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将闻言,拜服不已。
若是陈旭在此,听到皇甫嵩的言论,必定会赞叹一句:“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
这个时候,尚没有“瞒天过海”的说法,但是《孙子兵法》中却有相似的记载——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瞒天过海”与“暗渡陈仓”虽然相似,却也大有区别。
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采用欺诈的手段来迷惑敌人。
而不同之处在于,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通过战略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就像皇甫嵩这次一样,派出两队人马,作出偷偷渡河的假象,当迷惑住黄巾军以后,再出其不意正面进攻。
而暗渡陈仓,却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己方牵制而集结固守时,己方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可以说,皇甫嵩虽然才开始暗渡陈仓失败,却仍是将这两条计策使用得淋漓尽致,无愧于他大汉名将的称谓。
第96章 末路
冀州的战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
曾经,通四郡之要道,扼两河之天险的广宗,却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变成了一座绝望之城。
广宗北方,安平国的郡国兵驻扎在经县,堵死了黄巾军北上的道路。
西边与南边的曲周与丘县,已经被皇甫嵩攻占,有巨鹿郡与魏郡的郡国兵驻守。
广宗东边的清河国,更是派出军队攻占了清河的界桥,驻守清河河畔。
四面被围困的黄巾军,兵力捉襟见肘。为了避免被皇甫嵩各个击破,最后有人向张梁建议,撤出威县人马,将黄巾军全部集结到广宗,而后跟皇甫嵩决一死战。
张梁思考良久,采纳了这个建议。
皇甫嵩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抚掌大笑,说道:“贼人不识兵法,岂不知孤城难守?如此行事,真是自掘坟墓!”
而后,皇甫嵩带三万精锐官兵进入威县,与广宗遥遥对峙。
广宗城内,自从张角病死以后,黄巾军就已经没有了进取之心。他们既没有主动攻击官兵,也没有思考退路,只是每日呆在广宗,加固城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口号,已经很久没人喊过了。
张角的去世,对于黄巾军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敬爱的大贤良师,失去了黄巾军的最高统帅,更是失去了心中的信仰。
说好的“黄天当立”呢?说好的太平世界呢?
信仰崩塌的黄巾军,看不到明日的曙光。没有了信仰的他们,宛如行尸走肉一般。
要回到以前被欺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吗?不,绝不!在这些人的心中,没有退缩。
哀莫大于心死。张角的死,使得整个广宗的黄巾军,都成了哀兵。皇甫嵩得到威县以后,让大军休整了两日,而后就开始向广宗发起进攻。
皇甫嵩带领了将近三万人的官兵精锐,张梁手下却只有七万黄巾军,其中还包括了从广宗刚刚征召的一万人马。
七万对三万,看起来黄巾军好似占据了上风。但是纵观两军军容,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
官兵衣甲鲜明,武器精良,三万人马排成整齐的方阵,一语不发,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反观黄巾军,他们很多人都是衣不蔽体,能够穿上盔甲的士卒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与官兵相比,他们的队伍虽然没有那么整齐,亦是不发一语,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
威县与广宗之间,官兵数次与黄巾交战,却是屡攻不克。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黄巾军,他们的战斗力,绝对可怕无比。相比较而言,官兵虽然精锐,但是人数毕竟比不上黄巾军。几场战争下来,黄巾军损失将近两万,官兵亦是折损了八千余人。
皇甫嵩无奈,只得退守威县,紧守城池,不再出战。
清河国境内,陈旭听到斥候报告的消息,面沉如水。广宗黄巾军,他们现在虽然与官兵对峙,不分胜负。但是孤城难守,广宗迟早都会被官兵攻破。
更重要的是,张梁丝毫没有突围保存实力的想法。他只想率领所有广宗的黄巾军,与官兵决一死战,无论生死,亦不后悔。
“如今界桥已经被清河国郡兵占领,我等若是想要进入广宗,必定要先攻破这里。”
分析过斥候传来的情报,陈旭在心中暗暗想着。他看着黄巾军收刮来的地图,将目光投向了甘陵。
清河国,甘陵,国相府。
清河国国相处理完手上的公务,揉了揉眉头。前段时间,黄巾军大破官兵,全歼威县守军的消息传过来以后,他每日都是心惊胆颤,生怕黄巾军渡过清河,前来进犯清河国。
特别是后来,有一万多黄巾军进入清河国境内,更是让他紧张万分。他传令清河国各个县城,让他们紧闭城门,严密防守,防备黄巾军攻城。
陈旭这一路人马的行踪,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待他看到黄巾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直接朝平原郡方向赶去之时,才在心中舒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皇甫嵩的将令传来,要他派遣郡国兵驻守在清河东岸,防止黄巾军逃到清河国。
看到皇甫嵩的将令,他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违背。
皇甫嵩讨伐黄巾之前,就被汉灵帝授予持节的身份。
《晋书·职官志》记载:“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皇甫嵩乃持节使臣,他所过之处,但凡有所要求,附近的郡县都要竭力配合,不然便是大罪。
况且,若是黄巾军果真流窜到清河国,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待陈旭等人进入平原郡以后,清河国国相便派遣郡国兵前往界桥,驻守在清河东岸。
好景不长,他刚派出郡国兵没多久,就发现那支进入平原郡的黄巾军,居然再次回到清河国,而且直奔清河国首府甘陵。
清河国国相大惊失色,他连忙召集国中官吏,商讨应敌之策。
国相府,帐下有一员官吏,上前献策:“我等不如召回驻守界桥的郡国兵,防守甘陵?”
清河国郡丞,颇有才学,当即反驳道:“皇甫将军持节,令国相派遣郡国兵防守清河东岸,若是我等现在撤兵,岂不是打乱皇甫将军的部署?”
“贼兵果真攻城尚好,若我等将界桥的郡国兵撤回,郡中的那支贼兵又不攻打甘陵,转而奔袭界桥,该如何是好?打乱了皇甫将军的部署,岂不为国相增添麻烦?”
方才出言那人口中讽刺道:“若是不调兵回来,贼人果真攻城,甘陵岂非不保?汝欲陷我等于死地乎?”
郡丞指着出言的那人,愤然骂道:“汝贪生怕死耶?”
“贼人虽有一万余人,然而甘陵城郭高大,易守难攻。我等只需征召豪强家中私兵,以及一些义兵,就可守住城池。”
“若是贼人果真来犯,守城艰难,我等再一面向皇甫将军汇报,一面调回界桥兵卒。只需数日,便可回援。如此,何惧贼人?”
两人在国相府争得面红耳赤,又有一个官吏插话道:“国相不如秘密调回界桥守军,而后派少许人马驻扎彼处,多竖旗帜,迷惑敌人。如此,黄巾军必然不敢渡过清河。”
“这样一来,既不会误了皇甫将军大事,又不惧怕贼人攻打甘陵,何乐而不为?”
国相闻言,大喜过望,就采纳了此人的建议。郡丞数次劝说未果,回到家中,心中愤愤不已。
他思来想去,觉得若是果真误了皇甫将军大事,日后清河国所有官吏,恐怕都难辞其咎。念及于此,他便挂印而走。
却说冀州南部战场,官兵围困广宗一月有余,也不与黄巾军交战。
初时,黄巾军还守备严密,但是他们几次挑衅官兵,官兵都是避而不战之后,黄巾军就开始渐渐懈怠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巾军渐渐忘却了大贤良师死后的伤痛,他们曾经那股视死如归的气势,也渐渐冰消瓦解。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类乎?
广宗的粮草与越来越少,眼见已经快要无法支撑城中消耗,很多黄巾士卒开始骚动起来。
现在广宗的黄巾军,不再是万众一心。有些人仍然固执的要死守广宗,与官兵决一死战;有些人却想突围,保存实力。
为了调解城中渐渐出现的矛盾,张梁每日东奔西走,劝说帐下渠帅,更是没有心思防备官兵。
这一晚,张梁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营帐之中,倒头就睡。忽然,城内火光冲天,喊杀之声四起。张梁从梦中惊醒,连忙穿上衣服。
他刚跑出县衙,就看到一彪官兵杀了过来。张梁猝不及防之下,被官兵乱刀砍死。
官兵们在城中纵横驰骋,仓促应战的黄巾军被杀得四散而逃。很多黄巾军在梦中惊醒,尚且来及不反应,就被官兵杀死。
第97章 清河绝唱
这场厮杀持续了很久,广宗内外的喊杀声,一直持续到了天明,仍不止歇。
广宗以东,清水河畔。五万黄巾军衣甲不整,狼狈逃窜,他们被身后的官兵追杀到此。
官兵们龟缩在威县之中,早已憋出了一股恶气,今日既然大败黄巾军,他们如何肯舍?全都奋不顾身向前追杀。
河对岸,就着晨曦的光芒,隐约可见旗帜招展,鼓声震天,一彪人马在界桥东岸严阵以待。
五万黄巾军前有大河阻挡,并驻有官兵;身后却有无数官兵追杀,一时间,众人心若死灰。
一名黄巾军渠帅,排开众人走到清河河畔,看着人影绰绰的对岸,嚎啕大哭起来。
“黄天何在,弃我而去?先是天公将军病死,而后人公将军又战死广宗。如今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此乃天欲灭我黄巾军乎?”
这员渠帅一边嚎啕大哭,一边捶胸顿足。
其余黄巾见状,亦是悲从心来,纷纷哭泣。一时间,整个清河河畔哭声震天。
众人哭了一阵,身后皇甫嵩的追兵也越来越近。有一人突然走到河边,大声说道:“我等受尽官府欺压,才被逼跟随大贤良师起义。”
“如今,大贤良师病死,人公将军战死,我等起义失败了!已经失败了!时至今日,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某宁愿投河而死以追随大贤良师,亦不愿死在官兵的屠刀之下!”
话毕,此人投入河中,被翻腾的清河河水席卷而去。
“轰隆隆!”
清河河水奔腾着,好像在嘲笑此人的懦弱。
其余黄巾军见状,先是停止了哭泣,而后沉默良久。
眼看官兵越来越近,又有一些人站了出来,走到了河边。
他们不舍地看向自己的袍泽,留恋地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深呼了一口气,这几个人如同有默契一般,大声喊着:“愿追随大贤良师而去!”
而后,毫不犹豫地投河而死。
黄巾士卒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又有几人陆陆续续走到了清河河畔。
站在河边,他们突然想到慈祥而又伟大的大贤良师:“也许,死去以后,仍然能够见到大贤良师呢。”
想及于此,黄巾士卒们不再绝望,也不再惶恐。他们来到河边,排成整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投河而去。
有些人被清水河的浪花卷了起来,仍然不忘大喊一声:“大贤良师!”
被官府欺压,被黄天抛弃,被官兵追杀,黄巾军已经没有了退路!
那个最早出言的黄巾军渠帅,看到帐下将士的举动,泪流满面。
他跑到清河的最前面,一把拉住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阻止了众人投河而死的举动,抱住少年的头痛哭起来。
这员渠帅,看了一看少年仍显得稚嫩的脸庞,再看了看身后这些萌生死志的黄巾士卒,脸上满是痛苦。
蓦然,他放开抱住的少年,拼命挥舞着手臂,对着天空大声喊道:“苍天何在,百姓何辜?苍天何在,百姓何辜?”
其声音如杜鹃啼血,黄巾军闻着莫不潸然泪下。
喊完以后,他看着身后的众人,却没有发现一个黄巾渠帅。那些黄巾渠帅,都已经在广宗战死,只剩下他一人官职最大。
抹了一把眼泪,这员渠帅看着身后的诸位黄巾士卒,他突然大声喊道:“我等,生,不能完成大贤良师遗愿;死,也要追随大贤良师,在地下与大贤良师一同构造天平世界!”
“我身为你们的渠帅,又怎能不冲锋陷阵,死在尔等前面?”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的兄弟姐妹们,黄巾军并没有失败!”
黄巾渠帅梗着脖子,声嘶力竭地大声喊着:“是的,黄巾军不会失败!即使我们战败了,地公将军仍然还在;哪怕地公将军战败了,大贤良师的女儿、女婿还在!”
“黄巾不死,则黄天不灭!”
他的脸庞涨得通红,他身后的黄巾将士们却不发一语,细细倾听着,眼睛也越来越亮。在死亡之前,能够听到这样一个喜讯,他们知足了。
黄巾渠帅由于喊得声音太大,声带已经撕裂。他声音嘶哑,仍是振臂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个久违的口号,这个自从大贤良师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响起的口号声,终于再次响彻大汉帝国。
听到这个熟悉的口号,很多黄巾士卒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他们挥舞着手臂,忘情的欢呼着。这种疯狂,在血与火的战场之中,居然显得如此诡异、如此悲壮。
皇甫嵩带着官兵已经追杀了过来,看着远处黄巾军的举动,他下令所有官兵驻扎在原地,不得前进攻击黄巾军。
有些将官心中疑惑,向皇甫嵩问道:“将军,我等已经把黄巾贼人赶到清河河畔,为何不趁势掩杀,将其一战灭之,反而再此驻足不前?”
皇甫嵩静静看着远处的黄巾军,听着他们声嘶力竭地口号声,心中触动不已。他对着那员将官说道:“黄巾虽败,仍有数万之众,若我等逼迫过甚,反而容易激起黄巾贼人反扑。”
“他们的声音虽然响亮,我却已经从中听到了死志。若是我军驻扎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