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08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208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司长经过了栾其远的前车之鉴,再没有强迫银行参与的兴趣,差不多就是谁愿意去谁去,然后给愿意去的一份文件,再让他们和外交部的同志联系。

在苏城看来,这些文件根本就是一张张私掠证。出于维护利益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心态,他向鲁司长建议,每份特定贷款文件都应该有编号,并确定一个最终数量,且允许银行间互相转让。

最终数量是由允诺的银行数量所决定的,如果有5家银行决定前往苏联做这门贷款生意,那私掠证的数量就是5,以后再有银行想要进入,就要花钱从别的银行购买或租用。

鲁司长一天到晚的拜托银行,也拜托的没了脾气,名知道苏城是设了一道门槛,对苏城的建议还是听之任之。

如此一来,认为此行收益大于风险的银行自然更加欢喜,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银行也漠然处之。

只有苏城知道,流淌的金河,会让私掠证的价值大增。

12月2日。

谢薇薇斗志昂扬的坐上了大华实业的包机,然后一个人站住三个位置,舒服的躺下来笑道:“真好,我就一直想要一个飞机上的卧铺。”

王绍和何涛站在边上很是无奈。一会儿,等机舱门都关闭了,何涛才小声道:“小谢,我们的座位和你是在一起的。”

“哦。”

“你睡的是我们的座位。”何涛无力的抗争。

谢薇薇眯了一只眼,淡定的道:“坐别地儿去。”

犹豫再三,何涛和王绍真的到别的位置上坐去了。他们两个早就习惯了谢薇薇的“霸气”。部委归根结底还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要么炼就一声绕指柔的功夫,要么就要像谢薇薇这样泼辣强悍,否则断没有生存空间。

霍昌等人在后面看到了暗暗咋舌。

舒兰倚着苏城,小声笑道:“部委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那两个男的,也是部委的。”

“所以说不一样啊。”舒兰咯咯的笑了两声,撕开一袋薯片给苏城,让他抱着,自己从里面捡着薯片,同时道:“谢薇薇平时肯定没少收拾他们。”

苏城看何涛和王绍的样子,确实有这种可能。

好在大华只有二十几个人,包机则有40多个座位,倒也称得上宽敞。

谢薇薇长腿轻轻一翘,坐好在位置上,系上了安全带,同时用满足的语气道:“一会上天了,我要好好打个瞌睡,谁都不许打扰我。”

过了阵子,安全带的灯灭,谢薇薇毫不犹豫的收起座椅的扶手,舒服的躺在三个座位上。

看她那笑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躺在金银财宝上的老地主。

来自苏联的小飞机中途停了一次,抵达海沧时已是晚上。

睡累了的谢薇薇马不停蹄的要求查看外籍人士的档案,并且越俎代庖的给何涛和王绍分配任务。

何涛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也累的够呛,勉强道:“明天再开始吧,今天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

“明天到哪里去找苏城?要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保证把苏城董事长的条子弄来。”谢薇薇呲着牙,她等苏城一同返回等了10多天,就是为了充分借用苏城的董事长权威。

何涛在计委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可知道找人的难处,立刻不说话了。

王绍哼哧哼哧的一声不吭,乖乖的查看档案去了。

三人忙了一个晚上,才将档案整理出来。第二天,谢薇薇又跑到当地的计委去借调人员,然后开始坐大纲理思路。

等到大纲看完了,谢薇薇再找到苏城,请他介绍外籍工程师给自己认识。

整个过程,谢薇薇操作的颇为熟练,也不会引的他人不快。

她首先在借来的办公室里,和外籍工程师们聊天,做了足够多的记录以后,又去差了国内的现行资料。

完成了所有这些工作,谢薇薇方才申请前往大华石化公司参观。

杨明已得到了吩咐,给她准备好了门禁卡,又确定好了时间,早早的等在酒店外面,接他们去海沧基地。

到了门口,王绍趁着检查门禁卡的功夫,跳下车,跺跺脚笑道:“坐车就变成走马观花了。我们走着进去看吧。”

杨明笑的很怪异,道:“王科长是文科生吧。”

部委的职级很高,几乎每个科员做够时间,都能升做主任科员,到了外面,也就理所当然的被称呼做科长了。

王绍察觉到他语气中的戏谑,不爽快的道:“我是学英语的,算是文科生吧,这和走路有什么关系?”

“大华石化公司下属的海沧石化基地,是国家批准的石油化工基地,一期占地五千公顷,二期占地1万公顷。您要是走进去的话,怕是一个小时都走到地方,再绕圈儿看的话,没车是转不完的。”

五千公顷就是50平方公里,可以是一块10公里长,5公里宽的地块,也可以是七公里长七公里宽……无论何种选择,要在这样的石化基地里闲逛,没有车是行不通的。

大华实业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浦东,它在开发初期的面积也不过350平方公里,已经囊括了后世所有的繁华地块。在海沧石化基地里用脚闲逛,就相当于在世界级都市范围内闲逛一样。

王绍确实不懂这些,求助的看向谢薇薇。

谢薇薇忍着笑点头。

无奈下,王绍只好回到车里,跟着杨明“走马观花”。

一路停停问问,很快到了正在施工的地方。

杨明停下车,转身介绍道:“这是我们正在安装炼油设备的地方,你们看到的这个大罐子,就是由外国工程师负责安装的。”

谢薇薇来前就有读过相关的研究和报告,知道大乙烯和大炼油设备都很庞大,不是短时间能轻易安好的,遂问:“大华在同时安装乙烯和炼油设备?”

“乙烯快要安装好了,炼油设备刚刚开始。”杨明并没有仔细解释。实际上,苏城原本是不想做炼油厂的,但海沧计划完整的拿到手了,再将炼油厂还给中石化也有些不实际,苏城于是继续了海沧石化基地的思路,准备再搞一个大炼油设备出来。

反正台塑也是出钱购买,苏城接了台塑的单子,自有大量的外国公司前来接洽。

王绍和何涛还称得上年轻,眼望着宏伟的炼油设备,一种民族和国家的情愫油然而起,心情霎时间开朗。

谢薇薇却看着前面的人群,问道:“这个项目很难吗?怎么有这么多的人 ?'…'”

现场安装主要是机械化的,但也不免要人的辅助,以及工程师坐监理。不过,现场除了正在工作的工人以外,还有好几十人戴着崭新的安全帽,盯着设备在看。

杨明轻声解释:“他们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人,来海沧考察。”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语

石化产业是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政治密集型的产业。政治是石化产业的基础,资金是石化产业的根基,技术就是石化产业盈利的根本了。

政治资金和技术在现代能源产业中是密不可分的,最好的例子就是苏联。他们的石化公司是国企,又有银行的大幅度贷款,政治和资金都不缺,但苏联石油的劳动生产率始终上不去,即使在他们最重视的巴库地区和高加索地区,石油和石化产品的产量依然不高。自60年代以来,苏联的经济日渐困难,每位苏共总书记都对石油产业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减产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和石化行业的高成本性质,对速度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实也就是对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到了九十年代,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公司,如果不能达到规模产量和规模效率,根本是活不下去的。就像是苏城在阿联酋的瑟坦油田,如今年产400万吨并逼近500万吨,这种高产量得到的就是超额利润,但若是产量降低到100万吨或者50万吨的时候,盈利就没那么可观了。若是算上给阿联酋的税费和竞标油田的花销,亏本也说不定。

人们都看到了石油的垄断利润,却没有看到石油企业背后的技术投入。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伊拉克。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是欧佩克中数一数二的,在全世界也是如此,而且几乎全部是他们自己的石油公司采掘出来的。

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的石油公司遭到了灭顶打击,以至于不能自己生产石油。曾经的伊拉克经常被欧佩克批评超产石油,但在战争结束以后的伊拉克,石油产量想要达到比例也做不到,最终只能求助于外国石油公司。

即使如此,要恢复油田的产量,最少也需要两三年的功夫。至于伊拉克自己的石油公司,想达到战前的水平也许需要10年时间。当然,10年以后他们又遭遇了新一轮的打击,于是恢复时间遥遥无期。

石化产业的技术要求比原油产业只高不低。中国的乙烯产量始终是个问题,成品油其实也不够用。中国很早就有出售原油采购成品油的问题出现,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自己炼油?

其实就是炼油厂不够,炼油的吨位不够罢了。如果国家一天需要100万桶柴油和汽油,而国内的成品油产量只有60万桶,那就毫无疑问的需要进口40万桶成品油。无论石油产量是多少,大家使用的最终产品仍然是石化产品。

而要生产更多的成品油,并不光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还要不断的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

以国际通行的原则,生产一桶柴油,赚取1美元的工厂已经是很少的了,这其实只是百分之二三的利润,换言之。如果技术不达标,生产成本比国际平均成本高了3个百分点,炼油就是白做工。炼油厂的成本也收不回来了。

如果炼油成本增加5个百分点,造不如买就是正确的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大华投入数千万购买的炼油技术,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业的吸引力就是非常实在的了。双方的战略冲突是一回事,来大华石化基地参观考察又是另一回事。

事实上,到大华石化进行考察,已经成了各个公司的常例。一些分公司甚至出台了轮换学习的章程。他们看重的不光是大华已经购买的设备技术,还包括了大华请来的国外技术员,以及负责培训大华实业员工的巴斯夫公司的技师。

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往往掌握着一线最实在的技术,自然是提高水平的最直接手段,但国企雇佣外国工人的手续是非常复杂的,往往是要国家先出台一系列的学习政策,然后才能进行这样的培训。要是没有碰上有政策的时节,国企领导宁可等着也不会给自己挖陷阱。

大多数时间,国企要培训员工,就把员工派往国外。

可想而知这样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但诸如中石化、中海油这样的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否则技术跟不上是一方面,因为技术匮乏而丢失订单的麻烦更大。

苏城自然没有国企的各种限制和不安全感。大华石化公司兼收并蓄,不仅有自己的培训体系,也接受巴斯夫公司的培训,同时又挖角国外的技术工人……

经过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大华工人的水平上了一层之外,他们的培训体系也显露出了威力。

谢薇薇见到的就是一群正在学习的工人。

90年代的工人,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的工人,对于学习的认识都是正面的。人们嘴上说着走后门,但有机会的时候,都会拼命的去学习。

谢薇薇就见到一个工人脖子仰的高高的,手上却抓着笔记本,另一只手在眼睛不看的情况下拼命的做记录。

她轻轻的走过去,只见笔记本上写着一堆奇怪的词语:攒普林……偶单格……

“这都是什么?”谢薇薇弯着腰,鼻腔里全是机油和润滑油的味道,看了两分钟,脑袋就看晕了。

“嘘。”工人低头瞅了她一眼,似乎有点被谢薇薇的美色所吸引。不过,台上的外国工程师又在说话了,工人迟疑片刻,还是抬起头来,眼睛盯着他的动作看。

与此同时,更多莫名其妙的词语出现在他的笔记本上:“派普兰……弟可送拉客送哥拉门……”

然后,他还翻页了,颇为认真的继续写了下去。

谢薇薇等了好半天,终于台上的工程师说完话了,她忙问:“你是在记笔记?记他说的话。”

“可不是。”这工人大概30岁前后的样子。他不好意思与谢薇薇对视,于是小心的低下头,一点都看不出刚才“嘘”的样子。

“你写的这些是什么意思?攒普林是什么?”

“嗯。”

“我是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工人很腼腆,尤其是在旁边有人围观的情况下。

谢薇薇落落大方,此刻讶异的道:“你不知道什么意思,记下来做什么?”

“嗯。”

“嗯什么?”

“嗯。”

“你只会说嗯吗?”谢薇薇再有脾气,也该没脾气了。

工人轻轻的说:“嗯。”

谢薇薇翻着白眼,有种要昏厥的意思,心想:幸亏外国工人不是这样的,否则任务都不知道怎么完成。

这时候,跟前围观的工人,有大胆的吆喝道:“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记下来,晚上找翻译看看就明白了。老胡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人,你和他说不是对牛弹琴嘛。”

谢薇薇一阵无奈,道:“你们是听不懂他们的话,然后用语音记笔记的?”

“是啊。”

“那为什么不让听的懂的人,比如翻译整理一个笔记?”谢薇薇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你们不是听不懂德语吗?找听的懂的整理一份,大家一抄不就行了。

老胡此时却悄悄的说了一句:“那怎么自己学德语?”

谢薇薇登时愣住,问:“你在学德语?”

“嗯。”

“学会了吗?”

“嗯。”

“学了多少?”

“嗯。”

对话再次进入死循环,谢薇薇求助的看向别人。

适才的工人高声代答:“我们都学德语,德国工人都说德语,公司的设备也是德国的,不学德语学什么。”

“那你们学会了吗?”

“咱们对话一个?我们好几个人,都能和德国工人聊天了。”高声的工人很自豪。

谢薇薇有些惊讶的微微张嘴。90年代的外语是相当吃香的,小语种尤其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大华的工人竟然能和德国人日常交流,那水平就很不差了。

她想了一下,抢过老胡的笔记本,翻到前面看过的一页,问:“刚才问的,攒普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