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98大洪水 >

第17部分

1998大洪水-第17部分

小说: 1998大洪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靠近,直径逐渐扩大到2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坍塌溃垸!在这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随后赶到的10多名臂扎红飘带的共产党员站了出来,专门递送其他劳力背来的卵石压管涌,背土垒袋加高堤身。经过10多个小时奋战,险情终于被制服。
  8月的湘北夜晚,异常闷热,白天抢了一天险的人们都十分累了,许多人一倒头就进入梦乡,而在大堤上,一支支手电射向大堤的每一个角落,那是负责巡检查险的人在工作,他们的臂上都系着一条红飘带。
  在288条红飘带的模范带动下,这个师1000余名官兵,兵分三路,五战洞庭,出动冲锋舟100多艘次,抢运防汛物资数十吨,修筑子堤1000多米,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铁汉筑人堤
  7月31日,安徽省望江县巩固圩发生重大险情,由于情势危急,十几个突击队员迅速跳人水中,筑起了一道人堤,以减缓水流对堤的冲击。巩固圩是护卫同马大堤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水位的持续上涨,原有老堤已完全处于水面之下,仅靠一道新加高的子堤挡水,险象环生。为了死保圩堤不破,莲洲乡成立了一支60人的抢险突击队。
  7月31日下午3点30分,抢险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块巨大的雨布从堤顶直铺水底,与此同时,从运送抢险物资的船只上抛下大量石袋,抢险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湍急的江水中,摸着石袋压住雨布。
  突击队队长、共产党员吴良友顾不上危险一次又一次潜入水中。一位战友动情他说:“俺们的队长已经和洪水搏斗一个多月了。他的父亲病危,本来应该在家尽尽孝道。可险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他硬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没有离开圩堤一步。”阮道长,突击队中的另一位共产党员,由于雨淋水泡,他已经连续发了三天的高烧。大堤上,一位老大爷用手指着正在水中压石袋的阮道长,连声称赞:“好样的汉子!”类似的情形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层出不穷。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模范代表,正是有了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经过两小时鏖战,险情终于得到控制。我们乘船离开了这群男子汉,顺流而下,远处又传来“人在堤在”的阵阵吼声。上阵亲兄弟
  兄弟可以在家庭里共同赡养父母,也同样可以在抗洪前线上一同抢险。
  在保卫大庆油田的战斗中,有一对亲兄弟格外引人注目。哥哥吴云波,是大庆市委副书记;弟弟吴云峰,是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政委。两人同为大庆抗洪抢险的前线指挥官。
  8月上旬以来,嫩江一次又一次掀起洪峰。危难之际,大庆市委、市政府请求部队紧急支援。8月10日23时,武警黑龙江总队接到求援后,吴云峰在半小时内集结了近600名官兵,急行军7个小时,于11日凌晨6时许赶到就要决堤的嫩江拉海大堤。江水滔滔,浊浪翻腾。情形万分紧急,大坝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已经十分脆弱,必须加固。随着一声令下: “跳!”己是五十出头的吴云峰第一个跳到了齐腰深的洪水中。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跳到水里,然后再接坝上战士抛下的麻袋、石块等。激战3个多小时,终于护住了大堤,延缓了对下游的压力。之后连续七天七夜,吴云峰带领战士转战3个主要大堤,排除重大险情。
  吴云峰说,来大庆这么多天了,兄弟俩就见过一次面,然后就各管一摊事去了。电话里,吴云波的爱人苗林说,老吴已离家十几天了,她也只是从电视上才看到他卷着裤脚,一手拄镐指挥抗洪。吴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苦笑着说,“这次大庆20万军民投入了抗洪第一线。身为一个‘头头’,不论是地方上的,还是部队的,关键时刻,自己要敢第一冲到前面去。”
  就是这样一对亲兄弟,一同在抗洪一线上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总指挥遇险记
  8月14日上午,嫩江第三次洪峰与松花江第二次洪峰汇合后进入松花江肇源段,对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构成严重威胁。嫩江前线抗洪抢险总指挥、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宗漳闻讯火速乘直升机赶到肇源县,没想到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生死考验。
  王宗漳一到肇源县,就急赴最危险的地段——胖头泡险工段。这里有 10公里已是水漫堤坝,严重的地方甚至超出坝面70厘米,浪花冲撞着堤坝,泥土大块地被卷走。
  工作人员把前线指挥部定在离最危险地段15公里处一个高地上,王宗漳坚决不同意,执意把前指放在最危险的堤坝上,他说:“这样指挥方便。”当时,抢险军民已增至5000余人,其中总队官兵就达3000人。
  晚上23时30分左右,又下起了大雨。
  15日凌晨2时许,凶猛的洪水在离指挥部仅400米的大坝决开一个口子,此时的抗洪人员再没有物资去填充这个口子,王宗漳总指挥果断下达了沿大坝两端有序撤退的命令。群众在部队的掩护下先撤了下去,部队官兵也在有组织地撤退。王宗漳总指挥目送着大家,不管工作人员怎样催促,坚持要走在最后。
  天阴得没有一丝星光,雨还在下,指挥部的20多人靠两个手电互相扶拉着往前摸。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已经59岁了,走得非常艰难。王宗漳不时地提醒大家:“照看好岁数大的和身体不好的,不能有一人掉队。”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突然,一段被洪水冲得只有两米左右宽的堤坝出现在大家面前,所有的人都想起来后怕:如果这个地方也被冲开一个口子,他们只好留在那段断堤上,水大浪高,船又靠不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过了这段险区,又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救援的防汛艇。这时,天已经大亮。王宗漳不放心撤走的部队,非要逆水去高地看望部队。大约早上7点多钟,王宗漳和其他地方领导了解部队情况后,给官兵们安顿好早饭才离去,继续指挥抗洪抢险第二套方案的实施。
  身先士卒作榜样
  人们清楚地记得:8月17日上午10点多钟,在湖南省岳阳县麻塘垸北闸堤段,刚用罩锤打了木桩的一名中等身材的人坐在堤坡上,脸色乌青,额头上汗珠直往下滴,用右手不停地揉着左胸和左肩,气喘吁吁他说: “我不舒服,心脏病发了。”人们从他口袋小瓷瓶里掏出“速效救心丸”,连续给他喂服了两次,他还是昏厥在堤坡上。
  这位昏厥的人,就是罗典苏。
  罗典苏是累倒的。8月15日晚,罗典苏到中洲垸指挥抗风浪,战了一通宵。16日下午,当他得知北湖村守护的堤段有70多米的内滑坡没有止住,打桩现场上330多个桩柱还要打进80厘米,就赶到北湖村守护堤段。这时,他了解到部分群众对木桩还要往下打有畏难情绪,他决定现身说法,叫上3个人,与自己一起抬起70多磅的罩锤。连连打起来,一连将4 个木桩都打下80多厘米。他一干就是一下午。群众看到市里领导都能将桩打下去,纷纷干了起来,将300多个木桩全部打下80多厘米。17日上午8 点多钟,他又来到洞庭村守护的堤段,这里也是用木桩处理内滑坡,也有 300多个木桩需要打下80多厘米。他不顾头天打桩带来的筋骨疼痛,先叫上洞庭村村主任吴卫兵等3人和自己抬起罩锤又打了起来,后来他一个人又抡起发锤打桩,扫了100多下。这时,群众都跟着罗部长打起来。一个铁匠小伙子几下就打进一个桩。罗典苏打完第五个桩后,心脏病发了。他就是拼死拼活地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累倒在大堤上的。
  罗典苏,今年50岁,患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今年7月15日,他刚从外地回到岳阳,得知市委分配他任岳阳县抗洪抢险总指挥,长江和洞庭湖水位正迅速上涨,在家用半个小时准备一下行装,当晚就赶到了岳阳县防汛指挥部。
  罗典苏把防汛抗洪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从上堤的第一天起,他白天巡查、指挥,坚持每天凌晨3点到5点大堤检查防守情况。他说:“凌晨3点到5点,是守堤人最疲劳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为了保证大堤的安全,他上堤30多大来,不分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奔波,哪里有险情,他就奔赴哪里。7月28日晚,大雨倾盆,麻塘垸大堤遭到洪峰袭击,金山堤段出现的80多米长、8米来宽的纵向裂缝堵了一天还未处理完。他和县委书记卢良才、技术人员制定了里加平台、中间升导浸沟、堤外削坡减负的处理方案,但是险情仍然控制不住。他一身淋得透湿,仍然坚持冒着雨指挥。卢良才劝他:“老罗,你身体不好,顶不住,这里有我们,你先回去休息一下。”罗典苏说:“你们都在这里,我怎么能回去,我必须和群众在一起干!群众看到我们在这里,信心更足,劲头更大。”他一直坚持到29日凌晨4点多钟险情处理好才离开大堤。早晨6点,他又上金山堤察看。
  8月14日晚9点,洞庭湖面刮起8级西北风,中洲垸来电话告急,3 米多高的大浪翻过堤面,4。1公里挡水墙大部分倒塌,大堤岌岌可危。中洲垸,保护着12万人、15万亩耕地。罗典苏立即驱车赶到中洲垸。他迎着狂风恶浪,走上大堤,浪头随时有可能把他打翻。他毫无惧色,指挥4000多军民用蛇皮袋装卵石塞挡土墙洞穴,抛预制块,一直干到早晨7点风浪停止,保住了大堤。
  罗典苏为了大堤的安全,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家。上堤30多天,他从来没有回过一次家。7月26日,他同县委书记卢良对,一起到市里开过一次会。散会后,卢良才对他说:“你爱人有病,顺便回家看一下吧。”罗典苏说:“这是什么时候?抗洪抢险这么紧张,又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怎么能回去!”出了会场,他和卢书记直奔大堤。
  在医院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救,罗典苏苏醒了。他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桩打好了没有?那两处管涌堵住了没有?”听了他的问话,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子弟兵:最可爱的人
  人民子弟兵筑起了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
  钢铁大堤是血肉铸就的,钢铁长城依然是血肉之躯。在这百年一遇,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危险时刻豁出来,一个子弟兵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当洪水汹汹,畏人胆寒之时;当百姓群众,水深火热之时,子弟兵冲锋在前,他们来得及用沙土,来不及用血肉之躯,当恣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将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大堤,保卫人民。旗帜是鲜明的,旗帜要在战斗打响时冲锋在前,并将在胜利的高地上迎风飘扬。
  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英雄——子弟兵。
  子弟兵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抗洪大军顽强拼搏,团结奋斗,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壮歌。人定胜天的力量何在?那就是共产党好,人民子弟兵强。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战斗在抗洪抢险最前线,顽强拼搏,砥柱中流,充分发挥了突击队作用。率领抗洪大军的上百名将军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数千名师团干部奋勇当先,以身作则;广大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打了一个又一个硬仗、恶仗,顶住了一次又一次洪峰,救出了一批又一批群众。从长江流域到东北平原,哪里有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在奋战,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赤胆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展现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风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解放军好“!
  荆州激战
  8月5日,几千里干堤、支堤和民堤几乎全线告急,在荆江抗洪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数万大军火速从四面八方云集荆州地区,摆开了前所未有的逐洪战场。
  8月5日晚7点30分,“抗洪铁军”湖北省军区舟桥旅旅长徐才源,走近刚刚东征归来的部队,大声猛喊:人员装备,车马待发!此时,该旅已连续挥师20多万公里,在武汉周围和东北方向与洪魔相继较量了66个回合,时间长达一个月。莫道徐旅长心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消息:长江第四次洪峰即将逼近武汉。洪峰到来之时,必是抗洪大军挥师之际。果不出徐旅长所料。8点整,部队接到待发命令,8点45分,部队紧急开拔 ——目标:鄂西荆州。
  披星戴月,一路强行。兵临荆州城下,铁军尚未到达宿营地,便突闻洪汛:公安孟溪垸溃堤,几万群众被洪水围困。铁军立刻掉头南进,从沙市渡口横渡长江。刚入公安,铁军便多处遭遇洪水拦阻。铁军且战且进,终于将150多艘冲锋舟运抵孟溪垸,救援群众2。04万之众。
  人民子弟兵与武警部队数万官兵,紧急驰援荆州:广州军区某炮师沿粤北铁路北上至武汉,立马西行,直抵埠河、弥市、调关;某摩托化师紧急空投至武汉,800里飞兵抵石首、监利;驻桂某师紧急北行,摩托化挺进至河市、滩桥、马家寨;济南军区某师千里南下至江陵、观音寺、郝穴;空降兵某师千里机战。接着,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史玉孝紧急飞抵武汉,第二天又赶赴荆州督战。在中华第一堤的荆江大堤上,两位将军现场点兵,再调整精兵上万。至此,参加荆州保卫战的陆海空和武警将领,已逾20万人。参加作战的部队官兵和民兵近100万人。
  百万名军民奋战在抗洪一线上,并呈人字形三面出击,连克石首、调关、监利、江陵、洪湖、小河口、马家寨、虎渡河等数百处危险地段,安全转移群众数十万,堵堤、固堤上千公里。
  洪魔并非等闲之辈,屡败屡犯,猖狂进击。随着第四次洪峰逼近,更是险情不断。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三军将领运筹帷幄,采用多种打法迎战:或梯队轮战,连续攻击;或两面夹击,三面合围;或拦腰斩断,分割围歼;或小股巡查,以逸待劳;或三军协同,重兵出击。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