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再等等,说不定这只是前来探路地虾兵蟹将。”祖寿清长出了口气,“就算是狗日的战列舰,距离再拉近点,打起来也过瘾一些!”
孙弘明等人都笑了起来,显然联合舰队就在海峡里面,距离已经很近了。
白佑彬没有笑,而是找来了两个作战军官,与他们一起规划新的炮战战术。不管发现的是重巡洋舰,还是战列舰,战斗很快就会打响。
五分钟后,通信军官送来了第二份雷达侦察报告。
这次,雷达操作员基本上断定出现在海峡内的四个大型目标是四艘重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另外,除了那四个大型目标之外,雷达还发现了十多个小型目标,初步判断为日本海军的驱逐舰。最重要的是,测算出的目标航行速度在二十节以上!
“二十分钟内,敌舰与我们的距离将缩短到一万米之内!”孙弘明在海图上标出了敌舰队地航线。“我们是不是在下次转向地时候,将航线向西偏移一点?”
祖寿清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摸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毫无疑问,此时出现的正是联合舰队地探路部队,而不是其主力。问题是,联合舰队地主力距离探路部队有多远?
如果联合舰队的主力就在探路部队的后面。就不需要改变航行线路。
相反,如果距离太远,就必须向西移动。避免过早与敌人地探路部队接触,从而吓跑了即将落网的“大鱼”。
“确定是日本重巡洋舰?”
通信参谋点了点头。“八成以上的把握。”
祖寿清又思考了一阵,说道:“孙弘明,重新规划航线,向北转向时,将航线向西偏移五海里。另外,命令黑龙江号率领护航编队沿巴西兰岛北海岸线向海峡内部挺进。并且做好鱼雷攻击准备。”
“用电台?”通信参谋在旁边问了一句。
“对,用电台,舰队进入灯火管制状态。”
命令迅速传达了下去。
十分钟后,“太宗”号到达转向点。在向北转向之前,先向西航行了五海里。同时,“黑龙江”号与“鄂嫩河”号轻巡洋舰带着四艘驱逐舰,沿着贴近海岸线的浅水区缓缓进入了海峡。
至少,祖寿清这次没有做出冲动的决定。
快速战斗群要伏击的是日本战列舰。而不是四艘重巡洋舰。在“大鱼”落网之前,没有必要跟几只“虾米”过不去。
当“太宗”号来到向北的航线上地时候,与四艘日本重巡洋舰的距离为二万三千米。
此时。四艘重巡洋舰进入海峡已经快五十分钟了。
按照日本重巡洋舰的速度,三十分钟后,与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距离将缩短到五千米左右。如果日本战列舰这个时候还不出现,祖寿清会不会让舰队继续向西“规避”呢?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九点五十分,就在四艘重巡洋舰距离“太宗”号不到一万一千米地时候,突然转为向北航行。紧随在重巡洋舰后面的那些驱逐舰也跟着转向了。
收到这一消息的时候,祖寿清与白佑彬都是暗暗一喜。
显然,日本战列舰就在后面。甚至已经进入了海峡。开路的重巡洋舰在确定海峡内没有埋伏之后。就没有继续前进。此时,浓密的乌云遮挡住了月光。结果四艘重巡洋舰上地日本了望员根本没有看到一万多米外的四艘战列舰!
“孙弘明,让我们向东靠近一点!”祖寿清搓了搓手掌,显得很兴奋。“白佑彬,重新规划炮击战术,用副炮对付重巡洋舰与驱逐舰,主炮准备对付狗日的战列舰!联系黑龙江号,战斗打响后,轻巡洋舰优先对付敌人地驱逐舰,驱逐舰则优先攻击敌重巡洋舰,务必尽快结束战斗!”
白佑彬点了点头,在祖寿清提到主动靠上的去的时候,他就猜到了祖寿清的意图。
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就能击穿日本重巡洋舰的装甲,并且对其构成致命的打击。也就是说,根本不用浪费主炮的穿甲弹。
“将军……”这时,一名通信军官跑了进来,“雷达发现敌主力舰!”
这次,通信军官没有用“大型目标”,而是直接说的“主力舰”。
这次,不但祖寿清兴奋了起来,就连平常很沉得住气地白佑彬都兴奋了起来。
“敌舰距离……”
白佑彬刚刚说出口,祖寿清就迅速回过了头去。
东面出现了几次明显地闪光,绝不是星星的闪光,而是人为发出地闪光。准确的说,是火炮开火时发出的闪光。“发现炮口闪光……”
了望员的报告刚刚传到,漆黑的夜空就变成了通明的白昼。
几团明亮的光源出现在了舰队的上空,照亮了方圆数海里的海面!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二十七章 … 乱成一锅
虽然照明弹只在空中燃烧了大概半分钟,但是这足以让四艘战列舰暴露行踪了。
半分钟之内,在众多参谋军官都目瞪口呆,惊讶不已的时候,祖寿清下达了数条命令,果断的调整了战术部署。其中包括首先炮击四艘重巡洋舰,驱逐舰编队继续深入海峡,以及舰队将航向转到一百五十度。
在众多参谋中,白佑彬的反应最迅速果断。
也就在天空重新被黑暗笼罩的时候,“太宗”号战列舰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同时,战舰左舷方向上的副炮也投入了战斗。随即,另外三艘战列舰也陆续开火。
当时,谁都意识到舰队暴露了行踪,可谁都不知道是怎么暴露的。
问题是,行踪暴露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防止联合舰队再次溜走。另外从祖寿清做出的调整来看,他已经猜到,高野并不能肯定快速战斗群就在海峡的西面,不然不但不会到设法从巴西兰海峡通过,更不会让四艘重巡洋舰前来送死。
从常理上推断,如果高野早就知道快速战斗群埋伏在巴西兰海峡的西面,他不但不会过来“挑衅”,还会悄悄的调头转向,从东面离开战场。别说拿四艘重巡洋舰与十多艘驱逐舰来冒险,只要向东撤退,联合舰队一根毛都不会掉。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长门”号进入巴西兰海峡之前,高野并不知道海峡西面有埋伏,反而认为摆脱了敌人,很快就能安全的离开苏拉威西海了。
也就在四艘重巡洋舰转向之前,高野收到了从大本营海军部发来的电报。
电报中只提到,巴西兰海峡西面有频繁的无线电活动,要高野小心谨慎。问题是,电报中并没有提到无线电活动是不是由敌人的主力舰队发出的。
当时。巴西兰海峡也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货运船只必经的航道之一。
另外,帝国海军在加里曼丹岛(渤泥岛)东面地三马林达港设有一处基地,并且部署了几艘巡逻舰艇。联合舰队杀入达沃湾之后,很多计划前往登陆场的船只都改道前往三马林达港,准备在那边等到战斗结束之后才起航。
也就是说,无线电信号有可能是货船发出的,也有可能是巡逻舰艇发出的。
同时,也有可能是之前离开战场的快速战斗群发出的!
当时,收到无线电信号的日本陆军监测电台的军官并不知道,他们收到的不是电台信号。而是雷达发出的信号。因为日本军队没有装备雷达(即便装备,也优先装备海军,而不是陆军),所以那些陆军技术军官根本就判断不出这些无线电信号地性质,只能笼统的说是“频繁的无线电活动”。
这时,高野五十六的小心谨慎起到了关键作用。
感到危险之后,他一方面命令战列舰编队放慢速度,做好转向准备。另外命令前方的第5战队的重巡洋舰在转向的同时,向西面发射照明弹。
这一点,几乎拯救了联合舰队。
当时,第5战队距离快速战斗群的战列舰编队仅仅只有一万米,而已经进入海峡,正在向西航行地战列舰编队距离快速战斗群也不到二万五千米!
也就是说,如果高野晚十分钟下达命令,日本战列舰就将进入快速战斗群的打击范围。
随着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开火,不用前方的第5战队发回报告,高野也知道。快速战斗群就在海峡的西面!
只不过,此时高野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
在最窄处只有十六公里,东面最宽处也不过二十五公里的巴西兰海峡内,除了第5战队与第水雷战队的十七艘巡洋舰与驱逐舰之外,还有四艘战列舰。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第二舰队的十艘重巡洋舰与二十多艘驱逐舰,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四多艘驱逐舰。紧跟在后面的第五舰队也即将进入海峡。
也就是说,在狭窄地海峡内,塞满了大大小小近百艘战舰!
这么多战舰,不但是炮击的理想目标,还是鱼雷攻击的理想目标。更重要的是,四艘战列舰被第3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与第二舰队地三十多艘战舰夹在了中间。不管是向西突围,还是向东撤退,都难以立即加速!
显然,这个低级错误足以葬送联合舰队。
按照后来日本海军公布的资料。当时高野已经发现了尾随在联合舰队屁股后面的那艘轻巡洋舰。并且由此判断,快速战斗群肯定在加速赶来。因此。联合舰队必须尽快通过巴西兰海峡,进入苏禄海。
结果,在确定通过海峡地航行队列时,联合舰队内的战舰几乎挤成了一团!
面对四艘“皇帝”级战列舰,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第5战队的四艘“妙高”级重巡洋舰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在一万米的交战距离上,战列舰上的副炮都能对重巡洋舰构成极大的威胁。
另外,作为日本海军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设计建造的第二级重巡洋舰,“妙高”级的防护与舰体结构远远不如后面的两级重巡洋舰。另外,其服役时间已超过十年,很多技术性能标准都已落后了。
不说别地,帝国海军开发地六十七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将身管长度提高到了五十二倍径,并且修改了弹膛结构与膛线缠距,使其能够发射配套的新式穿甲弹,就是为了对付日本地重巡洋舰!
当时,“妙高”级的防护标准是能够抵挡八英寸穿甲弹的间接命中,以及六英寸穿甲弹的直接命中。只不过,其针对的都是比较老旧的六英寸穿甲弹,而不是帝国海军在其服役之后开发出来地新式穿甲弹。即便后来“妙高”级重巡洋舰做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可是受到巡洋舰舰体结构的限制,仍然不具备抵挡新型六英寸穿甲弹的能力。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新型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能够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击穿一百二十毫米厚的装甲板。“妙高”级的侧舷装甲只有一百零二毫米,即便有十二速的倾角,也顶不上一百二十毫米厚的装甲。
当然,在一万米地距离上能否击穿“妙高”号的侧舷装甲,就得看运气了。
二十分钟不到,在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十轮炮击中,四艘“妙高”级重巡洋舰纷纷败下阵来,其中“羽黑”号与“那智”号被四百毫米穿甲弹打中弹药库,在猛烈的爆炸中迅速沉没了。“足柄”号则被打成了“瘸子”,一瘸一拐的向东逃跑。“妙高”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其上层建筑几乎被一百五十毫米炮弹打成了筛子,连同舰长在内的上百名官兵被炸死炸伤。
这时候,从惊慌中调整过来的第1水雷战队地十二艘驱逐舰发动了冲锋。
迎接它们的是更加猛烈的炮火,不但有四百毫米穿甲弹,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还有一百毫米穿甲弹。
当时,一百毫米速射炮被称为“战列舰专用机关炮”。
该炮每分钟射速达到了十八枚,一般安装在双联装炮塔内。其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击敌人的驱逐舰。说白了,一百毫米炮弹对巡洋舰的威胁并不大,只能用来对付驱逐舰,以及更小的舰艇。
当然,该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快(后来甚至达到了每分钟二十四枚)。
因为威力偏小,所以当时只用来装备战列舰,弥补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存在的火力不足地问题。后来随着各国的驱逐舰越造越大,该型舰炮逐渐被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淘汰。当然,在战争初期,该炮对各国在战前建造的驱逐舰仍然有足够的杀伤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日本驱逐舰。祖寿清没有急着下令转向。
按照一般地反鱼雷战术,作战参谋(或者是枪炮长)会根据敌驱逐舰转向时的距离来计算鱼雷到达的时间,战列舰只需要提前一分钟到两分钟转向就行了。而在此之前,必须尽量用舰炮打击敌人地驱逐舰,最好能够阻止敌人的驱逐舰发射鱼雷。如果提前转向。不但会使战列舰侧舷上的舰炮难以发挥(副炮与速射炮几乎都安装在侧舷上),还会使敌驱逐舰跟着一起转向,从而使战列舰难以避开射来的鱼雷。
此时。海峡里面,高野向第3水雷战队下达了鱼雷攻击的命令。
说白了,高野仍然想逃,而不是与快速战斗群决战。
出动第3水雷战队,也是为了拖住对手,而不是杀出一条血路。
同时,高野还命令后面的第二舰队立即调头转向。只有在第二舰队退出海峡之后,被堵在里面的四艘战列舰才能退出去。
当然,关键还得看第1水雷战队与第3水雷战队的鱼雷攻击能否奏效。
相对而言。如果此时高野有拼死一战的决心。联合舰队很有可能冲破快速战斗群地拦截,甚至重创快速战斗群。并且迫使快速战斗群主动撤出战斗。
问题是,高野不知道快速战斗群到底有多少巡洋舰与驱逐舰。
另外,快速战斗群在头一个晚上地“精彩”表演已经打掉了高野对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绝对信心。
此时此刻,别说高野五十六,就算东乡平八郎复活,也不一定有勇气闯关。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二十八章 … 义无返顾
通信军官刚刚回过头来,就看到祖寿清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白佑彬的身上。
此时,白佑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上的秒表,同时嘴里在低声嘀咕着什么。见此情形,通行军官连大气都不敢出。有点经验的海军军官都知道,此时白佑彬正在计算鱼雷的命中时间,准确的说,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