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13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13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弧赌诖臼隆贰ⅰ段饽诖贰ⅰ兜滦蚣恰贰ⅰ蹲佑文诰獯贰ⅰ对骄笥铩贰ⅰ段魇┲5┩獯罚幌戮碓弧对酵獯贰ⅰ对邮卤鸫贰ⅰ侗湓缴媳鸫贰ⅰ侗湓较戮贰ⅰ赌谘徘倏夹虼蠹恰贰V煲妥稹毒蹇肌肺轿懂j只》伪撰,诡云得之石匣中。《甹只》与彝尊友善,所言当实。今未见传本,其伪妄亦不待辨。以其续此书而作,又即托於撰此书之人,恐其幸而或传,久且乱真。又恐其或不能传,而好异者耳闻其说,且疑此书之真有续编,故附订其伪於此,释来者之惑焉。
  △《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晋常璩撰。璩字道将,江原人。李势时官至散骑常侍。《晋书》载劝势降桓温者即璩,盖亦谯周之流也。《隋书·经籍志》霸史类中,载璩撰《汉之书》十卷,《华阳国志》十二卷。《汉之书》,《唐志》尚著录,今已久佚。惟《华阳国志》存,卷数与《隋志》、《旧唐志》相合。《新唐志》作十三卷,疑传写误也。其书所述,始於开辟,终於永和三年。首为《巴志》,次《汉中志》,次《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孙刘二牧志》,次《刘先主志》,次《刘后主志》,次《大同志》。大同者,纪汉、晋平蜀之后事也。次李特、雄、期、寿、势《志》。次《先贤士女总赞论》,次《后贤志》,次《序志》,次《三州士女目录》。宋元丰中,吕大防尝刻於成都,大防自为之序。又有嘉泰甲子李序,称吕刻勩冢壅吣匠⒉┓蒙票疽灾て湮螅虻谩R蜣读胶菏贰贰⒊率佟妒袷椤贰ⅰ兑娌筷染纱罚ハ嗖味跃鏊伞7惨皇露昂笫颉⒈灸┾跺谜撸蚩颊灰灰舛手贾馗础⒕涠链碓诱撸蚩ブ
  又第九卷末有附记,称“李势志传写脱漏”,续成以补其阙。则是书又於残阙之馀,李为之补缀窜易,非尽璩之旧矣。刻本世亦不传,今所传者惟影写本。又有何钅堂《汉魏丛书》,吴琯《古今逸史》及明何宇度所刊三本。何、吴二家之本,多张佳允所补江原常氏《士女志》一卷,而佚去《蜀中士女》以下至《犍为士女》共二卷。盖本第十卷分上中下,钅堂等仅刻其下卷也。又惟《后贤志》中二十人有赞,其馀并阙。本则蜀郡、广汉、犍为、汉中、梓潼女士一百九十四人各有赞。宇度本亦同。盖明人刻书,好以意为刊削。
  新本既行,旧本渐泯,原书遂不可觌。宇度之本从本录出,此二卷偶存,亦天幸也。惟本以序志置於末,而宇度本升於简端。考序,称首述巴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於特、雄、寿、势之僣窃;以西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州士女总赞,序志终焉。则序志本在后,宇度不知古例,始误移之。又《总赞》相续成文,序亦与序志并称,互别为一篇,而本亦割冠各传之首,殊不可解。殆如毛公之移《诗序》、李鼎祚之分《序卦传》乎,今姑从本录之,而附著其改窜之非如右。其张佳允所续常氏士女十九人,亦并从何钅堂、吴琯二本录入,以补璩之遗焉。
  △《邺中记》·一卷(永乐大典本)
  谨案:《邺中记》旧有二本,其一本二卷,见《隋书·经籍志》,称晋国子助教陆翙撰。其一本一卷,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不知撰人名氏。又称《唐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撰,今书多引之。是以为肃、代后人作矣。今考是书所记,有北齐高欢、高洋二事,上距东晋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寒食一条,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时代尤不相蒙。陈氏不以为翙书,似乎可据。然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作於太宗贞观时,徐坚《初学记》作於玄宗开元时,所引翙书皆一一与今本合。又《邺都故事》,《唐志》虽称肃、代时人,而《史通·书志篇》曰: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南则有宋《南徐州记》、《晋宫阙名》,北则有《洛阳伽蓝记》、《邺都故事》。则《邺都故事》在刘知几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为证。以理推之,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犹之《神农本草》郡列秦名,汉氏《黄图》里标唐号,辗转附益,渐失本真。而要其实则一书。观高欢、高洋二条,与全书不类,而与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邺都故事》文体相同,则此二条为后人摭入翙书明矣。不得以小小舛异,尽举而归之唐以后也。原书久佚。陶宗仪《说郛》所载,寥寥数页,亦非完本。今以散见《永乐大典》者蒐罗薈稡,以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二条。排比成编,仍为一卷。以石虎诸事为翙本书,其续入诸条亦唐以前人所纪,弃之可惜,则殿居卷末,别以附录名焉。是书虽篇帙无多,而叙述典核,颇资考证。如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须裁五色诏”句,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银汉”句,不得此书,皆无从而训诂也。六朝旧籍,世远逾稀,断璧残玑,弥足为宝。佚而复存,是亦罕覯之秘笈矣。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崔鸿撰,实则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卷,见《魏书》本传。《隋志》、《唐志》皆著录,宋初李昉等作《太平御览》犹引之。《崇文总目》始佚其名,晁、陈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是亡於北宋也。万历以后,此本忽出,莫知其所自来。证以《艺文类聚》诸书所引,一一相同,遂行於世。论者或疑鸿身仕北朝,而仍用晋宋年号。今考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吴项,必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乔孙等正巧附斯义以售其欺,所摘者未中其疾。
  惟《魏书》载鸿子子元奏称刊著越、燕、秦、夏、梁、蜀遗载,为之赞序。而此本无赞序。《史通·表历篇》称,晋氏播迁,南据扬、越;魏宗勃起,北雄、燕、代。其间诸伪十有六家,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崔鸿著表,颇有甄明。而此本无表,是则检阅偶疏,失於弥缝耳。然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考十六国之事者,固宜以是编为总汇焉。
  △《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旧本亦题魏崔鸿撰,载何钅堂《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乔孙本之前,而亦莫详其所自。十六国各为一录,惟列僣伪之主五十八人。其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其非一百二卷之旧,已不待言。证以《晋书·载记》,大致互相出入。而不以晋宋纪年,与《史通》所说迥异。岂好事者摭类书之语,以《晋书·载记》排比之,成此伪本耶?然考《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亦有《十六国春秋抄》之名。则或属后人节录鸿书,亦未可定也。屠氏所刻百卷之本,既为依托,此本亦疑以传疑,未能遽废,姑并存之,以备参考焉。
  △《蛮书》·十卷(永乐大典本)
  唐樊绰撰。《新唐书·艺文志》著於录,《宋史·艺文志》则有绰所撰《云南志》十卷,而不称《蛮书》,《永乐大典》又题作《云南史记》,名目错异。
  今考司马光《通鉴考异》、程大昌《禹贡图》、蔡沈《书集传》所引《蛮书》之文,并与是编相同,则《新唐书志》为可信。惟《志》称绰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蔡袭从事,而《通鉴》载袭实官安南经略使,与绰所纪较合,则《新书》失考也。
  绰成此书在懿宗咸通初,书中多自称臣。又称录六诏始末,纂成十卷,於安南郡州江口附张守忠进献。盖当时尝以奏御者。交州境接南诏,绰为幕僚,亲见蛮事,故於六诏种族、风俗、山川、道里及前后措置始末,撰次极详,实舆志中最古之本。宋祁作《新史·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载南诏事,多采用之。程大昌等复引所述兰沧江以证华阳黑水之说,盖宋时甚重其书。而自明以来,流传遂绝。
  虽博雅如杨慎,亦称绰所撰为有录无书,则其亡佚固已久矣。今此本因录入《永乐大典》,仅存文字,已多断烂,不尽可读,又世无别本可校。考洪武中,程本立作《云南西行记》,称丽江通守张翥出示樊绰《云南志》,字多谬误,则当时已然。谨以诸书参考旁证,正其讹脱,而姑阙不可通者。各加案语於下方,厘为十卷。仍依《新唐书志》题曰《蛮书》,从其朔也。
  △《钓矶立谈》·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是书世有二本。此本为叶林宗从钱曾家宋刻抄出,后题“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云:“叟,山东一无闻人也。清泰年中,随先校书避地江表,始营钓矶於江渚。割江之后,先校书不禄,叟嗣守敝庐,不复以进取为念。王师吊伐,时移事往,将就芜没。随意所向,迹之於纸,得二百二十许条,题之曰《钓矶立谈》”云云。别一本为曹寅所刊,卷首佚其自序。又卷首有“杨氏奄有江淮”、“赵王李德诚”二条,其馀亦多异同,而题曰史虚白撰,盖据《宋史·艺文志》之文。考马令《南唐书》,虚白,山东人。中原多事,同韩熙载渡淮,以诗酒自娱,不言其有所著述。观书中“山东有隐君子者”一条,称与熙载同时渡淮,以书干烈祖,擢为校书郎,非其所愿,遂卒不仕。又“唐祚中兴”一条云,有隐君子作《割江赋》以讽,又有《隐士诗》云:“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云云,与《虚白传》悉合,则隐君子当即虚白。序中两称先校书,则作书者当为虚白之子。《宋志》荒谬,不足为据。曹氏新本竟题虚白者,殊未考也。又南宋费枢亦尝撰《钓矶立谈》,今尚载陶宗仪《说郛》中,其文与此迥别,则又名同而实异者矣。其书杂录南唐事迹,附以论断。其中徐铉一条,称铉方奉诏与汤悦书江南事,虑铉与潘佑不协,或诬以他词。则亦杂史中之不失是非者也。
  △《江南野史》·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龙衮撰。衮爵里未详。其书皆记南唐事,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如陈寿之志吴蜀。第一卷为先主昪,第二卷为嗣主璟,第三卷为后主煜,而附以宜春王从谦及小周后,第四卷以下载宋齐邱以下仅三十人,陈陶、孟宾于诸人有传,而查文徽、韩熙载诸人,乃悉不载。考郑樵《通志·略》,载此书原二十卷,此本阙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载此书凡八十四传,而此本阙五十传。殆辗转传写,佚脱其半。钱曾《读书敏求记》亦作十卷,则明以来已无完本,不自今始也。
  曾称其行文赡雅,今观诸传,皆叙次冗杂,颇乖史体。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名氏江南馀载序,排诋此书颇甚,是当时已讥其疏。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摘其叙江为世系与史不符,又摘其记伶人李家明《苑中咏牛》及《皖公山》两诗,与杨亿《谈苑》所记王感化对嗣主李璟事,姓名时代互异。又摘其记“家明对嗣主雨惧抽税事”,与南唐近事以为申渐高者,亦复牴牾。王楙《野客丛书》摘其记陈陶仙去,而曹松、方干皆有哭陶诗。是传闻异词,亦所不免。然其中如孙晟、林文肇诸传与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考证,马、陆二书亦多采之。流传既久,固亦未可废焉。
  △《江南别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陈彭年撰。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太平兴国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参知政事,谥曰文。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所纪为南唐义祖、烈祖、元宗、后主四代事实。时汤悦、徐铉等奉诏撰《江南录》,彭年是编,盖私相纂述,以补所未备,故以《别录》为名。《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俱作四卷,当以一代为一卷。此本一卷,疑后人所合并也。其书颇好语怪,如徐知诲妻吕氏为祟、陈仁杲神助战、赵希操闻鬼语诸条,皆体近稗官。又玄宗初名景通,即位后改名璟,既称臣於周,避周讳,又改名景。此书乃谓初名景,与史不合。又烈祖迁吴让皇於润州,一年而殂,又一年始迁其族於泰州。而此书并叙於烈祖受禅之初,端绪亦未分明。然其他可取者多,盖彭年年十三即著《皇纲论》万馀言,为江左名辈所赏,李后主尝召入宫中,令与其子仲宣游处,故於李氏有国时事见闻最详。又《册府元龟》亦彭年所预辑,其僣伪部中“李昪”一条,称昪自云永王璘之裔,未免附会。此书但言唐之宗室,亦深得传疑之义。以《资治通鉴》相参校,其为司马光所采用者甚夥,固异乎传闻影响之说也。
  △《江表志》·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郑文宝撰。文宝字仲贤,宁化人。南唐镇海节度使彦华之子,初仕为校书郎,入宋举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官至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东都事略》载入《文艺传》中。始,徐铉、汤悦奉诏集李氏事,作《江南录》,多所遗落。
  文宝因为此编,上卷纪烈祖事,中卷纪元宗事,下卷纪后主事,不编年月。於诸王大臣并标其名,亦无事实,记载甚简。又独全录《韩熙载归国状》、《张佖谏疏》各一首,去取亦颇不可解。然文宝为南唐旧臣,《砚北杂志》载其归宋后,常披蓑荷笠,作渔者以见李煜,深加宽譬,煜甚忠之。《铁围山丛谈》又载其初受业於徐铉,及为陕西转运使,时铉方谪居,仍叩谒,执弟子礼,铉亦坐受其拜。
  盖惓惓笃故旧之谊者。故其纪后主亡国,亦只以果於自信,越人始谋为言。与徐铉墓碑相类,其意尚有足取。其记李煜时贡献赋敛一条,王巩《随手杂录》全取之。且注其下曰:“《江表志》,郑文宝撰。”则亦颇重其书。又如《江南江北旧家乡》一诗,文宝以为吴让皇杨溥所作,而马令《南唐书》则直以为后主作。
  然文宝亲事后主,所闻当得其真,是亦可以订马书之误也。晁氏《读书志》称文宝有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