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150部分

三国军神-第150部分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知道鲍信,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直想要将其招揽至麾下。奈何鲍信、曹操,名义上都要归刘岱节制。
  所以,曹操也不好挖刘岱墙角。
  现在既然知道刘岱必死,曹操自然又起了招揽鲍信的心思。
  曹操对鲍信说道:“桥公诈作三公书信,才使得讨董师出有名。刘岱不顾盟友情义,擅杀桥公,才有今日之祸。”
  “并州陈文昭,深受桥氏父子大恩,又岂会不为桥公报仇?”
  “如今以典韦之勇武,陈宫之智谋,更兼张燕、管亥身为爪牙。就算我现在发兵救援昌邑,恐怕也已经晚了啊。”
  鲍信闻言,默然不语。良久之后,才叹息道:“孟德所言,我又岂会不知?”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重重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曹操想要使得鲍信对他倾心,再加上他也想趁机攻取兖州,就对鲍信说:“允诚,你若不信,我可以现在就点齐兵马,往昌邑赶去。”
  “若是刘使君没有被杀,哪怕得罪陈文昭与袁本初,某也一定会救援昌邑。若是使君已经身死,那么允诚就先留在我这里如何?”
  听到曹操的话,鲍信略一思量,就似笑非笑的盯着曹操,说道:“孟德救刘使君是假,取兖州才是真吧?”
  被鲍信说破心思,曹操有些尴尬。
  好在他的脸皮颇厚,立刻调整心态,正色说道:“董卓乱政,汉室衰微,某只想以满腔之热情,匡扶汉室。”
  鲍信细细打量了曹曹一番,忽然跪在地上说道:“天下诸侯并起,各怀心是,能忠于汉室者,又有几人?唯使君耳!”
  “使君若是不弃,还请收留鲍信!”
  曹操闻言,大喜过望,急忙扶起鲍信,说道:“我得允诚,何愁大事不成?”
  鲍信起身,立刻改口说道:“主公,冀州袁本初,虽为讨董盟主,却心怀私心。如今他据冀州而伐幽州,大势已成。假以时日,必成董卓第二。”
  “并州陈文昭,出身黄巾,本就是朝廷叛逆。接受招安,也不过是为了占据并州罢了。”
  “汉室颓丧,奸臣当道,唯有主公,能够匡扶社稷。今日刘岱身死已成定局,若不趁势夺取兖州,以成王霸之志,岂不可惜?”
  “主公若是有心,可以即可发兵,打着救援刘岱的旗号,前往昌邑。路途之中,却不与黄巾军交战。”
  “某料定,黄巾军攻破昌邑,只为刘岱一人,必不会盘桓过久。待黄巾撤兵,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顺进驻昌邑,而后据兖州为己有。”
  “好好好!恭喜主公,又得一良才!”
  帷幔之后,忽然有鼓掌之声传来。鲍信抬头望去,才发现几个文士从后面走了出来,为首者正是郭嘉、荀攸、荀彧几人。
  鲍信的建议,可以说与郭嘉等人不谋而合。
  就这样,曹操一方面在东郡留下少许的兵马,用来防备陈旭。另一方面,却是率领大军前往昌邑。
  走在官道之上,曹洪向夏侯惇问道:“元让,主公在东郡,只留下那么一点兵马。若是并州军来攻,却是如何?”
  夏侯惇神秘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听奉孝讲,陈文昭得到青州黄巾,以及泰山军,就相当于的到了半个州的地盘。”
  “他现在应该忙着操心,去安顿这一百五十万人口,而不是扩充地盘。不然的话,并州必定根基不稳。”
  “而且冀州的袁本初,以及长安的董卓。他们能够容忍主公取兖州,却无法容忍陈文昭占据两州之地。”
  “陈文昭不是愚蠢之徒,这点事情他不会看不到。所以我们只要,不阻拦那一百五十万人马进入并州,陈文昭就不会兵犯东郡。”
  一旁的夏侯渊,却是有些不忿地说道:“主公何等英雄,居然只有一郡之地。想那陈文昭,不过是一介农户,居然拥有一州之地。”
  “而且不久之后,并州又要多上一百五十万人口,陈文昭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想到一百五十万人马,纵然除去老弱病残,也能够得到很多精壮能战之士,夏侯渊就有些眼红。
  曹仁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陈文昭能够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打下今日这等家业,才能显示出他的不凡。”
  “他如今占据并州,更是增添了这么多人口,他日必是主公大敌!”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闻言,都是默然不语。
  陈旭的功绩摆在那里,纵然他们心中不愿,却也不得不承认,陈旭自身非凡的才能。身旁有这样一个强邻,换做是谁,心中都不会踏实。
  曹操带着一彪人马,往昌邑赶去。行军一半,忽然看到前方灰尘大作,曹操派出去的斥候,忽然前来报告,说黄巾军正往这边赶来。
  曹操闻言,脸色一变。
  若是果真与黄巾军遭遇,恐怕少不了要交锋一阵。
  曹操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声吼道:“全军南下,莫要挡着黄巾军西进的道路。”
  吼完之后,曹操仍旧不放心,还派遣了使者前去面见陈宫,表明自己等人没有恶意。并且让使者告知陈宫,备言自己愿意借道东郡,让黄巾军前往并州。
  在广阔的旷野上,没有人愿意,与一百五十万军队交战。哪怕这支军队,大多都是手无寸铁的流民。
  真要交锋起来,曹操帐下的这点兵马,绝对不能剩下多少。


第236章 以工代赈
  晋阳城,陈旭忙得有些头昏脑涨。
  自从陈宫带领一百五十万兵马,进入并州境内以后,陈旭已经连续几日没有合眼了。
  这一百五十万人口,骤然看来,好像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但是若不将他们安顿妥善,恐怕就会在并州,掀起滔天巨浪。
  张燕、管亥,都被陈旭封为了中郎将。而其余头目,也有很多被封为了校尉。
  他们虽然都已经安顿好了,但是那些进入并州境内的庞大人口,却是让整个并州的官吏,全都忙得焦头烂额。
  早在陈宫带领张燕等人,前来并州的路上,陈旭就已经开始准备,安顿这些人口了。
  自从陈旭平定并州以后,先是招降了十几万的白波军。而后陈宫又带来了,一百五十万的人马。
  再加上其余涌进并州的流民,以及太行山中的一百万人口,现在的整个并州,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如今寒冬已至,首先就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不然的话,今年冬天,仍旧会冻死很多人。
  然而,贫瘠、荒凉的并州,根本无法担负,这多多人口所需的钱粮、衣物。
  毕竟,一直到明年秋收以前,这些人都会成为并州的负担。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开垦到土地,无法种植粮食。
  没有办法种植粮食,自然就不会产生收益。没有了收益,也就表示,他们将会由并州供养着。
  可是这么庞大的人口,现在的并州根本养不起。若是不能安顿好这些人,恐怕这些前来投奔并州的百姓,立刻就会转化成暴民。
  田丰、陈宫全都满眼血丝,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
  直到这个时候,陈宫才知道,自己有些太急功近利了。陈旭初得并州,根基还是太过浅薄,猛然招降一百五十万人马,很有可能会把并州撑死。
  想到这里,他羞得满脸通红,来到陈旭面前说道:“主公,是我考虑不周,才给并州带来这么重的负担。”
  陈旭摆了摆手,说道:“叔父的本意,亦是想要,使得并州变得更加强大。我又怎会怪你?”
  “现在,也只能先想办法,安顿好这些百姓了。不知你们两位,是否有什么好的计策?”
  田丰、陈宫闻言,都是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陈旭抬头望去,发现来人正是程昱。
  由于并州,陷入了人口太多的困境。所以,陈旭就急召程昱从上郡返回。想要听听程昱的想法,看他有没有好的计策。
  骤然看到程昱,陈旭有些激动,急忙来到他的面前,拉着程昱的手说道:“仲德,并州困境,我早已在书信中告知与你,你可有好的应对计策?”
  程昱先向陈旭行了一礼,而后说道:“依照主公的说法,面临如此困境,不外乎是开源、节流。”
  “百姓太多,主公可以消减他们的口粮,只需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就行。这就是主公以前说的节流。”
  田丰却是摇头说道:“这些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我等。若是让他们,过着流民一样的生活,岂非辜负了他们的拳拳之心?”
  陈宫亦是皱眉说道:“消减口粮,恐怕这些百姓会有暴动啊!”
  陈旭也考虑到了这点,对程昱说道:“是啊,若是几百万人口暴动,恐怕并州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程昱却是说道:“对于这些百姓,无非是恩威并施。主公可以先派人,向这些人宣传并州的困境。”
  “而后,主公再向他们承诺,日后可以分给他们田地。”
  “这些人,以前大多都是贫穷百姓。听到主公的许诺,只要他们心中有个盼头,不会被饿死,就能够忍耐下来。”
  陈旭闻言,暗自点头。
  若是宣传到位,并且给这些人,勾勒出美好的明天。那么这些淳朴,而又吃苦耐劳的百姓们,必定不会说些什么。
  田丰却是意有所指地说道:“恐怕有些人匪气不消,若是再有人挑拨,必定会酿成动乱。”
  陈旭闻言,心中一凛。
  田丰说的没错,这些人以前要么是泰山军,要么是青州黄巾军。他们劫掠这么多年,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淳朴的百姓了。
  对于流民,程昱的方法可能管用,但是对于这些人,恐怕就不行了。
  程昱却是淡然一笑,说道:“纵然再怎么改变,他们的本性却是不会变。”
  “主公可以先将这些人,分散到并州的各个地方,而后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荒田、建造房屋。”
  “有了良田、房屋,就代表这些人有了家。主公再告诉他们,只要熬到开春,就分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种土地。”
  “这样一来,这些人又岂会反叛?纵然有个别人心怀异志,但是他们分散开来,却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后,若是有人叛乱,主公可以再派遣张燕、管亥平叛。他们身为泰山军、青州黄巾军的统帅,在这些人中有很高的威望。”
  “只要他们出马,任何叛乱都是不值一提。”
  陈旭几人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程昱对人心的把握,整个并州集团之中,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平心而论,若是那些百姓,真的有了房屋、田地。
  恐怕他们,一定会咬牙熬过这个冬天,然后满怀希冀的等待开春播种。有了田地,播了种子,他们就会继续期待着秋收。
  只要这段时间,官府能够保证他们不被饿死,这些人对于明天,仍旧会是充满憧憬。
  没有流浪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无家可归的苦楚。若是能够重新安家立业,他们又怎么会愿意,过上以前的那种生活呢?
  哪怕他们跟着管亥、张燕四处劫掠,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那些能够享受大鱼大肉,软玉温香的人,永远是少数。
  陈旭想起了历史上,美国的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美国境内,有上千万的失业人口。
  面对如此困境,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用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对于那些有工作能力的人,罗斯福明确规定,不给他们发放救济金。
  这些人,必须要通过帮助国家工作,才能够获得报酬。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很多人失业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国家建立基础设施。他们为国家工作,拿到工资以后,就有了消费能力。
  就这样,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的方法,慢慢拉动了美国的经济。
  梳理了一下思路,陈旭说道:“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我们不要直接发放救济。不仅如此,开春的种子、耕牛,也不能无偿借给这些人。”
  田丰几人,听到陈旭的话,都是一愣。他们不明白,陈旭是什么意思。
  陈旭好似知道他们的疑惑,就对几人说道:“若是单纯的救济这些人,那么这几百万人口,都将会成为,整个并州沉重的负担。”
  “甚至还有很多人,可能会心怀不满,觉得救济的粮食太少。”
  “相反,若是让官府,只给那些老弱病残发放救济。而后雇佣那些有能力劳动的人,让他们为官府修桥铺路、开垦荒地、建立作坊、广挖水渠……”
  “他们劳动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劳表现,发给他们粮食、物资、钱财、春耕的种子,以及耕牛。”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觉得,官府并没有亏待他们。纵然有些人忍饥挨饿,也不会抱怨官府不管他们。”
  “他们若是想要生活得好些,就只会拼命劳动。这样不仅不会浪费,这些人的劳动力,又能够解决百姓暴动的隐患,何乐而不为?”
  陈宫、田丰、程昱几人,细细咀嚼了一下陈旭的话,这才个个面露喜色。
  自古以来,百姓生活不下去,而后靠官府救济,就已经成为了定式。若是官府救济不到位,那么百姓就可能产生暴动。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后世那样,很多人都去打工。却也有很多贫穷的家庭,会帮助地主们打工赚钱。
  官府若是给这些百姓提供工作岗位,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工作,自食其力,也就不需要官府救济了。
  况且,历代以来,官府征发百姓进行劳役,都不会支付报酬。
  若是并州发动这些百姓工作,反而给他们物资、报酬,这些人反而会觉得,陈旭仁慈无比。
  其实,陈旭只是把应该给这些人的救济,通过这些人的劳动,当做报酬支付给他们罢了。
  换了一个说法,意义就大有改变。
  这样一来,劳动多的就可以多获得报酬;劳动少的,就会少获得报酬;不劳动的,就不会获得报酬。
  那个时候,那些好吃懒做,心怀异志的人。若是再鼓动百姓暴动,他们只会成为别人唾弃的对象。因为,他们是不劳动,这才忍饥挨饿。
  高兴之余,田丰忽然说道:“主公这个方法虽然好,却有一点问题。若是百姓每日劳动,我们只给他们得以温饱的食物,他们不会心生怨恨么?”
  “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