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欠款。至于两渠,只好停工了。”
“你……”这简直是狡辨嘛,李治气青了脸。
心中很明亮,这是朝中二王相争引伸的产物,不过儿子非要将事情闹大,有可能很严重的,甚至严重影响今年这个名额换募捐,一个踊跃竞争,一个退怯,这个浮动有可能就达到百万缗钱。忍住怒气,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父皇,允许儿臣主查此案,还这些主动募捐商人的信心。”
薛元超一听急了,立即说道:“殿下不可,只是一名商人,朝廷出一张制即可解决。若殿下出面,天下百姓会有议论声。再说,仅是商人,苏州刺史又是曹王殿下,是宗室弟子。”
“薛相公,你说得好轻巧海市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是孤当初为财政所逼,想出来的应急之举。可才是开始,一旦繁荣起来,一年可为朝廷带来两三百缗钱的税务,不相信,你拭目以待,这个收益不会需要等候多少年。这才是税务的,大量的出口货物到外国,朝廷的产业,各个交税作坊的税务,为百姓谋利孤不提了,这又能为朝廷带来更多的收益。也就是一年五六百万缗钱。可是此风一开,几年后就萎缩下来。试问,一年五六百万缗钱收益,是不是一件小事?孤不知道了,你这个宰相怎么当的?”
不客气了,就是宰相也得掌脸
“放肆”李治再次怒喝。
职使相没有真相职务高,如果是六品官挂的同中门下三品,还是六品官。但权实际使相比真相还略高一些。中令只能掌管中省的事务,侍中只能掌管门下省事务,左右仆射只能掌管尚省的事务。最荣的是以三省长官带同中门下三省,真正的位极人臣,可到了巅峰,顾忌就会多,就是六部尚带同中门下三省,顾忌也要重,否则就离贬放之期不远了。
虽然李威是太子,这样责问宰相,是不对的。
李威说得再次夸大其词,可也不是没有道理,尽管是二王之争引起的,但此例一开,不仅海市,蕃市、关市与盐铁使的收入必然减低,萎缩不好说,可贪墨情况会多。
因此当初裴炎返朝,吏部铨选官员时,也慎重考虑过,应当说除天水才华略欠,可为官清廉,就是为了防止贪墨的,没有想到下去后没有多久,就犯了这个错误。但是雍王党也不好指责铨选人裴行俭,咬起来,自己一方更难看。
李威直接闭口。
反正要求摆出来了,同意开工,不同意散伙。
但多数人会意,太子这是漫天要价,等着陛下坐地还钱。张文瓘咳嗽一声,说道:“殿下,你亲自去,是失了体统。不如依臣之见,让狄仁杰前往扬州查办此案,如何?”
不能僵持,打一个圆场。
“张相公,也可以,但为了朝廷将来,务必严查此案。”
张文瓘苦笑,这件事想小都小不了,连两渠为此停工了,最少得有几十官员仕途就此毁灭。
李治还在愤怒,不过没有吭声,算是默认。当然,薛元超惶恐不安,心里面逐磨得立即出去,写信通知这个不真不假的大舅子。
看到李敬玄在写制,李治气得一挥衣袖离开。李威却立即追了去,然后扯着李治衣袖,道:“父皇,且慢。”
“你还没有闹够?”
“父皇,儿臣有一句话还没有说。争可以,其实争与不争,儿臣从来没有过问,是不是太子,是不是将来的储君,不是大臣说的算,无论再怎么争,还是父皇与母后的一句话。所以儿臣一度为了回避,跑到丹水。”
李治没有作声,也不相信。心里说,我都想废了你,让老子安宁几年,可大臣同意不同意?
“但不可误了国事。开柘疆土遥远,只说海市。海市现在规模小,未必珍惜,过几年父皇可以看一看,对国家有多重要。将来不谈,就是眼下,都会影响募捐,没有了充足财政,两渠如何施。而且计算一下费用,有可能丹水渠竣工因为经费,还要推迟一年两年。”说到这里,忽然附在李治耳朵边说道:“其实没有这件事,也要停下。丹水渠父皇没有去看,到处是泥泞,百姓过得苦,儿臣反复规劝,百姓为了一天那几十文钱就是不肯离开。许多民夫倒了下去,不停不行了。”
李治差点气晕,问道:“你刚才为什么不明说?”
李威一翻眼睛,心里想,我刚才明说了,你还会同意让狄仁严查此案?
李治也反应此节了,更气得眼睛绿绿的,想要吃人。不过一会儿又想到了一件事,这个孽子,虽然胡闹,每年都会做一些不成体统的事,但没有拿国事来胡闹,想通了,渐渐怒容消失。忽然大笑了几声,也没有理李威,径直离开。
这对父子的表情,让随行的太监,远处观望的大臣,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三百零二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
薛元超开始送信到苏州。
用快马送的,现在也没有飞鸽传这回事,那是小说中虚构的,倒是大食人为了航海摸清楚方向,船舶之间使用了飞鸽联系。可各种机密情报,或者军报,万一被射落,或者飞迷失了方向,落入他人手中,就会误大事。也没有密码这回事,若有密码,郭待封也不会用诗向刘仁轨求救。顶多有旗语,鼓语与号角语还是李威发明的。
这有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
因此,无论朝廷的情报,或者是私人的重要情报,还必须利用快马传递。顶多是马有多快。
可是薛元超就疏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太子为什么慢腾腾地返回东都,不是拿捏,不然也不会最后向父亲说出停工的真正原因,同样怕触动父亲底线。在这慢腾腾的返回过程中,刻意耽搁了数天时间,而在他出发之前,一大批人已经离开长安,利用这个时间差,赶到各个地方。也就是薛元超情报还没有送到李明手中时,人有可能早到了苏州扬州,在摸相关的情报。
……
打主意的人不仅是二王的派争,还有其他人,想混水摸鱼的人很多。
这些年明崇俨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注意到晒盐,让他捞了不少钱。连现在的许忠都穿得人模人样的,但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不会去感谢的。许忠从扬州悄悄赶到申州,将一个账册递到明崇俨手中,年关将近,盘算了一年来的收益。
明崇俨翻了翻,十分满意,对站在身边侍候的两个小妾说道:“朱儿,紫儿,从现在起,你们服侍忠伯。”
“阿郎,”朱儿紫儿花容失色,两个小妾长相很好看,是明崇俨花了重金买回来的,小妾过门,只能用买字,不能用嫁字,买卖小妾或者赠送小妾很普遍。甚至可以公开向好朋讨要朋身边漂亮的小妾,这不是侮辱,因为本身小妾不是人,在这年代只是一件物品。
但这个物品有思想,有感情,服侍明崇俨心里面愿意,人方中年,长得英俊不凡,可是许忠多大岁数了,整一个花白胡子的糟老头。
“收拾行李去”明崇俨怒喝道。
许忠感谢万分,点头哈腰地说:“谢过明大夫。”
“不用谢,这些年也辛苦你了。”
“明大夫,仆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
“仆有一个主意,此时陛下对太子不喜,所以将雍王捧来。是不是可以再推一把,在东宫弄一个巫蛊,会立即整垮太子。”
“不可。”
“为什么?”
“想在东宫弄巫蛊,某能办到。可还有一人,不得不防啊。那个狄仁杰,只要有稍许线索,就能查到我们。”
这就是狄仁杰的作用,否则这几年明崇俨早就不安份了。甚至一度明崇俨想派人将狄仁杰刺杀,可怕失败了引起的后果,没有敢动手。
“还有,你看问题不能看表面。陛下未必是捧雍王,虽然他病糊涂了,可有时头脑还是很清醒。雍王与太子差距太大,抬雍王,有可能是雍王一个机会,雍王却未必能笑到最后。陛下这样做,抬雍王是假,掣肘太子是真。千万不能想佐,还是一步一个脚印。”
许忠有些忽信忽疑。可没有多久,就听到朝廷派狄仁重查梁金柱一案,才相信了,来到明崇俨府惭愧地说道:“明大夫,仆远不及你。”
“次是某大意了,才输给太子的。既然许相公将你们交给某,某不会一无是处。”明崇俨自信满满地说。未必是捧雍王,可朝堂产生分裂,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又说道:“你立即派人替某办一件事,拿出一批钱来,将申州下官员百姓打点,让他们替某吹捧。特别是各个巡查考评的官员,务必重金打点。某要进京”
“喏”许忠高兴地道。
申州始终无用武之地的。想要替自家老主人报仇,明崇俨还得返回京城
……
混乱的政局,让许多人耐不住。
但有人在默默地捞取好处,武三思从岭南调回,职位小,没有人注意。又悄无声息地将另一个侄子武攸暨调回京城担任右卫中郎将,又是一个小官,还是没有人注意。再次将武懿宗调到大理寺担任大理寺丞,正当各位官员终于警惕之时,武则天停了下来。
其实调动后有些后悔,主要看到狄仁杰在大理寺对自己儿子帮助不小,所以觉得大理寺丞官职虽小,对自己同样会有帮助,眼热了一下。但这次调动,会让有些人误会,是针对狄仁杰的。
也就是打草惊蛇了。
三武进了京,官职小,停得及时,官员又将视线集中在二王之争。不仅是梁金柱一案,越演越烈,有许多地方做得过份了。其实李治最终默许了狄仁杰严办梁金柱一案,不仅是儿子先前的要胁,同样也是借机将这个风气来个急刹车。
争可以,不能影响国事。
这个想法,也是他一厢情愿。
二王之争是大争,还有一个争也没有停下来。接到青海的邸报,李敬玄又嘲讽了刘仁轨,说是坐拥数万大军,居然也让吐蕃杀害了千的百姓。什么名将,正如民间所传的那样,还不如第一次领兵作战的太子。
事实不是如此的,若不是刘仁轨坐镇,边境更会被吐蕃人骚扰,当然,刘仁轨心中也没有多大把握,否则也会早奏进谏朝廷派出大军,议战青海。李敬玄名声素来很好,这一句话就很快传出去。民间议论声也烈了起来。
对此,李威也无奈的,怎么说,李敬玄也替自己说过话的。于是装作没有听到。
又安排人将四个少女调回长安。有些乱,不免会有一些胆大的人起了糊涂心思,混水摸鱼。扬州已经不能再呆了,事情也过得久,裴雨荷进东宫当了太子妃很长时间,不会有争议。于是放在韦家。
也是最安全的一个地方。
不来到唐朝,就不知道这些门阀的强大,象后来武则天对付的陇右门阀,只是二流门阀,比如长孙,独孤,就是那样,也不敢斩尽杀绝。韦氏倒台后,韦家被杀得血流成河,但只是韦氏这一脉族人,不敢将整个韦家灭门,后来韦家做宰相的,节度使的,大臣将军的,还不知有多少。与皇室对抗,世家是居于弱者,但真斩尽杀绝了,这些家族相互联姻,连李世民都不能预料会发生什么事。要么象黄巢那样什么人都杀,什么人都吃,一下子将世家基础催毁,可是灭亡起来也快了。
但裴行俭忽然派人,邀请他到裴府一叙。
不知道什么事,李威来到裴行俭的府,一个小府邸,不大,也不算太寒酸,一般。裴行俭请他坐下,下人倒茶,裴行俭说道:“殿下,臣请你过来,是说一件事的。”
“请说。”
“这件事说起来时间很长,要从隋朝时说起,隋朝大将柱国韩擒虎的事迹,殿下想必知道?”
“知道,”正是他与贺若弼灭掉陈国的,是隋朝著名勇将,而且长相凶恶,一次突厥使者来,杨坚出韩擒虎,突厥使者看到凶恶的样子,竟不敢视。不过军纪松驰,又好争功,为其短。
“韩擒虎正是卫国公李靖的舅舅,卫国公家也是隋朝的官宦世家,因见其有文武才略,韩擒虎颇喜,于是经常与卫国公谈论兵事,甚至教导兵法。后来卫国公出仕,虽职低,又颇得杨素喜欢,经常与他交谈,席间多谈兵法,后来又赐其美婢于卫国公。”
大约就是后来李靖与红拂女传说的由来,但这样一说,李威就明白李靖后来军事天赋那么高的原因了。自身的天赋,加两个军事家的悉心教导,想不成为名将都不可能。
裴行俭又说道:“卫国公后来又收了两个学生。一个是奉太宗之命,教名将候君集,然察其有反心,只教了皮毛,没有教精髓。然后到邢国公苏定方将军,曾随卫国公突袭东突厥,邢国公率两百骑兵为前锋,乘天大雾,直冲敌营,杀得颉利可汗仓惶逃走。得到卫国公欣赏,又悄悄传授了兵法。没有传全,但传了精髓所在。”
李威默默地在听,涉及到的人不多,可每一个在历史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韩擒虎、杨素、李靖、候君集、苏定方,这几个人无论那一个人军事天赋都是最少是薛仁贵的级别。
“阴山一战后,邢国公回到朝中做了中郎将,闲置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卫国公已经去世,正好臣举了明经,担任了左屯仓曹参军,成了邢国公的下属。无意中与邢国公交谈,邢国公大喜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这一句话多少夸张了,当时苏定方还没有真正发迹,不过考虑到当时裴行俭有可能不足二十岁,只是一个九品的小芝麻官,很有可能不情不愿,说了此话,忽悠这个小伙子的。
李威忽然一笑。
“殿下,你笑什么?”
“孤只是在想,邢国公性格开朗,与程知节、刘仁轨皆是一路人,而裴侍郎你性格严谨儒雅,不知你们是如何相处的?”
裴行俭也是大笑,继续说道:“我当时也不信的,甚至不相信他得到卫国公的真传。不过他是臣的司,臣当时官又小,只好敷衍了事。”
说完后,两人再次对视,不约而同捧腹大笑。
“唉,当年臣是不该,邢国公为了让他学他的本领,又哄又骗,臣才勉强为之。后来到了西域才知道邢国公给了臣多大帮助。臣老了,正准备想今年职假时,到邢国公墓祭拜他。”
“裴侍郎,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