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卷-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明秋梧叶叶霜,禁廷双宿野鸳鸯;
韦娘半老风情在,十斛明珠负石郎。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后,赛金花原想大家可能还会为她表一表功的,可那班王公大臣都只顾自己争相表功献媚,根本就忘记了她的存在,即使有一两个人记得,又怎么肯把和议这天大的功劳分享给一个青楼女子。赛金花知道自己已难容于“清议”,于是改名傅玉莲,在陕西巷内重起炉灶,干那妓女的营生,便又有那当权的大臣,如洪钧的同窗好友孙家鼐,洪钧的儿女亲家陆润祥容不得她在京城里出丑,丢人现眼。为了替死去洪钧老状元遮丑,借着旗下一个叫凤玲的姑娘服食鸦片自杀,解散了赛金花的“金花班”,把赛金花赶出北京城,勒令她返回原藉苏州。
赛金花已被当作肮脏无用的东西抛弃,她离开京城的时候,想起过去那些求地的人,现在谁也不看她,谁也不想她,她的眼泪开始在眼圈里面闪烁,接着两颗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慢慢地顺着面颊滚下来。泪珠源源不断地涌出,而且越流越快,赛金花坐在离京的车上,在车轮单调的吱呀声中,眼睛直勾勾的。她但愿别人都不要看她,她想到人们看她时那鄙夷的神情,把腰板挺了挺,坐得更直了一些。在清朝皇宫的一片庆功声中,坐着马车萧瑟地离开的赛金花终于哭出声来。
回到苏州,带着颗被创伤的心,回忆旧日的繁华,恍如一场春梦。她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子,三十初度,风韵犹佳,那里就肯这样终老苏州,于是再度来到上海寻求发展,却已难比昔日的风光,挂起“京师赛寓”的牌子,已是自贬身价,由当日的“书寓”降到了“长三”的等级。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了两年,终于进行了她的第二度婚姻。
这次结婚的对象叫曹瑞忠,是沪宁铁路的总稽查,为人忠厚实在,这次赛金花是下定了决心由绚烂走向平静,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家庭主妇,她送给与她患难相处十几年的旧日相好孙作舟,孙三爷的临别礼物就是证明。这件礼物是一把精致的象牙骨摺扇,上面写着一株垂柳,题着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
从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可第二次婚姻并没有给赛金花带来平静和幸福,这其间,数度的亲人亡故,使她陷入悲痛之中。当时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被推翻,她的丈夫曹瑞忠也因急性肠炎而离开人世,她再度过着漂泊的生活。
此时的赛金花,已年近四十,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虽然饱经沧桑,却散发出醉人的醇香。一位早先认识的恩客,现在正担任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灵,适时对她伸出援手,把她带到北京,同居在前门外的樱桃斜街。到民国六年的夏天,赛金花改用赵灵飞的闺名,随着魏斯灵回到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式婚礼,算是开始了几年平静幸福的夫妻生活。
民国十一年,赛金花春天丧母,夏天丧夫。魏斯灵死后,魏家认为她是红颜祸水,常常对她无情地奚落,忍无可忍的赛金花,迫不得已搬出魏家,在居仁里一处平房内闭门寡居,一主一仆靠着典当和借债度日。这时赛金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婆了,病容憔悴,两鬓斑白,已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就是曾红透半边天的一代名花。民国十五年冬天,即公元一九二六年冬天,赛金花终于油尽灯灭,享年六十五岁。多亏她故乡的一些名士发起募捐,总算为她办妥了后事。葬在陶然亭附近,与香塚,鹦鹉塚为邻。当时报上登了一幅挽联,对她的生前与身后都进行了评价概括,联如下: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如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赛金花生前死后,先后有曾朴以她的一生经过,写了一部小说叫《孽海花》。樊樊山以她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与瓦德西的一段恋情为中心写了《彩云曲》。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合作,亲访赛金花本人,晤谈十多次,撰成《赛金花本事》。熊佛西,夏衍分别编有《赛金花》的剧本。最近商鸿逵的儿子商传旧事重提,在《文史知识》一九九四年第五期上专门谈到他父亲与刘半农编篡《赛金花本事》的事情,说是这本书的编篡还得到胡适之的支持,文化大革命中商鸿逵竟因此书在报纸上点了名,成为批判和专政的对象,可算是赛金花的阴魂不散。
王香禅红颜薄命
一八九五年,台北富商陈婕生家里出了件轰动一时的事情,那天陈捷生请客,高朋满座,一片的欢歌笑语,突然只听得一阵吵闹声,夹杂着女人无助、愤怒的尖叫声,一个被脱得一丝不挂的女人从他家的大门中跑了出来,狼狈不堪地登轿逃走。
这个被脱得一丝不挂的女人叫王香禅,是台北一家著名“艺旦间”的艺妓。她平扁的面孔,看来并不美,但是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滴溜溜地勾人魂魄,举手投足都有种自然的风韵,难得的是通晓翰墨,谈吐雅致,不知曾有多少顾曲周郎被她陶醉。那天台北富商陈婕生举办喜事,笺召她去陪酒,她兴冲冲地去,却在众人的哗笑声中狼狈不堪地逃回。
那天脱去的王香禅衣服是陈秋菊。中法战争中,他曾经召募勇士协助刘铭传的官兵打退入侵台湾的法军,获得清政府赏赐的四品顶戴。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等大片领土割给日本,日军开进台湾,陈秋菊召集义民再度奋勇抵抗,徐骧在大竹溪死后,刘永福又回到了大陆,在日军高压与怀柔政策双管齐下,陈秋菊晚节不保,成了可耻的汉奸。那天陈秋菊慕名往访王香禅,王香禅直认他是土匪、汉奸,不肯与他周旋。陈秋菊认为受到了侮辱,记在心中,悻悻离去,便寻思如何对王香禅进行报复。陈婕生请客,陈秋菊也去了,见了王香禅,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吩咐手下的随从把这个小婊子的衣服剥光,撵出门外。
王香禅经过那件事后,颜面尽失,无法在台北呆下去了,只好转移阵地跑到台南,在宝美楼重张艳帜,执壶卖笑。当时在台湾的“南社”的一般诗友们,因为王香禅妙解诗词,所以经常跑到宝美楼去宴饮,使得脂粉气十分浓郁的风月场所,凭添了许多书卷翰墨的味道。也就在这时王香禅结识了一位号称“花花世界生”的举人罗秀惠。
王香禅先是被罗秀惠满嘴的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所感动。接着经不起罗秀惠的小心侍候,花言巧语,百般殷勤,不惜工本的进攻。想着自己一个歌妓,随便就被人在光天化日下脱去衣服,当众出丑,便心甘情愿地拿出辛苦换来的私蓄为自己赎身,正式嫁给了罗秀惠,当上了“举人娘子”。
可王香禅万万没有想到罗秀惠虽然颇有才气,却文人无行,受到了日本驻台的儿玉总督几句夸奖后,便乐昏了头。浑忘了自己是什么民族的,浑忘了从小读熟了的圣贤之书,一面担任“台澎日报”的主笔,替日本人的殖民统治张目;一面被任命为台南士商公会会长,不以当汉奸为耻,反以当汉奸为荣。罗秀惠还自命风流,每爱留流秦楼楚馆,狎妓卖傻。王香禅从良后不久,罗秀惠又找到了新的攻猎目标,对象就是他的师妹蔡碧吟。
蔡碧吟原本是兰心惠质的才女,她写的《夏日杂咏》诗:“夹垅凉云刈稻天,沙堤凫母拥儿眠;田家子女闲时少,昼出耘田夜纺棉。”词句清新婉转,饱含着对辛勤耕作的农民的一往深情。蔡碧吟的父亲蔡国琳也是个举人,最初把女儿许配给门下弟子赖文安,赖文安英年秀发,也中了举人,可惜才丰命蹇,竟然染息时疫而死。蔡碧吟原本要守节以终,无奈继母冷嘲热讽说她“没有举人娘子的命”,她便认了真,决心要嫁个举人给继母瞧瞧。无奈当时日本人已入据台湾多年,新出炉的举人已不可多得,只好在旧有的举人中东挑西捡,终于给了罗秀惠可乘之机。
蔡碧吟的诗文才情似乎与王香禅差不多,但蔡碧吟大家闺秀的风范,自然比王香禅出身风尘要高明得多;蔡碧吟那纤稼中度,桃巧婀娜,云鬓花颜,秀丽娇俏的模样,当然要比王香禅更能引人入胜;更何况蔡家有财有势,王香禅的可怜身世根本无法与她比拟。因此罗秀惠对王香禅的殷勤爱心,便迅速地转移到蔡碧吟的身上。端起师兄情谊,对蔡碧吟大献殷勤,蔡碧吟一个闺阁女子被罗秀惠深深地骗住。当时蔡碧吟的父亲蔡国琳不太中意罗秀惠做他的女婿,蔡碧吟不惜与老父决裂。对摆在罗秀惠面前的王香禅问题。罗秀惠拍着胸脯对蔡碧吟说:“这不是问题!”罗秀惠天天使出折辱的手段,对王香禅拳打脚踢。王香禅一向受人爱怜惯了,那里经得起如此无情的摧折,只得噙着眼泪离开了罗家,蔡碧吟与罗秀惠结为夫妻,当时就有人在小报上登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联是:
一父二夫三举人;
四妻五妾六娼妓。
上联写蔡碧吟,她父亲是举人,未婚夫赖文安是举人,与她同居的罗秀惠也是举人。下联自然指罗秀惠荒唐无耻,朝秦暮楚的婚姻关系。
蔡碧吟因为赌气而与行为卑鄙的罗秀惠在一起,既得不到家人的祝福,又受到遇人不淑的折腾,三下两下便憔悴悒郁,香消玉陨。罗秀惠当然也受到众人的唾弃,晚景凄凉,在穷愁潦倒,满腹牢骚中,寂寞以终。
王香禅与罗秀惠离异后,心灰意冷,闭门独居,长斋礼佛,也写些诗词在报上发表,虽遣字秀雅,语句清新,但词意萧索,感伤殊深,颇能引得读者的共鸣与同情。当时的《日日新报》记者林湘沅曾经作诗一首劝慰她,诗写得很诚挚。
记得当年宴震楼,夏莲欢喜锦莲愁;
分飞原系寻常事,幸福何须怨未修。
当时罗秀惠的家住在火车道旁,火车经过,他那小楼便震动不已;所以叫“震楼”。罗秀惠自命风流,专打痴情女人的主意,先把一个叫锦莲的姑娘骗上手,不久又搭上一个叫夏莲的姑娘而抛弃锦莲,再往后又娶了王香禅逐去夏莲,最后为了与蔡碧吟同居更撵走了王香禅。
王香禅经过不如意的婚姻之后,她的老师赵一山也给了她许多鼓励及安慰,她在《奉怀剑楼夫子》的诗中感激老师的关怀:
稻江竹里人非远,绛帐芸窗望更遥;
但祝师门春似海,今年花比去年娇。
大家的关怀,使她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焰,诗中蓬勃的心情,热切的希望,跃然在字里行间。经人撮合,三十开外的王香禅重理云鬓,再披嫁裳,嫁给了谢介石。
谢介石当时以满清遗老自居,直到两件事情发生后,王香禅才逐渐知道了谢介石的真实身份,感到伤心。一九一七年,张勋的辫子军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来到北京,与康有为一起拥立溥仪,闹了场复辟的丑剧,谢介石也插上了一脚,事后在清理整顿中,谢介石得到了日本人的袒护,免受连累。不久谢介石回到台湾,正赶上台湾总督府大事铺张地举办所谓“共进会”,会场中挂出有头有脸的中、日人士照片,王香禅居然被选为台湾的三大美人之一。王香禅渐渐知道了谢介石是十分地道的日本皇民化汉奸,是自幼就由日本人豢养,有计划地送到上海接受教育,披上满清遗老的外衣从事侵略活动。
民国肇起,谢介石带着王香禅和传婢素梅来到上海,捐粟纳款,广结权贵,为日本人的侵华积极活动。王香禅不谙政治,过着寂寞的家居生活。不久,谢介石把婢女素梅收了房,又在长三堂子里讨了一个妓女为妾,王香禅更受到了无情的冷落,她心淡如水,在她的一首“题小照”的诗中,可以看出她那禅寂的心绪。
寄与人间翰黑长,现身休问女人妆;
尘心早似禅心静,鸳梦何如鹤梦长。
因养性灵常听水,欲觅诗思更焚香,
归时直向灵山去,不用拈花证法王。
在平静的生活中,间或也有一些上海与台湾的人士与她往来,某名人曾赠给她一首情诗:
沦落江南尚有诗,东风红豆子离离;
春申浦上还相见,肠断天涯杜牧之。
但王香禅已心如止水,哪怕是一丝丝的涟漪也没有激起来。对她来讲一切都已是:
花香月色暗相侵,顿觉禅机一笑吟;
万境此时何处去,回光返照本来心。
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伪满洲国正式成立,谢介石出任外交大臣,汉奸的嘴脸暴露无遗,王香禅正式和谢介石分道扬镳,和儿女住在北京。
她在一个远离人群的一间小茅屋里住下,靠手工刺绣维持生活。渐渐地,她的女红成了当地的时髦,而她仍过着俭朴刻苦的生活。她把俭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施舍,尽管那些贫苦的人常常羞辱她,唾弃她。她的儿女渐渐地长大,她的女儿聪明而任性,她的儿子倔强而近乎狂野。她觉得由于她丈夫的缘故,似乎全世界都蔑视她这个孤寂的妇人,她忍受了这一切。她常常在心中问:“你们能饶恕我吗?你们可以不蔑视我吗?”长久的这种生活终于使她想通了一个问题,明白了一个真理:表面假装的贞洁只是一种欺骗,如果到处都揭穿实情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被别人所蔑视。禅宗的佛理使她顿悟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她决定还是回到台湾,那里有着更真实的生活。她的罪恶种在那里,在宗教的理念中,人都是有罪的。她的哀愁也种那里,她要在那里忏悔。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想她不会永远成为世人轻蔑和嘲笑的对象,她会使人哀伤、惋惜,她会使人生出又悲又敬的心理。
秋红三寸金莲下的坎坷路
赛金花当年从上海来到天津,一下子就结识了两位大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户部尚书,满洲人立山,可立山一把赛金花带到北京就在赛金花的生活圈子中消声匿迹了。那是由于赛金花送往迎来的客人太多,立山又有新的可心人,这个人就是王波胡同万隆书寓的名妓秋红。
秋红除了她的美貌、才情外,更生性雅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