太高,我虽有些资本,可是也经不起折腾,还是等那里的局势平静下来再说吧。现在欧洲战争如火如荼,各种紧俏物资都在涨价,从钢铁到橡胶,从石油到棉花,这个时候若是手头资金足够,只要不是笨蛋就能挣钱,而且是翻着倍的挣钱。”
  说到后来,韦紫峰是神情兴奋,极力拉拢杨王鹏入股炼油厂,甚至不惜借钱给对方入股,杨王鹏就算是再愚钝,也能看出对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并不是一个讨厌财富的人,再加上仕途走得不顺,所以很快也动了心,不过他此次去苏门达腊的主要目的是去与熊成基等人会面,所以也没有一口答应入股,只是请韦紫峰到苏门达腊之后再与他讨论这个问题。
  杨王鹏与韦紫峰坐在餐车里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魏瀚的一名助手找到餐车,两人才结束了交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