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贞观之治 >

第38部分

贞观之治-第38部分

小说: 贞观之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苑李承乾和贺兰楚石持弓仰望着,大雁飞过去,没有射中。
  贺兰楚石醒悟:啊,坏了,我们的箭飞进太极宫里去了!
  李承乾醒悟:啊,快跑!
  李承乾等人驰下高处,御林军列阵在前,李承乾等勒住马,向另外的方向驰去。
  甘露殿内,李世民回身看到长孙皇后,惊异:你怎么出来了?
  长孙皇后:箭射入宫中,难道不是大事情?
  李世民:你回去,兵戈之事,不必妇人参与。
  长孙皇后:很久没有看你穿盔甲,这次你穿了,我心里很不安。
  内侍持箭入,将箭呈给李世民:内中有太子箭矢。
  李世民观察箭头,箭头上嵌着金字:太子承干自作用矢。李世民摇头,将箭递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观后,冷汗流下。
  两仪殿,李世民坐在席位上,神情震怒。房玄龄坐在李世民侧,御林军军士挟持李承乾、贺兰楚石入到李世民前,放下。
  李世民:你为何将箭射入宫禁中?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吗?
  李承乾扶住腿,痛苦万状。
  李世民愤怒地:回答!
  房玄龄:陛下,太子好像……
  李世民在盛怒中:你身为太子詹事,为何管束不住太子?你什么也不要说,先褫去你一切官职。禁闭太子!
  军士过来拖开太子,李承乾身下留有血迹。
  内侍:据说,太子是射雁,同时许愿,若射中,则皇后病会好,所以流矢误入宫中。
  李世民没有反应。两个内侍入,静静擦血迹。
  李世民疑惑:你们在干什么?
  内侍:太子坠马受伤留的血迹。御林军出动,太子不慎坠马。
  李世民站起,过去拿过染血的抹布。李世民从盛怒中醒过来:你刚才说什么许愿?
  内侍:据说,太子是射雁,同时许愿,若射中,则皇后病会好,所以流矢误入宫中。
  李世民呆住了。
  太极殿内,李世民坐在坐席上:越王(李泰)告诉我,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遇到他不下马行礼。又有人奏请三品以上公卿遇亲王不下马。今天,三品以上的公、卿都在这里,你们议论,你们遇到亲王是下马还是不下马?
  没有人说话。
  李世民怒气: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的官员,都受过亲王们的殴打挫辱。他们是皇帝的儿子,我的儿子就不是皇帝的儿子?要不是我管教严厉,他们照样可以殴打羞辱你们。可是现在,我管教了他们,却纵容了你们。再这样下去,他照样可以殴打挫辱你们!
  众臣惶恐,没有人说话。
  魏征:我看即使是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谁都不敢轻视越王。在礼仪上,陛下的臣属和陛下的儿子居于同位。《春秋》上记载:君王所派的使节,官位虽然低,但排位秩序却在封王之上,君王对他们十分尊重。如果天理国法已经败坏,那当然什么话都不用说了。而今,恐怕不应该讲越王为什么不殴打挫辱文武官员的原因,而是应该讲尊敬朝臣的道理。隋文帝放纵他的儿子,使那些儿子做出很多残暴无礼之事,结果怎么样?结果隋朝亡了,儿子们都被杀光。
  李世民有些尴尬:魏征说得有道理,我有些轻率了。是我私心溺爱,忘记了公义,还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听了魏征的话,才知道是我不对。做皇帝的,出言不该如此轻率。今天没有什么事,你们如果没有什么事,就退朝吧。
  李泰(十六岁)在越王府门口迎接李世民、长孙无忌等。李世民下车,微笑着看李泰:青鸟,我给你请了一个老师。
  李泰:太好了。我读书正缺老师。
  李世民进入府内,巡看李泰的藏书,抽出一卷,打开:这样的书,我怎么没看过?
  李泰:我喜欢读地理书,所以搜集了很多。
  李世民:地理?我历次征战,都有地图,知道不少山川要塞,可以讲给你呀。
  李泰找出一卷,展开:我喜欢地理,是因为要明白地理中经世济民的道理。这是三国桑钦的《水经》,天下川流无一不载。李泰放下《水经》,拿起另一卷,展开:这是大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水经》无一不疏注,两书确实是经典之作。
  李世民接过来看,看了一会儿,点头。
  李泰又拿过来一卷,李世民摆手:好了,好了。我没有这么大学问,所以给你请来一个老师,礼部尚书(王珪),你答应我了,你看你这个学生怎么样?
  王珪:越王注意的是致用之书,恐怕我担不起责任哪。
  李世民:哪里哪里,你是器而上之,越王是器而下之,治天下,致用之学,不可不备。我打天下时,常常觉得兵法不够啊,所以特别注重网罗兵法之才。
  王珪:读书人或重器而上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重器而下之,所谓学有所专……
  李世民:是啊,两者在一起,岂不是治天下的全才。
  王珪:啊……到底是陛下才能点通。
  李世民:所以要拜你这个老师,青鸟将来会是全才。
  王珪连连点头。李泰过来跪下,拜。王珪答拜。李世民微笑。
  李世民:我想起来,武德年间,我立文学馆,受益匪浅。
  房遗爱在远处向李泰挤眼,拱拳做请求状。
  李泰明白,忙说:父皇,青鸟请设文学馆。
  李世民开口:好,有志气。朕许你立文学馆,广招文才。
  李世民站起来:好,师也拜了,我回宫了。青鸟,虽然读书要紧,还是多去看你母亲。
  李泰:是。
  李世民因说到长孙皇后,忽然触动心思:唉,承乾要是像你这样爱读书,我就不担心了。
  李泰:我大哥的腿,好像还没好。
  李世民:唉,可能有麻烦了。
  李世民上车前突然有所触动,转头对长孙无忌:刚才有一个少年,有点眼熟。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我想陛下说的是房玄龄的公子房遗爱。
  李世民:哦,长这么大了。
  长孙无忌:下一代人说起来就起来啦,都开始有志气啦,我看陛下对青鸟不错啊。
  李世民:你这个做舅舅的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我看你对承乾严,对青鸟爱。
  李世民岔开话题:你随我去看你妹妹吧,她看来真的是麻烦了。
  太子宫内,李承乾拄着拐杖焦急地转来转去。
  贺兰楚石:文学馆非同小可啊,当年陛下就是文学馆起家,掀翻太子,继皇帝位……
  李承乾指着贺兰楚石:住嘴!青鸟他觊觎我太子之位,我让他越王做不成!
  贺兰楚石:殿下,急是没有用的……
  李承乾:我是太子还不能急吗?所有人都跟我说,你这不能,那不能,你们看我能不能!
  李承乾将拐杖扔出,自己也支持不住。贺兰楚石上去扶持,李承乾流下汗来,神情转为委顿。
  李承乾:我要去见母亲。
  贺兰楚石:皇后命在旦夕,她能帮得了你什么?与越王的事,不在一朝一夕。殿下,脚疾要紧,千万不要动怒。殿下,不如松一松心,再做商量。
  第三十五章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正月初三,李世民恢复主持国政。李世民调整他的兄弟们和儿子们的封地,改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豳王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燕王,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佑为齐王,梁王愔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贞为越王,申王慎为纪王。
  二月,李世民又授封王的行政权力,双重巩固亲属。以元景为荆州都督,元昌为梁州都督,元礼为徐州都督,元嘉为潞州都督,元则为遂州都督,灵夔为幽州都督,恪为潭州都督,泰为相州都督,佑为齐州都督,愔为益州都督,恽为安州都督,贞为扬州都督。
  两仪殿李世民与马周对坐。
  李世民:你的奏章我看了,写得好。我的封王们都已到任,他们会成为京师的藩屏,这里出了什么事,各地封王就会勤王。这是保天下的大计。可是,我担心他们的能力,尤其是有些封王年纪幼小。
  马周:陛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虽然都是都督,可是在治理上未必胜于朝廷官吏。
  李世民:我就是担心这个。
  马周:所谓治天下,要靠良吏,朝廷政出,到了下面,就要看刺史、县令得不得力。如果得力,陛下甚至可以无为而治。在我看来,现在朝廷注重的是京师各省,也就是京官的能力,对刺史、县令,不够重视。刺史呢,多用军人,或者内官不得力,就把他们外放到州县,边远的地方,就更不注重了。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天下百姓不能安心哪。
  李世民:说得好,对,封王忠心藩屏,加上刺史县令得力,真是万全之策。这样吧,我来选朝廷中有能力的人做刺史。
  两仪殿内。
  李世民:席辨上书。疏通河道,不仅有利于农田,防止水害,还可以通商兴利,怎么别人就没有想到呢。
  韦挺:席辨在各地的刺史中,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李世民:要是全国刺史都如席辨一样,这天下何愁不治啊。此事速速答复。
  韦挺:是。
  权万纪:陛下,还有一件大大的好事。宣州、饶州发现了银矿。陛下下令开采,每年可收入数百万贯钱。
  李世民:我要钱有什么用?
  权万纪:陛下的确不缺什么,可多些钱财肯定不是坏事。
  李世民:老百姓钱多了不是坏事,可做皇帝的钱要是太多了就是坏事了。从前,尧帝、舜帝把璧玉扔到山上,明珠丢入谷中,为了什么?再看看东汉灵帝刘宏,大肆敛财。你莫非是把我当成了刘宏?
  权万纪脸色难看:臣不敢。
  李世民:我以天子之尊,缺的不是钱财,而是逆耳的忠言。每年收入数百万贯钱,实在是不如每年多延揽一位人才。你呢,从来没有匡正过我的过失,从来没斥责过别的不称职的官员,也没有向我推荐过一个人才,却在这里大谈开矿抽税的好处。
  权万纪:是我的失职,请陛下恕罪,以后我会多进谏的。
  李世民:你的意见我也不是没听过。上次听了你的,杀了张蕴古,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房爱卿也因为当时没有及时阻止我而事后深深自责。你说,我还敢相信你吗?
  权万纪流汗,全身哆嗦着叩头谢罪:求陛下看在我一心为了朝廷的分上,饶恕我的罪过吧。
  李世民:你是一心为了朝廷,还是有什么私心杂念,我不清楚。罪呢,我也就不追究了。只是朝廷白养着你,可惜了那些俸禄。把位子让出来吧,让给那些能为我做些实事的人。
  权万纪颓然摘下官帽。
  汝阳县义仓现场,群众排队交粮。衙役们收粮,用斗测量,往仓里运粮。
  席辨:给朝廷上书,说义仓建设经过一年努力已经完成。
  杜怀山:是。
  魏王府,李泰坐在席上,厅内书卷堆聚。
  李泰:如果编纂《括地志》,还需要什么书?
  房遗爱:我听说秘书省有不少新近的大唐地理的报告,都是各州呈上来的,有了这批资料,我们的《括地志》绝对强于历代地理志,为天下所重,魏王的声威也就响遍天下了。
  李泰微笑:这套书要呈献陛下,收入秘府,再由朝廷颁布天下。不过文学馆既是由陛下创立,我现在有文学馆,其中的意思不是声威响遍天下,而是志在天下。
  房遗爱:太子现在腿不好,实在有损太子的威仪,我看早晚是要换掉的。
  李泰继续微笑:伤可以治好,我听说,已经由伤转疾,疾就难说了,就是好了,也不能正常走路了。
  房遗爱摇头:唉,有的时候想想,真是天命不可违啊。
  李泰:你父亲还要在家闲多久?
  房遗爱:我看不会太久吧,光是尚书省那一大摊事,公事处理慢了,陛下会着急的。
  李泰:你慢慢跟他说些天命的事。
  房遗爱:他是朝廷重臣,很谨慎,好几次了,他回家都累得不成样子,我以为是案牍劳形,结果他说在陛下面前他总是紧张。真想不到。
  李泰:唉。他还是陛下最依仗的人呢。好了,《括地志》毕竟是正事,你再多物色人才。
  两仪殿,李世民与魏征对坐。
  魏征:臣的眼疾,实在是麻烦,不能看书,不能写字,儿子能替我看,能替我写,可是奏章关系禁中语,不能让他知道。所以——
  李世民:御医也没医好吗?
  魏征微笑:御医保的是平安,他们治起来,都是温吞水,唯恐有责任。这也难怪他们,为君王治病,好了,无大功,坏了,要砍头。民间都以为御医是神医,我看是庸医,保命要紧。我的急症,他们医不了。
  李世民笑:你对我不客气,你对御医也不客气。医者手上一把刀,御医面前你不要嘴硬。
  魏征:实在没办法,我来请陛下准我退职,否则恐怕会耽误朝廷的事。
  李世民:授你特进吧,做个散官,能到尚书省就到尚书省去一下,有奏我的事,随时来。虽然是散官,责任不要忘记呀。
  魏征:谢陛下。臣不敢忘记。
  魏征犹豫了一下:听说太子的脚疾还没有好,恐怕是御医耽误了吧?
  李世民:不知道,这已经成了我一块心病了。
  魏征:我又听说陛下对待魏王不一样,朝廷有些议论。
  李世民:没有的事,魏王喜欢读书,不好吗?难道要我假装看不见吗?
  甘露殿外间,御医与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对坐。
  御医:脉象已经是沉到底了,药都用过了,陛下早做准备吧。
  李世民:那就是说药没用了,医呢?医还有什么办法?
  御医:医,也没有办法了。
  长孙无忌:也许孙思邈还有办法。
  李世民沉默,看御医。
  御医:孙思邈是神仙,也许可以医。可是神仙难找,听说他现在云游到潇湘一带,即使找到了,千里迢迢,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李世民坐在长孙皇后身边。
  长孙皇后醒过来:我不行了。
  长孙皇后示意女侍过来为她梳头,女侍在长孙皇后身后坐下来,拉起她靠在自己胸前,为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