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280部分

三国军神-第280部分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正好有人被杀,同县杨吏见陈寔逃入山中,就怀疑杀人者乃是陈寔,下令逮捕了他。拷打审讯以后,没有事实根据,这才将他释放出来。
  后来陈寔作了督邮,不但没有记恨、报复杨吏,反而用礼召见了他。远近的人听说这件事情,都忍不住赞叹陈寔的品德。
  一天晚上,有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
  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贼人,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
  “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
  小偷听见之后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
  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第一次党锢之祸的时候,陈寔被囚一年。遇赦得免以后,又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
  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陈寔又遭株连,丢官罢职。
  然而只要朝中官位一旦有空缺,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他。陈寔眼见宦官弄权,却是心灰意冷,婉言谢绝。
  后来陈寔回到乡里,平心率物,品德冠绝当时,他的名声越来越重,为远近之宗师。颍川陈氏,这才步入士族之林。
  他的两个儿子,亦是显赫一时。
  其中陈纪是陈群父亲,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这个陈纪,可不是袁术麾下的那个人。
  陈谌乃是陈群的叔父,曾任司空掾。陈纪、陈谌的崛起,更是让颍川陈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豪门望族。
  再加上陈氏与颍川荀氏有姻亲关系,与颍川钟氏亦是相交莫逆。这不由使得陈氏在颍川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
  而此时,陈群待在自己的房屋之内,看着手上的这封征辟文书,脸上却是露出了纠结的神色。
  就在陈群纠结的时候,一个小厮敲了敲房门,说道:“少主人,老太公叫您过去呢。”
  陈群闻言,急忙将那纸征辟文书收入怀中,前去面见陈纪。
  陈纪如今六十有八,自从十年前其父陈寔去世以后,陈纪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特别是这两年,他几乎每日都呆在家中。
  陈群非常担忧自己父亲的身体,时常伺候左右。他听闻陈纪叫他,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跑了过去。
  “嘎吱!”
  推开房门,陈群闻到了一股呛人的药味。但是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变色。
  陈群上前,看着躺在床上的陈纪,轻唤了一声:“阿翁。”
  陈纪坐了起来,慈祥的看着陈群,说道:“长文来了啊。”
  “恩。”
  陈群低头垂目,恭恭敬敬的待立一旁。
  陈纪拍了拍床,对着陈群说道:“来,坐到床上来。”
  看到陈群坐到床上,陈纪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陈纪三十七岁才有了陈群这个儿子,也可以算得上是老来得子,对于这个独子亦是非常看重。
  “我听说,大将军陈文昭想要征辟你?”
  陈群答道:“正是如此。”
  陈纪道:“不知你是否愿意,前往大将军帐下任职?”
  犹豫了一下,陈群摇头道:“父母在,不远游。阿翁已经年迈,我只想伺候阿翁身旁。”
  陈纪心中虽然高兴,脸上却是一虎,厉声说道:“糊涂啊,如今群雄并起,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你又如何能够一直蜗居在家中?”
  “前番刘豫州征辟你,若非我再三相逼,恐怕你也不会应征吧。没想到出仕没多久,你就挂印而走。”
  陈群也不争辩,只是低头不语。
  叹了一口气,陈纪说道:“我知你心高气傲,想要寻一雄主辅佐。长文是否以为,大将军不是雄主?”
  陈群说道:“大将军虽有雄主之风,奈何出身不好,曾经更是投奔过黄巾。我们陈氏乃颍川望族,我又岂能前去投奔大将军?”
  “更何况,文若、公达也都在曹孟德帐下效命。我若投奔陈文昭,日后岂不会与两人为敌?”
  陈纪却是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因为二荀在曹孟德处效命,你就不能投奔其他诸侯,这不是笑话么?”
  “须知,哪怕是荀氏一族之中,也有人分别投奔了袁本初、曹孟德。只不过我们陈氏人丁单薄,没有办法广撒网罢了。”
  说到这里,陈纪话锋一转,道:“对于大将军此人,文长有何看法?”
  沉吟半晌,长文说道:“大将军起于微末,却在短短十几年来,打下了这么大的基业。如今麾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当真不可小觑。”
  “大将军奉天子以征四方,更是占据大义。此次以数万大军,大破三十万袁军,天下之人莫不知大将军名声矣。”
  陈纪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陈文昭乃是一方雄主,你还犹豫什么呢?”
  陈群只是沉默不语,他对于陈旭的出身,多少还是有些心怀芥蒂。
  好似看出了自己儿子心中所想,陈纪谓然一叹,反问道:“长文可知我陈氏的来源?”
  陈群闻言一愣,当即有些羞愧地说道:“孩儿知错了,我陈氏也并非一直显赫,祖父年少时期,亦是家中贫困。”
  “我不该因为大将军的出身,而对他抱有成见。”
  他还以为,自己父亲提起祖父的事迹,是想要让他明白,出身不能决定,却可以改变。
  正如当初的陈寔一样,他亦是出身卑微,最后却名满天下。使得颍川陈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微微摇了摇头,陈纪从床上摸出了一本书。他对着这本书,脸上露出了恭敬的神色。
  足足沉默了半炷香的时间,他才将这本书郑重的交给了陈群,说道:“长文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族谱也是时候交给你保管了。”
  “族谱?”
  陈群心中惊讶莫名。
  区分一个家族是否底蕴过人,除了要看近三代是否有人出仕以外,族谱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对于那些传承久远的大家族来讲,他们的族谱甚至能够详细记载,几百年内家族的族人。
  仅仅凭借一个族谱,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祖上是否有人担任过大官,也可以显露出一个家族的底蕴。
  而普通百姓家中,极少有人能够保留族谱。纵然有,也是保留在一个大宗族的族老手中。
  陈寔出身不好的事情,长文早就知晓。在他的映像中,颍川陈氏不应该会有族谱才对。
  趁机交出了族谱,好像卸下了一个重担,陈纪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打开看看吧。”
  长文翻开族谱,第一页就写着:大汉开国丞相陈平。
  “这,这怎么可能?”
  陈纪轻笑两声,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
  原来,陈氏因为陈平,在大汉开国之初显赫无比。陈平去世以后,先后有三代人世袭陈平的爵位。
  然而,陈平当初虽然显赫,仇家也并不少。陈平后人即使世袭了陈平的爵位,陈氏仍旧渐渐没落。
  陈平的重孙陈何接替侯位,在他为侯二十三年之时,为仇人陷害。而后以抢占他人妻子的罪行,被处以死刑,封国被废除。
  自那以后,整个陈氏彻底没落。
  没了封国的庞大陈氏,自然是分崩离析,族人纷纷迁徙往其余郡县。其中一支,正是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历经数百年,虽然状况越来越差,却始终保留着族谱。但是他们不想辱没了先祖,这才一直隐瞒了祖先是陈平的事情。
  只有每代的家主,才能保管族谱。这也是为什么,陈群不知道族谱的事情了。
  看着震惊的陈群,陈纪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依照族谱来讲,陈文昭其实是你族弟。”


第439章 祭天祈雨
  得知自己家族与东郡陈氏的渊源以后,陈群不再犹豫,拿着文昭的征辟文书,星夜奔赴蒲坂。
  也许在后世之人看来,经过几百年的分离,纵然他们祖上有些渊源,也不可能再有丝毫亲戚关系。
  然而,华夏古代对于宗族的概念,却是非常浓烈。
  何为宗族?拥有共同祖先、共同姓氏人群的集合,就是宗族。
  宗族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宗祠,一个是家谱。宗祠指的是宗族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个家族的历代祖先。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一般来讲,族长行使权力都在祠堂之中;族内后辈子孙的教育,也大多都在这里。
  华夏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就是对于祖先的祭祀了。
  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
  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上古先民时期,只有天子、神灵才有资格拥有祠堂。
  《周礼》规定:最大的家庙当属天子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一级一级区分下来,才轮到了士大夫。
  至于普通庶民,根本没有资格建造祠堂,只能路祭。
  民间祠堂,是从西汉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
  西汉乃是华夏封建社会的初期,风气还是极其开放的,哪怕民间百姓建造祠堂不合礼法,朝廷仍旧没有过多的干涉。
  然而,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天子以及王公贵族,为了彰显自己身份的显赫,就开始禁止民间私立祠堂。
  那些有资格拥有宗祠的家族,却是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明代嘉靖皇帝,颁布了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民间建立宗祠才获得合法的地位。
  可以说,在汉代是否拥有家族祠堂,亦可看出这个家族的底蕴是否深厚。
  若是颍川陈氏,能与东郡陈氏联合在一起,就可以重建家族祠堂。这对于每个陈氏族人来讲,都是一件值得让人期待的事情。
  于宗族来讲,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族谱。
  然而,万物有阴就有阳,有兴就有衰。哪怕一个家族再如何强盛,也终究有败落的时候。
  树倒猢狲散,随着家族的败落以及族人的出走,族谱经过一代又一代改变,终究还会变得面目全非。
  就好像现在颍川陈氏的族谱,濮阳陈氏的族谱,以及东武阳陈氏的族谱,除了祖先几代以外,其余都没有丝毫记载过对方。
  一个宗族的族谱是否完善,以及记载族人数量的多寡。亦是衡量一个宗族,是否显赫非常重要的标准。
  若是三地陈氏的族谱能够合而为一,对于完善陈氏族谱,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时候的宗族之中,本来就有许多人相隔很多代,血缘关系极其淡薄。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家族的传承,以及是否拥有相同的祖先。
  哪怕是从未走动的族人,当本族之人有了出息以后,他们也会纷纷来投。一则,是为了谋个更好地差事,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帮助宗族壮大的意思。
  任人唯亲听起来好像是个不好的名词,但是在华夏古代,却也能彰显一个人的品德高尚。
  试想一下,若是连自己宗族之人都不能用,也未免有些太薄情寡义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旭与陈宫以前关系那么疏远,最终却走在了一起。文昭还认了陈宫为叔父,并且放心将整个并州都交给陈宫了。
  综上所述,当陈群得知自己与陈旭的关系后,没有丝毫犹豫就前去投奔了文昭,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陈群的到来,自然使得文昭大喜过望。当陈群拿出族谱以后,文昭亦是呆立当场。
  虽然文昭没有见过自家的族谱,却也听说陈家村人们的祖先都是陈平。假如陈群手中的族谱为真的话,文昭与长文都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不敢有丝毫怠慢,文昭当即前去求见族老,希望能够借族谱一看。对比过后,陈群果真是文昭的族兄。
  “吾此次前来,乃是奉了家翁的命令,一则过来辅佐大将军,二则希望大将军能够为陈氏完善族谱、建立祠堂。”
  文昭思考半晌,说道:“族中之事,多由族老管理,我甚少插手。而且,就算要完善族谱、建立祠堂,也应该召回晋阳的陈宫叔父,一同商议此事。”
  “甚至连伯父,也应过来一起商议才行。”
  陈群自然知道兹事体大,当即派人前去接陈纪前来蒲坂。另一方面,文昭则是写了一封书信,召陈宫回来。
  钟繇得知陈群前来投奔陈旭以后,自然是欣喜异常,每日前来与陈群相会。
  直到十几日以后,陈纪与陈宫才先后来到蒲坂。他们与陈家村的族长商议之后,对于合并族谱、建立祠堂之事,都是举双手赞成。
  不管是对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讲,还是对于文昭而言,建立祠堂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有了家族祠堂,陈氏子弟就有了归属感,陈旭也能彻底摆脱平民的身份,成为名门之后。如此一来,天下的士族也不会对他太过抵触了。
  如今关东诸侯互相攻伐,胜负难分,只有陈旭治下,以及益州才显得有些平静。
  陈纪、陈宫都认为,正好可以趁着现在建立宗族祠堂。只是文昭怕劳民伤财,有些犹豫。
  “此事无需担忧,建立祠堂所需的一切花费,当然是有我们陈氏担当。更何况,建立祠堂乃是天大的事情,很多环节都要陈氏子弟亲自操作才行。”
  “这样一来,亦可省下许多钱粮。”
  文昭深以为然,就让张裕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动工建立宗族祠堂。
  建安元年,真是个多事之秋。
  袁绍中了陈旭的离间之计,率领大军攻打徐州,却与曹操僵持了大半年不分胜负。
  两人俱为当世豪杰,手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得难分难舍。
  这场战争持续了大半年以后,袁绍见奈何不得曹操。再加上辽东公孙瓒蠢蠢欲动,这才借口冀州缺粮,率领大军撤退。
  半年下来,袁绍唯一的战果,就是打下了泰山郡,得到了整个兖州。
  回到冀州以后,许攸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