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开说到这里才转换话题说:“廉颇之所以被驱逐出赵国,是因为他得罪了一大批权贵之人,众人听说大王有心召他回国都十分反感,但又不便当面扫大王的兴,只好把此重任委托给你,你是明白事理之人,该不会为了一个行将入土的廉颇而拂逆众多权贵之人的心意吧。”
唐玖当然明白郭开的意思,他早就听说郭开与廉颇之间的恩怨,于是拱手说道:“请郭相国放心,唐某还不至于傻到为了一个不中用的廉颇得罪众人的地步,如何行事请相国指教?”
郭开故作谦虚地说:“指教谈不上,廉颇虽勇也只是一只掉牙的猛虎,已经不能伤人,因此我郭开也不想对他赶尽杀绝,只要不让他回赵国令我眼见心烦就可以了,如何做你自己看着办就行。”唐玖心中有了数。
廉颇漂泊大梁一晃十年了。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然而对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真是度日如年。十年前,因为交换一名风尘女子的缘故,自己成为这场交易的牺牲品,堂堂一位威震诸侯列国的名将成为风尘女子的等价物,确切地说在某些人眼中还不如一名风尘女子,这在廉颇看来真是奇耻大辱。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廉颇想到了死,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他要坚持活下去,哪怕苟活着,他要让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门前的小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小树一天天长大了,他却一天天衰老了,头发更白,连胡须也白了。据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廉颇也觉得自己的毛发变白不是因为年老,更多地是愁白了头急白了胡须。怎能不愁不急呢?
一位纵横战场的将军一旦离开他心爱的战车战马和手中的兵器,这种滋味是寂寞难耐的,更何况有虎狼之心的秦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东方的入侵,每当听到赵国的一座座城池沦陷的消息,廉颇都彻夜难眠,痛哭流涕,也时常在梦中与秦兵进行血战,又在梦中的杀喊声中惊醒,醒来满脸都是泪。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天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咸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廉颇,这位曾经最讨厌诗文的武将如今也喜欢上了诗文,并且对屈原的诗文熟能成诵,这其中包含多少辛酸啊!
自从廉颇得知秦兵攻占平阳、武城后,十万赵兵被杀的消息,他心如刀搅肺如剑击,先后上书三次要求魏王派兵救赵,再次喊出唇亡齿寒的呼声,可廉颇不过是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空头客卿,魏王根本不愿意重用他,又怎么会听从他的见解出兵救赵呢?更多人嘲弄他迂腐不识时务。
这天,廉颇正在斗室里阅读兵书,忽然听说赵国使臣前来相见,心喜若狂,趿着一只鞋就走出书房与客人相见,后来,还是书童给他取来另一只鞋。
唐玖一面命人献上犭唐猊甲一副、良马四匹,一面施礼说道:“廉将军别来无恙,将军离赵一别十年,人事已非,不知将军是否仍恨赵王?”
廉颇摇摇头:“往事已如过眼烟云,何况先王早已不在人世,新主年幼,我怎会把仇恨转到无辜的少主身上呢。廉某本是赵臣,纵然君主有过,事过境迁,臣也不能耿耿于怀。倘若说有恨,我廉颇只恨秦兵践踏我赵国疆土,掠杀我家邦亲人,我也恨自己不能驰骋疆场与秦兵决一死战,捍卫家邦。”
唐玖只好说明来意:“赵王让在下向将军致歉,并恳请将军回国御敌,不知将军可否重上战场统兵陷阵?”廉颇手捻胡须,显示出精神矍铄的样子说:“廉某虽然年近七旬,这多年来一直在潜心精研兵法,闲时练武强身从来没有间断,人虽老,宝刀未老,武功未老。”
廉颇说着,在客厅门前踢踢腿,伸伸腰,打一趟虎拳,然后穿上唐玖献上的犭唐猊甲,接过佣人递上来的长戟,跃上战马急驰几圈,舞弄一下长戟,这才跳下马来。
唐玖见廉颇折腾半晌,面不改色,心不跳,暗暗佩服,连连赞叹道:“廉将军勇武不减当年,唐某回赵后一定如实奏报赵王,请将军复出领兵抗秦。”
廉颇说道:“全靠唐先生美言,只要赵王复用廉某,我愿把这身老骨头献给赵国,誓死夺回秦兵抢占的城邑!”
午饭时,廉颇与唐玖对饮,廉颇连饮三坛老酒,吃一斗米饭和十余斤肉。廉颇狼吞虎咽,再次显示出当年叱咤风云时一员武将的神威。
唐玖回到邯郸,先去拜见了郭开,把赴魏的经过向郭开细说一遍,在郭开的授意下,唐玖向赵王迁奏报说:“廉将军虽然年老,但饭量尚可,一顿饭能食一斗米和十斤肉,只是肠胃不太好,与臣坐谈一个时辰去了三次厕所。”
赵王迁听后忧伤地说:“廉颇果然老了,一个时辰竟去了三次厕所,如何经受征战时的辛苦呢?”
廉颇在渴望中焦灼地等待了数月,终于没有接到重新起用的诏书,他伤心失望至极,人突然苍老了,饭量也一天天减少了。恰在这时,楚国派使臣来魏诚聘廉颇,廉颇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随使臣来到楚国都邑寿春,当他站在阅兵台上,看到满眼楚衣帽的楚国士兵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痛,禁不住老泪纵横,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喊道: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不久,廉颇在郁闷中死去。
赵王迁听信唐玖之言没有起用廉颇时,李牧奉命从雁门来到邯郸。赵王迁询问李牧御敌之策,李牧答道:“秦兵乘胜而来尚未遇挫,气焰嚣张,士气正旺,不可正面迎击,只能以守为上策,等待敌势削减,锐气已钝,然后采用迂回麻痹战术可破来犯之敌。”
赵王迁听李牧分析得有理,便说道:“本王决定拜你为上将军,领兵二十万迎战秦兵,不知将军是否同意?”
李牧躬身回答:“多谢大王厚爱,但臣有一个要求。”“李将军但说无妨?”
“将在外征战时,往往根据天时地利及双方军情的变化而灵活多样地行军布阵,确定战略与战术,倘若君王处处掣肘领兵之将,势必造成将不能按其所思指挥将士攻与守、战与退,这往往是打败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等李牧说下去,赵王迁笑道:“寡人明白李将军的意思,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寡人既然重用将军御敌,岂有掣肘之意,请李将军放心去吧,本王决不会干涉你在前线的指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寡人也是理解的。”
李牧接受赵王的任命,从代郡发兵五万,又从邯郸领兵十万,用颜聚与司马尚为左右将军,在肥累修筑营垒阻挡秦军。
李牧效法廉颇当年在长平关对抗秦将司马梗、王齿乞的战术,连营坚壁,坚守不出,并在营垒前深掘壕沟注满水。
秦将杨端、冯无泽每天派人叫阵,李牧令士兵不理不睬,秦兵前来攻打营寨又不能取胜。一晃数月,李牧令将士轮换操练,每天都是好酒好菜供应着,士兵养精蓄锐,磨拳擦掌,纷纷要求出战。李牧派出暗探了解到秦兵锐气大减,杨端和、冯无泽也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决定绕过肥累李牧营盘进攻甘泉市。李牧知道出战的机会到了,他召集众将说:“如今秦军锐气已尽,而我军士气正盛,彼竭我盈,正是曹刿论战时指出鲁国以少胜多取得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就士气而论我军已经胜券在握,其次就是战术的应用。秦兵决定绕过我军营垒偷袭甘泉,如果我军去救助将被敌军牵着鼻子走,这是兵家大忌。因此,我决定分兵三路,一路由颜聚率领偷袭秦军曹寨,一路由司马尚率领切断秦兵退路,我亲率大军迎击杨端和回救大军。”一切都如李牧所预料的那样,杨端和率精锐士兵偷袭甘泉,大军还没到达甘泉就接到奏报说军营遭到赵军偷袭,他急忙挥师救助,正遇到李牧伏兵,杨端和不敢恋战,仓皇而走,被李牧大军追杀,损兵折将无数。等到杨端和赶到大营,冯无泽已经败走,司马尚又领兵杀来,杨端和估计自己无法抵挡李牧三路大军冲击,急忙下令撤军,李牧又派骑兵随后追杀,杨端和大败而逃。赵军大获全胜,乘胜把秦军赶出赵国境内。
李牧取胜的消息迅速传遍赵国,传遍东方各国,秦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被打破了,不仅赵国士气高涨,东方其他各国也都为之一振,纷纷派使臣前去祝贺。赵王迁一扫往日的垂头丧气,派使臣前往军营犒赏三军将士,加封李牧为武安君,李牧的名声一时响遍天下。
韩非心急如焚。他不断接到从韩国送来的秘报,秦兵步步紧逼,韩兵节节败退,韩王安令他不惜一切也要让秦王政下令停止攻韩。韩非着急也无计可施,这半年多来他已摸清了秦王政的脾气,喜怒无常,生性多疑,少情寡恩,惟我是尊,要求臣子绝对服从,绝对忠诚。因为上书存韩与痛斥姚贾两件事,秦王政对他已经有所猜疑,如果秦王政不是想借用他的学问,只怕早就将他逮捕入狱了。
韩非虽有心挽救行将灭亡的故国,无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这天,韩非又接到一封来自韩国的密函,再次催促他阻止秦王对韩用兵。韩非害怕自己与韩国秘密往来的事被发现,便写一封回信请来人带走,临行前再三叮嘱来人今后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再来与他接触,以免频繁的往来引起他人猜疑。
韩非在煎熬中等待向秦王政进谏停止攻韩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秦国肥累兵败的消息传到咸阳,朝廷上下一片震惊,秦王政更是坐立不安。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在统一战争的第一次大决战中就遭到了惨败,损兵折将都是其次,挫败了秦王政的信心,挫败了秦兵的士气,相反,却鼓舞了东方六国抗秦的斗志。
秦王对兵败之事大为恼火,专门在大成殿召集左右近臣商讨兵败一事,寻求对策。
尉缭身为最高军事长官,率先说道:“分析肥累兵败的原因,前线将领轻敌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非重要原因。李牧效法廉颇当年在长平关中抵抗王齿乞、司马梗的战术,修筑工事,坚守营垒拒不交战,用时间拖跨来犯之军的锐气,麻痹敌军。同时,由于秦军是孤军入赵作战,军需运输耗资大,要求速战速决,李牧正是抓住这一点消耗秦军的供给,然后抓住战机破敌。即使杨端和与冯无泽不急着偷袭甘泉,这样长期与李牧相持着,也会被李牧拖跨,众所周知,长平之战先后相持三年之久,最终是用了反间计,使赵国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才取胜的。假如仍是廉颇驻军长平关,胜负还难料呢。”王绾不以为然地说:“听国尉之言,秦国之内没有能打败李牧的人了。”
“王丞相错会我的意思了,尽管李牧利用本国优势,以逸待劳,坚守不出,也不是没有破敌之术,但速战速决、兵到敌破的办法却没有。你愈是心急硬攻,愈给敌方创造可乘之机,兵败的可能愈大,而一旦你也相持相守,战事又会无限期延迟下去。”嬴政也认为尉缭分析得有道理,便问道:“以缭兄之见,如何才能尽快破敌呢?倘若这样相持下去,东方六国一旦走向联合,统一大业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尉缭说道:“臣也是考虑到这些才主张效法当年长平之战的谋略,使用反间计,利用赵国大臣之间的矛盾除去李牧的兵权。”李斯看看秦王政的反应,不失时机地说:“那就再派姚贾携重金入赵,他曾在赵国做过事,人事较熟,这几年来一直奔走列国,对于各国权臣之间的疏密关系了如指掌,一定能够胜任。”
李斯及时举荐姚贾,是想姚贾再立大功,进一步取得秦王政的信任。尉缭当然也赞成让姚贾去赵国行反间计,姚贾却为难地说:“我去赵国行反间计不是不行,未必能够奏效。因为我这几年来一直都是在列国之间奔走,常言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我的身份也有所暴露。现在赵国君臣关系十分和睦,上下齐心协力,我突然到赵国行反间计势必引起赵国君臣猜疑,一旦反间计被识破,再派人前往就将失去效用,臣以为另派一名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而且没有多大名气的人更合适。”尉缭认为姚贾分析得有理。
右丞相隗状反对说:“我堂堂大秦国兵多将广,以武力征讨天下,对付一个小小的李牧还要采用这种见不得人的下三烂手法,即使成功了,传扬出去也令后世嗤笑。何况即使赵人中计换下李牧,如果更换之人也懂得廉颇这种坚壁驻守不战的战术呢?这样拖下去只会把时间拖得更长,我认为离间一事实在不足取!”王翦一听尉缭把李牧同廉颇相比,并把李牧说得如此足智多谋,大有天下无敌之意,很不服气地说:“在下也赞成右丞相的主张,如果没有人愿领兵对敌李牧,我愿统兵出战会一会李牧,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将才,莫非真是孙武复出吴起转世不成!”
秦王政本来同意行反间计,一听隗状与王翦这么说,也改变了主意,他也不相信秦国猛将如云没有能打败李牧的,不能因为李牧侥幸胜了一仗就长他人之气灭自家威风。从内心讲,秦王政希望凭实力打败赵国打败李牧,这将会鼓舞他出兵其他国的信心。韩非一直都在静听众人的争论,他见秦王政听取王翦的建议,决定再次派兵进攻赵国,急忙进谏说:“臣认为打败李牧就等于打败赵国。如今赵国新胜,国内士气高昂,东方六国也受到鼓舞,赵国很可能会成为再次合纵的核心,必须尽快打败赵国,摧毁东方六国合纵的梦想。为了集中兵力打败李牧,只有王将军一人不行,可以暂停攻韩,让攻韩的人马撤下来也投入到赵国的战场上,王翦、杨端和加上攻韩的内史腾三路大军压向赵国,李牧必败无疑。臣仍然觉得存韩攻赵的战略主张没有错,特别是现在,若不对赵用兵,天下人笑秦怯赵,以为秦欺软怕硬;若对赵用兵,人马少又不能取胜,只有停止攻韩集中所有兵力攻赵才是上策。”
李斯向姚贾使个眼色,姚贾会意,悄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