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644部分

刺明-第644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夫人,原本是江南世家的大小姐,年轻美丽,聪慧仙灵,这些年跟着史可法,经历官场沉浮,却是苍老了不少,好在两人的感情甚笃,两个小妾也都安分守己的,一家子还算和睦。

史可法皱眉说道:“家里没有银子了吗?”

夫人叹息的说道:“银子倒是有,自从你调往兵部,每个月的银子倒是多了不少。只是那些商户太黑心,一斤掺了沙子的白米,居然要五分银子,简直跟抢钱似的,这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史可法当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事实上,整个京师,可能都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鞑子在北直隶,好像还没有退走的迹象。鞑子一时不走,漕运都休想恢复。漕运无法恢复,江南的钱粮,都无法输送过来。江南的钱粮无法输送过来,京师的物资,肯定会继续紧缺的。

以朝廷目前的能力,想要主动的迫使鞑子撤退,根本不可能。只有等到鞑子烧杀抢掠够了,心满意足的,想家了,才会撤离。因此,京师的悲惨日子,肯定要继续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微微叹息一声,史可法简短的说道:“快拿银子趁早买吧,能买多少是多少,晚了可能会更贵的。”

夫人有些担心的说道:“老爷,不如我们辞官,回去江南吧,我总是感觉京师要出大事的……听说今天在午门,皇上打杀了不少百姓,红彤彤的鲜血,都流淌到正阳门外面了……”

史可法皱眉说道:“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快派人去买米晚了什么都买不到”

夫人只好无奈的去了。

史可法自己换了便服,直接来到了南城,马上就发现自己好像是九霄神殿,跌入了万丈深渊。刚刚还在上朝的他,现在感觉好像就是在人间地狱里。上朝时候闻到的,乃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檀香,但是在这里,却只有令人作呕的臭味。

南城的街道上,聚集着大量的难民。这些难民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神呆滞,动作迟滞。他们或者横七竖八的站在那里,木然的看着四周,眼神空荡荡的。或者无奈的躺在地上等死。有的干脆耷拉在马路边上,感觉随时都会掉入臭水沟里面。

还有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好像是已经断气了。旁边的人悄悄的试探他的鼻息。要是发现鼻息没有了,于是轻轻的挥挥手,就马上来几个人,将他抬起来,潜入黑暗的巷道里面,然后消失不见了。史可法看着黑漆漆的巷子,情不自禁的不寒而栗。他感觉,自己要是走入那些黑暗的巷子,就休想活着出来了。

史可法除了感慨,还是感慨。面对潮水一样的难民潮,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恳请皇帝解决。个人的能力,在这十数万的难民面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他们都是崇祯皇帝的子民,理应是崇祯皇帝来关怀他们。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已经被皇帝遗弃了,被朝廷抛弃了。他们只能自生自灭。想要活下去,自己寻找生路。

“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忽然间,人群悄悄的涌动起来,不断的有人惊喜的低声叫起来。很快,得到消息的难民们,就开始有秩序的向南门出去。为了减轻京师的压力,上头对于难民的指示,是要出城的,一律放行,但是外面想要进来的,则绝对不可以。因此,守城的官兵,都不断的挥着双手,驱逐这些难民们快速离开。

史可法暗自奇怪,有什么好消息,可以让难民们纷纷离开京师?他看看四周,拉住一个上了年纪的难民,低声的说道:“老乡,这是要去哪里?”

那难民打量一眼史可法,觉得他不太像是朝廷的鹰犬,便低声的说道:“去山东,去张准那里。”

史可法微微愕然。

去山东?

去投奔张准?

他情不自禁的松开那个难民,有点呆呆的站在原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难民要去山东,去投奔张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这些难民,可是从京师出发,去投靠张准的啊这说明什么,说明崇祯皇帝还不如张准呢

崇祯皇帝不要他们了,朝廷也不管他们的死活,他们除了去投奔张准,去山东讨生活,他们还有别的办法吗?你总不能让他们活活的饿死吧。或许,只有到山东去,才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啊

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史可法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上好冷。

真的好冷。

这是发自内心的冷。

这是发自内心的绝望的冷。

当全天下的百姓,都纷纷前往投靠张准的时候,崇祯皇帝,还有朝廷,还能存在多久?自己,又应该怎么办?

第728章 我们要在大沽口驻军

“大人,前面就是天津卫了。”

陆伊典低声的说道。

“嗯。”

张准勒停战马,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天津卫的城墙。

天津卫其实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座卫城,和鳌山卫、灵山卫等卫城是一样的,就是规模要更大一些罢了。天津卫拥有左中右三个卫,后来天津水师衙门,也设置在这里。全部的军户加起来,可能超过十万人。因此,天津卫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塞。

既然是军事要塞,各方面的防御设施,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天津卫的城墙,要比一般的城镇都高出很多。部分的城墙,甚至超过了二十米。最矮的地方,也都在十五米以上。在城垛的后面,可以看到警惕的明军士兵。

事实上,天津卫又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城镇。除了十几万的军户之外,可能还有十几万的民户,加上往来的商旅,说不定有二三十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差不多赶得上登州城了。在鞑子到来以后,天津卫附近的很多民众,都逃入天津卫避难,导致城内的人口激增,各方面的问题和京师一样,都是非常突出的。

天津卫的人口众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漕运和海运都经过这里。和德州、临清等地单纯的漕运不同,天津卫不但有漕运,还有海运。以前,一些海运的船只,可以直接从大沽口航行到天津卫,只是后来航道淤塞,才不得不在大沽口卸货。

元朝的时候,天津卫的海运是非常繁忙的,每年都有几千万石的粮食,是从海上运输到京师附近的。元朝的造船能力很强,有文字记载的最高记录,是在三年的时间里,造船一千多艘,而且全部都是运输能力在三千石以上的大船。

其实,明初的海运能力,同样是很强的。最大的海船,一次就可以运输上万石的粮食,这要比漕运快得多,效率也高得多。漕运一个月的运输量,甚至还不到十艘大海船的一次运输量。只是后来禁海政策推行,片板寸帆都不给下海,才完全的取消了海运,专一使用漕运。

等到后来隆庆开海禁,明朝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的落后,大船的制造工艺渐渐的失传,一般的小船走海运,很容易出事,因此,海运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如果现在有海运,京师也不会这么困窘了。

张准观察天津卫的情况,自然是对天津卫动了心思。虎贲军在董家堡呆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应该是时候换个落脚点了。这个落脚点,首选就是天津卫。原因很简单,虎贲军要是控制天津卫,那就等于是死死的摁住了京师,还摁住了辽东,一举两得。

其实,从军事战略上来说,京师和天津卫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两地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北国。天津和北京不同的地方,在于靠近渤海湾,容易遭受到来自海上的攻击。如果定都天津的话,敌人要是从海上发起进攻,没有足够的缓冲地带。

新中国有个最悲催的省会,就是石家庄。河北省原来的省会,是在天津的,结果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候,高层觉得天津太靠海,容易遭受海上攻击,于是决定搬迁。最后折腾来折腾去的,落户石家庄那穷乡僻壤去了。要是河北的省会一直在天津,也不用今天这样悲催了。

然而,天津的这个缺点,对于虎贲军来说,不但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因为,虎贲军海军的实力,一向都足够强大,有足够的力量防守渤海湾,不会让敌人从海上直接攻击天津。因此,虎贲军在天津卫,根本不需要顾忌来自海上的攻击。相反的,利用海军的强大优势,还可以有效的保卫天津卫的安全。

虎贲军可以在天津卫长期的驻守下去吗?当然可以。以鞑子的能力,连董家堡都吃不下,还能吃下天津卫?只要鞑子吃不下,朝廷的军队,当然也吃不下。天津卫的城墙,最矮的地方有十五米以上,利用这样的坚城,朝廷的军队就算全部扑上来,虎贲军都夷然不惧的。

一旦虎贲军在天津卫站稳脚跟,进入京师,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天津卫距离京师,的确是太近了,中间又没有任何的障碍阻隔,只要消灭了明军的主力,虎贲军进入京师,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人,天津卫有人出来”

忽然间,刘芒急匆匆的来报。

“密切观察”

张准沉着的说道。

“大人是吴三桂”

片刻之后,魏大哥前来报告。

“密切观察”

张准依然是沉着的说道。

他举着千里镜,仔细的搜索着天津卫北门的方向,果然看到十几匹快马从城里面出来。前头的一个人,张准依稀可以看出是吴三桂。这个吴三桂的消息,倒是灵通,得知自己在天津卫的附近,立刻从城里出来,也算是这家伙有心了。

其实,对于吴三桂,张准始终是有戒心的。这家伙毕竟是历史上的大汉奸,又滑头得很,还是高起潜的干儿子。咦?为什么不说他是朝廷的炫?主要是张准觉得,吴三桂对朝廷的效忠,根本不如他对个人的效忠。比如说,他对高起潜的效忠。

吴三桂有个很典型的性格,就是谁给他好处,他就跟谁好。现在高起潜是他的义父,他自然是死跟高起潜了。但是,如果哪天高起潜无法给他带来利益了,他可能就要改换门庭了。或许,吴三桂自己,根本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吕布好像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过什么。

不过,张准一点都不担心吴三桂的陷阱。吴三桂想要包围他,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要冲到海边,吴三桂就傻眼了。事实上,张准相信,吴三桂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这家伙的眼光是狠毒的。张准能感觉到,吴三桂一方面尽力的效忠高起潜,从这个大太监那里获取好处。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的维持和虎贲军的关系,情况不妙,十有八九会主动的投向虎贲军。

“大人,吴三桂只带了十三人出城来。”

陆伊典前来报告。

“请他过来。”

张准点点头,淡淡的说道。

吴三桂既然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出城,显然是没有什么恶意了。不过,张准相信,吴三桂出城来,肯定不仅仅是和自己见面那么简单,搞不好,又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的插手了。

“哒哒哒”

片刻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来到张准的面前。

带头的,正是吴三桂。他今天很寻常的打扮,没有穿制服,更没有佩戴盔甲,显然事先并不知道张准就在城外。得知张准的消息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准备,穿着便服就出城来了。从这一点来说,张准还真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都督大人在上,下官吴三桂有礼了。”

吴三桂规规矩矩的问好。

“吴三桂,我们又见面了。”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

“都督大人难得来一趟天津卫,下官想要在天津卫为大人接风洗尘,不过城里面难民众多,治安不好,食物也匮乏,实在是拿不出手,只好失礼了。以后有机会,下官再给都督大人补上。”

吴三桂诚恳的说道。

“哦?”

张准笑了笑,轻轻的哦了一下。

这个吴三桂,倒是会说话,知道自己不会完全信任他,不可能带着几十人就进去天津卫,于是就找了个由头,将此事掩盖过去。他这么一说,倒显得是他的错,而不是张准的小心谨慎。同一件事情,换不同的人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吴三桂从城里出来参见自己,礼节倒是非常的到位了,再加上这么一番说辞,张准也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门面功夫的确很到位。就算来自后世的自己,明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人人得而诛之。但是在这个时候,想要狠起心来对付他,也有点困难,伸手不打笑脸人啊。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你有心了。”

吴三桂急忙说道:“这是应该的,应该的。”

张准挥挥手,让四周的人都退走,才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来见我,是有正经事的吧。”

吴三桂摇头说道:“没有,没有。”

张准目光熠熠的看着他,缓缓的说道:“真的没有?”

吴三桂图眼神闪烁,吞吞吐吐的说道:“有人……想跟大人……做点生意……做点生意……”

张准深深的凝视着吴三桂。

这家伙提到的有人,除了高起潜,应该是没有其他人了。在辽东军内部,能指使吴三桂帮忙办私事的,也只有高起潜了。只是做点生意,含义太广泛了,到底是什么生意呢?高公公身为辽东监军,位高权重,家产丰厚,一般的生意,他还不放在眼里。

吴三桂感受到张准热辣辣的目光,有点承受不住,目光越发的游离不定,只好低声说道:“……就是……一些小生意……”

张准不动声色的问道:“到底什么生意?”

吴三桂慢慢的说道:“大人不妨从江南船运一些物资过来,经过天津卫,然后转运北京城。”

张准明白过来了。

高起潜这是要发国难财了。

因为漕运被截断,现在的北京城,物资短缺,导致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套用后世一句流行的话,就是京师的人们,此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根据情报,京师目前的物价,至少是以前的五倍以上了。粮食等物资更是涨到了十倍以上。要是没有足够的物资补充,粮食等价格,还要继续飞涨。

不过,北京城里面,富贵人家很多,他们的银子不会少,即使物价上涨,他们也能承受一段时间。高起潜就是要打这些富贵人家的主意。只要崇祯不迁都,只要崇祯不逃亡,只要崇祯还在京城,这些富贵人家,就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哪怕是一斤大米卖到一百文,也必须坚持下去。

至于坚持不下去的民众,自然会选择逃亡,逃往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