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全部要一一堆理,一步差错,后果都很严重。毕竟皇帝诈死这步棋,似乎历史还没有出现过,也有许多风险。
还有云朔这步棋,牌面揭开,哦,原来如此。但没有揭开之前,谁能猜到?那么全部成为的诸葛亮了。历史的诸葛亮肯定没有这么大本领的。
从呼罗珊与信德获取了大量财富,也是最大的关健。没有财富赏赐,军心不稳,也会出大事。并且有了财富,就能拉拢西域各族。其实李威手中的唐军不多,从青海到碎叶城,仅只有十几万人。断断续续的战争,死伤惨重。这一战打得李威很肉痛。凭手中的唐军数量,起不了震赅作用。呼罗珊的波斯兵是不能抽调的,吐火罗的士兵同样不能抽调的。不抽调,兵力不空虚,论钦陵就不会打主意。一抽,论钦陵有可能又要来了。毕竟他手中继续执掌着大权。还有,要支援波斯。
天山南边的军队,同样不可抽调太多。
但河中各国,与天山北边各部,若能抽调,会抽出来多少人马?另外,还有回绕等铁骨部族人,特别是回讫人,酋长比粟与李威还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
因此,没有要河西吐谷浑,也是因为兵力不够的原因。但必须将它打残了,让他们对河东不能构成威胁,这才能将青海的主要兵力抽出来。
这样大规模的动兵,需要财帛的,朝廷不会提供,自己手就必须得有钱。天下熙熙攘攘,皆逐利往。没有利,谁会听你的话?
这是一步惊天大局,尽管有许多地方不完美,比如李义琰之死,再比如江四斤全军覆没,经过多年载培,江四斤也是一个优秀的将才。国家将才青黄不接,李谨行与契芯明渐渐年老,江四斤之死,让李威很心痛。不过秋仁杰是要保住的,历史记得不多,但记得一句评价,说武周政权几乎靠秋仁杰撑起一半的天空。不过总的来说,到目前,没有大的差错。
得到了情报,道真不敢怠慢,全城戒严,又从各地将兵力抽调来。
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他仅是新任的朔州都督,能调动的仅是朔州的军队,突厥大军南下,天知道他们攻击那一个地方。其他各州县官员将领皆不肯分兵给他。
可也有办法,朝廷斩杀了温博与伏念,特别是阿史那伏念,人家都擒获了温博前来投降,几乎让唐朝兵不血刃就将暴乱平压下去,虽有过,也立了大功,然而也被斩杀了。所以突厥各部十分不服。这也导致了道真在各部中威信下降。
当然,他若是反叛唐朝,声望远比阿史那骨咄录高得多。
不过还有一些部族,继续对他效忠,陆陆续续的,抽调了近两万军队,驻扎在朔州城中。一颗悬着的心这才定下来。所以这封信来得很及时,若是再晚一步,他就没有这个准备时间,朔州城会很危险。一旦城破,道真被俘,李威又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刚准备完毕,阿史那骨咄录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一路打着匡复唐室,消灭乱武的旗号,直奔云朔。道真立即用快马将消息向洛阳禀报。有一个时间差的,从朔州到洛阳不象青海那么远,也需三天四才能将消息送达,还要准备军队,武器,物资,粮草,再大军北,需要的时间更长。好在去年风调雨顺,新式和植方法的出现,只要一旦风调雨顺之年出现,粮食马就会出现盈余
其实若不是灾害连连,以及兵事不断,唐朝的粮价会便宜的可怕。一是产量高了,二是不再象以前那样实行轮耕,空置的田变少了,三是新犁的出现,使许多丘陵一带碟子大碗大的田地得以耕种,不但耕地增加,亩产也渐渐逼近了每亩地三石。
说起来后人会觉得很好笑,就算包括轮耕和绿肥植物在内,平均下来一年也有一季半的收成,居然只有三石产量。但在唐朝意味着什么?产量几乎增加百分之五十!更多人接近温饱生活,实际人口也在增加,十几年下来,比史最少增加了四百万以的人口。但这一点,没有人能看出来,更不会想到。
所以李治与武则天对李威十牟忌惮,儿子在百姓心中地位太高了。不仅是造福了农民,还有工匠,与商人。但最主的受益者,是整个国家,以及朝廷。连武则天似乎在也受益,江南兵乱,居然还有闲钱免河南与关中两道一年的税务。此次发兵,国库也不感到空虚。自从青海大战后,这才通过几年的时光,就恢复到如此的地多?
开始突厥兵锋没有指向朔州,默啜与元珍分成了两路,默啜沿着黄河,直扑岚州,又来了。元珍率军直扑云州,也来了。这两州在突厥人多次催毁下,几乎快成为一片废墟。
云州与岚州刺夹向道真求救。
道真与哲都很疑惑,有人送信,他们能理解。道真在突厥也有很大的影响,也许某个内心亲道真的突厥将领,暗中派人送来的情报。可是情报说突厥人主要矛头是对着自己来的,为什么反而成了两边的云州与岚州?
道真将哲喊来,问道:“要不要派兵营救?”
云州与岚州刺史皆是汉人,自从东突厥多次暴乱后,朝廷开始对突厥人产生浓浓的戒心。若是不营救,小人作祟,有可能自己叔侄二人,会被那个手段比男人更暴烈的太后斩杀。
阿史那哲想了一会儿,说道:“叔父,还是派斥候再打探一下。
“也好。”
主要是能力问题,若是李威在此,会重用斥候,什么消息也回馈过来了,何必商议后再派斥候?
斥候打探了一下,迅速回来禀报,大事不妙,骨咄录东西两路仅只有五六万军队,中路还有一支大军呢,十几万人马,正在向朔州赶来。
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
本来数次打击之下,突厥人很凄惨,然而后来的政策过于优厚,不仅将河套云朔等地腾出来,安屯突厥降户,遭逢灾害之年,国家还主动拿出粮食进行赈灾。因此几十年后,突厥人口迅速膨胀起来,人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原。所以这几次暴乱,最多时居然达到了三四十万大军。要知道,即便现在的唐朝,若是抽调三十万军队,是多么的吃力?
所以国与国之间,仁义这东西别当真,当真了自己也就犯傻了。仁义可以做为一个幌子,小仁小义的,比如李威在西域做的,比起资质,也许他不及历史许多人,然而务实的作风,却远胜过许多英才雄才。
阿史那道真吓了一大跳,连忙派人送信给云州刺史秦中羡与岚州刺史李叔障,我没有办法分兵给你了,马十几万骨咄录的中军就要来到,如有可能,你们还是分兵给我。
秦中羡与李叔障无奈,只好向他州求救。
此次胜州都督王立本与夏州都督李崇义倒是营救及时,可两人也不敢全部分兵。丰州已经糜烂,胜州首当其冲,万一突厥再派出军队从丰州而下怎么办?不但如此,丰州乃是史大奈部,其府兵皆是突厥精骑,并入东突厥后,进一步增加了骨咄录的实力。而且这些府兵对丰州胜州河套南北地形十分熟悉。倒了一大堆苦水,仅派出少量援兵。
李叔障只好向蔚州、易州与幽州到处求兵,情况一样的,东路也有许多道路,让突厥人顺利南下,各州刺史心中同样害怕,也派了援兵,只是数量很少。
默啜兵临岚州城下,岚州城驻兵加夏胜二州派来的一千多援兵,满打满的,不超过七千人,秦中羡害怕,想要弃城逃走。这时,一个名将终于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岚州稗将杨玄基,在史正是他与奚人新城一战,大败剁万荣,生擒孙万荣头号心腹何阿导致剁万荣无路可逃,为部下所杀。可惜功劳被武承嗣与武攸宜抢走。
他一把将秦中羡拉住,说道:“使君,不可。既然突厥中军十几万人直奔朔州,岚州必不是突厥人的主要目标。再说,神都已经在发兵,我们只要坚守不足一月时间,朝廷援兵就会到来。一旦我们撤走,后方并州就会危险。若是并州有事,你我人头皆不保。突厥人让末将来应付。”
没有敢出城应战,据城而守,所遇的对非常强劲。此时,前年突厥人入侵岚州,杨玄基将他们击却,不是击败,是打跑了,总之,占了风,稍有些名气。可岁数小,官职低,还没有弓人注意。默啜也是如此,若不是侵入西突厥一战,人们还不知道这个名字。
两员大将于城城下率军拉开了会战。
才干默啜占据风,兵力也占据风,然而如杨玄基所说,默啜其意不在于岚州城。看到岚州城一时半会拿不下来,兵锋一转,直插朔州后方,抄去道真的后路。
另一边就没有州幸运了。
在阿史德元珍的疯狂攻击下,云州城摇摇欲坠,李叔璋一看形势不妙,在突厥攻城的第四日夜里,悄悄打开南城门,率部南逃。云州城再次丢失。
阿史德元珍也率兵沿着桑干河向西而来,抄住朔州城的后路。
中路骨咄录自己,这时候率领十几万军队,抵达朔州城下,三路军队将朔州围得水泄不通。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章 定(二) 午后方晴
骨咄录没有将全部兵力围于朔州城,默啜率了一部兵,扎于桑干河源,元珍率领了一部分兵力,扎于雁门关北侧。还有其他两路人马,一东一西,防止唐朝援兵到来。
但大部分兵力用来围困朔州。
孔正方在青海也见过大军调动,可顶多几万人。猛然看到十几万军队,军营连绵了几十里,一望无际,每天仅宰杀的牛羊就达到了几千头,还不包括吃的粮食。
他有些色变,不知道朔州城能不能守下巅
骨咄录不知道他想法,也没有工夫去理他,骑着马,来到朔州城下,对城头大声喊道:“我是阿史那骨咄录,请你们都督接见。”。
阿史那道真走城头,说道:“骨咄录,速速投降,突厥人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才好不容易拥有了这么多好儿郎,莫要让他们为你糟蹋了。”“道真,你错了。我们突厥人夏牧青草,冬栖山南,冰雪是美酒,风霜是甘泉。狼是我们的祖先,雄鹰是我们的朋。世最高贵的种族莫过我们突厥人,只是一时衰落,败于唐人之手。可是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那只是暂时的屈于人下,难道我们突厥要甘心做人家一辈子鹰犬吗?”
这小子,居然将李威抄袭的那首水龙调头的词句拿来引用。
不过突厥人是有很强的自尊心。
很长时间,中原人一直在向他们低头,李唐创业时候,也卑微地低下脑袋,向他们称臣。所以心中有强烈的自尊感。本来数次大败之下,这个民族应当走向灭亡了。然而唐朝的政策,又重新给了他们一次崛起的机会。在和和政策下,唐朝本土都是胡风大盛,包括李承乾居然将东宫布置成突厥的牙帐。
因此,突厥人自尊心从来没有停息过。
正是因为这和自尊心,奉职与温博一举大旗,立即聚兵四十万。兵败后,温博与伏念再聚大旗,依然聚集了十几万的军队。然后到骨咄录,动辄出兵十万以。
李威也考虑过突厥人这种心理,站在突厥民族的立场,这种精神很值得鼓励,可是突厥的崛起,伤害的只有中原百姓。不象大食,若是没有吐蕃策略危害到西域的统治,大食无论怎么扩张,几乎是无害的存在。
走到了彻底解除东突厥的时候!
城头站着的是汉将,骨咄录这番话起不到作用。然而站着的是道真,连士兵也多数是突厥士兵,道真不知如何回答。
阿史那骨咄录回过头,大声说道:“突厥的好儿郎们,你们愿不愿意终生做人家的鹰犬?”
“不愿意!”数万人齐声回答。
声安云霄。
骨咄录与道真的对话,是用突厥语说的,孔正方离得不远,两个人一个在城头,一个在城墙下,必须大声对答,孔正方也能听到,但听不懂。不过这不愿意突厥语还是能听明白的。
几万人的呐喊声,让孔正方闻之色变。
低声与一个百夫长交谈,才弄明白两人对答。心中想到,这个民族无可救药了。
无论唐朝对他们怎么好,只想着光复昔日突厥的荣光,还能不能忠心唐朝?
骨咄录又说道:“道真将军,你是处罗可汗的后代,身流着突厥最尊贵的血脉。难道你忍心,让城头的弓箭施加于突厥儿郎身吗?”
“既如此,你速速退兵。”
“非如此,此次我前来,是迎接道真将军回去,主持突厥光复大计,臣叩迎道真可汗。”骨咄录说完,立即伏。随着,突厥将士象波浪一样,一道接着一道,伏了下去。
道真气得发昏,站在城头嘴唇真哆嗦。
骨咄录伏了好一会儿,城头没有人答话,也不生气,笑咪咪回到大营,拍了拍孔正方的肩膀,说道:“孔君,你出的好计谋啊。”。
“那敢当。”,然而孔正方心中十分不解。
这一伏,城头多是突厥士兵在守城,士气皆无,拿什么来抵抗骨咄录的攻城?难道是陛下出错了主意?
城中道真更是困窘不止。就算勉强将城池守下来,今天发生的事,若是传到疑心病很重的太后耳朵里,自己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与阿史那哲商议了半天,也没有商议出来一个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府邸大门打开,又出现一封信,这一回写得有些多了。
道真都督,昨日骨咄录明请都督拜为突厥可汗,实借都督之旗,招抚忠于唐朝诸族子民。都督身为都督,身份尊贵,一入漠北,兵乃骨咄之兵,将乃骨咄之将。何人听于君命?目图将是君所,鸠药乃是君酒。不可不防也。骨咄曲解真义,突厥依附唐朝,丰年售唐之皮革毛角,荒年纳唐之援粮钱帛,仅几十年间,规模远胜于初。百姓安居乐业,各族和平好。几宵小之辈,为图己位,盅惑人心,兵革立起于阴山南北。两次大败,尸骨横于大漠戈壁草原,秃鹫啄尸于荒野之外。乌云压顶,血风裹沙。妻离子散,哀嚎遍野。
若能图成大事,亦无不可。都督再观西方数年,钦陵之智谋,吐蕃也鼎盛,然东败于青海,西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