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力不足,出现问题后,都在问责的范围内。因此,各级官员及其他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必须积极作为,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承担好自身的责任。
问责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形成健全并有效的问责制度,是衡量成熟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完善问责制、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职权与责任对等的原则,核心是强化责任追究。有权必有责,政府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为不作为(有权不用)、乱作为(滥用权力)或不当作为(工作过失)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设透明政府的关键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核心是强化民主监督。健全问责制度,不仅是责任政府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要求。因为,责任追究不仅必须要体现法治的原则和民主监督的要求,而且必须要为维护法治和民主服务。问责制度不仅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问责制度是一种追究公职人员责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度。可以说,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一种对政府内部不当行政行为或官员个人生活问题很有杀伤力的铁面无情的制度。
在中国,目前尚未形成西方国家那么完善和严厉的问责制度,但是,党和政府对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态度是坚决的,并且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的工作始终没有放松过。
现在大都把问责的矛头指向行政机关(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干部,这是必要的,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仅向政府领导问责是不够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所谓问责,应该是问公共权力运行之责,重点是问公共权力机关(机构、单位)的领导干部之责。行政机关是公共权力最集中的机关,应当实行问责制,但是,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掌握公共权力的机构和单位也应当实行问责制。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够公平地对所有公共权力机关的领导干部实施问责的程序和机制,同时,还应该制定一个对所有领导干部都适用的从政治和道义层面实施问责的规定。
具体业务层面的问责是一种个性问责,问责的实施必须要以不同类型的公共权力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为依据,而政治和道义层面的问责,则是共性问责,就是说,政治和道义层面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应该是所有公共权力机关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在政治和道义上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不允许有双重或多重标准。
首先,应该坚持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一个领导干部有多大的权,就必须对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坚决改变现行责任追究中“追下不追上”、追执行者不追决策者、追当事人不追管理者,小官为大官当“替罪羊”的现象。
其次,政治和道义层面的问责规定应与法律法规和纪律条规相衔接。政治和道义问责、纪律追究、法律追究,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递进关系,政治和道义问责是前提和基础,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同时可以为进一步的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扫清障碍。
第三,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需要从政治和道义层面问责的问题,往往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甚至是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造成了不良社会后果的问题。政治和道义问责是一种民主监督方式。而实施民主监督的一个起码的必要条件,就是要让民众知情,让民众知情的前提是事情的全部经过必须公开透明,所以坚持公开透明是确保问责制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之一。
第四,问责规定的具体条文必须坚持适用性原则。建立政治和道义问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每一项问责规定条款的确定,都必须以是否适用作为基本标准。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问责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监督制度和处理方式,运用问责这一武器对官员进行监督,形成社会压力,赶问题官员下台,已经成为反对党和广大民众的常用手段。
政治和道义层面的问责,其实质就是依据宪法、党章和公务员法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对公共权力机关的领导干部履行领导职责及其后果的责任追究,对领导干部的生活自律状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责任追究。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国家的公共权力掌握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及人民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手中。所以,问责制度的适用范围应该包括上述所有机关和单位的领导者。
第二十三章官与危机
23。1官与危机
明朝崇祯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官员向皇帝建议,多征税,然后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再去剿灭农民起义。刚开始确实有效,银子多了,兵也多了叛乱也平息了。但是后来情况就不对了。下边的官员不停地多征税,到了老百姓承受不起的时候,老百姓加入叛乱队伍的速度和规模都陡然上升,皇帝新增的军费和新增加的兵力,都不足以镇压新制造的叛乱。征税的压力越大,反叛的规模越大。帝国新增加的暴力敌不过新生的反叛暴力。全国形势到了这种地步,崇祯就走投无路了。形成了一个U形死弯。
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在国际予警范围之内,而且几乎比世界任何国家都严重。
著名的“基尼系数”就是一套预警机制。0。4是它的警戒水位,超过0。4后,这个国家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中国1980年设定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的时候,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为40元左右,主要是为富裕阶层设定的。但25年以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却成了中国工薪阶层。就中国社会各阶层纳税比例来看,广大工薪阶层的痛苦指数相对富裕群体无疑是巨大的。
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之不合理,主要来自两点:一是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二三十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却25年始终不变;二是纳税主体不是富人而是广大工薪阶层。
本来贫富差别并非都是坏事,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的社会是必需的,是有益的和健康的。但贫富差别的加大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关键是怎样确定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
中国这么高的税负,一方面源于税收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是没有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中国是一个极容易感染仇富心理的国家,仇富心理在我们的民族当中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极为肥沃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劫富济贫历来被认定为侠肝义胆的一种美德,又历来被界定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正义冲动。
官员的贪污腐败、欺压百姓、违法乱纪、不严格执行政策,将激化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引发进一步的社会危机;换句话说,治理危机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经济或社会危机的导火索。
社会不平等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面负影响。贫困的农民、无法就业的学生和失业的工人都将成为不稳定的社会力量。贫困也会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不平等的结果会在社会秩序中得到反映。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说: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有希望。
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象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杀富济不了贫,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
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这样中国的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
农民有望进入社会中产者阶层。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23。2关于和谐社会问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字是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而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主问题。
“和”字有个口,“谐”字有个言,只要解决了吃饭和说话的问题,就和谐了。
“和谐社会”的提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倾向。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的敏感时期,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对于化解各种矛盾与挑战是至关重要的。
从战略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展示了国家的“软实力”。而毫无疑问,随着国家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实力将得到大大提高。一个和谐社会到底需要那些要素?
一是责任,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国际经验证明,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可能长期繁荣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责任感,社会精英只会创造出狭隘的理论,而不能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如果没有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的基本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之一。
二是社会组织。和谐社会要求推进政府的问责和善治,这样有益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责任意识。如果社会是和谐的,社会的组织就必须健康发育,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政府自己能够全部独立完成的,社会组织的发育不仅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务,还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
和谐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一是推动社会公平;二是完善社会组织;三是集聚社会资本。
一个人有机会从政,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荣誉在其中,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无论价值观如何不同,从政都是地位显赫,令人向往的事情,即便是经济状况再差的地区,也绝不会缺少从政的人。所以在西方社会,从来就不让从政的人在经济上有大富大贵的可能,从政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监督,从政的人没有特权,甚至连普通公民一样的隐私和自由都没有,这样才能使从政的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也平衡了没有机会去从政人的心态。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和谐社会是一个给弱势群体争利益、赋权益的社会;而不是一再为官员增加利益的社会。干群之间,强势弱势之间的经济利益一旦严重失衡,这个社会就无和谐可言。有权力制定政策的人,先为自己制定一个优先享受的待遇,得到实惠的政策,这还叫公平吗?这种不公正的行为是执政者自己带头干的,这个社会还有和谐吗?
种种事实证明,能够破坏社会和谐的祸首,并不在这个社会的外部,而是社会内部的部分官员对民众根子上的不信任。和谐并不是没有利益分殊,而是知道利益分殊,却能够通过民主手段避免零和博弈。人们的分歧并不在于谁要社会公正谁不要社会公正,而在于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不公正,怎样才能克服社会不公正。
和谐社会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以社会科学为指导;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只有运用社会科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只能是知识社会。和谐社会的和谐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空中也有过和谐社会;我们今天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当是知识社会。今天有些不和谐是愚昧造成的。无知带来不和谐。
贫穷、愚昧、腐败是社会的三大毒瘤。
一切向钱看的极端正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识形态的支撑。“信用”可能是时下我国国民最缺乏的一种道德资源。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纲领。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显然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被少数人占有了,这个社会虽然发展了但未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也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在政治高压下,社会可能是稳定的,但不一定是和谐的。
和谐社会的建立有三个重要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
社会基础,就是社会分化不太严重。如果社会分化严重,两极尖锐对立,人气就很难理顺;政治基础,就是必须有一套调节利益冲突的机制;思想基础,就是人们能够接受一个共同的看法: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不是每个人互相为敌的群体,而是互相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这个社会如果不好,大家都会受损,对所有的人都没有好处;这个思想基础是社会内部的,而不是靠第三方来调节的。
中国的社会分化之所以变得如此严重,跟我们政治体制里没有一整套利益协调机制有关。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同样重要。
目前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公平”问题;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还是“公平”。
为什么群众如此关切公平?因为国人从历史上就坚持不懈地追求公平,并把公平作为徘徊社会关系、协调利益分配、稳定群众情绪、凝聚民族精神的基本砝码;也由于社会上不公不平的问题已经表现为危害社会安定、影响群众情绪、困扰群众生活、离心和谐关系的“腐蚀剂”。
在不大公平或者大不公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由此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