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物资都只能通过小艇。或者平底船送上岸。运输船只无法直接靠岸卸下货物。
仅仅为了占领滩头阵地。陆战队就花了八天地时间。
这恐怕是陆少丰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也许最值得庆幸的是。陆战第七军得到了火力支援舰队的全力支持。以“友谊”号为首的十多艘火力支援舰在战斗中发挥出了难以想像地重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战舰。以及其配备的射程达到数十公里的大炮。恐怕陆战队在上岸的第二天就被美军地反击部队赶下海了。
六日。郑恩博与哈尔西打干了一场。
郑恩博出动了包括第31舰队、第32舰队与第33舰队在内的。拥有八艘快速战列舰,六艘老式战列舰的强大舰队。哈尔西也出动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六艘老式战列舰。另外还有四艘英国海军的“复仇”级战列舰参战。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西南太平洋上规模最大。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海战。
只是。交战双方仍然小心翼翼。都不是很主动。也没有采取过于极端地战术。
结果可想而知。在舰队总体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哈尔西最多只是为守卫新喀里多尼亚地美军地面部队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而不可能从郑恩博的手里夺走制海权。甚至没有威胁到舰船密集的登陆场。
战斗结束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三舰队损失了二艘老式战列舰。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受创。其中三艘的情况比较严重。哈尔西指挥地美军第三舰队损失了一艘老式战列舰。另外有三艘老式战列舰遭到重创,三艘快速战列舰遭到重创。蒂里特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如果不是蒂里特在最后关头果断撤退。郑恩博又担心遭到哈尔西的攻击。恐怕四艘“复仇”级战列舰都会战沉。
此后。郑恩博指挥的第三舰队就牢牢的掌握了制海权。
虽然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哈尔西派出了以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去骚扰陆战队的登陆场。袭击向前线运送物资与增援部队的运输船队。但是都没有取得明显地战果。反而损失了十多艘战舰。
九月十日。陆军参战部队到达了前线。
在陆战队巩固了登陆场之后。二个陆军作战师立即上岸。随后。陆少丰派出了工程部队。并且调来了三艘工程船。要求工程兵必须尽快开辟出一条可以供运输船队到达海岸地航道。
因为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地形非常复杂。又西北向东南方向呈长条形。美军又重重设防。所以陆军与陆战队地进攻打得并不是很顺利。
直到白佑彬到达狮城的时候。陆战队才攻占了布拉伊镇。
等到白佑彬回到舟山的时候。陆战队还在布拉伊镇南面大概二十公里处与美军激战。
以陆战队的推进速度。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即便到了年底。也不见得能够打到努美阿。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看海军能否控制住制海权。如果能够封锁从澳洲大陆到努美阿的航线。陆战队的进攻就将顺利得多。
与陆少丰的遭遇完全相反。在陆战第七军出拳之后。余辉宏那边的进展就顺利得多了。
随着美军退守新喀里多尼亚。陆战第五军在十月一日就占领了埃法特岛上的维拉港。随即就开始扫荡散布在岛屿上的美军残余部队。
按照海军总参谋部的规划。随着埃法特岛上的战斗结束。维拉港将成为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前进基地。同时陆战第五军将转入其他战场。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用陆战第五军去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还是开辟新的战场?
很快。这也成为了白佑彬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章 … 持续推进
十月八日,江洪波返回了海军总参谋部。
同日,白佑彬从江洪波手里接过了第一舰队的指挥权,再次成为了第一舰队司令官。与以往一样,白佑彬没有立即安排舰队参谋长。此时,第一舰队仅仅只有一支作战舰队,而且在年底之前不可能得到第二支作战舰队,白佑彬没有必要急着安排舰队参谋长。
次日,陈锦宽召集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下一阶段的进攻行动。
当时,海军与陆战队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海军认为,在陆战第五军攻占了埃法特岛之后,除了分兵扫荡附近岛屿上的美军残余部队之外,应该开辟新的战场,趁美军集中兵力守卫新喀里多尼亚的机会,占领西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比如斐济群岛。
陆战队则认为,应该让陆战第五军加入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战斗,在新喀里多尼亚开辟第二战场。毕竟,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是进军澳洲大陆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够在年底前占领新喀里多尼亚,就能在明年上半年发动进攻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
虽然白佑彬作为第一舰队司令官,在会议上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他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才从北大西洋回来,对太平洋上的局势还不太了解。再说了,海军与陆战队的分歧很大,以他的身份,如果说错了话,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白佑彬并不觉得地面战斗才是关键。
不管是攻占新喀里多尼亚,还是进军斐济群岛,关键不是投入的地面部队,而是能否夺取制海权。
陆少丰到现在才推进了不到五十公里,最关键的原因是哈尔西还没有失去作战能力。
只要美军第三舰队还在珊瑚海上活动。只要美军的运输船只还在将作战物资与增援部队送往努美阿,陆战第七军的进攻就不会很顺畅,将陆战第五军投入新喀里多尼亚,或者开辟第二战场的意义也不会很明显。
当然,从最终的目的出发,白佑彬肯定支持海军的观点。
不管是攻占新赫布里底群岛,还是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或者是进军斐济群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攻占澳洲大陆与新西兰。如果能够提前占领斐济群岛。就能切断通往澳洲大陆的海上航线,甚至能够在进攻澳洲大陆之前占领新西兰,从而彻底孤立澳洲大陆。到时候,即便不派一兵一卒,只要掌握了制海权,就能迫使美国主动放弃澳洲大陆。
问题是,进攻斐济群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斐济群岛是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防御强度仅次于新喀里多尼亚的重要前进基地,其防御兵力甚至超过了新西兰。
另外,及时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是确保战略进攻胜利果实的关键。
如此一来,必须在进攻斐济群岛之前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加强陆战第七军的实力,甚至得干掉哈尔西指挥地第三舰队。
按照海军与陆战队现有的兵力,很难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推进战略进攻。
也就是说。如果增兵新喀里多尼亚,陆战第五军就得不到足以进攻斐济群岛的支持与协助。
海军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取舍。
也许,这就是陈锦宽与方国儒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吧。
会议结束之后,白佑彬故意留在了后面。如同他预料的一样。卫延年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叫上了他。
“你也看到了,情况比我们之前预计的复杂得多。”卫延年坐下后就点上了烟,“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刚从北大西洋回来,没有参加西南太平洋上地战斗,应该看得比我们更清楚一点。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白佑彬摸了摸下巴。没有急着开口。
“有什么就说吧,别遮遮掩掩的。这里又没有外人。”
“参谋长,我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的。”白佑彬放下了胳膊。说道,“从轻重缓急来看,我们肯定应该首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进攻力度,迫使美军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更多的兵力,投入更多的作战物资,从而消耗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其他地点的防御强度。可是,从长远来看,要想用最小的代价占领澳洲大陆,我们必须占领斐济群岛,甚至得提前攻打新西兰,切断从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以及从巴拿马运河前往澳洲大陆地海上航线,彻底孤立澳洲大陆,争取不战而胜。”
听白佑彬说完,卫延年笑着摇了摇头。“这些问题,我们都看到了。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白佑彬暗暗叹了口气,他也在思考着解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内,白佑彬花了很多的时间了解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势。海军与陆战队地争论还在持续着,陈锦宽连续召开了好几次高层会议。
直到十月十四日,海军情报局送来了最新的情报,情况才有所转变。
美军第三舰队离开了努美阿,转移到了惠灵顿。也就是说,哈尔西放弃了努美阿,将惠灵顿设为了新的舰队母港。
这一变化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信息。美军第三舰队受损的几艘战舰中,除了三艘快速战列舰返回了本土西海岸的港口进行修理之外,其他几艘老式战列舰全在惠灵顿的造船厂进行维修。当时,哈尔西并没有让受损战舰在努美阿的修船厂进行维修!
由此可见,哈尔西对美军能否守住新喀里多尼亚并没有十足地把握。
随着美军第三舰队撤走,郑恩博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收到情报地当天,卫延年就向郑恩博下达了直接命令,除了实力最弱的第33舰队留下来守卫登陆场,为正在进攻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之外,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立即南下,执行封锁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随后。卫延年还电令郭怀平,让在南太平洋上活动地二支破交舰队立即前往塔斯曼海,分别在东北与西北海域负责搜索拦截从新西兰与澳洲大陆出发,前往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运输船队。
直到此时,白佑彬才知道,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破交舰队已经增加到了六支。
新建立的三支破交舰队的主要力量是从六月份开始陆续服役的“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该级大型巡洋舰拥有能够与“海龙”级媲美的火力,以及相当的排水量,只是其电子设备不如“海龙”级,而且没有整套舰队指挥设备。因此。以“海外领地”级为主的破交舰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按照计划,在年底之前,海军会将一支破交舰队派往北大西洋。
当然,这些与白佑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十六日,陈锦宽做出了最终地决定。
陆战第五军在埃法特岛进行休整,并且尽快完成占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行动。原本留给陆战第五军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全部编入陆战第七军,由陆少丰直接指挥。驻扎在莫尔兹比港的三个陆军作战师也全部投入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陈锦宽决定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力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安排。随着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主动退缩,加上帝国海军扩大破交与封锁地力度,美军将难以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与作战物资。因此,只要陆少丰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且后勤有保障,就能按期完成攻占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舰队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受损之后,海军难以在年底前发动进攻。
此时。帝国海军名义上在太平洋投入了多达二十艘的快速战列舰,可实际上能够用于作战行动的仅仅只有七艘,其中四艘还在第11舰队,第三舰队仅有三艘。即便到了十月底。随着“松江府”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帝国海军也只有十一艘快速战列舰可以调动。而此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拥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到十月底,随着“衣阿华”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美军将拥有九艘快速战列舰。
如此一来,帝国海军在年底前都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斐济群岛。
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在卫延年征求意见的时候。白佑彬没有强调一定要在年底前进攻斐济群岛。当时,他地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既然无法立即进攻斐济群岛。就应该向陆战第七军增兵。
至于白佑彬的意见有没有起到作用,他并不是很清楚。
在陈锦宽做出了决策之后。海军与陆战队立即行动了起来。
十月底,三个陆战师首先到达了新喀里多尼亚。陆少丰立即让一个陆战师从波亚向北发动进攻,以解除陆战队背后防线受到的威胁。
十一月上旬,三个陆军作战师到达新喀里多尼亚。
此时陆战第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努美阿大概五十公里的布卢帕里镇,陆少丰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打下通往努美阿的最为重要的据点。
可以说,在此期间唱主角的一直是陆战队。帝国海军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海军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双方的舰队都尽量避免正面接触,美军舰队甚至一直龟缩在港口内。
也许,交战双方都在等待着下一场海上决战吧!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章 … 战局分析
十一月十一日,白佑彬到达了关岛。
因为考虑到白佑彬迟早都要“回归”第一舰队,所以江洪波并没有给第11舰队设置单独的指挥官,而是临时兼任了第11舰队的指挥官。另外,江洪波必须留在那霸主持战区司令部的工作,所以大部分时候,第11舰队都由肖定邦与庞晋元指挥。
与之前的第11舰队相比,此时的第11舰队可以说完全变了样。
主力不再是帝国海军最新锐的“省”级战列舰,而是修复的“太祖”号、“太宗”号、“熹宗”号与“安宗”号战列舰。相对而言,第11舰队完全算得上是“杂牌舰队”,其四艘主力舰分别属于二个不同的级别,性能不尽相同。万幸的是,配备给第11舰队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都是最新型号。
当然,白佑彬并不是看不起这四艘战舰。
“太宗”号就曾经是白佑彬的旗舰,“太祖”号是白佑彬服役的第一艘战列舰,“熹宗”号与“安宗”号也曾经是白佑彬指挥下的主力。
问题是,第11舰队要对付的是美国海军中实力最强的第51舰队。
第二批“衣阿华”级战列舰中,被调入太平洋的四艘全部编入了第51舰队,而之前修复的“北卡罗来纳”号、“南达科他”号、“亚拉巴马”号与“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