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苛刻的条件,高顺想要组建的这支军队,数量绝对不可能太多。
当高顺把自己练兵的方案告诉众人以后,所有人都被雷的外焦里嫩。包括田丰、程昱在内,没有人认为,世上能够出现这样的一支军队。
然而,后世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电影的陈旭,却从高顺的计划之中,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甚至于,高顺所要创建的这支队伍,比电影中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更夸张。
历史上的斯巴达人,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只穿内裤,不穿铠甲,陈旭并不知道。但是电影中的那些斯巴达人,他们每人都只带着一根长矛,一块圆盾。
凭借着这些,他们硬生生挡住了十万波斯军队的进攻。可以说,每一个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人,都会被他们的战斗方式震撼住。
陈旭领兵打仗这么久以后,才知道电影的情节当不得真。虽然希腊的历史上,的确有着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至少不是想电影中的那样。
陈旭并不相信,三百个只穿着内裤与披风,只拿着盾牌与长矛的斯巴达人,他们能够多次打退波斯王朝的进攻。
听到高顺的描述以后,陈旭认为,高顺所要创建的这支队伍,可能才比较接近历史上的斯巴达战士。
当然,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距,他们在武器的选择上,也一定会有所不同。
……
所有人都剧烈的反对,没有人认为,高顺能够训练出这样一支队伍。就算能够训练出来,这支队伍的作用,也不见得配得上黄巾军所花费的代价。
陈旭这时才想起,史书对于陷阵营的描述:“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能够得到“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这样的美誉,可见陷阵营的强大。而且陷阵营的人数并不多,他们屡屡参加作战,伤亡的人数却微乎及微。
现在看来,陷阵营的花费可能比较大。若是高顺果真能够训练出来,像历史中陷阵营一样的队伍,陈旭仍然觉得值。
面对所有人的反对,高顺没有说话,只是把目光放在了陈旭身上。但是他那握紧的拳头,以及颤抖的双手,却显示出了他心中的不平静。
创建出来这样的一支军队,是他的心愿。他这么多年,一直研究着关于这支队伍的一切。
他相信,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训练出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绝对是可怕无比。
陈旭闭着眼睛细细考虑着得失,他突然发现,这支队伍除了对士卒的要求很高以外,他们的造价,也并不比骑兵贵上多少。
毕竟黄巾军的每个骑兵,都会配置马匹、长枪、大刀、弓箭。
可以说,高顺所组建的队伍,只是多了重铠以及圆盾。
然而,正是这两样东西,却使他们的造价大大增加。
重铠与圆盾,都必须是铁质的,这样才能保证强大的防御能力。而这个时代的铁,仍旧属于稀缺物资。
“还好搬空了鲜卑王庭弹汗山,不然真的没法组建这支队伍了。”
攻破弹汗山,黄巾军缴获的马匹、弓箭、大刀以及贵重金属,数量都不在少数,完全能够负担得起高顺组建的陷阵营。
想到这里,陈旭起身,对着高顺说道:“严正,我真的非常希望看到这支军队,被训练出来以后的样子。”
“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我黄巾军最锐利的尖刀;我希望他们,能够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
“所以,我批准你组建这支队伍,并且为他们命名为‘陷阵营’。”
“各个山寨军队之中的士卒,除却那些有职位在身的人,我授权给你,让你随意挑选。”
“当你挑选完毕以后,确定了陷阵营的人数,我再让人为你打造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武器。我只希望,陷阵营不会让我失望!”
陈旭紧紧盯住高顺的眼睛,大声说道。
“陷阵营,陷阵营。”高顺听到陈旭为这支部队命的名字,呢喃了几声,急忙跪在地上,大声说道,“顺,绝不会让主公失望!”
诸将听闻陈旭同意组建陷阵营,心中虽然有些不太愿意,却也不敢出声反驳。毕竟陈旭乃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他一旦下定了决心,就没有办法更改。
之后的一段时间,高顺一直都忙着去各个山寨招收兵员。过了五天,高顺一共招收了三千黄巾精锐。
当陈旭得知高顺招收的人数以后,大惊失色。若是陷阵营只有一千,甚至是一千五百人,黄巾军还能勉强支撑。
但是高顺现在一下子就招收了三千人,哪怕黄巾军在弹汗山缴获了很多物资,却也不够组建这么多人的陷阵营啊。
为了此事,陈旭还专门找到了高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高顺却是这样回答:“主公勿忧,我虽然挑选了三千人,但是还要经过筛选。那些不能坚持训练下来的人,都会被剔除出去。”
“等到训练完毕以后,能够留下一千人都已经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陈旭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
却不想,高顺继续说道:“主公,末将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主公能够答应。”
陈旭连陷阵营都准备组建了,还有什么要求不能答应?于是他就说道:“严正有何请求,但说无妨。”
高顺道:“主公,陷阵营士卒的训练,将是无比残酷。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我恐怕很多士卒都不能坚持到最后。”
“末将还请主公,能够调高陷阵营士卒的待遇!”
听到高顺的这个请求,陈旭有些犹豫了。
这倒不是他舍不得提高待遇,只是陷阵营刚刚建立,尚未立下战功。若是就这样提高待遇,恐怕其余的士卒们心中会有想法。
但是考虑没多久,陈旭就咬着牙说道:“陷阵营士卒们的待遇,将会是普通士卒的三倍。”
“我只希望,严正不要令我失望。”
第195章 英雄辈起
陈旭带领黄巾军躲进山中之后,再也没有下山给大汉王朝找麻烦。
但是这个帝国会崩溃,自有其必然的道理。哪怕天下的黄巾军,都安定下来,整个大汉仍是风起云涌。
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幽州境内再起叛乱。
张纯与同郡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掠吏民,所至残破。
一时间,整个天下震动,青、徐、幽、冀四周百姓流离失所,大多都藏于山中,躲避战火。
这个时候,黄巾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八百里太行山。再加上黄巾军讨伐胡人,攻破弹汗山的声望,于是有很多百姓,拖家带口前来投奔黄巾。
陈旭在山中,听闻张纯反叛的由来以后,嗟叹不已。
原来,张纯反叛的根由,还要追溯到张温调遣三千乌桓突骑兵,前去支援凉州战场之事。
张纯是幽州渔阳郡人氏,自幼喜好结交四处豪杰。再加上他为人豪爽,并且并不歧视国境之内的乌桓人。
长时间下来,他与乌桓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纯才能非凡,曾经被任命为中山国国相。但是由于黄巾军的起义,席卷了整个冀州,所以之后张纯也被牵连,罢官归乡。
张纯归乡以后,与乌桓人的往来更加密切。再加上他在幽州的名声很高,所以很多乌桓部落的首领,都愿意与他结交。
张纯的理念,与普通的士大夫并不相同。他并不认为胡人是野蛮、落后的种族。
相反,他同情这些乌桓人,并且敬佩他们的勇武。
张纯认为,乌桓人既然一直生活在大汉国境之内,认大汉为主,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与汉人一样的地位。
大汉若能启用乌桓人,以大汉的富裕,以及乌桓人的骁勇善战,又何愁不能威震四方?
张纯的这种理念,却招受了很多士大夫的不屑。但是他仍然固执己见,倾心与乌桓人结交。
却说幽州境内,有另外一个英雄,复姓公孙,单名瓒,表字伯珪。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其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
但是他外貌俊美,并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
于是深得涿郡刘太守赏识,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公孙瓒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又被举为上等郡吏。
后刘太守犯事以后,被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
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面,说道:“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
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却不想,刘太守在发配的途中就获得了赦免。
由于公孙瓒重情重义,并且不离不弃,刘太守更是提拔公孙瓒。
这个时代讲究“忠孝”,拥有了以上的经历,公孙瓒更是名声大噪,得到了很多上官的赏识。
毕竟每一个官吏,都喜欢像公孙瓒这样的下属。
公孙瓒自己也是勇武过人,才能出众之辈,所以日后更是平步青云。
但是与张纯的理念相反,公孙瓒在面对胡人之时,主张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
他作战勇猛,威震边疆,胡人只要敢进犯他所管辖的范围,公孙瓒必定倾巢出动,与胡人不死不休。
每次抓回来的胡人俘虏,他更是毫不留情,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有时候他甚至会祸及胡人的家小,攻破小的乌桓部落,将里面的人尽数斩杀。
幽州境内的乌桓人,面对凶残暴虐的公孙瓒,很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张温向汉灵帝建议,征召三千乌桓突骑兵进入凉州之时,就是任命公孙瓒为主将。
这些乌桓人惧怕公孙瓒的凶残,但是又不敢不听从汉室的调遣。就派人向张纯求助,希望能给他们换个统帅。
张纯素知公孙瓒歧视、压迫乌桓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包大揽,告诉那些乌桓首领,他一定会向张温上书。
虽然被罢免了中山国国相的职位,但是张纯的人脉还在。他就通过关系,上书自荐为这三千乌桓骑兵的统帅。
奈何张温认为,张纯连中山国境内的黄巾军都无法平定,以为他没有统兵的才能,就拒绝了张纯的请求。
张纯上书被拒绝以后,心中愤愤不平,就一把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东西,前去投奔丘力居。
公孙瓒接管三千乌桓骑兵以后,果真对他们无比苛刻,这才使得三千乌桓骑兵反叛,并且差点杀死了公孙瓒。
陈旭出兵幽州的时候,张纯与丘力居已经准备密谋造反。那三千乌桓突骑兵返回各自的部落,也未尝那个没有这个原因。
直到今年,张纯才开始与丘力居举兵造反,杀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以及辽东太守阳终等人。
张纯率领着乌桓精锐骑兵,攻城略地,势不可挡。
同年十月,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率领万余人攻围长沙。
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朝廷朝廷派遣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等人。
公孙瓒与张纯战于石门,初时公孙瓒大胜。但公孙瓒过于深入,后援无以为继,反为丘力居等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公孙瓒粮尽,士兵溃散。
但是丘力居军也被公孙瓒耗得粮尽疲乏,不得不远走柳城。
于是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
之后公孙瓒统领兵马,守护边境。
他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
从此乌桓人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至于南方的叛乱,十常侍假借天子诏令,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伐曲星。
孙坚到了长沙以后,亲率将士,施设方略,不足五十日,就平定了曲星那边的叛乱。
两个地方的叛乱,使得两位英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一时间,北方公孙瓒,南方孙文台,成了整个个大汉帝国的风云人物。
张纯与乌桓人的叛乱,使得整个幽州动荡不安。虽然丘力居等人被迫退守柳城,但是幽州的局势仍旧没有稳定。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
刘虞通过举孝廉担任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因累积政绩迁为幽州刺史。
他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异族皆是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
后来刘虞因为公事被免官。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由于清河国国相中了陈旭的计策,使得皇甫嵩全歼广宗黄巾的计划失败。
陈旭带人遁入山中以后,甘陵相就被罢职。由于清河国境内民生凋零,朝廷复起刘虞,使他担任甘陵相,恢复清河国境内的生产。
现在的幽州乱成了一锅粥,朝廷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调遣他去幽州当做幽州刺史。
刘虞却是上书朝廷,说刺史的权利虽然很大,但还是会受到很多掣肘。
现在大汉叛乱四起,地方各地刚刚平定,各州的局势仍是动荡不安。所以他就建议朝廷废除刺史制度,再次沿用州牧制,并且自荐为益州牧。
汉代的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州牧制,但是后来因为州牧的权力太大,所以又改成了刺史。
但是现在情势紧迫,汉灵帝便同意复起州牧制,并封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总领一州军政大权。
刘虞到达蓟城,精简了部队,广泛布施恩惠。并且派遣使者告知反叛的乌桓部落首领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
而后他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两人。
两人逃到塞外,他们其余的部下也都投降或逃跑了。后来张纯被手下王政杀害,首级被送到刘虞处。汉灵帝派使者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幽州本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当时因战乱交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