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223部分

三国旌旗-第223部分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泄停翁反热炊勒夹聿⑼鸪嵌兀梦和蹩辗丫δ兀俊

    前面都是废话,刘备是不是逆贼崔琰也不在乎,他就是个传话的,具体就是谴责一下李重,吃独食是不对的,小心和你兵戎相见啊!

    对于这种情况李重早有预料,在李重的设想里,为了维持和曹操的盟友关系,宛城是可以送给曹操的。

    当然了,李重也不会上杆子奉送宛城,矜持一下还是应该的,所以李重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说道:“周瑜,你给崔尚书解释一下。”

    周瑜很是擅长双簧表演,闻言立即说道:“崔尚书此言差矣,刘备作乱,不听王命,奉天之之命(这是胡扯),我家主公与魏王共同讨伐刘备,皆出兵出力,但众所周知,我家主公出动了二十余万大军,耗费粮草无数,损耗远超于魏王。但是,魏王却占据整个益州之地,还进取荆州,占据夷陵,对不对?”

    看到崔琰点头称是,周瑜提高声音,愤愤道:“你还知道,可我家主公呢,只占据吴郡,会稽两郡之地,还损兵折将,就在昨天,刘备就杀伤了我近万兵卒,魏王还不满足吗?还要跟我们抢夺宛城、许昌,魏王的胃口也太大了吧!”

    说到这里,周瑜冷笑一声,狠狠地瞪了崔琰一眼。

    崔琰一时间有些发懵,他对军事上几乎一窍不通,根本挑不出周瑜言辞的破绽来,他不明白,渡过长江和没渡过长江天差地别。

    所以崔琰想了半天,这才找出一个借口来:“大都督,你这话就有些夸张了吧,赵王不是也占据了豫州之地吗?”

    周瑜嗤笑一声,说道:“豫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我家主公一直和逆贼刘备争夺,怎么能算在其中呢,再说了,益州有多大,崔尚书不会不知道吧?”

    崔琰顿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良久才唯唯道:“这个……这个……崔琰就不清楚了,崔琰只是依照魏王的吩咐行事,具体的情况,在下一概不知。”

    见到气氛有些尴尬,李重知道,现在该自己打圆场了,干咳了一声,李重慢慢说道:“公瑾需要为难崔尚书,本王认为,崔尚书也不通军事,难以理解我军的难处,这样吧,崔尚书再给魏王去一封书信,解释一下如何?”

    事到如今崔琰还能说什么,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李重派人领崔琰休息,等到崔琰下去,李重这才和周瑜大笑起来。

    其实李重和周瑜在这里推诿崔琰,主要是想看看曹操的底线是什么,万一不用让出宛城了呢,再说,能拖延几个月的时间,对李重来说,还是很有利的。

    先不提石城的战况,崔琰回到寝帐,就挥挥洒洒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详细描述了李重的周瑜的言辞态度。

    曹操接到书信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曹操能看得出来,李重和周瑜的态度并不坚决,但是,由于崔琰不通军事,难以在言辞上占据上风,让李重吐出口肉来。当然了,曹操早晚会松口的,可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样的,今早占据宛城,就多一点发展的时间,再过一两个月,太史慈就要把宛城搬空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也有不少文武提议直接攻打宛城和许昌,不过这个提议当时就被曹操否决了。

    曹操相信,只要自己动兵的话,太史慈一定会弃守宛城,将兵力集中到许昌的,可这样一来,自己和李重的同盟关系就算到头了。

    太史慈一旦将兵力聚集到许昌,手下的兵卒能达到三道四万人,想要攻克许昌,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失败也是很有可能的,与其说攻打一个很难得手的许昌,还不如借着李重攻打石城的机会,再次攻打兵力空虚的江陵呢。

    而且李重一旦在采石矶战场取得胜利,刘备的荆州就门户大开,兵力会更加捉襟见肘,攻打江陵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

    李重能打过刘备吗?曹操不敢保证,但曹操敢保证一点,就是李重不能赢,也不会输给刘备的。

    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实力问题。

    所以说攻打许昌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让崔琰和周瑜、李重扯皮,真有点难为崔琰了,但曹操也没办法,通晓军事的人才曹操也有,荀攸、司马懿、法正都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是这些人手中都有一滩事呢!还不如把保皇党崔琰派出去,乐得个耳根清净呢。

    所以曹操有写了一封书信给崔琰,把具体形式分析了一遍,并且告诉崔琰,谈判的底线就是将宛城拿到手。

    等到崔琰拿到曹操的军令,就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次李重到没跟曹操扯皮,直接给出了底线:让出宛城可以,让夏侯惇出兵江陵吧,不用攻打,出兵三万装装样子就可以了。

    曹操欣然同意,反正江南已经秋收了,人手充裕,不就是三万军队吗,直接让民夫出征就行了,反正输赢对于夏侯惇来说都无所谓,光装样子,不打仗的话,浪费不了多少粮食,还能顺道劫掠一番。

    当然了,如果关羽出现什么疏忽的话,曹操也不介意假戏真做的。

    看一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吧,其实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出现什么激烈的攻城场面。

    原因很简单,伟大的发明家、科研疯子、马均博士,终于改进了投石机,同时拿出连弩的样品,李重正忙着给基地升级呢,哪有时间和刘备对掐。

    与此同时,石城之内的刘备也没闲着,同样忙着给弩兵升级,但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却吃了大亏。

    刘备在石城之内,所以在物资的储存上,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重的。虽然胶漆、牛筋、翎羽等物能从水路运送,但是木材不行,城内能有多少木材储存,水路运送木材也行不通的。沉重的木料需要很多人手运送,那是等着让李重的骑兵伏击的找死行为。

    周末了,多更一章,求求订阅啥的。

    可是,听说还要停电,傻x电业局,还准备多写点呢!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连弩之间的对决

    二十天以前,石城之外的一个小山丘上,李重带领手下的文武汇集在一起,检阅马均的发明成果,先试射的就是连弩。

    马均设计出来的连弩要比诸葛亮设计的小上一下,一个人就可以很轻松的端起来使用,赵云平端着马均连弩,对准六七十步开外的靶子扣动悬刀,随着弩弦颤动,一支支弩箭离匣而出,向箭靶飞射而去。

    “噗噗噗……”一连串的轻响过后,箭靶上留下五支弩箭。

    自然有兵卒跑过去将箭靶拿回来给众人观看,众人全都为拢过来,查看弩箭的威力。和诸葛连弩比起来,马均连弩在杀伤力上,显然要更胜一筹,弩箭直接穿透了一侧铠甲,插入稻草做的箭靶之中,深达数寸。

    诸葛连弩的连弩就差一些了,在五十步的距离才能造成杀伤,也就是说,两者有着十步到二十步的射程差距,这个差距已经可以弥补城墙的高差了。

    不过马均也没有设计能发射五十根弩箭的连弩,不是马均没能力,而是那样的连弩太过笨重,兵卒持握起来太耗费体力,导致射击精度不够。

    不过这种五十发的连弩也有用处,可以安装在城墙上,当做固定火力使用,只是现在李重是攻城一方,所以先不赶制而已。

    既然连弩研制成功,自然要抓紧时间制造了,这一次李重终于显示出穿越者的能力了,流水作业李重还是懂的,将大约的步骤讲述一遍,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就行了。最后李重还提出一个意见,问问马均能不能将连弩的弩匣和弩身分开安装,简单说,就是把弩匣当成弹夹使用。

    这个想法让马均登时对李重另眼相看了,高呼李重是工匠天才,并且言辞恳求李重和他一起研究各种机械物件。

    这个恳求实在是不着调,李重又不是明熹宗!

    检验完连弩,就要看投石机的效果了,马均对投石机的改造倒称不上改造,而是研究出来一种新式的投石机——轮转式连续抛石车。

    这种投石机的构造是一个绕轴转动的大木轮,在轮子的边缘用绳子拴上几十块大石头,然后用机械带动木轮快速旋转,轮上悬着的石头也跟着一起旋转,等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切断系石的绳索,石块就会连续不断地发射出去攻击敌人的城楼,使敌方来不及防御,简单说,就是单发改成连发。

    众人用几十块砖瓦做试验,结果砖瓦被连续抛出数百步之远,换做石块就差上一些了,勉强能投掷出去百十余步。

    为了提高射程,李重将轮转的石头数量减少,改为六块,终于达到了原先的效果。

    经过二十余天的准备,攻城的器械准备的差不多了,李重立即将崔琰打发回去,发动攻城大战。

    八月初,李重的大军齐聚在石城东门之外,准备布置投石机等攻城器械,

    很自然的,信心爆棚的刘备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军队,由王平率领出城迎战,原因么,就是刘备认为,守城哪有不劫寨的,原先是没能力,现在可以把弩兵当做骑兵用了。李重立即派出军队营地,同样李重也派出了三千军队,一千骑兵、一千盾兵、一千连弩兵。

    由于李重派出的军队兵种复杂,所以负责指挥的还是周瑜。

    双方列开阵势,各自向前推进,双方都把步兵排在前面,弩兵随后,处在保护之下,区别就是周瑜的军队有骑兵护住两翼,攻击力更强一些。

    在战鼓声中,双方的兵卒不断地调整者步伐,让阵型保持整齐。

    两方的军队逐渐接近到一百步的距离,盾牌手举起盾牌,弩兵也都将连弩端了起来,战事一触即发!

    刘备站在城墙之上观战,抱起手臂,满脸笑容的说道:“翼德,叫你看看连弩的威力……”

    话音未落,就听到弓弦震动的声音,上百支弩箭呼啸而起,落入军阵之中,顿时响起一连串的“夺夺……”声,这是弩箭钉在盾牌上的响声,当然,其中也夹杂着零星的惨呼声,周瑜的军队开始试射了。

    不是周瑜心急,而是李重的弩兵没经过实战,周瑜想要试验一下而已,反正马均连弩可以发射而是指弩箭,周瑜有浪费的资本。

    刘备不明所以,见到周瑜试射,很是高兴的说道:“呵呵,周瑜也有今天,活该啊!”

    说话之间,两军的盾牌手已经快要短兵相接了,弩兵的距离也接近到七八十步,周瑜一声令下,上千只弩箭冲天而起,落入刘备的军阵之中,带来一连串的惨呼之声,将数十名敌军钉在地上。

    刘备面不改色的笑道:“寻常弩兵虽然比连弩射的远,但连续性太差了,只能发动一次攻势,只要接近到五十步的距离,咱们的弩兵就可以……啊……怎么可能?”

    就在刘备侃侃而谈的时候,周瑜的弩兵射出第二轮箭矢,再次射倒了数十名敌兵。

    几十名兵卒的损失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刘备惊恐的发现,周瑜的军队之中也有连弩,这不科学啊!李重在哪里弄到的图纸?为了机密起见,刘备已经很小心了,连弩都留在中军妥善保存,每次战后也都仔细清点,并没有丢失的情况发生。

    刘备的脸都青了,不过他再郁闷也不会知道,诸葛亮是天才发明家不假,但李重的阵营中有个天才中的天才,在科技指数上,李重完爆刘备一条街。

    被连续射杀,王平的军阵不可避免的出现慌乱,周瑜趁着这个机会,立即指挥步兵发动一次攻势,绞杀了上百敌军。

    周瑜的指挥艺术远胜于王平,占到便宜之后,立即就将战线拉了回来。马均连弩不光有数量上的优势,还有射程上的优势,有这么明显的优势,周瑜要是不会利用,那周瑜就不是周瑜了。

    没有人会干打不还手的,邱少云那样的战士只存在于宣传之中。(当然,蜘蛛也怀疑一点,邱少云被烧死的时候,手榴弹和子弹不爆炸吗?军事达人给解释一下。)

    几乎是下意识的,王平的弩兵展开反击,开始扣动连弩的悬刀。诸葛连弩的杀伤距离是五十步,但不代表诸葛连弩的射程就是五十步,所以周瑜的兵卒一样受到攻击。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作为一个主将,在战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说距离。占据上风的周瑜可以很从容的观察距离,调整战线的进退。但是王平不行,王平不光要把心思放到步兵、弩兵身上,还要防备周瑜的骑兵。

    王平必须留下一部分弩兵严密监视这些骑兵,不然的话,一旦被骑兵杀入阵中,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上千支弩箭在空中来回穿梭,如同飞蝗乱舞,每一次俯冲,都会将数十名兵卒钉在地上,眨眼之间,战场上就鲜血淋漓。

    一直等到双方射过五轮箭雨,刘备坐不住了,高声喊道:“鸣金收兵……”

    刘备必须要替王平下决断了,不然的话,双方在射上一两轮弩箭,王平能不能回到石城都是问题。

    周瑜不怕,什么时候撤军都可以,王平必须要预留一部分箭矢,用来对付周瑜的骑兵,如果弩兵不能对骑兵进行火力压制,呵呵……后果就不用提了。

    进攻容易撤退难,王平的军队往后一动,周瑜立即做出调整,命令一直观战的骑兵向前移动,做出攻击的姿势。骑兵一动,马蹄滚滚,雷霆万钧,王平立即改变阵型,将弩兵调到两翼防止骑兵冲阵。

    调整阵型是需要时间的,王平撤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周瑜立即命令全军压上,对王平的军队进行疯狂的打击。

    如果说一开始周瑜的弩兵还悠着打,那么现在他们就完全放开了,一时间,战场上风云突变!箭矢遮天蔽日,呼啸连连。

    在三息之内,有将近一万五千根弩箭冲天而起,又俯冲而下,落入王平的军阵之中,一下子就将王平的军阵清空了一大片。

    突如其来的打击顿时击溃了刘备的兵卒,他们开始四散奔逃,留下一地密密麻麻,如同麦秸一样的箭杆,还有被射成筛子一样的友军。

    王平运气好一些,没被密集到令人发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