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煮酒话古人 >

第17部分

煮酒话古人-第17部分

小说: 煮酒话古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世宗驾崩,徐阶草拟遗诏,改变了世宗的一些做法,释放了海瑞等惹怒世宗下狱的官员。甚至假托世宗的反省自责。
  假如世宗活着,他是绝对不会反省的吧,他自登基做皇帝就开始执着专制的生涯,要他自责,那是很难做到的事吧。
  12 中国皇朝之一 不是人的皇帝
  中国自秦始皇之后,皇帝这个被认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两千多年的历史,这皇帝也有几百吧,这还是指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些被我们认为是正统的朝代的皇帝数量,要是加上分裂的时期随便占领一个县城就宣布自己是上天授命的皇帝的那就更多了,可惜的是,这几百位皇帝,都不是人啊。
  在此我并没有想侮辱皇帝的意思,事实上这些皇帝确实不是人,一直以来,皇帝就被称为“真命天子”,“真龙转世”,“真龙天子”,看吧,皇帝都不是人,要不是前辈子做龙做的不好被贬下来做皇帝,(敢情是竞争下岗的淘汰货,怪不得没几个皇帝遇到风调雨顺日子的,都没后台啊。)要不就是天生下来的,(所以那些皇太后个个都是圣母玛利亚,代天怀孕生天子)自然有些皇帝觉得真龙啊什么不过瘾,还要拿佛来凑凑热闹,比如那位女皇帝武则天,就说自己是弥勒菩萨转世。除了龙,天子,佛,还有称皇帝是天上紫薇星下凡的,不过这就不值钱了,人们还有称状元为文曲星的呢。但是怎么说,皇帝都将自己身上披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将自己和凡人隔离开,所以说,皇帝从来就没把自己当人。(日本也一样,他们的天皇直接说自己是神的子孙,做得可比中国更赤裸裸了。)
  当然,那纯粹是神化皇帝的方式,所谓“君权神授”,假如和天啊神啊佛祖啊扯上点关系,那这个位子总是比较稳固的,否则大家都象陈胜那样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那这个位子就有点麻烦了,认为自己有种或没种的都来造反,那这皇帝的宝座估计没坐热就要换人了。
  神化归神化,皇帝还是凡人,可惜,虽然肉体上是凡人,精神上却不能做人。为什么?要做好皇帝就不能做人啊。凡是人,一般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好坏善恶。但是做皇帝就不能这样了。皇帝的要求是明是非,辨公理,处于中立,不偏不倚,赏罚分明,近君子,远小人,必要的时候还要搞点小权术,显示一下帝王威仪。别看这些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就拿这个明是非,辨公理来说,看似简单,但是难度很大,须知这种是非公理本来就说不清,往往是今天是是,明天就非,今天还是公理,明天就成谬论了,自古至今,还没一个人做事能保证完全正确。(从来不做事的除外)可是我们对皇帝的要求就是,你做的事必须完全是对的,不许错,你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开金口就决定千千万万的人的生死富裕啊。所以凡是皇帝做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没办法,那些大臣们只管辩论和执行,决策权在皇帝手里,但是压力也在皇帝手里,大臣们的一句“皇上,请慎重啊,这可关系到……”(这个关系到的事也大,凡是交皇帝做决定的,大就是一国之兴亡,小的也是一地的繁华的事)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就够你苦思冥想,慎重十天半个月的。这还不行,你还不能拖太久,这些都是大事急事,大臣们总是催着逼着,你再不决定就加你一个优柔寡断的罪名,你做了决定吧,支持的那方自然是得意洋洋,反对的一方虽然嘴里说遵旨,但是心里却是不服,做事也就懒懒散散,磨洋工,说不定还对你皇帝不满。想自古至今有不少皇帝不理朝政,一些确实是享乐贪玩,但是还有一些实在是对这种事怕了,我惹不起你们大臣我还躲的起,所以就钻内宫不出来了,以前有丞相有大将军就下放权力给他们,到了明朝没丞相了,嘉靖感到厌烦了就想做神仙去,而万历早年有张居正万事包揽,到没觉得皇帝难当,等到张居正一死,才觉得皇帝的苦啊,马上拍拍屁股回宫享福去了,就留你们这些大臣瞎折腾去。想崇祯帝够勤政吧,明朝十多个皇帝除朱元璋外恐怕是他最勤政了,万历和他比简单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偏偏他越勤政越麻烦,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遍,大家都不理会他了,结果闹了个亡国自杀的下场,这样倒不如万历天启他们在宫里睡睡觉做做木工来个幸福些。
  可怜那些皇帝,除了几位开国之君外,都是没啥经验的新手,之前做王子太子的时候还只是要求学习,等到了一下做皇帝却要求要一切做的正确,只能做对不能做错,这也太苛刻了些,所以一般皇帝要不就是战战兢兢中过日子,要不是就是练就铁石心肠,或者干脆啥事不管。全因为这些皇帝都只是普通人,却做了不是人的皇帝工作。
  再说这个中立,前文也说到,是非公理没一个定论,一般事大家都喜欢分成两派三派争来争去,谁都想争皇帝的支持,而皇帝确实应该以中立的眼光看待问题,问题是皇帝能保持中立吗?大凡是人总是有好恶,总喜欢以熟悉的喜欢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当大臣辩论的时候,自己熟悉的,口才好的,甚至长的比较顺眼的。(这个顺眼很重要哦,一般说官有官威官样,大家都喜欢养眼的,自然不会选歪瓜劣枣的那种类型当官,所以凡是你看一般史书演义,说到好人总是相貌堂堂,假如是坏人又长的不好看,那就惨了,一定会加上相貌龌龊,贼眉鼠眼的话,想三国中庞统张松因为自己的相貌还受到歧视呢。皇帝在内宫三千佳丽,小太监也不会选太难看的,一下子看到难看的,自然不会被吸引,厌恶倒是正常。)其实一般人也就决定了,偏偏皇帝的要求是中立,尤其是朋党之争,说起这朋党之争,也就是皇帝自己搞出来的,一来是防止官员大权独揽,二来是集思广益,百花齐放,体现民主精神。可惜这搞搞过了头,慢慢就成了习惯,皇帝总要找些人来吵一番,不管对错,只要吵就行了,而皇帝也是不管对错,中立就行,这个中立倒不是不管,只是这边拉一下,那边也要扶一下,这边打一下,那边也要踢一下,我支持他的决议了,对你就要谈谈心,表明你还是我们的好大臣,我反对他的决议了,对你也谈谈心,告诫你不要得意忘形。所以这皇帝的中立就是抛开人的好恶对错,在大臣们之中走钢丝。所以一般皇帝再笨也知道权术两字,保证平衡最重要,你看明朝阉党够狠吧,皇帝就还是留着东林党人,防止做大,
  做皇帝搞平衡也是没办法的事,说起来那些大臣是效忠于你,为你做事,但是做到这位置上的人哪个不是超级高手,没点实力在手,说是大臣是臣仆,其实要变脸也快得很,宋太祖赵匡胤最老实,直接对手下大将说,“今天我被黄袍加身,难保你明天不被黄袍加身啊。”宋太祖这还因为是五代那段非常时期说的,而实际上不给皇帝面子的多了,唐朝藩镇割据,哪个给中央朝廷面子了,那是武将,其实文臣也一样,说罢官就不干,皇帝三请四邀才给你点小小面子,更有甚者,再下令也不理,你也不好说他,更不好杀他,须知这样做士人还觉得有骨气有个性呢。所以说说是大臣给皇帝办事,其实皇帝也要求大臣们帮忙,所以要捧捧他,又不能捧的太高,捧出一个权臣曹操就麻烦了,只好压一下,搞搞派系。难为皇帝这样走平衡木,真不是人干的活。
  再就是那个近君子,远小人了,这可就很难为了,君子小人都不会在脸上写名字,也不会说自己是小人,皇帝说说是天子,真龙附体,紫薇星转世,但是其实也就是肉眼凡胎,要真让他们猜,也太难为了他们。而且大凡人都喜欢和亲近熟悉的人亲近,那些宦官自然是最熟悉的了,天天和太子啊皇帝啊在一起,熟悉的简单不得了,可以说几十年的老朋友了,皇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一清二楚,先不说这些宦官会不会想花样给皇帝玩,单就这几十年的感情都很亲密了,一般人的话,总是很念旧情,只要不犯大错,不惹到自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想正德初年,户部尚书韩文帅,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上书要皇帝杀人,杀谁呢?就是一直在正德身边的八个太监,其中就有刘谨。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是孝宗皇帝留下的重臣,带有辅佐武宗的味道,武宗对他们也是很尊敬的,假如换其他人杀,正德也就准奏了。但是偏偏要杀的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太监好友。正德也就有点犯难,这也是人之常情,不信你试试,自己的老师突然和自己说,你那些多年的朋友都是垃圾坏蛋,快杀了他们,你试试你下得了手吗?正德就下不了手,假如他下得了手,那恭喜,正德就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非普通人的皇帝,问题就是正德还是一个普通人,刘谨他们过来一哭,随便把小时侯某天为皇帝赶蚊子的陈年烂谷子的事一说。正德也就心一软。放过他了,之后直到刘谨有谋反嫌疑才不得不杀。你看中国历代,凡是宦官掌大权的时期皇帝一定是心软的对身边人好的,(当然对身边人好不一定代表对所有人好。)象朱元璋这样不管你熟悉不熟悉只要犯错就杀的皇帝,宦官乱政,门都没啊。宦官能得大全,全是因为和皇帝太亲近的关系,至于外戚掌权,那就是太后的关系了。宦官那是朋友,毕竟还没血缘,但是太后啊,太后的兄弟啊,那些皇帝妈妈辈的亲戚和自己还是有血缘的,俗话说,上阵父子兵,自己父亲是去了,但是还有老妈和老妈的亲戚呢。亲人嘛,总是比外人放心,大权就慢慢过渡了。当然这是普通人皇帝的做法,真正的皇帝是不会这样做的,汉武帝死前,把太子的母亲杀了,太子的母亲还希望汉武帝念以前的床第之情,作出媚态,汉武帝怎么说的?“趣行!汝不得活”就是说“快滚!你不要想活命了!”汉武帝这样做确实很没人性,和正德比起来那人情分是负的,但是他确实也没作错。西汉年间外戚弄权极盛,初年就有吕后夺政,太子年幼,假如太后垂帘听政,那些顾命大臣就等于空置,皇权要被外戚把握了。(清朝咸丰死前肃顺也请效武帝故事,咸丰一个犹豫,就带来之后的几十年慈禧当政。)汉武帝这样做确实是一般人做不来的,之后的几位皇帝都没兴趣效仿这位老祖宗的做法,但是之后外戚就开始掌握着政权了,这样看,还是非普通人的汉武帝做的是好皇帝。
  我们现在看历史上的皇帝,那些昏庸,那些英明,都很清楚,但是现在都是事后诸葛亮,假如回到那时,说不定我们现在觉得很昏庸的皇帝却很有人情味,对身边的人却很好。反而我们现在觉得很英明的皇帝却对身边的人很苛刻。我们看历史常看到一些忠臣能臣不遇明君,郁郁不得志的事,常为忠臣报不屈。但是我们要想到,皇帝不是神仙也不会算命,一眼就看出来这位是好人坏人,是忠是奸,我们现在做公司人事主管考察试用都要三个月才知道这人会不会工作而已,对这个人的人品还是不明白,那作为一般人的皇帝怎么可能又明白呢?而且一般人总是先相信身边的人或先认识的人,满朝文武单是中央部长级别的就几十号人,皇帝能记住每个人已经是奇迹了。(一般来说皇帝记住身边太监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一般也就和几个大臣常说话,一般的大臣也就“努力啊,不要负朕所望。”之类的话已经很荣幸了,象这样能选出忠臣能臣倒是奇迹了。象王安石那样由奏章得见圣颜,谈了几天话就委以重任那绝对是奇迹中的奇迹。不过奇迹也不能持久,等多年的老朋友大臣外加自己的老娘一说,变法也就停止了。但是单就这样,神宗也被认为对王安石有知遇之恩,恩宠有加,无数的人还等着王安石这样的奇迹等不到呢。
  扯远了。再回到皇帝不是人的问题上来,上面说皇帝不是人,主要是从皇帝本身的能力上来说的,我们再从制度上来说说皇帝不是人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那里面的皇帝可是很爽,想干吗就干吗,想要钱了就要钱,想要女人就要女人,想换换口味,谈谈恋爱收收养女,也成,至于什么微服私访,下江南,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啊。电视剧里的皇帝那可是无所不能了。可惜,皇帝没这么幸福。
  先说皇帝的用钱,确实,皇帝用的钱很多,除了朱元璋刘裕萧衍几位很节约外,大多数皇帝都是奢侈浪费的主,何况,就算皇帝节约,那些贵妃宫女宦官们总要工钱吧,维修宫殿要钱吧,所以皇帝的用钱是很多的。问题就是,皇帝不是随便就能用钱的。中国古代的财政是把皇室的开支和国家政府的开支分开的,内廷用钱是另外开支,不能随便从国库拿钱,而内廷的收入主要是依靠皇家田租为主,基本上是固定收入,万一皇帝用钱过度,比如赏赐过多,买的珍宝太多,很容易告急。这时就要向国库伸手了。但是这伸手不是随便能伸的,要有借口,比如,最近要结婚了,册封太子了,这都是好借口,假如你说朕想用钱就用钱。确实,是可以给你,但是规矩就破坏了,群臣对你就有意见,万一你不但要钱,还要人帮你修园子,那更要小心了,你不会想被安上纣王隋炀帝第二的名号吧。还要选时机,国库有钱的话,你只要找个借口,大臣们也就不高兴,万一国库捉襟见肘,你还要钱,那你就等着大臣和你顶牛吧。他一句“国库没钱!”你能怎么办?把他杀了?自己落一个昏君的名头,何况杀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钱。大家为什么对慈禧拿海军经费去修园子很是指责?因为修园子这应该属于内廷开支,何况你慈禧还只是太后,却挪用国库的钱,无论情理哪方面都说不通。所以说,皇帝这手不是那么好伸的,何况大多数的皇帝都想做个好皇帝,一般用钱都比较有克制,所以常有些皇帝抱怨自己用的东西还不如一些大臣,其实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石崇沈万山之流都比皇帝过的有滋有味。
  说到商人,再说说皇帝的吃吧,我们常说皇帝每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