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由于当权者怕听真话,爱听假话。俗话说,忠言逆耳,听到真话,了解到那些令人沮丧的消息,心里自然就烦躁无比;一听到假话,别提心里有多舒服了。这也是许多部下在上司面前报喜不报忧的根本原因。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也特别爱服“厚黑”这副药,大昏君杨广就是这样一个爱听谎话的人。
有一天,杨广的侍卫高德儒看见大堂外面飞过两只孔雀。他想如果说天上飞过凤凰,汤帝一定会高兴,于是便和身边的人嘀咕了一下,装作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杨广那里说:“万岁,刚才有两只凤凰从这儿飞过去了。”杨广听了,果然欣喜万分,他马上跟着高德儒跑到殿外向空中望,只见空荡荡的,别说是凤凰,就是麻雀也没有。这时候,几个侍卫纷纷前来作证说凤凰就是从这儿向西飞过去的。杨广信以为真。在早朝时,他郑重其事地向大臣们宣布:有两只凤凰刚从这儿飞过去了。
传说中的凤凰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尽管谁都没见过,众大臣一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纷纷跪在地上向杨广贺喜,说这是象征着皇上有天神保佑,将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杨广听了心里很高兴,马上发下一道诏书说:“高德儒忠贞不二地侍卫皇上,始终如一地恭敬神灵,所以才看见凤凰,为奖励他这种精神,我将提升其为朝散大夫,并赐予绸缎布匹;其他侍卫也忠心可见,同时给予封赏。”这样一来,就连几个撒谎的人也惊呆了,没想到一个谎言竟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
说谎做假,容易使人受骗上当,这是勿庸置疑的,这是人性中不诚实的恶劣品格,但我们不妨从积极的一方面去理解和运用。比如,你的上司喝醉了酒,在不清醒的情况下签发了一件不当签发的文件,并且要你马上去执行,身为下属的你在左右犯难时,不妨来一招“欺骗”术,“这就去执行”,事实上你把这件刚签发的文件压下不发,等其酒醒后再当别论,这样的做官术又另当别论了。
保全上属面子方能把职位提升
就中国人而言,面子问题是个最大的问题。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中国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以你的“厚”,掩盖上司的“薄”,以你的“厚脸皮”维护上司的“薄脸皮”,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地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在官场尤为常见。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儿们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又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儿们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事,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儿们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原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这些经历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卑微的。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障便对这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字,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洪武年间,大兴文字狱,惟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院编修张某。他在作贺表文里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看了发怒说:“这老儿竟骂我是强盗呢!”差人逮来当面审讯。张某说:“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噎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硬,放掉罢。”左右侍臣私下议论:“几年来才见饶了这一个人。”
除了个人隐私外,上司一些特殊的忌讳也要探听明白。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所以在与你的上司打交道时切记要“入乡随俗”,不要因语言上的误会造成不快。比如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儿,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太仓人听来,认为你是骂他;比如你对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嘉定人听来,当你是侮辱他。各地风俗不同,说话上忌讳各异,必须时时留心。
如果上司另有个人特殊的忌讳,你也要探听明白。比如对方的母亲,原是妓院出身,你如果不知底细,任意闲谈,说张三、道李四,虽然并不是有意说对方,而在对方听来,却认为你是故意指桑骂槐,揭他的隐私,当时虽不便立刻发作,而心里难受,一言难尽,对你的忿恨,可想而知。一旦遇到机会便难免给你小鞋穿。再比如上司以前是个贩卖私货、囤积居奇的奸商,现在虽已洗手,心中还是惴惴不安,你不曾探明底细,当着他的面大骂奸商,在你是快人快语,而上司呢?定然是局促不安,把你恨得牙痒痒。
因此,要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学会为上司保守秘密,同时还要留心上司的忌讳;否则你不但不能当好一个部门的领导,还会像朱元璋的那个穷哥儿们那样赔上卿卿性命。
用你的“厚脸”为下属遮风蔽雨
作为一个领导,不能不顾及面子,但也不能太顾面子。脸皮薄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不适合做领导,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有用你的“厚脸皮”把错误承担下来,才能够使部属为你努力地工作。因此,当部属犯了错误后,你不能只想到去追究他的责任,这当中,也不乏你的责任,是因为你管理统帅不严,才致使他犯下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首先就要做自我检讨,并且承担起主要责任。下面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哈普·艾诺德五星上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陆军航空队司令,他在自己《陆军飞行者》这本书中描述到这一点。有一位新上任的中队长接到大队长的通知:“昨晚你在军官俱乐部喝酒喝得太多了,下次不可如此。”问题是那天晚上,这位年轻军官根本就未去过军官俱乐部。这位中队长耸了耸肩,决定不理这件事。
几天以后,他又接到另一份通知:“你喝得太多了,这是最后一次警告。”
现在这位中队长真是被弄糊涂了,因为这天晚上他也没有去俱乐部。这次他打了电话给副大队长谈这件事。
这位副大队长倒完全明白事情的经过,他回答说:“少校,你不只负责你自己一个人,在你中队里的人所做的一切,你都得负起责任来。你个人没有在俱乐部里酗酒,但你中队里有一个人如此做了,你应该负责!”
你也许会说这样做太过分了点儿,你怎能为属下所做的每件事负责任,这不是张三喝酒李四醉吗?在军中,你就得负起责任来,因为军职是种一天24小时的工作,你对你的属下有着全天候的管辖权。
问题是很多非军事团体的领导者,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愿为属下的错误负责。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各种托词。但这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
第一,你的属下不再愿意跟随你———换了是你,你会不会如此呢?总之一句话,换取当领导者的合约就是负责。你不肯为团体或属下负责,你就违反了这项合约。
第二,你的上级不会再信任你。假若你不肯负责,那又该由谁来负责?上级又该将责任交给谁?
你无法将责任要别人代负,所以千万别试着这样做。
为公利必须厚脸去私
做领导的本意就是为大众谋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们的私利与公利是相互对立的。这就要求做官者有时为了大众的利益必须厚着脸皮去拒绝私利,甚至牺牲私人感情。在我们心目中,都认为“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是千古真理。然而,为官却并非如此。下面是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看后你就会懂得做官者有恩未必都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刘邦和项羽中原逐鹿的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时代里,丁公和季布是两个最富有悲喜剧传奇色彩的人物。
季布是楚国人,他和舅父丁公都曾在项羽帐下效力,一个是斩将夺旗的大将,一个是运筹帷幄的谋士。在刘邦被困荥阳期间,季布曾数次把刘邦整得狼狈不堪,险些要了他的命。刘邦一登上皇位,首先悬千金重赏通缉的就是季布,并布告天下,有胆敢窝藏季布的,罪诛三族。逼得季布像丧家犬一般东躲西藏。
丁公曾在彭城为霸王追击刘邦,两人短兵相接,刘邦走投无路,对丁公说:“咱俩都是好人,何必相逼太甚呢!”丁公于是引兵而去,放了刘邦。等到项羽败灭,丁公心想曾饶过刘邦一命,就去求见。没想到刘邦说:“丁公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人不忠。使项羽失去天下的,正是此人。”于是杀了他,并对左右大臣说:“这样做是为使后世的人都不要学丁公。”
季布是个硬骨头,年轻时就有“大侠”的美名,他没有像舅父那样去求刘邦宽恕,也没有像当时许多通缉犯那样去自杀。他剃光了头,毁了容,藏在一个朋友家里,后又给装在棺材里送到当时有名的游侠朱家那里。朱家让季布和奴隶们一起到田里干活儿,但告诉儿子,田里的活这个人说了算,要和主人吃同样的饭。然后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给汉高祖捎话说:“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挞平王之尸也。”
汉高祖听朱家说得有道理,果然赦免了季布,还任他为郎中。当时朝中大臣都赞扬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于世。
季布后来在朝中以忠诚耿直而很受人尊敬。孝惠帝时,升为中郎将。单于曾写信辱骂吕后,吕后大怒,召集诸将商量对策。上将军樊哙当即表示:“愿率领十万兵马横扫匈奴。”其他将官都拍吕后的马屁,一致随声附和。惟独季布说:“樊哙该杀头了。当年高祖领兵四十余万都被困在平城,现在樊哙带十万人怎么能横行于匈奴腹地呢?可见是当面吹牛!况且当年秦朝因和匈奴连年交战,所以才引发了陈胜起义。如今四海创伤未平,樊哙又开始当着大家的面谄媚邀宠,这不是想动摇天下吗!”当时殿上文武百官都吓坏了,为他捏了一把汗。罢朝后,吕后再没提征讨匈奴的事。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当初丁公忠于他的上司,在刘邦走投无路时,不放他一马,那天下便是项羽的;正因为他对待敌人心慈手软,才使刘邦有东山再起,夺取天下的机会。如果刘邦重用了丁公,丁公今后也可能放过新的敌人,那刘氏天下又当易主。所以,一个对敌人心慈手软的下属是不可重用的。
厚脸并不意味着要打“痞子腔”
厚黑做官的前提是,不可违背做人和做官的基本道德。因此,在此要奉劝那些从政做官的朋友,“厚脸”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厚脸皮或“痞子腔”。在我们处世和做官的过程中,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要推崇坦诚相见的交友法则,以心换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曾国藩在处世上最讲“诚”字。
曾国藩最得力的门生李鸿章,曾经回忆他老师“待洋人以诚相见之事”时说,曾国藩曾经谆谆教导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要讲究一个“诚”字。
李鸿章在谈到其先生曾国藩时说:“别人都晓得我前半生的功名事业是我的老师曾国藩提携起来的,但是讲到洋务方面的事,似乎老师还不如我内行。然而,要知道我办一辈子外交,没有闹出乱子,都是我的老师一句话指示的力量。
“从前把我老师曾国藩从北洋调到南洋,我未接替北洋,当然要先去拜谒请教他老人家的。老师见到我的面之后,不等我开口,就先向我问道:”少荃,你现在到了这个地方,是对外交涉第一重要的关键。现在国势消弱,外国人才联合起来算计我们,有一点儿小小的错误,就会遗留祸害,影响大局。你与洋人交涉,打算作什么样的主意呢?‘
“我回答说:”学生正是为了这个问题,特地来向您求教的。‘老师对我说:“你既然来到这里,必定有自己的主见,不妨先说给我听一听。’
“我说:”学生也没有打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是同他打痞子腔,即用油腔滑调来对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