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中原-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姓,实在遗憾。我们没有机会征得他的同意引用这篇诗词,但我们感激他为后世记录下如此壮怀:
四十昼夜风云
三千里路征程
大河飞渡
平原长驱
鲁百鏖兵
初试锋
横扫十万蒋军
雄师南下
跨陇海
越黄泛
渡汝淮
入大别
铁骑饮马长江滨
任敌机横空
蒋军追阻
视若无人,
合二陈扭战局
转攻守协全军
反攻急先锋
千里大跃进
壮举谁为者
刘邓常胜军
第15章 向西方略
陕北 杨家沟 1948年3月3日
时令进了3月,陕北的风依旧又硬又冷。连下了两天雪,傍晚时突然放晴,大风却没有止,卷起冰碴子般的雪粒漫天呼啸,“刷刷”地往窑洞的窗棂上扑。
毛泽东的棉衣打着补丁,他解开领扣,拉下脖子上的围巾,一手卡在腰际,一手挟着香烟;灯光映着他的脸,目光从案头上的电文移开。
电报是刘伯承、邓小平2月12日发来的。近一个月来,毛泽东几乎把它视为“锦囊”,摆在案头的显要地位,屡次研究。
电文曰:
根据总的任务,我们三军应确定向西,……战役组
织,应以陈谢、陈唐两部先向西进,吸引(敌)10
师、11师向西,以便大别山部队集结,迅速补充新
兵,尾10师、11师之后,吸引大别山之敌向西进。
……第一战役,须侯情况了解,才能确定。……总以既
能歼敌,又能调动敌人为原则。
毛泽东又一次用红笔在“向西”二字下划了粗线,猛吸一口烟,脸上泛着微光,自语道:
“好个向西方略!”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证实了毛泽东第一着险棋的绝妙,陈粟、陈谢与刘邓三路大军成“品”宇形的外线出击使全国各战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场全国性的战略大决战即将开始。
全国战局一盘棋。毛泽东犹如棋圣高手,宏观博览,以他军事家的胆略、政治家的洞察、文学家的浪漫,大手在空中一挥,形同九天揽月,又准备走第二步险棋。这就是第二个跃进:令粟裕率华野的三个纵队南渡长江,直捣闽浙赣,把解放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深远后方。
现在,粟裕大军已集结黄河北岸的濮阳,正为南下渡江厉兵袜马。
为了使刘邓的“向西方略”顺利展开;推动全国战局彻底改观,正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的毛泽东从容地拈起另一枚棋子——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出乎意料地点在了陕西的宜川,他要将“向西方略”再向西伸延。
宜川城扼守陕北,是西北野战军南下出击蒋管区、威逼西安的重要门户。毛泽东决定以围城打援之策包围宜川,一方面调动胡宗南集团北上,并在运动中歼灭之,同时吸引中原之敌仓皇西援,也有利刘邓向西展开。
2月22日,宜川战役开始。胡宗南果然中计:闻讯宜川告急,忙令刘勘带四个旅由大路驰援,2。5万多人行至瓦子街便钻进了彭德怀摆好的口袋里。3月2日,彭德怀率部向宜川城发起总攻。此役稳操胜券。毛泽东坐在杨家沟的窑洞里,静候佳音之余,又拿出刘邓的电报,将思路转向中原,谋划连环向西的战略展开。
鸡叫头遍。
卫士王勇端来一碗冲好的热乎乎的面茶,毛泽东几口就喝干去,余意不尽,对王勇笑道:“好香哟!”
面茶是炒过的小米磨成面做的,王勇很拿手,见主席几口喝下,忙说:“主席,我再给你冲一碗。”
“不用了。恰到好处,多了就觉不出它的香甜喽。”
王勇知道主席是舍不得,拿起碗欲走,毛泽东说:“王勇,我们快不拉黑屎了。”
王勇笑出声,露出一嘴黑牙。粮食吃紧,供应接济不上,天天吃黑豆,吃得嘴也黑了,牙也黑了,拉的屎也是黑的。就是黑豆,也只半饥不饱,口粮标准减了又减,一粒黑豆在牙齿上嚼了又嚼舍不得咽。毛泽东吃的也是这种黑豆压成的“钱钱饭”。
毛泽东说:“刘伯承、邓小平他们已经到敌人那里吃去了,我们也要去吃敌人的。”
周恩来掀开窑洞棉帘,走进来,面带笑容:“主席,宜川城拿下来啦!”
毛泽东:“那胡宗南就更睡不安稳喽。”
“彭总电告,此役共歼敌29000余人,俘虏少将以上军官七人,9O师师长严明被击毙,咱们那位‘老朋友’……”
“刘戡?怎么样?”
“死了,粉身碎骨。”
毛泽东脸上的表情倏地沉下来,若有所思,在窑洞内踱了几步,说:“此人在陕北整整追了我们一年,几次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啊!”
“是啊,追来追去,很是辛苦,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彭老总立了一功!”
“刘戡死在彭大将军手下,也该死而无怨了。”
毛泽东续上一支烟,脸上重现出笑容。
周恩来看到案上刘邓的电报,知道了毛泽东的思路,转而道:“现在全国形势很好,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连克数城;华北、山东、苏北完成了冬季整训,不日将展开春季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河淮汉之间,全国性的胜利已成定势!”
毛泽东:“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就不会有这个局面哪!他们与陈粟、陈谢兵团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多个旅在自己的周围。刘邓厉害得很哟,你看他们的电报,这个向西方略,分明又是一局好棋,一个连环之战嘛!”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周恩来把灯移近地图。
毛泽东用笔指着地图上的中原淮西地区:“刘邓已经转出大别山,在这一带集结整训。他们选择向西进攻的方向是极富战略眼光的。其一。西线敌军异常空虚,有利我以实击虚,攻敌弱点;其二,由陈谢、陈唐先行向西,吸引敌10、11师向西,便于大别山的部队转出进行整训、补充;其三,整训之后的刘邓大军再度向西,可以调动、吸引大别山之敌向西。这个连环套路可谓一石双鸟,一举数得,不仅为即将开展的中原全线反击积蓄了力量,而且为粟裕的第二个跃进开辟了道路。恩来,你看是不是很高明啊?”
周恩来点头道:“宜川大捷,必定使蒋介石的西线受到巨大震撼;南下的门户一打开,西北野战军乘胜反攻,蒋介石必定调兵西援空虚的关中。主席,这么一来,刘邓向西方略展开的时机就成熟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西进的第一仗选在哪里打。”
毛泽东手中的笔顺陇海线向西滑动,移到洛阳停住。
“洛阳乃地扼秦、晋、豫三省之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系的要点。攻取洛阳,即可切断陇海大动脉,使鄂、豫、陕新区与中原及黄河以北的老解放区连成一片,取得深远的后方,又能前出后顾,左右纵横,打乱蒋介石的中原防御体系。而且,宜川大捷之后,西北野战军将乘胜挺进径渭流域,威逼西安、宝鸡,蒋介石必然要调驻防潼川洛阳间的裴昌会兵团兼程西援,这样一来,洛阳孤城的屁股就亮给我们喽。”
周恩来:“刘邓说第一个战役视情况而定,现在机会来了。”
毛泽东挥笔,地图上的洛阳城被圈在粗粗的红圈内。
“为打洛阳,二陈(陈士榘、陈赓)不是几次来电,急得不行吗?这次让他吃个痛快。向西进攻的第一个战役,攻打洛阳城!”
毛泽东把笔一丢,继续说:
“蒋介石决不会轻易放弃洛阳重镇。攻敌所必救,这既能歼灭敌人,又能调动敌人。中原逐鹿,就此开始!濮阳整训一结束,粟裕大军再南渡长江。这盘棋便更有下头了!”
毛泽东越说越兴奋,棉衣的扣子全部解开了。
“蒋介石这个人不讲理,理输了,撕破脸皮就打。好,我们就和他打到底!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10年,我们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
他笑起来。
“自然,不需要下一代去打他了,也不需要三年五年了。打倒蒋家王朝,迎接全中国的胜利,为期不会太远。恩来啊,我看有件事情,你可以开始准备了。”
周恩来:“是不是主席同意过黄河了?”
毛泽东开怀大笑:“你还是说对喽!”
周恩来:“主席说过,不打败胡宗南不过黄河。现在,胡宗南在这盘棋上已经输了嘛。”
南京 蒋介石官邸 1948年3月5日
宜川大捷震撼了南京国民政府。
西安受到威胁,整个西北危在旦夕,胡宗南连电告急,蒋介石果然按照毛泽东的棋路走,急调陇海潼关、洛阳段的裴昌会兵团兼程西援。
如此一来,洛阳这个要冲仅有青年军第206师防守,兵力相对薄弱。蒋介石预感到对手不会放过这个有利之机,但又苦于无兵可调,遂派专机到洛阳接来青年军第2O6师师长邱行湘面授机宜。
总统官邸小客厅。
蒋介石一反说话兜圈子的常态,开口直对邱行湘说:“洛阳乃战略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系的门户。邱师长,你的担子不轻啊!”
邱行湘忙起身,立正:“校长,请训示。”
每每召见战场指挥官,蒋介石必先讲战略地位与作战意义,而后具体指点哪里增兵、哪里减灶。殊不知许多时候,事情就败坏在这里——些诚恐诚惶、害怕触犯龙颜的指挥官不敢因敌情而变,泥守统帅指令而成败局。
蒋介石走到地图前,用手拍打着洛阳城图:“邙山、龙门、西工都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工事,研究防守,整饬部队。飞机场也很重要,必须确实控制。一定要做长期固守的打算。要以洛阳为中心,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加强保甲工作,扩大地方武装力里。
邱行湘到洛阳上任还不到半年。去年秋,陈赓部队南渡黄河,青年军第2O6师原师长肖劲连电告急,蒋介石拍了桌子,大骂肖劲留学德国是假洋鬼子,中看不中用,第206师军心涣散,士气颓丧。蒋介石下了决心:欲固守洛阳,必须换一个将领去改观第206师。他召来主管第二线兵团的汤恩伯反复筛选,选定了在四平街战役以出色战绩显露身手、被誉为黄埔5期的“邱老虎”——邱行湘。
上任仅仅几个月,邱行湘已经是第三次被蒋介石派专机接来召见了,这对师一级的指挥官来说是不多见的。
蒋介石的手指神经质地颤抖着,反复拍打着地图上的洛阳城,使邱行湘充分意识了战事的急迫和洛阳城对于整个局势的举足轻重。压在邱行湘肩上的分量如山一般沉重,他想陈述胸中的郁怨:他邱行湘即便有三头六臂,又怎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烂摊子收拾好?邱行湘双目注视总裁,却什么苦也没叫。几个月前,在居仁堂军事会议上,他亲眼看到被共军团在石家庄的第3军的军长罗历戎向蒋介石诉苦,要求解决军粮补给,蒋介石摔了杯子:“共产党走到哪里就能站住脚,就有饭吃。你罗历戎身为军长,率领了几万大军,又驻在石家庄这样天时地利都好的地方,连饭也弄不到吃,一切都依靠政府来解决问题,真是可耻、无能
邱行湘没有叫苦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深解蒋介石也是有苦难言,不是无奈,怎能把号称“御林军”的青年军拉上第一线?总裁可谓苦海无边啊!现在又值“国大”召开之际,总裁亲自召见他,正是寄大望于他,希望他能以洛阳之胜利向“国大”献礼贺彩。
邱行湘这样想着,掷地有声道:“校长放心,除非天崩地裂,洛阳万无一失!”
蒋介石注视着邱行湘足有一分钟。
“洛阳有没有警备司令?”
“没有。”邱行湘不知蒋介石用意,随口回答。
蒋介石提笔写了手谕——加封邱行湘为洛阳警备司令。
“持此令找俞济时。”
像有一把火把邱行湘周身的血烧沸了。刹时间,他直觉得腾云驾雾般地眩晕,冷不防蒋介石问:
“你有什么特长?”
邱行湘愣住,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又是由何而发,稍顿,答道:“我一无所长,只会带兵打仗,惟有以死报效党国!”
蒋介石点点头:“军事的成败关系到党国的安危,如果不打败共产党,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邱行湘听得出总裁虽然语出平淡,其实是动了感情的。他眼里突然涌上了泪水,一种“临危受命”的悲壮感油然而生。他竭力控制住。他要在总裁面前表现出军人的刚强。
邱行湘由蒋介石官邸出来,直奔碑亭巷曲园酒馆,蒋经国在那里备了便宴。这是惯例,凡是青年军师长到南京,不论因公因私,蒋经国都要找个清净之处与之把盏谈心。蒋经国素来俭朴,几盘小菜,两杯薄酒,自掏腰包付帐。
蒋经国轻抿一口酒,以一种“自己人”的口吻对邱行湘说:“行湘兄文韬武略,是党国不可多得之将才。家父常夸奖将军,希望我们兄弟以将军为楷模,在国难关头为民分忧。我们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就得把部队的战斗力充实起来。装备方面你们可以和我经常联系,逐步调整,我会竭尽全力的。兵源方面,可广设失业失学青年学生招待站,要紧紧抓住这些知识青年……”
邱行湘对蒋经国极是敬崇,深感蒋氏父子知遇之恩,他举起酒杯,说:“青年军从成立到今天凝结着您的心血,我邱某再不才也是五尺之躯,不成功便成仁,为青年军肝脑涂地再所不辞!”
心里满满地悬挂着洛阳的成败,邱行湘无半点胃口。出了“曲园”,他直驱机场。
邱行湘的女友张小倩小姐在机场为邱送行。她一身春光明媚,双目脉脉含情:“渴盼将军凯旋。”
英雄气长,儿女情短,邱行湘淡然一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河南 洛阳 1948年3月8日一14日
早春三月,豫西麦田里的积雪已经融化,路旁的小草也已泛青,村边的杨柳鼓起嫩绿的苞芽,大地一派生机。几天前,华野西线兵团司令员陈士杂、政委唐亮,陈谢兵团司令员陈赓,以及华野第3、8纵队、陈谢兵团第4、9纵队司令员、政委们在襄城举行紧急会议,根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