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旰贾萆蚣驹扑#渥有挠芽讨H晃匏胶槁跤镎撸窬髦刚氏髦悦鸺R恳植⒎撬镄魉荆治北局兄貋桃克稳硕潦椋肚幸β室员誓ā9省吨熳佑锢唷仿鄱潦榉ㄔ疲骸跋纫阅成誓ǔ觯僖阅成誓ǔ觥!甭雷媲豆盼墓丶贰⒙P《迂斋评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谢枋得《文章轨范》、方回《瀛奎律髓》、罗椅《放翁诗选》始稍稍具圈点,是盛於南宋末矣。此本有大圈,有小圈,有连圈,有重圈,有三角圈,已断非北宋人笔。
其评语全以时文之法行之,词意庸浅,不但非洵之语,亦断非宋人语也。
△《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尹焞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尹氏《论语解》十卷、《孟子解》十四卷,徽猷阁待制河南尹焞彦明绍兴中经筵所上。《孟子解》未成,不及上而卒。赵希弁《读书附志》则谓焞於绍兴初再以崇政殿说书召。既侍经筵,首解《论语》以进。继解《孟子》,甫及终篇而卒,邢正夫尝刻於岳阳泮宫。其书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出浙江吴玉墀家,莫知其所自来。每章之末,略赘数语,评论大意,多者不过三四行,皆词义肤浅,或类坊刻史评,或类时文批语,无一语之发明。焞为程氏高弟,疑其陋不至於此。又书止上、下二卷,首尾完具,无所阙佚,与十四卷之数亦不相合。殆近时妄人所依托也。
△《孟子发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施德操撰。德操字彦执,海昌人。以病废不能婚宦,坎壈而殁。此书所述《孟子》七篇之旨,大意谓孟子有大功四:一曰道性善,二曰明浩然之气,三曰辟杨墨,四曰黜五霸而尊三王。皆圣人心术之要,而孟子直指以示人者。其前后反覆,不外此意。张九成门人尝取附九成《横浦集》末,鋟版以传。今析出存目於《经部》,庶不没其名焉。
△《或问小注》·三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朱子撰”。宋以来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诸儒传朱子之学者亦无一人言及之。康熙壬午,始有陈彝则家刻本,称明徐方广所增注。越二十年壬寅,郑任钥又为重刻,而附以己说,并作《后序》。反覆力辨,信为朱子书。如卷首载朱子《与刘用之书》及《序》四篇,《晦庵集》中不载,则以为集中偶佚。《年谱》不记作此书,则以为《年谱》遗漏。书中多讲时文作法,则以为制义始王安石,朱子亦十九举进士,必善时文。连篇累牍,欲以强词夺理。至如解《中庸》“其至矣乎”一节,“道之不行也”一节,皆剽《四书大全》所载双峰饶氏语;“射有似乎君子”一节,全剽《四书大全》所载新安陈氏语,伪迹昭然,万难置喙,则以为《大全》误题姓名。其偏执殆不足与辨。又既称此书作於《集注》之后,而《孟子》“万物皆备於我矣”一章,乃於第三条下附记曰:“此条系《语类》说,第八条系《或问》说,前辈多疑此为未定之说,在《集注》之前,信哉!”
是《小注》又在《集注》前矣,不亦自相牴牾耶?所载《中庸》原《序》,称淳熙己酉冬十月壬申。考《宋史·孝宗本纪》,是月有庚子、壬寅二日。使庚子为朔,则下推三十二日为壬申,使壬寅为晦,则上推三十一日为壬申,均不得在十月。《文献通考》载朱子之言曰“《集注》后来改定处多,遂与《或问》不相应,又无工夫修得”云云,是《或问》尚未暇改,何暇又作《小注》?陈振孙《书录解题》又曰:“《论语通辑》十卷,黄榦撰。其书兼载《或问》,发明妇翁未尽之意”。使朱子果有此书,榦亦何必发明乎?其为近人依托无疑。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是书《跋》,称任钥刻是书后,自知其谬,深悔为汤友信所卖。并称《序》及诸论皆友信之笔,任钥未尝寓目云。
△《四书问目》(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曰“考亭朱元晦先生讲授,门人云庄刘爚、睦堂刘炳述记”。前有永乐壬寅其九世孙刘文《序》,称:“《四书问目》世所传者,《四书大全》、朱子《文集》内载数条而已。近於亲表教授程蕃家求得《论语》二十篇。及任江西丰城尉,适吴侍御家,得《大学》、《中庸》数十条。而《孟子》则同修国史崇邑邱公永锡家藏焉。於是散者复合,而阙者几全。”又有弘治十一年郑京《序》称:“宣德间书林有与同姓者,欲附其族,为刘氏子孙所辱,遂於凡载籍间二人姓名悉剔去之,或易以他名,欲灭其迹。”又称“刘文所辑湮晦失传,其裔孙复於廌山游氏得其全帙”云云。案朱彝尊《经义考》,刘爚有《四书集成》,刘炳有《四书问目》,并注“已佚”。则《问目》独出於炳,不应兼题爚名。又《丰城县志》载明一代典史六十三人,亦无所谓建阳刘文。且建阳一书贾,其力几何,安能尽毁爚、炳之书?又安能尽剷爚、炳之名易以他氏?其说皆牴牾支离。书中问答,亦皆粗浅,不类朱子之语。殆皆其后人所依托欤?
△《朱子四书语类》·五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在延编。在延,祥符人,后流寓於江宁。其书乃於《朱子语类》中专取《四书》诸卷刊行,别无增损,亦无所考订发明。
△《论语孟子考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凡注疏诸儒之说与《集注》互异者,各为考订。然应麟著作,传世者多,而此书诸家皆不著录。今考所载,实皆采之《困学纪闻》中。盖书肆作伪之本也。
△《中庸合注》·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元吴澂《序》。然篇末题曰“序”,而篇首题曰“总说”,其文亦不类序体,殆割裂移掇,强为标目。书中所载双峰饶氏、新安陈氏所说,皆澂同时之人,而“郊社之礼”一条,乃引“吴氏澂曰”云云。其不出於澂,更无疑义。《元史·澂传》亦不言澂有此书。考其所引,皆明永乐中所修《四书大全》之说。必书贾摘录《大全》,伪托澂名以售也。
△《重订四书辑释》·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倪士毅撰。士毅字仲宏,歙县人。是书前有至正丙戌汪克宽《序》,称近世儒者取朱子平日所以语诸学者及其弟子训释之词,疏於《四书》之左。真氏有《集义》,祝氏有《附录》,蔡氏、赵氏有《集疏》、《纂疏》,相继成编,而吴氏最晚出。但辨论未为完备,去取颇欠精审。定宇陈氏、云峰胡氏因其书行於东南,辗转承误,陈氏因作《四书发明》,胡氏因作《四书通》。陈氏晚年又欲合二书为一而未遂。士毅受业於陈氏,因成此书。至正辛巳,刻於建阳。越二年,又加刊削,而克宽为之序。卷首有士毅《与书贾刘叔简书》,述改刻之意甚详。
此《重订》所由名也。此本改题曰《重订辑释章图通义大成》。首行列士毅之名,次列新安东山赵汸同订,次列鄱阳克升朱公迁《约旨》,次列新安林隐、程复心《章图》、莆田王元善《通考》,次列鄱阳王逢订定《通义》。书中亦糅杂蒙混,纷如乱丝,不可复究其端绪。是已为书贾所改窜,非士毅之旧矣。然陈栎、胡炳文本因吴真子之书,士毅又因陈、胡之书。究其由来,实转相稗贩,则王逢因人成事,亦有所效法,不足为讥。至明永乐中诏修《四书大全》,胡广等又并士毅与逢之书一概窃据,而《辑释》、《通义》并隐矣。有明一代,尊《大全》为蓍龟。沿及近代讲章,亦无非依傍《大全》,变换面貌。乌知其渊源所自,不过如斯哉?
△《四书通义》·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剡撰。剡字用章,休宁人。是书因倪士毅《四书辑释》重为订正,更益以金履祥《疏义》、《指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章图》,史伯璿《管窥》,王元善《通考》及当时诸儒著述,改题此名。夫吴真子据真氏、祝氏、蔡氏、赵氏之书纂为《四书集成》,自以为善矣,而胡炳文、陈栎重订之。
胡氏、陈氏自以为善矣,而倪士毅又重订之。倪氏自以为善矣,而剡又重订之。
自剡以后,重订者又不知凡几,盖隶首不能算其数也。而大旨皆曰前人未善,吾不得已而作焉,实则转相剽袭,改换其面貌,更易其名目而已。辑一《四书》讲章,是何名山不朽之业,而纷纷窃据如此?是亦不可以已乎?
△《大学指归》·二卷、附《考异》·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编乃其所解《大学》。首以古篆写古本正文,奇形诡状,多所作《六书精蕴》中杜撰之字。次乃为《指归》一卷。其辨“致知在格物”云:“致知不可悬空,就格物上用功则著实。知诱乎外物,引之也,何故反求诸物?曰:物欲令人心走,岂有物理走心者。所谓格,揆物定理也,理乃在外乎?曰:物在外,理固在心。理非一定,其见於物者各有定也。”又云:“朱子尝取程叔子之意以补传,校谓《乐记》一章乃天留之以补‘格物致知’传也。其言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而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非《大学》所谓至善耶?性之欲非他,动以天也。人欲不可谓性之欲,好恶之形非《大学》所谓意耶?物至知知,人与圣人亦同耳。圣人内有节而人无节,故流而不反。节也者,本然之权度,非耶?古语:无节於内者,其察物弗之省矣。反躬也者,非《大学》所谓知本耶?反躬力如万钧,把柄在手,可以作圣矣。是故病莫重於知诱物化,乐莫重於格物致知。”其说介於朱、王二本之间,而更巧於附会。其他所论,亦往往重守约而轻博文,仍未免失之偏枯。夫揆物定理,必有所以能揆物定理者,究不知以何法揆定之也。
《考异》一卷,凡十五条,亦多穿凿篆文,不为典要,总一好异而已矣。
△《大学管窥》·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廖纪撰。纪字时陈,号龙湾,东光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靖僖。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首载琴川周木所集《大学》古本及二程、朱子改本。其后依《大学》古本次序,采辑众说,加以己意而疏解之。其书流传绝少,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目,亦未之见也。
△《中庸管窥》·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廖纪撰。是书不用朱子《章句》,亦不从郑玄旧《注》。分《中庸》为二十五段,与《章句》同者十四段。其异者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人皆曰子知”二章为第五段,“天下国家可均也”三章为第六段,“道不远人”至“亦勿施於人”为第八段,“君子之道四”一节为第九段,“武王周公”至“孝之至也”为第十五段,“郊社之礼”
一节为第十六段,“哀公问政”合“自诚明”二章为第十七段,“大哉圣人之道”
至“王天下”三章为第二十三段,“仲尼祖述尧舜”至“唯天下至诚”三章为第二十四段。其中如以“道其不行”一节与“舜其大知”一节合为一段,殊为牵强。
谓“君子之道”一节与上文不相蒙,以“郊社之礼”一节承上起下,亦未能深思文意,特自抒其一人之见而已。后附《性学》、《心学》二篇,亦无甚精微之论。
△《大学千虑》·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穆孔晖撰。孔晖字元庵,堂邑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
谥文简。是书就《章句》、《或问》引伸其说。中引佛遗教经以为儒释一本,可谓小言破道。其引随智顗《法华经》文句解《分别功德品》及《大庄严经论》之说,以格量训格物之义,亦深为王士祯《池北偶谈》所讥。《明史·儒林传》附孔晖於《邹守益传》中,称孔晖端雅好学,初不肯宗王守仁说,久而笃信之,自名王氏学,浸淫入於释氏。观是书,良不诬云。
△《大学稽中传》·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李经纶撰。经纶有《礼经类编》,已著录。是编攻击朱子《大学章句》,深辟格物之说,而以诚意为根本,盖推衍姚江古本义也。上卷凡十章。一为《稽中》,二为《原明》,三为《稽圣经》,四为《原敬》,五为《慎致知之要》,六为《原内外动静之合一》,七为《原诚意》,八为《原正心》,九为《原修身》,十为《举全书》。每章各疏大意於末。其不及治平之事,则谓天德修而王道随之也。中卷为《辨疑》四条,设问答以申上卷之旨,兼抉摘句读之谬。如“举而不能先命也”,以“先命”二字连读,谓不能先命以官,尚可强通。至下句以“远过”二字连读,训过为责,谓不能屏之远方而责之,则无此文义矣。下卷为《考证》。引朱子书七条、陆九渊书六条,谓二人其初均有弊,其终均无所偏。亦王守仁晚年定论之馀绪耳。
△《四书讲义》(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郑晓撰。晓有《禹贡图说》,已著录。是编乃其为南京太常寺卿时所作,以授其子履准。万历己酉,其孙心材始刊之。其说皆随文阐意,义理异同之处亦间有论辨。持论颇醇,而不免失之曼衍。
△《大学注》·一卷(御史萧际韶家藏本)
明蔡悉撰。悉有《书畴彝训》,已著录。此编诠解《大学》,虽分章立说,而不录《经》文。颇似论体,与依文训诂者不同。后有《致知格物》及《诚意关》二图,大旨以慎独为要义,致知格物为先务。书末载《居身训言》十则、《居家训言》十则。盖以旁衍修齐之义,故附《大学》之后云。
△《四书人物考》·四十卷、《补考》·八卷(通行本)
明薛应旂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