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攸到达冀州后,与王芬建立了秘密联系。许攸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灵帝刘宏正打算回河间国老家看看,时间可能就在当年夏天。由洛阳到河间国,必须路过冀州刺史部的辖区。
许攸带来的消息让大家一阵激动,王芬让襄楷占卜一下吉凶。襄楷的拿手好戏是星象学,他看了看天象,说天象出现了变异,预示着宦官和小人将要灭亡。
于是王芬决定大干一番,他们迅速制定了一个计划,想在灵帝回乡的路上发动兵变,挟持灵帝,之后另立刘氏宗族里的合肥侯为帝。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以区区一个刺史部的力量完成这样的大事根本不可能。更不靠谱的是,这些人还闹出来好大的动静,一方面由王芬出面以黄巾余部闹事为由向朝廷上书要求扩充军队,另一方面由许攸、襄楷等人四处活动,拉拢更多的人参加。
他们也找到了曹操。曹操给许攸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完整地收录在王沈所撰的《魏书》里。曹操在信中引用了霍光、伊尹的例子,说明废旧帝立新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劝他们不要作此打算。
曹操心里很明白,靠王芬、许攸等人的实力很难完成这么大的事,其结果必然身败名裂,所以他不会参加。
这件事后来很神秘地结束了。据史书记载,当年夏天,有一天夜里一道赤气从东到西贯穿天际,太史令上书灵帝,说北方隐藏阴谋,千万不能前往。灵帝于是打消了回故乡一游的计划,同时命令王芬解散新招募的军队,并征王芬来洛阳汇报工作。王芬以为密谋败露,弃官而逃,逃到平原国时自杀。
这段记载很蹊跷,中间漏洞百出。太史令难道会对天象看得那么准?抬头望望天,就能把王刺史搞的政变阴谋看出来?方位、时间、参加人员都判断得那么精确,这基本上不可能。
即便计划失败,王芬又凭什么判断出灵帝已经洞悉一切?他已经逃到了很远的平原国,干嘛还要自杀呢?
种种奇怪现象的背后只隐藏着一种可能:有人告密。
王芬、许攸好像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们要搞政变似的,四处放风,到处招人,就连还是布衣身份的华歆和陶丘弘都接到了入伙邀请。搞政变不保密,最后的结果必然失败。
灵帝取消北行计划,一定是得到了秘密情报,才要把王芬召回来审讯。王芬逃亡,进一步证明情报的准确。王芬逃到平原县后,一种可能是朝廷派出的人从后面追来,王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自杀。
另一种可能是别的什么人把王芬杀了。计划败露以后,一块儿参与密谋的人都面临着危险,王芬死了,就可以把这些秘密带到地下。
不管怎么说,这起意外事件很快平息了下来。
【五、帝国的新军】
曹操担任的都尉一职,是灵帝组建新军计划的一部分。经过黄巾起义的洗礼,灵帝认为没有什么比武力强大更重要的了。
这个计划在大将军何进以及袁绍看来,不失为是一个机遇,所以一开始他们就给予了足够关注,目的是把自己信得过的人安插进来,掌握这支生力军。
在袁绍看来,曹操虽然是宦官的后人,但是从他一贯的言行来看,他已经跟宦官阵营彻底决裂,是个完全可以信赖的同志。
天子的扩军计划越来越大,何进告诉袁绍必须物色更多的人进入到高级将领的行列。袁绍本想推荐许攸、张邈等人,但考虑到他们资历尚浅,外界不太熟悉,又与自己过从太密,容易引起别人的警觉,所以推荐了另外一些人给大将军,包括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鲍鸿为北军将领,担任北军五营之一的屯骑营校尉;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都是文官,其中赵融、冯芳是议郎,夏牟、淳于琼为谏议大夫。这些人都与袁绍以及“奔走之友”们鼻息相通,都是“自己人”。
在袁绍等人的帮衬下,大将军何进的势力迅速膨胀。对此,灵帝产生了一些警觉,在对待皇后家族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灵帝的生母董太后对这个屠户出身的儿媳妇有越来越多的不满。在宦官方面,也出现了争权的迹象,张让跟何皇后一家结亲之后,更为得势,曹节明显站在了张让的一边。
当天子与大将军一家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后,小黄门蹇硕等人坚定地支持天子,他们开始在天子面前说大将军的坏话,支持太后对付皇后。
灵帝对蹇硕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宦官寄予了厚望,同时也在思索着未来新军领导权该如何布局。
组建新军实在不是灵帝和蹇硕的长项,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必须与大将军何进合作,对于何进提出的人员名单,灵帝不能全部予以否决,否则这件事就得黄。新军总指挥部设在灵帝的后花园西园,这里有灵帝几年前建造的小金库万金堂,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南军和北军,这支队伍被称为“西园军”。
新的兵团下面共有八个师(八营),灵帝接受了何进的建议,将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等人都任命为师长(校尉),此外还有先期投入到新军组建工作的曹操以及何进竭力推荐的袁绍。对于最后一个人选,灵帝说出来之后何进和袁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灵帝将要任命的这个人是宦官蹇硕。不仅如此,灵帝还表示蹇硕是新军的总司令,其他七个师长都要接受他的领导。
宦官直接担任军职此前没有先例,蹇硕这个家伙的政治立场十分可疑。何进听妹妹说这个人整天围着董太后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把新军的指挥权交给他,何进万万不能答应。但灵帝也很干脆,如果不接受这个条件,大家都别干,另外找人。
眼看僵持不下,袁绍悄悄告诉何进:可以接受。
袁绍的算盘是,即使蹇硕是名义上的指挥官,也仅占八分之一而已,实权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怕他做什么。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万众期待的新军将领人选终于颁布。具体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对于这个结果,何进表示满意,天子派来一条狗,我就给你放出一群狼。
由于得到了大将军何进的配合,新军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各营都加紧了人员招募和武器配备,然后开始训练。
两个月后,在洛阳上西门外的平乐观组织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为了把仪式搞得隆重热烈,有关部门突击修建了一座高台,作为主阅兵台,台上还修建了阁楼,总高达十余丈。离主阅兵台不远,又修了一个小阅兵台,高九丈。
十月十六日,灵帝刘宏亲自登上主阅兵台,站在台上的阁楼下,他一身戎装,自称“无上将军”。在不远处的小阅兵台上,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何进。阅兵开始,灵帝走下阅兵台,亲自跨上有护裙的战马,检阅整齐列队的数万名将士。灵帝纵马疾驰,绕场三周,然后把象征指挥权的战刀交给何进。
这样的场面近年来很少有过,在黄巾余部仍不断起义的情况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在灵帝看来可以壮大国威,让谋反者胆寒。
灵帝绕场检阅完毕回到主阅兵台上,兴奋之情仍然没有散去,他一回头发现身边站着受邀参观阅兵式的嘉宾盖勋。作为在西羌作战很有名气的将领,灵帝很想知道今天的仪式够不够威武,于是就问盖勋对仪式有何感想。
盖勋字元固,凉州刺史部敦煌郡广至县人,世家出身,在与羌人作战中立下战功,此时担任西部边防某师的师长(讨虏校尉),回京师公干。
天子正在兴头上,盖勋应该说些让天子听着舒服的话。谁知道盖师长偏偏不开窍,他说:“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国王只展示恩德而不炫耀武力,如今盗匪集中在边疆,却在京师展示武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盖师长不给面子,灵帝并没有生气,因为他认为盖师长说得有理。
其实,灵帝心里的想法不能完全说出来,羌人也罢,黄巾军也罢,都是远处的敌人,而近处的敌人更可怕。虽然贵为天子,拥有一切,但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就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自己身边像盖勋这样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少,宦官虽然听话、可靠,但能力、名望都不足。灵帝想到这儿,不禁打了个寒战,他回头望了望旁边的蹇硕。
灵帝想:靠着苦心栽培的这个人,能让自己心里的那个愿望最终实现吗?
【六、灵帝的烦恼】
灵帝培植舅舅一家的势力,是针对何皇后及大将军何进势力膨胀采取的对策。因为王美人事件,灵帝对何皇后开始厌烦,但由于何进在外面不断发展势力,灵帝暂时不能对她有所动作。
董太后扶持了哥哥和侄子仍然觉得难以与儿媳妇一家相抗衡,可自己家里的人实在有限,她把目光转向同族,仍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时,一个人出现在董太后的视野之内,这个人也姓董,而且手握兵权,具有相当的威慑力。
他就是董卓。
董卓因为与冀州黄巾军作战不利而被免职,陷入事业的低谷。其实这家伙天生是打仗的好手,尤其在西羌地区,与羌人打交道很是得心应手。
中平元年(184年)冬天,西羌地区的汉人拥立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帝国的护羌校尉冷征,后又归顺金城(今甘肃兰州)的汉人边章和韩遂,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声势大振。第二年,他们打着讨伐宦官的旗号,大规模向关中地区进攻。
朝廷赶紧调集军队迎战,车骑将军张温此时已被授予司空的头衔,他担任对羌作战总指挥,率领董卓、袁滂、周慎等几支部队屯兵美阳(今陕西武功一带),掀开了新一轮西线战事的高潮。
这一场混战,打了好几年,最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反倒给双方阵营打出了几个军事寡头,董卓就是其中之一。
董卓一开始在张温手下。张温的性格在前面处理陶谦问题时已能看得出来,这是个好人,打仗也有一套,但心肠不够狠。董卓比陶参谋还过分,作为下级,屡次不听张司令的调遣,让他开会他不来,让他进攻他观望。
有一次通知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董卓仍借故不到,惹恼了张司令手下的一个参谋,此人就是跟随朱俊打黄巾军的孙坚。孙坚见董卓如此无理,就向张司令进言道:“董卓此人太无理了,将军可以此为由将他军法处置,免留后患。”
事后证明,孙参谋很有眼光,他不仅明察现在,还能洞悉几年之后的事。到那时,大汉的江山将被这个董卓糟蹋得不成样子。
可张司令优柔寡断的一面又出来了,他担心地说:“董卓在凉州一带很有势力,如果杀了他,我们会有大麻烦。”孙坚叹息而出,后来他离开边防部队,到荆州刺史部的长沙郡当太守去了。在另一方,韩遂杀了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逐渐兼并了各路反抗势力,成为朝廷在凉州一带最大的两个敌人之一。
在凉州刺史耿鄙的一次招兵活动中,有一个做苦工的人跑来报名参军,他的名字叫马腾。此人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父亲马肃娶了羌族女人,所以马腾身上有一半羌族血统。
由于有良好的基因,马腾生来人高马大,作战勇敢,职务不断提升。不久,他的上司凉州刺史耿鄙以及汉阳郡太守傅燮被韩遂杀死,已经在耿鄙手下当了团级军官(军司马)的马腾于是投靠了韩遂,并和他结为异姓兄弟。
马腾成为朝廷在凉州一带未来若干年里的另一个重要对手。
董卓继续与边章、韩遂、马腾等人作战,不断立下战功,职务升到了前将军(中将级别)。这个人搞队伍确实有一套,尽管有些简单粗暴,但手下军官对他都服服帖帖,大家不认朝廷的命令,只认董将军的话,这支部队成了他的私人武装,整个陇西地区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军阀”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充地盘为唯一目的,对于其他方面的建设通常少有建树”。按照这个定义,董卓就是不折不扣的军阀。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董卓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阀。董太后又是怎么跟董卓续上家谱的呢?
董卓出生于凉州刺史部所属的临洮郡,属西部偏远地区,长年与西北少数民族羌人相邻而居。董太后祖籍不详,作为冀州刺史部辖区内解渎亭侯的夫人,出身于西部遥远边疆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但这没有关系,只要都姓董就好办,董卓也乐意结下这门亲戚。董卓的弟弟董此刻正在京城,董太后就认下了这个晚辈,让儿子灵帝任命他为左将军(也是中将级别)。
之前,灵帝曾任命董太后的哥哥董宠为骠骑将军,侄子董重为卫尉,姓董的一家人现在有了四个带兵的将军(董宠、董重、董卓、董),安全系数大增,在儿媳妇面前腰杆也硬多了。董太后经常这样教训儿媳妇:“看你得意的样儿,不就是依仗你哥哥吗?小心我让骠骑将军要你哥的人头!”
被后宫无休止的婆媳之争搅得心烦意乱的灵帝,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已经感到身体越来越差。他现在着急的是,在他死后谁登上皇帝的宝座。
灵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和次子刘协。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刘协是被何皇后毒死的王美人所生。为了防止刘协出意外,这些年来灵帝一直把他交给母亲董太后抚养。出于对王美人的思念,灵帝对这个孩子的感情远远超过了长子刘辩。
此时,刘辩十四岁,刘协九岁。可以想象,一旦自己不在了,刘协也将生命不保,还有自己的母亲、舅舅一家的人。
灵帝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让何皇后和何进得逞,必须想办法阻止刘辩成为继任者。灵帝重用蹇硕也是这个目的,蹇硕支持刘协继任皇位。
就在这个当口,还发生了一件对后来影响很大的事。
在刘氏宗亲里,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名叫刘焉。刘焉字君郎,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