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583部分

三国第一强兵-第583部分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辽东和幽州,就成了摆在青州海商面前最有价值的目标。

测量位置的六分仪,还远未达到全面普及的程度,以诸葛亮所知,在主公召集的那批陶瓷工匠搞定所谓的玻璃之前,六分仪是怎么也不可能普及的。

而青州的海商又都是个人行动,从那里出发的都有,注重的是时间和效率,不可能专程跑到东莱出发,沿着既有的航线去东沓港和辽东官方交易,于是便有了令公孙度深恶痛绝的走私行为。

一开始,柳毅向负责海贸的糜竺提出交涉时,后者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商人们风里来,浪里去的,还不就是图个利润?

就算是走私,海贸的大头还是会落在公孙度手里,毕竟他自己拥有船队,能做出的贸易量,比那些在海边撞运气的豪强多得太多。而青州这边,反正有税收,客观条件又是如此,糜竺也不觉得有必要和可能禁止海商的这种行为。

但辽东的反应却很大,抗议不果之后,柳毅没什么表示就走了。但仅仅隔了一个月,成山角的岗哨就回报说,发现辽东的船队通过,吃水都很深,应该是货船。很显然,辽东这是有意绕过青州,直接去徐州乃至江南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了。

糜竺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将这件事上报给王羽,询问对策。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青州的将军幕府才意识到,原来大家将辽东当成青州的附属势力是一厢情愿了,公孙度似乎也不是安分于在辽东当个土豪的乡巴佬,他也是很有脾气的一方霸主。

这个时候,如果青州方面放低姿态,采取点补救措施,未尝不能消弭隔阂。但那帮子百战百胜的悍将虽然在王羽面前很乖很老实,对外的时候却一个比一个嚣张,哪肯向偏远地区的一个小诸侯低头?

何况,在海商大规模兴起之后,海贸利润也是节节攀升,谁会为了顾虑公孙度的心情,就加些条条框框来限制啊?

实际上,王羽对海贸的重视,也不仅仅是看重利润,他更看重的是海商们的历练。相较于风高浪急的东海、南海,渤海就像是个平静的洗澡盆一样,就像是西方的航海家们,也是在地中海磨练了很多年之后才走向大洋,华夏的航海业,同样要有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这件公案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公孙度没能力整合辽东的商贸,那他就只能少赚点,总不成咱们这边降低规格,刻意去迎合他吧?”诸葛亮如是回答,旋即又疑问道:“可这和您对辽东的处置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而且关系很大呢。”王羽不卖关子了,直截了当的说道:“辽东历年海贸所得甚厚,然则,以张方在襄平所见,公孙度自身的用度却非常节俭,除了发妻之外,不蓄滕妾,不养奴仆,所得全都投入到了军备之中……”

王羽掂着手中的信,笑容微冷:“子义的信中说的很明白,辽东的大型战船超过了百艘,中小舰只不计其数,军中兵甲虽多是旧物,或制作粗糙,但甲胄的装备率却是极高,更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近卫轻骑,极擅奔袭作战……孔明,你这么聪明,难道就没有什么联想?”

“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诸葛亮紧蹙着眉头,若有所悟,却还有着一些迟疑。

在来青州之前,诸葛亮从未将海洋与军国大事联系起来过,海洋给他留下的印象,只有少年时吃过的那些海鲜。

直到来了青州,看到了王羽以大魄力,几乎可以说是用纵马狂奔的速度,将整个青州推动着进入了海洋时代,他才渐渐触类旁通,对海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即便如此,在王羽做出决策之前,他也未曾想过,海运竟然能为数万人的军队输送补给,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不到的水手替代了民夫,船只替代了车马牲畜,打造出了一条更快,消耗更小的生命线。

现在,更先进的理念来了。

听话听音,主公的意思显然是在说,公孙度虽然僻处辽东,但始终惦记着来中原争雄,甚至还为此做出了海上运兵,万里长途奔袭的准备!

这是诸葛亮从前绝对无法想象的一件事,但现在看看,还真有这种可能,至少技术上是行得通的。他甚至都找不到理由为公孙度开脱,早在王羽入主青州之前,公孙度就曾派遣官吏和少量兵员渡海,在东莱设立了营州。

以实际情况而论,若是中原大战正酣时,青州调动全部力量与曹、孙鏖战,公孙度悄然渡海而来,在利津一带登陆,三千精骑奇袭高唐,成功的几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高唐之盛,倚仗的本就是河、海之利,因为处在青州腹地,王羽建城时用的又是开放式的风格,在平时还好,战时的防御可说是几近于无,就像这次北征一样。

而将军府中,却从来没人提过,要针对这方面做出布置,可以说是个巨大的盲点,连向来以思维缜密而著称的诸葛亮自己都不例外。

这个不算是疏忽的疏忽,让诸葛亮汗流浃背,心中暗叫侥幸,同时又在怀疑,公孙度只是有这个能力,未必能想到这么做,就算真有这个概念,只怕也是很模糊的。他那些准备,很多都是在主公入主青州之前就开始进行的,完全不能说是针对青州。

那么,主公到底是如何料事在先的?

王羽神秘一笑,不解释了。

不是他不想解释,而是他没办法解释。历史上关于公孙度的记载不多,王羽只记住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发生在曹操在幽州斩杀袁谭,展开东征,追击袁尚之前,老曹曾以高官厚禄招抚公孙度。当时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多强敌,江东小霸王孙策也死了,只剩下荆州和西蜀等地尚未臣服,形势非常有利,按说招抚也就是走个形式罢了。

结果,他送去的印绶被公孙度直接扔到了仓库里。

更有甚者,在拒绝了曹操的招抚之后,公孙度还拟定了一个计划,他认为曹操远征在外,邺城空虚,他想以一万骑兵,三万步卒突袭邺城,切断曹操归路,进而夺取天下。

王羽所以能记住这两件事,是因为看书的时候他觉得很可笑,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多牛啊,打败了那么多高手,区区公孙度也敢妄想与之争锋,这不是螂臂挡车么?

况且,公孙度的计划从军事常识看来,也很扯淡。

曹操在远征不假,但他的大军就在幽州,一方面阻断了辽东和邺城之间的道路,另外他离邺城的距离也比公孙度近,这还谈什么突袭?

等真正接触到公孙度和辽东,王羽才恍然大悟,原来早在三国时代,华夏就已经有人策划着来一场逆转战略态势的登陆战,借助海上优势,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了。

惊叹之余,公孙度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一下子就超过了刘备、袁术,成为了和曹、孙、董比肩的心腹大患。

历史上,公孙度在拒绝曹操招抚后的同年,便因病去世了,所以他的桀骜和突袭计划都变成了千古笑谈。但历史上曹操打到幽州,是在建安年间,现在却还只是中平五年,离过公孙度病死还远着呢。

这才是王羽不顾时间上的耽搁,也一定要彻底解决辽东问题的原因。这些理由当然不足以为外人道,好在王羽是主公,也不需要事事都向手下交待清楚。

诸葛亮眉头皱着,但心理上却接受了王羽前面的解释。

敛财有术却不喜奢华,这本身就是野心勃勃的明证。

曾经有位皇帝,问立了大功的功臣,说爱卿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寡人该如何赏赐你呢?那功臣回答说:臣只爱良田豪宅美女,请陛下多多赏赐。皇帝一听,乐了,也放心,觉得这是个好同志,没有造反的嫌疑。

这就是所谓的功臣自污,是保命的不二良方。

反过来,这要是公孙度,那就完了。皇帝一瞅,这货这么能赚钱,还把钱都花在部队装备和海军身上了,这不是要造反是啥呢?

从这个角度来解释青州和辽东的关系,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您为谈判做的准备,似乎太……不靠谱了吧?”思来想去,诸葛亮还是没忍住,终于是吐了个槽。

如果说王羽在战略层面对辽东算是如临大敌,郑重以对,在两个月前开始就做的谈判准备,就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了。反正诸葛亮是看不出,王羽准备的那些东西,到底对说服野心勃勃的公孙度有什么帮助。

“天机不可泄露,”王羽神秘兮兮的一笑,道:“孔明,你就等着瞧好吧。”

第818章 魄力的差距

“决定性的差距就在于魄力!”

公孙度当然不会知道王羽对自己的评价,但从踏上漂榆津开始,一路所见都对他造成了极大的触动,加之对未来的不确定,他破天荒的和柳毅分享起了此刻的所思所想。

“魄力?”柳毅一阵迷茫。

王羽的魄力,天下皆知,他当然不会去质疑什么。但自家主公或许在中原没什么名气,但在辽东乃至草原东部,就算是在背后诋毁,又有谁敢说辽东太守是个胆小鬼?

柳毅一直觉得,自家主公和王羽的差距全在机遇。若是易地而处,在群雄讨董的大舞台上登场,说不定主公会比王羽干得更漂亮也未可知呢。

“对,就是魄力!”公孙度很肯定的点点头。

“说到敢想,其实某不比他差什么,屯田、海贸、建城、军制,以及抑制豪强等举措,是我早就在思考,在做的,王鹏举虽是天纵奇才,但时间上总不可能比辽东还早……”说着,他略带自嘲的笑了起来,慨叹道:“甚至连选定基业的眼光,我们两个都极为相似。”

柳毅很清楚,主公虽然与墨家关联不浅,但他在辽东的施政,却是集百家之长,摒弃弊端后的大成之作。王羽这几年的在青州的做为,主公也一直看在眼里,并据此推断,对方是得了徐荣推心置腹的传承,而徐荣也非外间所传的那样,战没于阳人的那场大战之中。

青州新政推广的面更广,更彻底,收效也大,辽东新政的收效和影响力远远瞠乎其后,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家主公才是首倡的一方。

当然,即便如此,辽东这边也不可能找到说理的地方,争这个虚名也没什么意义。柳毅只是一阵黯然,为公孙度这番话感到悲哀。

除了治政理念之外,两家也是不约而同的选定了青州做为争鼎中原的起点。辽东遣船队南下,在东莱建立营州的时候,王羽还窝在泰山老家,做那个众所周知的胆小鬼呢。

“我知道你不以为然,觉得本将是受了一连串的打击,自信心损失过度,有些垂头丧气了。”公孙度察言观色,从柳毅的反应中,轻易的窥破了他的所思所想:“但子强,你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当初我命你南下,在东沓执手相送的时候,是怎么叮嘱你的?”

“主公当时是说……”柳毅微一错愕,下意识做出的回答却很流畅:“青州虽动乱多年,相当于无主之地,但其形势复杂,依然不可小觑了,嘱咐末将谨慎从事,尽量不要惹起周边势力的注意,先在营州经营几年,把根基打好再说。”

“那你再想想,王鹏举是怎么做的?”公孙度紧接着又是一问。

“他?”柳毅眉头绽开,顿时恍然大悟,知道公孙度为什么如此评价王羽和自身的区别了。相对于公孙度的稳扎稳打战略而言,王羽平定青州的过程,完全秉持着他发迹以来的作风。

快,和准!

两边都分析出了青州是无主之地,取之较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乱返治的青州,就如同一块璞玉,可以在上面任意雕刻,也不会遭遇地方势力的反弹。

柳毅并不是十分确定,王羽到底是什么时候选中青州的。不过以他事后的分析,从王羽刺董,却只割了一只耳朵那一刻开始,对方就应该对未来有了清晰的判断,甚至有了明确的思路了。

即便如此,辽东水师南下,也比王羽更早,形势也更有利。

辽东水师南下之时,青州已经一片狼藉,刺史焦和整天只顾着拜神求佛,既拿不出办法赈济灾民,也无力平乱。孔融参加酸枣会盟,与其说是共襄盛举,还不如说是逃难去了呢。

而关东群雄当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洛阳,没有人会注意到青州这块混乱之地。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能解决境内的黄巾乱军,就能将青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如果全力以赴,辽东的实力还是可以一试的。黄巾军不过乌合之众,只要注意不要引起他们的串联,利用机动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各个击破并不为难。就算没办法一口气全取青州,一半总是没问题的。

但辽东这点家底来自不易,无论是公孙度,还是柳毅等人,都不敢把全副身家都押上去。结果,没等他们在东莱站稳脚跟,王羽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气将青州连人带地盘全给吞进去了。

由此而论,公孙度魄力不如王羽,确实也不能算妄自菲薄。

“当时你传信回襄平,说当鹏举露出对青州的兴趣后,果然有人在黄巾军背后兴风作浪,某还一度深以之自诩,觉得自己料事甚明,避开了一场灾劫,可谁又曾想,许子远机关算计,反倒是成全了鹏举一战建功……”

公孙度满脸苦笑,摇头不迭:“以小见大,青州事不是个例。这两年我仔细研究分析过王鹏举的发迹时,总觉得他的魄力之强,仿佛天授神通一般,不论是什么事,他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他抬手向四周的田野中指指,感慨万千道:“子强,这一路你也看到了,无论是屯田,还是海贸,他做的都比咱们晚,但都比咱们彻底,没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只要验证了技术上可行,他就会全力以赴的推动事情前进!”

说到这里,他稍做停顿,似乎是在措词,然后一字一句说道:“青州之兴,并非侥幸,就算他施行的不是现在这套新政,但只要他确定的大方向没错,就凭他整合资源,踏踏实实推动各项事务建设、发展的魄力和手腕,能有今天这等基业,就是理所应当的。”

柳毅默然,虽然不情愿,但对公孙度这番话,他也是打心底里认可的。

除了夺取青州等军事上的行动之外,海贸,王羽这几年一口气在青州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港口。

其中规模较大的,与漂榆津差不多的就有位于青州的利津,东莱,以及胶县、崂山四大港口,再加上位于徐州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