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续金瓶梅 >

第59部分

续金瓶梅-第59部分

小说: 续金瓶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术困到七日,粮草断绝,杀马而食,料无生理。出榜问计:有能定策通路江北的,赏银伍百两。忽有一闽人被掳在营中,自言能知出江的路,揭了榜文,来见兀术,说:“这黄天荡通着老鹳河的水路,老鹳河一条小道可通建康秦淮。
  只因连年淤塞,商客不行。如今残兵三万,分了汛地,每人立在浅水上,一人一尺,不消一日夜,可凿三十里,连夜通开,直达建康,还可取胜。“兀术大喜,赏了闽人伍百两,封他为乡导官,率领金兵开河。兀术先自下水,用锄锹畚箕,众将官见太子下水,人人奋勇,立在浅处,不消三日,直接了老鹳河水道。把大船丢下,俱用小船,将人马渡上建康的大路。那韩都统的水兵只守住江口,到了十日之外,只见金兵船上烟火俱无,还怕他有甚诡计,不敢近攻。报与韩都统知道,遂发水营游兵两路夹攻。到了金兵大船上,甚么是个人影,那知他诡计通天,绝流而去。韩都统大船自来接应,闻知走了兀术,恨得暴叫如雷,那里赶去?梁夫人自去临安请罪,反参韩世忠恃胜玩敌、逗留不进一本。高宗先闻捷音,喜出望外。自南北交兵,不曾有此一战,终是败不掩功,还加了韩世忠为两浙制置使,以都统待罪立功。不知这兀术回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五回 雪涧师破佛得珠 王杏庵捐家造寺
  诗曰:
  谢遣歌儿解臂鹰,半囊诗稿一技藤。
  难寻营草酬知己,拟折莲花供圣僧。
  妻肉欲抛翻有碍,才名久谢号无能。
  鹿门学得庞公法,洗尽家缘是大乘。
  这一回单讲佛法。释迦牟尼佛以梵王太子出家,雪山修行十九年,游历西域诸国,遍尝恶趣,以无余涅磐,才得成佛。这个佛字,不是说如今木雕泥塑妆金上色的佛,也不是说灵通感应、谈经念咒、超劫消罪的佛,也不是变化百千万亿、骑狮坐象、五色莲花、丈二金身的佛。这都是藏经上讲的佛法、佛相、佛旨、佛宗、佛神通、佛功德,与诸佛菩萨、五百阿罗汉等众宣说妙义,才留下一部全藏。因此,称做西方圣人,其名日佛。即是一个觉字。那西方印度回回蛮夷之国,从不曾有圣人教化,多是杀生、贪淫,倚强凌弱,争夺杀战、不知人伦天理的所在,忽然生出一尊佛,弃了王位妻子,却去山里修行,以慈悲众生,渡人济物,要投崖喂虎,割肉啖鹰,度尽四大部洲,三界众生成佛,才了得此愿,才满得此功,谓之大事因缘。因此,观世音菩萨同佛行化,化了三十六相,现身说法,使众生从声、闻、缘、觉悟入三昧,脱离苦海,处处显应。这些善信男女和愚夫、愚妇叫得应的,日此称为灵感观世音菩萨。现有南海落伽山潮音洞,是他成道之地,在浙江宁波府定海县地方。天下僧民进香不绝,到了诚信处,就有莲花现形,白鹦鹉出来献瑞,和普贤菩萨五台山生的地涌金莲,文殊菩萨峨嵋山现的夜照天灯一般,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和那几夫愚子不信佛法的说,如何肯信。因此说,夏虫不可以言冰。那夏天生的虫,不到秋间就死了,另变一件虫,那知冬间有这等大风大雪、结水成冰的世界。又说是蟪姑不知春秋,浮游不知朝暮,也只说众生和昆虫一般,眼见的才信,不见的都是疑。困此疑之一字,件件事都是惑的;佛法叫作无明——似失目的瞎子,看不见路径,一味胡撞将去,落在水里火里方才悔,又悔不来。
  又叫作意识界——本是糊涂,却道自己是极聪明的,从妄中生出想,从想中又生出识,从识中生出百般伎俩,一时百变,坐驰万里,到底是游魂习气,起灭无常,如空花云气,自生障碍,所以,如来涅磐以后,六祖传宗,接佛农钵。到了西域达摩行至东土演教,九年面壁,一苇渡江,只传一个心樱这个心印就是个佛字。即我儒家孔圣人那一贯之道。在圣人不外忠信二字,在佛法不外个诚字,在孔孟说个成仁取义,不惑不优不惧,圣大化神,在佛法说个金刚无人我寿者相,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总是说个成佛作圣,到了绝顶地位,如今宗门乱教的和尚,也知讲个大乘,却先坏了戒律;圣门讲道学的士夫,也知讲个时中,却先失了名节。总是不在根本上立功夫。以此,假托自便,才弄坏这个世界。但肯舍得自家身家名利,那个不是成佛作祖的根基。只是这个舍字,原是难得的。所以佛法教人先舍,正是当头一棒——既然肯舍,自然不贪,既不贪自然不害物,既不害物自然慈悲。这就是儒教的个仁字,菩萨的普济二字,仙家的三千八百功行。看来,三教岂不是一贯的。
  今日说这雪涧禅师,系古佛化身,普遍大千世界,为大事固缘,在泰山后石屋修行,假名雪涧,超度宋朝未劫众生,接引阿罗汉了空成道。先在清河县观音堂行脚施茶,后来孝哥遇难出家,改名了空,又住锡在王杏庵善士村昆卢庵里,一住三年。了空因遇了家人玳安,报信母亲月娘在淮安府,辞了雪涧老师,二人往南探母,自是佛法中先完天伦后成正觉的道理。一去三年,这雪涧和尚一个人在庵子里,没个徒弟,烧火扫地、种菜打水,俱是自己。招了一个道人,是汴梁避兵走下来的,生得虎头鹰眼,一部黄须,拿个木鱼庵上化斋,见雪涧家下无人,情愿随师父修行,剃落为僧,雪涧大喜,择日与他削发,起名了尘,叫他烧火、造饭、扫地、净厕,雪涧和尚还帮他一半。原来这佛教中丛林里,多有不学好的游僧游道、借出家二字遮掩着十大魔王的恶鬼。这道人原是汴梁大盗王善标下游兵,后固留守东京宗元帅死了,各人逃叛,又犯了法,该斩,却走下来妆做道士,在昆卢庵藏身,那里有真正出家的心肠。初时,只说雪涧和尚在此安闲,吃自在饭,那知他是出家苦行的僧,行普贤的行,从早忙到晚,——四更起来打水烧火,才忙得饭熟,又挑粪担柴。一个老和尚帮他做一半,还不得手脚略闲一霎。
  做不到半年,被老和尚用禅杖打过二次,常是罚跪清规,在佛前跪两枝香还不许起来。不提防,这了尘存心等待老和尚出门上村里去了,却弄起一把火。大殿是个草房,接起火来。却忙去村里叫人救火。急等人来,大殿已烧了两间,刚救得一尊佛出来,烧得好似个炭人一般,但见:乌眉灰面,烂额焦头。三十二相好,何曾留得白毫光,千亿万化身,无处逃将回禄劫。地水火风,跳不出裟竭苦海,生老病死,那里有不坏金身。清凉法雨失沾儒,火焰诸天谁解救。
  王杏庵同着雪涧和尚救灭火,请出雕的一尊檀香金像,烧得烟薰火燎,通不庄严了。这王杏庵甚不过意,只说大家布施银子另雕新像,不题。这老和尚也不忧不恼,笑嘻嘻道:“这块木头原多出这些挂碍来,依我如来法,原不曾有像,教众生人人自觉他的佛性,谓之灭度。只因佛灭度后天人诸国分去舍利,各国供养,思慕佛的面貌,一时不得亲见,西域优填王造起一尊佛像来,以金为宝,却使真金渗了。因此金身相传东土,添了许多色相,人人反执像是佛,不能反身见佛。因佛立像,到做了叛佛求像。”即时取一把劈柴利斧来,将那火烧的佛像,乓乓乒乒砍得稀烂。王杏庵合掌念佛,那里敢劝!斫到佛腹中间,只听得一声响,迸出一个纱囊来。
  却是甚么东西,但见:寒光的砾,瑞彩陆离。光溜溜,骊龙颔下,摘将一串瑶冰,圆陀陀,老蚌胎中,吐出几轮明月。龙女擎来,洗净六尘全不动,牟尼顶出,光明万劫照初圆。凡夫贪爱,岂能剖腹深藏;楚国珍奇,未必走盘照乘。洗垢自成如意宝,辟尘实有定心珠。
  当初薛姑子在日,曾收吴月娘一百八颗胡珠,许下造佛的。不料后来遇见金兵大乱,没处潜藏这项珠子,固此把佛背心凿了一孔,不叫人见,却将这一百八颗胡珠缝在一黄纱袋中,藏在佛腹之内,又叫匠人使金漆补了,今经十余年来没人知道。今日活该此珠出现,以助修寺造佛功德,岂不是件异事。有诗日:剖腹逢珠事莫疑,人人衣底有牟尼。
  安知珠得依然失,珠去珠还佛自知。
  王杏庵和一起救火的檀越善人们,见长老劈佛,心里不忍,大家都有些气愤。方才要劝,忽然劈开胸腹,漏下个七八寸的纱袋来,乃是一串数珠。一百单八颗指顶大胡珠,足有十二两重,实是无价之宝。不知此珠何来?岂不是天赐奇珠,以完佛事。这雪涧和尚也喜之不尽,即忙拈香礼佛三匝,同大众和佛大叫“阿弥陀佛”、“至灵至感观世音菩萨”不绝。依着王杏庵,劝住长老,不可劈坏佛的下身。长老不听,道:“有此佛珠,另造新像,盖起大雄宝殿,广立丛林,不如火化了此像罢。”即时用火架起,只闻一天檀香气,化而下留。这里众人拜了韦驮,发愿另造佛堂去了。
  这一百八颗明珠, 在雪涧手里, 一时没处收藏,倒是一件挂碍。想了一想:“只有一件破衲掇碎补禅衣,是我自己出家的。”到晚来灯下无人,悄悄将珠子取来,拆开胸前一方破补的袖布,接在中间,用线密密缝缉,谁知他衣褐怀玉?
  却说这了尘,是个积年强盗,放火时原要走的,因庵上无物可偷,空身出去又没盘费。不料见了此等明珠,千金之宝,正要设计图谋。取了一口切菜刀来,等半夜杀了老和尚,得此珠宝去罢。到了三更时分,了尘取刀——先已磨得凤快,行到禅房窗下,见老和尚缝袖掇藏珠子哩。看得分明,两只脚一似钉住一般,到了天明,还挪不动。只见老和尚房里开门,拿着一根禅杖下床来,唬得了尘走不迭,把刀丢了,却取个扫帚来扫那破屋下砖灰。老和尚道:“了尘,你把这烧坏的木料砖石,各自一堆垛起。我后厕上自己去打扫罢,”取了个竹筐,往后厕上去了。丢下房门,只一领破袖裰撇在炕上,料没人知道中间有宝。却不知了尘半夜来害他,早看在眼里。一见了老和尚上后厕去,料有半个时辰,看了看房门不曾锁,一领袖裰正丢在炕上哩,即忙进去取了衲裰,拿个木鱼杆棒,往外飞走。不顺大道,从小路落荒投南而去。诗日:才得逢珠即失珠,不逢碧眼却逢愚。
  由来罔象真难觅,赤水茫茫海又枯。
  不说昆卢庵被贼僧了尘偷去明珠一百单八颗不题。单表这王杏庵在清河县做了一生的善事,年长七十二岁,修寺造佛、斋僧建酪、修桥补路、舍粥周贫,自幼年失了父母,和他兄弟二人各有十万家私。他兄弟王竹庵在临清开香蜡杂货店,极是刻薄,大斗小秤瞒心昧已,后来三十岁上没了。撇下一个孤子,名叫王成,甚不长俊,把家产嫖赌净了,却来赖在大爷家里,今日十两,明日五两,输个精光。王杏庵也没奈何,分个小小庄儿揽他来家度日,因自己年老无子,也就同乡里族人过继在自己名下,指望日后上坟拜土。这王成那有福分?嫖了一身杨梅疮死了,到也干净。王杏庵自五十岁上丧了浑家,久不娶妻,又无子,一个老人终日念佛持咒,吃了长斋,也就是在家修行的个无心道人。时常穿领茶褐布衣,拿着数珠念佛,不是舍米舍财,就是舍棺木葬枯骨。他有十件布施处:第一曰无住相布施。
  第二曰无尽功德布施。
  第三曰广方便布施。
  第四曰得大果布施。
  第五曰广长舌布施。
  第六曰忍辱受恶鬼布施。
  第七曰戒非理取财祈福布施。
  第八曰平等无分别布施。
  第九曰不望报布施。
  第十曰华严出世问法布施。
  《金刚经》偈云:宝满三千界,资持作福田。
  惟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
  持经取四句,与圣作良缘。
  欲入无为海,须乘般若船。
  前说十布施,俱从大藏诸经《法苑珠林》中集来,如不细细分解,如何破得众生悭贪。就是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用面作牺牲,持戒不杀,筑塔讲经,达摩祖师也只说是人天小果,不能成佛。后来私受了魏将侯景,贪这一座城池,害了百万生灵,饿死台城,不保身家,也只为布施二字不曾讲得明白,反生障碍。今日借王杏庵善士、雪涧和尚说法。这一回是此书渐入究竟,化色归空,去了空圆寂不远,只得借佛经上语录略略指点:困何说无住相布施?世上万般种种有相,把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岂不是忘了我相?不免心里有些打算:今日舍了多少,明日该有多少功德。只此一念,认真布施便落了色相,就是妄想,那有功德?因此《金刚经》说,无住相布施。不在我舍得金银七宝,饮食供养,即从我色声香味触法,自己六根里的色像扫净,才叫做布施。因此释迦佛弃了国土、妻子,成佛度世,才得了个无住相——即是无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就是舍尽头目脑髓,我心中并不曾有个布施功德,岂不与虚空一样。此乃是第一等布施。
  如何说无尽功德布施?施有五种:有财施,有心施,有随时施,自手施,有如法施。当日如未出家,有姨娘摩河波提思慕如来,手织金色绒旄一件,要施与如来,成其功德。
  如来不受,叫姨娘施与众僧,婆提不肯,亲向佛说:“自佛出家,常常思想,因此手织此旄,惟愿如来垂悯领受,成我愿力。”如来说:“姨母爱我,不为布施,施与众僧,其福乃大。”若将爱物施与所亲,并无功德。富贵之人施一千金,心高意慢,反不如贫人施一文钱与乞丐,还可得福。固此,阿育王固小儿持取地上一块土奉佛,得成阎浮提王功德。如使大人,虽以多土施佛求福,反无功德。可见施从心生,不在于物,此为无尽布施。
  如何是广方便布施?事无大小,只在利人,功无大小,只在舍心。我有权势财物,行得几件善事,除害安民,报答朝廷,将顺父母,固是方便;就使身是穷民,无一物可施,与人方便一言,方便一事,也是布施。即如行路时,一块石片碍着行走,也要取来抛了,路旁荆棘牵人衣服,也折来净路,借人书物不肯污坏,惜人车马不敢吝惜,放蛇救雀,体惜大马,俱是布施。俗说广行方便,就有阴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