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123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23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对峙,刘繇出马喝到:“孺子何来犯我疆界?”

    孙权不甘示弱,竟是不顾属下反对,策马出阵道:“汝进犯曲阿,凌虐我兄弟,屯扎丹阳多年,无德施于黎民;自古乃有德者据州郡而施仁德,此间岂容你空座虚席,尸位素餐?”

    刘繇大怒,喝道:“谁能给我擒下此子,赏千金!”说罢,部将于糜出阵讨战,直取孙权;孙权不急,未几,身后部将蒋钦出阵,与于糜大战。二人交战十合,于糜被蒋钦抓了个空隙,一枪刺于马下;刘繇大惊,又是一阵高喝,部将樊能出马来取孙权,却被蒋钦拦住,二人交战片刻,樊能见力不能支,拨马就走,马不及蒋钦快,一枪正中心窝。

    刘繇见瞬间损失两员大将,心如刀绞,望着对方十三岁的孺子,心中震怒,暴喝道:“汝这孺子,若非仗着几员勇武骁将,其能胜我?”

    孙权大感羞恼,弯弓搭箭,如凌空出击,箭矢自刘繇耳根滑过,竟是将刘繇身后的小卒杀死。刘繇大惊,孙权却是在此时趁机掩杀,刘繇大败,部将张英、张横等悉数死于乱军之中,余众皆降。刘繇只留得数十骑,往西前往豫章投靠宗亲刘表去了。

    孙权得胜一仗,军心大振,恰逢斥候来报,周瑜已经夺得秣陵。孙权便起寨移兵秣陵,任周瑜为牙门将,新进的陈武身长七尺,面有异象;恰逢孙权碧眼紫须,看的极其亲切,任为校尉,随军左右。

    众人于秣陵大殿坐毕,周瑜出列说道:“如今我军取了秣陵,安抚民心,太史慈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屯扎在泾县,不除必是心腹大患!泾县地处丹阳腹地,若任由他发展,必然危机丹阳治安,不除不行。”

    “公瑾以为如何?”程普恭敬问道,毕竟此战周瑜贡献极大,而且计略无双,忠贞不二,与之说话汝饮醇醪,沁人心脾。程普从未服过多少人,孙坚算一个,他周瑜也算一个。

    周瑜提议道:“斥候来报,太史慈新征兵马约有两千,尽数屯扎于泾县;我军只要包围泾县,留一口放他出去,设下伏兵,皆是是杀是降全看他的意思。泾县一下,我军便可乘胜南下,破新都,巩固鄱阳,取吴郡许贡、严白虎等贼;事毕,连会稽王朗也逃不出我等手心!”

    这是一个绝佳的计策,毕竟江东这么多年来都是无比安稳,没有爆发过太大的战争,孙权新来,必须趁这机会连续攻克吴郡与会稽郡。如果稍有怠慢,假以时日,许贡、严白虎、王朗等人必然招兵买马,巩固防御,到时候再想攻下这些地方就难了。

    另外,吴郡的太守乃是许贡,严白虎是占据乌程的山贼,手下握有精兵万人,自称东吴德王,实力比许贡更为强悍。但因为许贡对于严白虎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人也是相安无事。

    如果时间一久,说不定许贡与严白虎还会联络在一起互为唇齿,破之极为艰难。

    哪知孙权力排众议,反是说道:“如今我等刚下秣陵,岂能再度发兵?不若在秣陵屯扎些许时日,待今年秋后丰收,我军兵精粮足之后再言南下之事。既然我军要长久屯扎江东,岂能罔顾黎民感受?”

    孙权这句话充分暴露了他守成的弱点,他不是没有扩张的野心,只是他的野心与孙策相比太过安稳,以至于没有极大的胜算都不愿轻易出兵。这一点,孙策不知比他强了多少!

    果然,孙权一言立马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尤其是张昭,持着长辈对晚辈的语气责骂道:“我主意图睥睨天下,岂能独据江南一郡?若快速攻下江东,施恩于民,岂不长久之策?”

    “这……”

    孙权的这番言行着实让这些人有些失望,毕竟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迅速攻下江东才是长远之策,这孙权的眼光怎的如此狭窄?就连程普心中都觉得,孙策比他这弟弟强了太多。

    或许是从小受到神童的待遇,众人对于孙权的要求极高,丝毫没有顾及到此刻的孙权仅仅十三岁。他们甚至经常拿荀罡与孙权比较,以至于孙权常常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

    果然,如今孙权另有打算,又被所有人一致反驳。

    但孙权偏偏不信邪,尤其是张昭对他的训斥让他极其不满,他当即喝到:“某意已绝,秋后出兵!”说罢,立马叫散会,也不给众人辩驳的空间。众人面面相觑,竟不知说什么好,年纪轻轻却一意孤行,如此岂能奢求征战天下?

    “罢了罢了,从长计议吧!”

    众人皆是悻悻离去,唯独周瑜瞥了一眼孙权,意味深长。

    跟着孙策,果然没有错……
………………………………

第二百零六回 太史慈逃亡

    一般所说的江东一般是江东六郡,乃是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庐江郡、豫章郡以及九江郡(一说庐陵郡,但庐陵郡建设于建安五年,比九江郡更晚)。在其后的多年里,江东六郡曾多次因为政治需求被分割,划分出淮南郡、蕲春郡、鄱阳郡、建安郡、临川郡、新都郡等等,可能是东吴为了将自己的地盘显示的要大一点才设置的。

    袁术在淮南,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建安四年改回九江郡。而孙权除了荆州,基本上便是被禁锢在扬州五郡,这辈子都没有逾越过那道门槛。

    如今孙权得了丹阳郡,尚且沾沾自喜,但丹阳之中却依旧有许多刘繇旧部,个个拥兵自重,严重危害到孙权的统治。而太史慈便恰好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收拢刘繇旧部,再加上自己新征兵马,总计两千有余,皆是屯扎在泾县。泾县乃是一个大县,地处丹阳中央,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孙权却只顾在秣陵巩固自己势力,却丝毫没有顾及到来自丹阳内部的危险。

    周瑜战略眼光与孙权明显不同,泾县他势在必得;而且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若是能够收为己用最好不过。当然,是收给孙策用,不是孙权用。

    在一个春夜,周瑜与程普等人秘密商议完毕,众人皆以为泾县必须拿下;只不过孙权要求年秋之前不准出兵,实在是让程普等一干老臣急坏了。不过周瑜似乎并不害怕,他要求先斩后奏,泾县拿了下来,孙权也无话可说。

    得到了程普黄盖等老臣的同意之后,周瑜便偷偷领了本部两千人马,趁夜径直朝泾县奔来。泾县奔来就是个大县,两千兵马想要将之围困似乎并不太可能。好在丹阳太守周尚,也就是周瑜的叔父又偷偷支援了周瑜三千兵马,周瑜手中的部队才渐渐有模有样。

    次日清晨,周瑜领兵于前门搦战,太史慈听闻周瑜领兵到来,也听说过此人名声,闭门不战,周瑜便将泾县围困,独留西门,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手段。

    如果想要将人困死,那就要四面皆围;但周瑜并不想这么做,他不能打持久战,不然孙权必然生疑。所以他强攻另外三门,留下一门让太史慈逃跑,西门外又埋伏有伏兵,太史慈怎么说都会被擒下。

    自此三日,周瑜每日连连攻城,而太史慈手下多是山野村民,被强拉来做兵壮,日日守城,苦不堪言,每日降者甚多。久而久之,原本两千人的部队仅剩几百人尚在死战。周瑜深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不敢太过逼迫,便令手下深夜登城,延城墙防火,敌军果然大乱,太史慈见泾县也守不住了,连夜从西门奔逃,周瑜除了三日时间,几乎没有花费多大力气便攻下了泾县。

    不过泾县并非周瑜所要,他心中更重要的是太史慈这员骁将,即便不能收服,那他也必须将之杀死,否则后患无穷!西门之外早有伏兵,备有绊马索,就等太史慈到来。

    但或许就连周瑜也没有想到,太史慈慌乱之中却也机智不减,遇见能够隐遁人马的丛林、沼泽地带他便立马换路,从只有自己知道的小路遁走。一路之上埋伏良久的伏兵没有遇见太史慈,连忙到周瑜帐中汇报。周瑜大惊,急忙自带数十兵马,循着马蹄印追踪太史慈。

    一路西进百里便是长江岸口,若太史慈借此逃跑,那边是放虎归山!好在太史慈人困马乏,周瑜率领几十名骑兵连夜奔波,终于在天明之前,遇上了在长江口寻找渡船的太史慈。

    太史慈连夜奔波,人困马乏,只要周瑜等人一拥而上,便能够将之擒拿。不过若是如此,太史慈必然背水一战,即便最后累死,说不得还能将周瑜一众全数拉来陪葬。

    果然,太史慈见周瑜率兵到来,不顾身体疲乏,立马背对长江横枪立马,似乎表明立场要与周瑜死战。周瑜见状也不着急,而是下马说道:“阁下,在下庐江周公瑾,能否与阁下一叙?”

    周瑜的名号江东几乎无人不晓,不仅他一家上下出了俩三公的缘故,就连周瑜本人也因为文武双全、精通音律而名扬江东。太史慈未曾想到,竟然是传说中的周美郎亲自带兵拉捉拿自己,当即在马上回应道:“尊驾大名如雷贯耳,只恨子义与尊驾敌对,恕在下拒绝!”

    周瑜思衬良久,竟是微微一笑,解下身上的兵刃,略带挑衅的朝太史慈道:“太史慈乃忠义之人,在下手无寸铁前来与阁下一叙,想必阁下不会加害!”说罢,周瑜也不等太史慈反应,径直走了过去。

    太史慈见周瑜如此信任自己,又望着得到军令而逐渐后退的数十名骑兵,心中不仅不疑反是感激,当即下马与周瑜行礼,开门见山道:“尊驾可是来招降乎?若是如此,恕在下宁死不从!”

    周瑜闻言一惊:“却是为何?”

    太史慈向东方望去,拳头渐紧,答道:“依在下所想,某在泾县多日,孙权早已该派兵前来围剿,如今迟迟未动,只有自秣陵传来的安抚百姓的条文。又过了如此长久的日子,阁下才姗姗来迟,想必是孙权想要先巩固丹阳事业,进而缓缓侵吞江东吧!”

    这太史慈不仅勇武过人,还有这般军事头脑,周瑜暗暗称奇,对于一员将领他也不多加隐瞒:“我等早已劝诫主公,让他速攻泾县,进而取吴郡、会稽郡以及豫章郡,不到半年便可平定江左。无奈……哎,实不相瞒,在下此番前来围剿,也并未告知主公……”

    太史慈见果然如此,心中竟然为周瑜感到愤愤:“如此主公,只能安坐他人打下的基业,自己如何能够争夺天下?安抚州郡,只需要派遣一官吏便可,岂能让所有士气正旺的部队停歇?在此人手下,某之勇武,只怕根本无法施展!”

    周瑜虽然深以为然,却又故意反驳道:“汝在刘繇手下不仅不得重用,刘繇本人也只是守成之人,为何你愿意忠诚于他?”

    说到这里,太史慈仿佛想起了什么,态度瞬间改变:“武人所奉者,唯义字而已!刘繇乃吾伯乐,纵然他无法让我展示所有实力,但也未曾亏待于我,若非遇到与之匹配的伯乐,我何忍叛之……嘿嘿,若如今在秣陵的是孙策,我说不定还愿意投靠。”

    周瑜与之交谈甚久,发现太史慈似乎很是看好孙策,心中暗喜,故作惆怅道:“然而孙策有弑父嫌疑,不忠不义……”

    此乃周瑜欲擒故纵之计,因为为了贬低孙策,孙权已经打破当初程普的规定,前不久派人将孙策的“劣迹”散布出去,以巩固自己江东势力。虽然他的举措遭到程普等当事人的一概反对,但孙权一意孤行,为了打压自己的兄长根本不择手段!

    果然,太史慈闻言立马火了,怒道:“纵然我对孙策知之甚少,但弑父之举岂是一英武义士所能做出?吾听闻汝乃孙伯符异姓兄弟,如今不仅不信任他,侍奉左右,反倒投靠与之敌对的孙权,真无信义也!某宁可身死,也不愿投靠此等不忠不义之人!”

    连太史慈这种外人都选择相信孙策,而孙坚的家臣反而抓着孙策不放……哎,这不就是在故意撵走孙策,好让孙权上位吗?想必程普看到如今的孙权,心中也会有两分的后悔吧!

    见太史慈这般模样,周瑜也不再隐瞒,说道:“实不相瞒,在下既然是伯符义弟,岂能做出背信弃义之举?”说及此处,周瑜压低了声音,免得周遭的人听见,“某帮助孙权攻取江东,只为来日迎回伯符,取得天下!若子义有意,可前往荀罡处投靠伯符!”

    太史慈闻言大惊,他没想到周瑜还有这般打算,虽然他打算斥责周瑜毫无信义,但心想这不过是一个计谋罢了,所谓兵不厌诈,他侍奉的本来就是孙策,如今诈降孙权,何来无信无义之说?只能说孙权自己傻,信了自己的敌人罢了!

    更何况,太史慈自己倒也想看看孙策为人,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一般英气非凡,令无人沉醉其中。思来想去,太史慈咬了咬牙,答应了周瑜。如果孙策不合自己的意,那自己再回到刘繇身边也不迟。

    “某已安排人马带你渡河,我佯装被你打伤,你趁乱逃跑。切记,一路之上莫要遗漏身份,前往荀罡处也不可表露自己才能,免得被荀罡发现!将汝扣留!”

    太史慈会意,随即佯装一言不合将周瑜打伤,周瑜应声倒地,周遭人马连忙上来救援。太史慈便趁乱上马,顺着长江逃跑,果然遇见周瑜所说的渡船,船上之人正是自己的同乡马忠;马忠前番被周瑜俘虏,便投靠了周瑜,周瑜以他忠勇,便将此事交给了他。

    见周瑜追兵将至,太史慈赶紧上船渡江;追兵又放出乱箭,皆是被太史慈挡回。未几,江面之上雾气四起,渐渐寻不得太史慈踪影。

    众人见太史慈成功逃离,心中愤愤,四处寻找渡船要渡江追逐太史慈;唯独周瑜,先是故作懊恼,进而背过脸去,露出了一抹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

第二百零七回 帝不帝,臣不臣

    自古洛阳长安都是被称为两都、二京,长安便是西都,原本是富饶的象征,就连外国使节来到中原,皇帝都会让他们在洛阳或者长安转一圈,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汉之富饶,非番邦可比!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距就在这里,所以许多游牧民族向往中原之富饶,不惜让自己子女到敌人首都作为人质,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学习农耕民族的富饶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