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总之,同事交往过程中,肚量直接能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是否能协调发展。众多同事共处一方天地,矛盾、恩怨在所难免,这尤不及,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一时误解造成。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古人那样有较大的肚量和长远的眼光,以退让、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恩怨,就不仅有可能赢得时间、缓和矛盾,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多年后的善报埋下善因,还你一个更为海阔天宽的新局面。
随和不是放弃尊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最温文尔雅的回击。
—— 邱吉尔
虽说同事间的矛盾、纠葛多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必要过份计较,何况有时还是由于误解造成的,如若死咬不放,未免有失风度和教养,但应该牢记的是:随和并不是放弃尊严,更不是永远都被动挨打,有来无往。
古人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说,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那么,你对我不好,恶语伤人,我也要退让吗?退让是必要的,但退让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对一些蛮不讲理的人,如果一味退让,只能纵容坏人而让好人受气。
对蛮不讲理者,要据理力争。楚王存心想侮辱晏子,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不进,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人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罗蒙诺索夫出身在一个渔民的家庭,童年时代生活非常贫苦。成名以后,罗豪诺索夫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毫不讲究,埋头于研究学问。
有一次,一个专爱讲究衣着但又不学无术而自作聪明的人,看到他的衣袖的肘部有个破洞,就指着窟窿挖苦地说:
“从那儿可以看到你的博学吗?先生?”
罗蒙诺索夫毫不迟疑回答:“不,一点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晏子和罗蒙诺索夫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叫做“以其人之道速治其人之身”。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把我当作最无能的来使,那么你也就是最无能的君主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何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也许有人要说,对人要讲真诚,提倡以牙不牙,不是让人以恶抗恶吗?
真诚是需要条件的。真诚者与真诚者肝胆相照,好比两块打火石相撞,迸闪出的是心灵的火花;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习沿,你也应该“刁滑”……
年年岁岁劝善,岁岁年年有恶。以善报恶,不以正义抗邪恶,固然用心很好,然而不免呆憨、幼稚,不足以去恶扬善。“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恶者横行,正因为善者软弱。恶之所以恶,正在于它难以打倒,否则,也就不那么恶了。善者要强有力,要以“恶”对恶,要讲究对付恶的“阴谋”——智慧。如此,恶才会感到善的力量,四处碰壁,四面楚歌,恶便可望逐步被善取而代之了。
何况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升职、加薪的不公正待遇)而积极抗争;有太多的时候又必须与蛮不讲理的上司、同事据理力争;有太多的时候即便“你不犯人,人也要犯你”……那又有什么理由不挺身而起,大喝一声:“随和并不是放弃尊严,不惹事者绝非怕事!”
第9章 看穿同事心
无论同事在工作中可能给你带来怎样的麻烦,但假若你觉得在某一个单位内工作一直不顺心,那么恐怕归根结底很少是别人的错,十有八九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更不懂得如何去驾驭并获益于他们。姐果你以为要成功只需要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就可以的适,那你就太过于天真了。事实上,工作中任何一个步骤的推进都不得不连别人也考虑进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处理与他们之间的问题。
一位赛车冠军说:“当我的赛车追另外一部车子时,我要先明白驾驶人的缺点。为了要超越他,我必须在后面等一会,看他如何动作。这时侯我不是只落后他两三个车长的距离,也许是五到十个车长的距离,而主部赛程只有20或30英里。我在他后面,等着看事情的演变。有时侯我会对他施加一点压力,看他会受什么影响,然后我又落后一点,让他多一点自信,因为他的安全感会增加一些,也就是他会认为自己开得更快了一些,其实并不是这回事。换句话说,他会弄不清我到底在哪里?他到底占了多少优势?因此他会陷入头脑混乱状态。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压力下犯错,或者是他认为自己占了优势而稍作松懈。
“假知我到了要超越这个家伙时……我还得等待一会儿,去突破他的防卫,而让自己进入最佳应置。这时候就得全靠经验了,你得非常冷静和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时候你得有慢速时的一切判断能力,但当时车速是达到极致的。你得忘了速度因素,忘了你所要竞争的事物,忘了速度、跑道、车子和真他的赛车手。你忘了速度,这样可以让你有充分的时间开到最有利的超越位置,以防止别人的阻挡。一般人也许会认为这样超车很危险,但我这样不仅可以超越前面的车子,他还会感到莫名其妙。
“我欺骗了他,他再也追不上了。假如我要超越一部左手开车的人,我就从他左边超越过去,而且我就只领先他一点点,很少的一点。虽然只有一英尺,但他绝对追不上采,因为在转变处只有这一条车道。其他的地方都已被轮胎压得一片泥泞,容易打滑。假若他想进入同条车道时,我就轻易占住转弯处,他怎样也超越不了我。当然,他可能尽量要超越我,但我早就观察出他不是那种赛车手,他不会冒我所敢冒的险。”
除非你能透彻地了解对手,别指望欺敌战术能够生效。
这位冠军的成功是当之无愧地,因为他完全看穿了对手的心,从兵法上讲,便已是争取到了百战不殆的绝对优势。这种人往往是最难击败的,然而试问又有谁甘愿永远处于被动受敌的劣势呢?
理解下级等于帮助自己
如果我们想让员工心甘情愿的效忠工作,就要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们本来的样子。
—— 盛田昭夫
凯莉夫人是一家著名美容院的老板,最近她正被一个“不争气”的员工的蛮横所困绕着。
格雷丝在美容院里已经干了近3年了,是元老之一,也是技术最全面,干活儿最漂亮的一个美容师——正因为这一点,凯莉夫人才一忍再忍,没舍得“开掉”她。因为至少每天有3分之一的老顾客是冲着格雷丝来的。然而这3年来,格雷丝一直在给凯莉夫人以及美容院惹麻烦,她脾气暴躁,经常摔东西,动不动就与其他同事大吵大闹、甚至动手,并且时时无故得罪服务对象。凯莉夫人对此常常怒不可遏,又无计可施,毕竟再找一个格雷丝这样的好美容师不容易,况且说实话雷丝还有更多的才华没有施展出来。万般无奈,凯莉夫人去请教了一位从事成人教育的老朋友。
朋友听了她的诉苦之后,要求凯莉夫人用纸条写下所有她所知道的格雷丝的情况,比如:她的生活背景,她的需求,她的担忧和烦恼,她在工作及家庭中的失意和挫折,她面临的情境是否也会使我们大多数人不悦?等等信息。
起初凯莉夫人觉得一无所知,细细回忆一番直接和间接地信息后,她吃惊地发现,当她客观地看待格雷丝时,她竟了解有关格雷丝的那么多东西,可以前她却觉得格雷丝简宜是个谜,令人困惑不已,她与格雷丝之间简直永无沟通之日。
然而,当她开始写下一些短句时,她吃惊地发现,她竟知道些答案了:
——格蕾丝被一个她认作姑姑的人抚养大。她也许是也许不是她的妈妈。她对他的父亲一无所知。
——传言格蕾丝的“姑姑”有一串同居的男朋友,其中有些因暴虐而知名。
——格蕾丝住在一幢分宅公寓里,里面住着许多问题家庭。
——格蕾丝患有气管炎,并且经常旷工。
——她在美容院里没有朋友,男孩都不进喜欢她。她对女孩怀有恶意,她们也都回避她。
——周未休息时我常常把格蕾丝留下来加班(这使得她没什么机会和其他的同事交朋友!)
——当我们偶尔给格蕾丝点额外的事儿做时,她也能帮上忙,尽管她需要不时的督促。
——格蕾丝不诚实、不可捉摸、富于攻击性、抽鼻子、不招人喜欢、而且大多时候极为讨厌(如果我是像他那样被抚养大的,我说不定会更糟)。但她也是脆弱的、困惑的、不幸的。她有动人的微笑并且有时带给我令人感动的小礼物(我怀疑她是偷的——这里我又以偏见行事了)。
当讨论她所列举的这些时,凯莉夫人惊愕于没有为格蕾丝做得更多。问题的一部分在于她把自己的职业生活搞得那么困难以至于她难以感受到对她的同情。但是,当她冷静地看待她的情况时,她就清楚地看到,她能做些事情来帮助格蕾丝。具体说,她能够:
1。不再责备格蕾丝的固有禀性。显然她对她的大多数缺点没有责任。
2。尝试与她的亲人接触,了解她生活的更多细节。
3。当她因为气管炎而旷工,不扣发她的薪水。
4。创造机会给她的工作打好分,并当着其他员工的面表扬他。
5。不再在周未工作休息时扣留她,给她更多机会与其他人打成一片,劝说其他一些同事来善待她。
6。给她更多机会帮助做美容院的工作,对她的努力给予鼓励(当她做这些工作时,借机与她进行私下的谈话,以便好地了解她并建立友好的关系)。
凯莉夫人很现实地知道,她行为上的这些改变不会在一夜之间转变她与格蕾丝之间的关系。但是她确信这是重要的一步。几周以后她发现整个集体的情况大有好转。格蕾丝对这一些善意作出了反应一她的情绪变好了,同时也更合作、更乐于助人了。老板对她的兴趣和友好的关注使她在同事心目中更有地位,因而她变得更受其他人的欢迎,对他们也就不那么有攻击性了。
凯莉夫人认识到,因为在家中受到忽视,格蕾丝极需受到注意,因为她不知道怎样表现才好,所以就一直靠捣乱来赢得注意。她自己曾因为只在她表现不好的时候注意他而把事情搞得更槽。现在她创造机会让她因为表现好而得到注意。
最能给人启迪的是,凯莉夫人承认她对格蕾丝态度的改变使得她更容易忍受她而不感到那么讨厌。更好地理解她意味着她在自己心中可以谅解她所做的某些事情。“我不断告诉自己感谢上帝,我和我们其他人都在这样做”。尽管凯莉夫人认为她不值得过多的称赞,但她承认她现在感到她给予格蕾丝的善待比她今生从其她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都多,这真令人高兴。
凯莉夫人的经历表明,由于不愿意费心去理解他人,结果我们不但使他们的生活更困难,也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更糟糕。凯莉夫人是一个细心、敏感的人,但她与格蕾丝之间的冲突使得她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不关注她的问题。不是去注意下属何以成为目前这个样子,而只是注意她自己对她所感到的不满与愤怒。由于不能帮助下属,她也就不能帮助她自己。一旦她花费时间来帮助,她就发现自己的管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
要认识到上司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将你的困难与工作挂钩,而不是与上司本人挂钩。
——《走向男人》
大多数人都声称:他们的工作不顺心,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及大量困难的根源都是在自己的上级那里,而不是在于自己的不忠心亦或被抓住的不足。
也就是说,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同事、被上级所理解和体谅,却很少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去认识和了解上司们。的确,如果有人获取了地位、职业成功,我们就认为他们没有理由感到不自信,或需要更多的支持、声望和褒奖。而事实上,“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个人的成败本与工作性质无关。公司总裁和看大门的人一样被要求在他们各自岗位上取得成功。一个人是不是成功者,并不应由他的地位而是由他的事业心来决定。
但社会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应该的事往往不是现实。在生活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者,恰恰是由他的地位而不是由他的事业心决定的。作为代价——修改真理的代价——成功者比起其他任何一种人来,更无法随心所欲。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情感,他命中注定要生存在围困他自己的樊篱里。
如今我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干了6年。我熟知我的工作,熟知我的公司,可我并不认识我的老板。这样正合我意,我也不想认识他。可是几个星期前,他邀请我下班后出去喝一杯。原来他有一些个人的烦恼,他想摆脱掉那些烦恼。这不,我给这家伙干了这么多年,突然间他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可是头一遭见过。太实实在在了:他的老婆酗酒,孩子们不可救药,他债台高筑,还有同他的女朋友之间的麻烦事儿——他何必全部向我抖出那些事来。我不愿意抬头望去的时候看到的只另一个麻烦缠身的可怜虫呵——我想我看到的是老板。
老板是现实生活中公认的成功者,许多人拼命的工作,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成立公司,做老板,给自己干活!而他——老板,同样是一个麻烦缠身的可怜虫。
在现代的工作世界里,几乎没有了铁面上司的活动余地。老板已不能一味的颐指气使,而工人亦非只知卑躬屈膝。就连一位大肆鼓吹权力无情的人也承认:“今天的雇主,无论他是公司总裁或是办公室主任,都已不能再沉湎于适者生存这一绝对原则的乐趣之中。”现在,一个老板应当既是顾问、精神病学家、知心朋友、教师、牧师,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