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457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457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朱尔典的建议,小幡酉吉非常忧虑,作为驻华公使,他当然清楚中国人正将大批部队调往东三省地区,但是作为宪政派官僚,他非常反感日本军部对政府工作的干扰,日本军部已经凭借着日俄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国民的信赖,如果日本军部借着对华开战的机会进一步确立他们对内阁的优势控制的话,对于日本的宪政势力将造成威胁。
  小幡酉吉匆匆离开英国公使馆,乘马车赶回日本驻华公使馆,站在电报室里彷徨了很久,直到一名公使馆的武官匆匆赶回公使馆,并带回一个让他更加震惊的消息,他才最终拿定了主意。
  “阁下,据刚刚得到的可靠消息,中国的总统已经于一个小时前正式签署了一份特赦文件,对刺杀伊藤博文阁下的朝鲜刺客安重根予以了特赦,现在,刺客安重根已经离开监狱,目前行踪不明。”
  武官的话让小幡酉吉震惊不已,他很快意识到,他对和平的期望是奢望,中国的那位“狂人总统”或许并不仅仅是利用国民的反日情绪维持他的权力,“狂人总统”很可能在进行一次军事冒险。
  不能犹豫了,再犹豫的话,日本帝国的远东利益就会遭到损害,这不是小幡酉吉愿意看到的,他虽然是个宪政分子,但他更是一个沙文主义分子。
  “现在,草拟电报,收报人大日本帝国外务省、大日本帝国内阁。”
  小幡酉吉向电报员下达了命令,这种局面之下,他已决定放弃和平期望,并以驻华公使的身份建议日本政府立即进行全国战争动员,但是即使日本政府立即接受他的建议,恐怕日本军队尤其是陆军也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战争动员。
  现在,只能祈祷了,祈祷中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就像他们以前常干的那样。
  但是,中国人真的只是虚张声势么?小幡酉吉完全没有把握,因为他的对手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要想揣摩透对方的心思,这非常不容易。
  第618章 愤怒的笔杆子
  太阳照在黑土地上,光芒万丈,那青纱帐也泛出淡淡的金黄,一派赏心悦目的东北风光。
  南边是青纱帐,北边也是青纱帐,两片青纱帐中间夹着一条乡间的土路,被太阳晒得坚硬,木制的车轮走上去,经常是一跳一跳的,坐在车上并不舒服。
  现在,邵振青就坐在这样一辆东北大车上,虽然屁股下垫着草垫,可是仍被颠得东倒西歪,与他同车的还有几位,也是同样的东倒西歪,当然,同样的,他们也都是记者,来自不同的报社与报馆,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去东北边境地区采风。
  邵振青是《申报》资深记者,此次到东北采风,是应政宣委的邀请而来,实际上,他们这些记者都是政宣委出资从关内请到这东三省的,旅费由政宣委支付,而且他们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沈阳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现在或许也在汉口采访“六二六事变”呢。
  说句实话,邵振青是不太喜欢“政宣委”这个机构的,他认为这个机构管得太宽,而且政府背景太深,与新闻的自由性是相违背的,但是另一方面,他毕竟只是《申报》的一名记者,报社下令让他去东北采风,他也不得不奉命行事。
  到沈阳的这半个月里,他们这几名记者整天无所事事,除了采访那些政宣委给他们找来的当地头面人物之外,他们基本上就一直住在旅馆里,直到前几天“六二六事变”爆发,他们得到消息,准备动身南下采访汉口的时候,政宣委却突然通知他们去吉林边境地区采风,思忖之后,他们决定还是留下,去吉林那边,毕竟,汉口那边已经聚集了太多记者,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不少,还不如就在吉林那边采风呢,自从共和以来,确实也没有几个记者认真而系统的对东三省地区进行过报道,虽然这里目前是日本和俄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到底是中国的领土,在这里,生活着中国人,他们与关内的同胞并没有什么区别。
  乘火车一路北行,到了哈尔滨,领到了出国护照,然后继续乘火车西行,一直出了国境线,进入俄国境内,到了海参崴,在这座城市休息了半天,然后又调头往东,重新进入中国境内,在一座兵站找到联络人,然后分乘几辆马车,在一队中国骑兵的护卫下一路往西南方向走,目的地就是延边地区。
  之所以这么安排行程,一个原因是铁路交通不够发达,另一个原因则是政宣委想让记者们沿着铁路线看看,让他们对目前东三省的实际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他们看看中国东北的辽阔,以及这片土地上外国势力的猖狂。
  必须承认,政宣委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这几位报社的著名笔杆子对祖国主权的沦丧非常气愤,他们的报道带着越来越强烈的民族与国家主义情绪,这非常有利于政宣委的工作,毕竟,这些记者都来自于民间报社与报馆,他们并不是中枢政府的直接喉舌,但是通过这种办法,中枢政府确实有效的利用了这些记者的爱国情绪。
  邵振青也是中国人,他也热爱这片土地,虽然对政宣委没什么好感,不过他的报道依然是充满了爱国情绪的,对于日本人与俄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横行跋扈,他通过笔杆子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一边是对列强的愤怒斥责,一边是对同胞觉醒的呐喊,作为一个记者,他做的确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当然,作为此次采访计划的重点,边境地区中国人的生活景况才是这些记者们的目标,此次赶往延边地区,他们就是为了去那里寻找那些“闯关东”的中国人。
  这一路过来,众人都是风餐露宿,确实非常辛苦,眼看着就快到目的地了,众人都是非常兴奋,连连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到了中午的时候,终于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一座锯木厂。
  到了锯木厂,随行护卫的骑兵就离开了,按照计划,记者们将在这里小住几天,等骑兵回来,他们才会继续行程,沿着图们江往南走,一直走到鸭绿江入海口。
  据陪同采访的政宣委工作人员介绍,这座锯木厂的老板以前曾经是一名东北的马匪,后来改过自新,不再干那纵横呼啸的买卖,而是先办烧锅作坊,后办锯木厂,算是“闯关东”的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那锯木厂老板倒也豪爽,见了记者们的面,也没有掩饰过去的马匪身份。
  “我是直隶人,早年跟着别人闯关东,先跟着人淘金,后来庚子年闹义和拳,俄国人杀过来了,抢了金矿,砸了我的饭碗,所以,我后来就落了草,不过咱是义盗,劫富济贫,可惜后来被人打了黑枪,一条腿废了,从此金盆洗手,离开了绿林,因为瘸了一条腿,人称‘杨拐子’,诸位不必奇怪,现在我就叫‘杨拐子’。”
  锯木厂老板的名字很快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于是,这话题立即扯到了当年那纵横东三省的绿林武装上去了,杨拐子也没怎么客气,往那树下的石碾子上一坐,拿着旱烟杆,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回忆往事,不多时,众人就沉浸在这绿林传奇故事之中了。
  就在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一声枪响,让众人一时有些惊慌,护卫的骑兵们早就离开了,如果是大队土匪来袭的话,就靠锯木厂那几杆土枪、洋枪,是抵挡不住的。
  很快,放枪的人出现在锯木厂,但并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队扛着膏药旗的日本兵,从军装和番号来看,他们应该是图们江对岸的日本边境守备队。
  这座锯木厂位于中国境内,而且也不是什么日本租借地,按说日本军队是不能随意进来的,于是,那名陪同记者们采访的政宣委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交涉,但是那帮日本兵只一枪托就将他砸翻在地,然后,日本兵们就叫嚷着将锯木厂所有人都赶到了木材场,用蹩脚的中国话让他们蹲在地上,并询问谁是老板。
  没费什么力气,杨拐子就被几个日本兵捆上了,然后押着他离开了木材场,进了一座工棚。
  一进工棚,那名领头的日本兵关上门,然后小声问了杨拐子一句。
  “杨上尉,咱们没有来晚吧?”
  “没来晚,来得正是时候,别愣着,赶紧动手,对面那仓库里有煤油。其实啊,要我说,你们把那帮苦力打死几个最好,演戏就要演得像一点么。”杨拐子点了点头,抬起下巴,朝工棚对面指了指。
  “行了,没你的事了,你可以过去了,这里我们会安排妥当的。蒋上校在后山等着呢,等一会儿你们跑的时候,别往后山跑,往别的地方跑,不然就露馅了。”
  这个“日本兵”点了点头,然后吩咐几名手下将杨拐子押出了工棚。
  杨拐子垂头丧气的被“日本兵”押回木材场,往地上一蹲,哭丧着脸嚎了起来。
  “早知道日本小鼻子霸道,老子就不在这里开什么锯木厂了。日本小鼻子在汉口吃了亏,不去汉口找回场子,偏偏来这里找麻烦,这是欺软怕硬!”
  杨拐子的干嚎让在场的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在嚎什么,更不知道那帮“日本兵”想干什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弄清楚了这帮“日本兵”的意图,杨拐子嚎了几声之后,就见工棚方向黑烟腾起,然后很快,那边烈火熊熊,锯木厂的几座建筑被“日本兵”点燃了。
  “我的屋子啊!我的机器啊!”
  杨拐子两眼一翻,往后一倒,就靠在邵振青肩膀上,那是口吐白沫,“人世不醒”,急得邵振青和另外几名记者手忙脚乱的掐他人中,连喊带叫。
  等杨拐子“苏醒”过来,面前仍是“日本兵”的刺刀和军靴,再往远处一瞧,一帮“日本兵”竟然已从工棚那边满载而归,甚至连杨拐子的那只黄铜饭碗也没放过。
  “日本小鼻子,你们毁了我的厂,老子跟你们拼了!”
  杨拐子呐喊着想冲过去跟对方“拼命”,但是却被邵振青和几个记者给死死抱住,不过纵然如此,他的肩膀上到底还是挨了“日本兵”的一皮靴,连带着邵振青和那几名记者也都挨了几枪托,着实吃痛,这足以保证让这些记者记住这帮日本兵的暴行。
  眼见那边的建筑已完全淹没在火海之中,这帮“日本兵”才心满意足的扛着战利品离开了锯木厂,走之前还不忘了放一阵乱枪。
  “跑啊!大伙都跑啊!跟着我跑啊,跟着我跑啊!”
  杨拐子起身就跑,其他人见状,也都没头苍蝇一般跟着他往河谷那边的伐木场狂奔,等他们逃到伐木场,与那些伐木工人会合之后,再回头去望那锯木厂方向,却已是黑烟滚滚,遮天蔽日了。
  邵振青和记者们向杨拐子探听究竟,这才得知“真相”,却原来是那帮“日本兵”借口杨拐子的工人越境采伐树木,将他的工厂捣毁,并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
  这里是中国领土,“日本兵”所做所为无疑是在挑衅,于是,几名记者立即决定,联名草拟一份电讯,电讯的题目就是《他们连铜碗也抢!》。
  这些愤怒的笔杆子们此刻并不清楚,他们的这份电讯很快就将引起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也必将名垂史册。
  第619章 战争不可避免(上)
  总统府戒备森严,要想进入总统府,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手续,和平时期,某些拥有特殊证件的人可以较为方便的出入总统府,但是现在,眼看着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这总统府就不是说进就能进的了,即使拥有特殊证件,也必须接受最为严格的检查,而且,普通车辆已无法进入总统府,只有挂着侍从室特殊通行证的汽车才能驶入总统府。
  现在,一辆侍从室的轿车正缓缓通过总统府大门,车上除了司机之外,只有两名乘客,一人是侍从室副官,另一人则是兵工署署长刘庆恩。
  此次造访总统府,刘庆恩是奉命而来,就在昨天上午,总统派人通知兵工署,让兵工署就一些军事工业生产问题整理一些文件,然后交总统过目,按说这事可以由别人代劳,不过作为兵工署署长,刘庆恩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
  轿车载着刘庆恩一直驶到统帅堂那栋二层小楼前,等车停稳,刘庆恩下了车,跟着副官上了楼,总统现在就在那间一号办公室里,仍像平时那样忙于公务。
  等刘庆恩跟着副官走进办公室,这才发现早有一位客人在办公室里等候,正是老熟人谢缵泰,他现在是航空署署长,这是一个已成立两年多的老部门,但是从去年起,这个部门就从陆军部下独立出来,与兵工署一样,成了直属于总统府的政府机构,权力很大,几乎所有与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相关的事情都归航空署管理,飞机的制造也是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之下。
  见了刘庆恩,谢缵泰也是非常高兴,虽说两人的衙门都在北京城里,可是兵工厂遍布全国,刘庆恩整天东跑西颠,不像他,只用往武汉、南京等地跑跑就行了,所以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至于总统,仍在埋首公务,总统正在翻阅的是航空署整理的飞机制造业相关文件,与兵工署一样,航空署最近几天也是忙得连轴转,谢缵泰已是加班了好几天,吃住都在署里。
  见刘庆恩亲自赶了过来,赵北倒没觉得惊讶,刘庆恩这个人与他一样,都是事必躬亲的人,两人的想法也基本相似,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两人也都做得很好,分寸也把握的很好。
  “刘署长,你来得正好,刚才我与谢署长已经就飞机制造业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将兵工署、航空署、重工业部的工作统合起来,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谢署长刚才已推荐刘署长担任组长,我已同意,从现在起,这个‘战时军工业生产指导小组’就算是成立了。”
  赵北与刘庆恩寒暄片刻,很快切入正题,他的话让刘庆恩很是惊讶。
  “这么说,中枢已经决定对日开战了?”
  刘庆恩突然有些激动起来,说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虽然总统早就跟他透露过一些战略上的细节问题,但是他确实没有想到,中枢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了,兴奋之余,他也没忘了提醒总统一下。
  “目前我国重工业已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