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手册-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实与种子 是新鲜坚硬如坚果,还是细小粗糙如种子。注意颜色、大小、形状、单生还是簇生、裸果还是外有包被。
□根部 根部的形态可能有助于确认植物,但前提必须是外形或其他特征极不寻常。
3 动物类食物
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比如蠕虫和昆虫类,捕捉时几乎不需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直接狩猎才能得到。这要求你最好掌握一些有关动物特征及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动物你了解得越多越好,但在野外你还得利用上已知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帮助自己发现和找到更多的可猎之物。条条大道通罗马——你必须在失败与挫折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必须研究每种动物的特性,了解它们在何处藏身、栖息、食性、何处饮水等细节。必须学会如何最有效地杀死猎物,设置何种陷阱,在何处狩猎等。不要滥杀无辜。要用人类天性的善良来抵御求生的自私和贪婪。
味道最为鲜美、肉量最足的是那些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越多。成年雄性动物在发情期前脂肪含量最多(随种类及所处地区不同会有所差异)。在发情期间它们的脂肪会越来越少,甚至正常富含的骨髓量也减少了。为了安全度过严寒的冬季,动物会积累脂肪,在夏季脂肪组织又会逐渐减少。越老的动物脂肪含量越高,肉质也更粗糙。
3、1 寻找猎物
动物的踪迹几乎分布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时常看见野生动物却并不那么容易。学会辨认动物留下的踪迹,并能从中分辨出是何种动物,将会有助你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狩猎或者布置陷阱。你将知道用何类诱饵最有效,并设置相应的陷阱。
多数哺乳类动物只在早晚时分外出活动。白天只会有大型猛兽烈禽外出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也需要整天觅食以填充各自的胃口。有些小型动物需要频繁进食,也会整天不间断地活动——但是大多数小型哺乳类动物,如兔子,主要在夜间觅食,除非天气变动时才会改变饮食习性。肉食性动物会在各自的猎物外出活动时捕获它们。作为求生者,你也应与它们一样。但是你有更多的机动性,可以通过设置陷阱捕捉到那些甚至根本不曾谋面的猎物。
动物踪迹
多数动物活动都很有规律,在饮水、觅食和归巢之间有很规则的路线。留意这些踪迹信号。在湿地、雪地和松软沙石上动物足迹会更明显一些,在密林地区还会有其他更明显的信号。足迹大小基本与动物体型成正比。通过判断足迹的清晰度及其内含水渍的多少可以精确判断动物通过的时间。有水渗入或雨水充盈其中吗?是否已经污渍不清了!足迹越清晰,动物通过的时间越靠近。
清晨,可以留心观察和检查地面上动物留下的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动物离去时间离现在可能不会超过几小时。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会很大,相应的足迹很可能说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从茂密的矮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了相关动物的体型大小。沿着足迹延伸的道路两侧嫩枝的破损程度也会提供有关动物的信息。检查破损树叶断面的新旧程度:被践踏的枝叶是否已经枯萎?破损枝条还支撑着,还有新鲜的绿色吗?在树木之间作好记号。动物采食信号和被遗弃植物也是有用的指示。动物粪便也能提供许多相关信息。
啃食信号
树皮被剥落的方式、啃食后留下的坚果皮壳、部分吃剩下的浆果及嫩枝上的牙痕、肉食性动物吃剩的猎物尸体及猎物巢穴被毁坏的状况等等都会有助于你判断生活在附近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许多啃食植物嫩茎的鹿类动物会留下相应的牙痕,茎干树皮会留下破损的边痕。兔类啃过的树皮边痕则是光滑的。在夏季,被鹿类啃过的树皮被撕拖成长条形,完全暴露出树木的木质部——冬季里树皮附着紧密,只会被啃咬出一块块疤痕,这时能见到大量清晰的牙痕。雄鹿常常会用鹿角磨蹭树干——在磨破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留下长条状的疤痕。
绵羊和山羊也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斜歪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幼树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兔们的杰作。勤不知倦的河狸啃过的部位看起来好像用小手斧砍过似的,有着圆锥形顶部的深痕。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剥啃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的松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落窝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一个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如果仍然生长的树苗枝头似乎曾被水平修剪,或者树木底层枝干在一定高度被整齐剪去上段嫩枝叶,你可以推测这是喜吃嫩枝的草食性动物如鹿类留下的印记。
排泄物
粪便也是确认动物类别的最好参考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粪便会变得坚硬,特征性气味也逐渐散失——新鲜粪便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许多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开口于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
植食类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略圆的马粪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獾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猎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类和植食类,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植食类鸟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丸状粪便,粪里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地域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却不会依水源远近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的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掘出的土堆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蠕虫类食物。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小面积扒痕。
遗臭与气味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一种动物存在之地很可能会有更多其他种在此生存——有肉食性猛兽存在之处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捕食对象。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嗅觉功能。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狐狸。随时睁大你的双眼,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得见的雾气,如果你处于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地洞与兽穴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窝。有些种类的动物,比如兔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开,或者用一段刺蕾枝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拖塌离地表很近的地洞,把兔子钩出来。
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多林地带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兽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尽管有少数动物,比如獾,会有规律地在远离洞穴之地排便。
3、2 哺乳动物
以下图示的各类动物足迹中,没有添上后足部毛皮着地的痕迹。多数图示的是某类家族中的代表动物。由于种间差异,足印的大小也会变化很大。足迹1代表右前脚,足迹2代表右后脚。
猫科动物
包括家猫和老虎,彼此间体型可能会相差很大,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之外的各大洲,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大量分布。它们习惯于夜间活动,躲避人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你可能会见到万兽之王——狮子,但很少见到猫科动物。它们全都是你潜在的食物来源——但不可捕杀稀少的大型猫科动物。你可能会遇着已腐烂的被大型猫科动物捕杀后吃剩下的猎物尸体残骸——但要当心:肉的主人可能就在附近。猫科动物的肉可能会难以消化,要彻底炖闷。但小型动物的鲜肉味道很好,与兔肉差不多。它们的肌腱坚韧有力,是做弓弦的好材料。
陷阱设置:强而有力的弹性陷阱平台或诱饵圈绳套。动物的内脏杂碎可以用作诱饵,其他的诱饵如动物血块或肉类也可用。猫科动物行动敏捷,很可能会跳出绳套,要提前防止这一点。
足印:行走时脚趾着地,前四趾印大小相当,后一趾印稍大些。行走时脚爪缩回(猎豹例外)。粪便长条形,越靠近尖端越细,但通常它们会自觉地隐蔽好排出的粪便。尿味很浓,刺鼻。
野狗类
狐狸与野狗分布范围很广,从沙漠不毛之地至严寒的北极地带都有分布。但在新西兰岛,马达加斯加以及其他一些岛屿上没有此类动物。狼类现今绝大多数分布于北美洲和中北亚的野外。灵敏的嗅觉使得犬科动物极难被跟踪,但好奇心会趋使它们踏上陷阱。模仿四脚动物爬行会吸引它们——也许是潜在的美味呢。在远东地区狗肉是美味佳肴,不过吃肉时需要用力咀嚼。处理肉类时要除去肛门腺。
陷阱设置:对付狐狸要安排四脚套陷阱。尽可能不要让它们嗅出人的气味。
踪迹:行走时四肢着地,前足每只有四趾,而且有四道爪痕——外侧两趾印小于内侧的。粪便长条形,至尾端渐细,其中可能还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如动物毛皮、碎骨或昆虫外骨骼等。狐狸的粪便臭味刺鼻——但在松软之地它们会主动用沙土掩盖。
鬣狗类 一种广泛分布于东非至印度地区的食腐性动物(不是真正的狗类)。肉中可能有寄生虫,应彻底沸煮。
麝猫类 分布于热带非洲及亚洲的食腐类动物。按照对付狗类的办法设置陷阱。烹煮之前应除去肛门腺。
熊类
生活于北美、北欧及亚洲部分地区的一类独居性猛兽,喜好多林地区(北极熊例外)。体形强健、奔跑迅猛的熊类可能会光顾你的露营地。大多数熊类会爬树。熊要杀死一个人易如反掌,对它们要避而远之。如果设置陷阱可以捕捉它们,那将是营养富足的好食物。但是依靠临时拼凑的简易武器就想捕猎它们是非常愚蠢的,只会带来一场悲剧。将熊肉彻底煮熟以防寄生虫。绝不要食用北极熊的肝脏——它含有足以致命的高浓度的维生素A。
陷阱设置:可选用落石式或弹性四脚套陷阱,但后者必须选用最牢靠的材料——熊能撕碎大多数常见的四脚套。必须尽可能置熊于死地或者使之完全丧失反抗能力——否则受伤的熊对狩猎的人来说是极具威胁性的。
踪迹:熊掌留下的印迹长约30厘米,宽18厘米,前端有五爪,趾间靠近,爪印清晰。后足印后端渐细,易被误作人的脚印。熊几乎可以捕食一切动物,可以追捕猎物,将猎物撕成碎片,也可轻巧地踏翻蚁穴,寻找食物。
水獭类
平时很难见到它们,也很少遇到它们陷入陷阱。主要生活在水边或沿着河岸的洞穴里,好奇心很强,因此沿着河岸布置弹性四脚套并选用新鲜鱼类诱饵可能会捉到它们。
踪迹:五趾着地,网状,近乎圆形,长7、5厘米,宽6厘米。在某些地方,常在岩石上,能很有规律地见到它们留下的细长条形粪便,略有鱼腥味。
黄鼠狼类
黄鼠狼、貂、白鼬以及臭鼬等都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但在北半球的北部地区,它们在荒野中很可能是求生者重要的食物来源。
当心它们锐利的牙齿。
陷阱设置:弹性四脚套或落石式陷阱。放置一些诱饵,比如鸟蛋或动物内脏等。
踪迹:不明显,除非是在松软之地。五趾及五爪相互分得很开。趾上的毛发会带来污渍。跳跃式前行,使得前后脚印部分重叠。黄鼠狼的脚印在这一类动物中是最小的。
狼獾
分布于北半球的北部,体型矮胖结实、类似獾形的食肉目鼬科动物。主要靠觅食动物尸体腐肉为生,但可以无需费劲地拖倒一头驯鹿。数量很稀少。除非你拥有锋利的武器,否则别去惹它。
陷阱设置:强力弹性四脚套或诱饵绳套阱——如果在苔原地区你能幸运地弄到合适的诱饵。
踪迹:足印平均长8厘米,宽7厘米。五趾,前有强有力的爪印,掌上的毛皮会使印迹模糊不清。
獾类
分布于北美洲、非洲、东欧至印度尼西亚一带。体型矮胖粗壮,常在夜间活动。严冬时会冬眠。在它们经常活动的例行路线上以及它们经常排泄之地设置陷阱。如果被陷阱夹住,被困的獾会变得异常凶猛,别轻易靠近。幼獾肉味与猪肉一样鲜美。
陷阱设置:选用夹腿套阱,诱饵可随意摆放。也可用落石阱或诱饵绳套阱,但都必须布置得相当巧妙而且坚固结实。
踪迹:五趾,前有清晰爪印。有时足印会与小熊相混淆。步长约50厘米。粪便与狗粪类似,但地上会有浅的挖掘痕迹。地表被掏出的树根以及撕开的蚁穴可能会是獾类动物所为。
臭鼬
分布于南北美洲。有着一条长而多毛的尾巴,体型与小獾类似。遭遇敌人时会由肛门腺释放出恶臭的液体以自卫。
猴猿类
所有的热带地区几乎都有分布,通常群居生活在树上。即便被小猴咬伤,也会留下一块疤痕。它们很聪明,难以捕捉——在敌人还没靠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