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好孩子 >

第12部分

三国好孩子-第12部分

小说: 三国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勉强答道:“诺,请兄长放心,小弟一定多安排人手,盯紧陶应小儿。”

糜竺冷哼,勉强满意兄弟的回答,接着糜竺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东门小校场,心中尽是疑惑,“这个陶应小儿,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真傻的话,怎么能想到自己建军自己领兵?假傻的话,怎么又只组建这么点军队?区区八百人,能派上什么用场?”

陶应对糜竺兄弟警惕提防,对于徐州首席大将曹豹再次主动提出的好意,始终没有招满八百合格新兵的陶应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向曹豹点了点头,厚着脸皮接受了曹豹的善意,决定从曹豹队伍里挑选兵员补充进自己的队伍。

见陶应点头,急于和陶应拉好关系的曹豹松了口气,忙吩咐自己带来的六百精兵在小校场上列队,然后指着队伍向陶应笑道:“二公子,请随便挑吧,这六百弟兄都是末将从徐州主力队伍里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还大部分都是从泗水大战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兵,保管二公子满意。”

“不,我不需要老兵。”陶应语出惊人,看都没看曹豹带来的徐州老兵,直接就摇头说道:“曹将军误会了,你带来这些老兵,小侄一个都不想要!小侄是想从你新招募的新兵中挑选兵员,就是从叔父你新招募的那四千新兵中挑选。”

“二公子,你只要新兵?”曹豹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后又恍然大悟——象陶应这样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能懂什么老兵的重要性?

“二哥,你怎么又犯傻了?”陶基也惨叫起来,“二哥你到底懂不懂军事?放着有经验的老兵精兵不要,要一些新兵干什么?没有老兵带着,新兵什么时候才能练出来?”

“果然是白痴!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书呆子!”足足回家耽搁了三天才来军队报到的林清悄悄骂了一句,同时尽量藏身到其他新兵背后。

“你懂什么?”陶应瞪了陶基一眼,冷哼说道:“别看不起新兵,他们是没有着墨的白纸,没有雕琢的璞玉,我训练他们事半功倍!老兵都已经定了形,有了他们自己的作战风格,重新训练起来只会事倍功半。”

呵斥了一直不太服气自己的副手堂弟,陶应又转向曹豹拱手说道:“曹叔父,小侄知道你是好意,但小侄有自己的打算,只想要叔父新招募那些新兵。还有,我们徐州军队刚刚遭到曹贼重创,元气大伤,小侄如果再把叔父麾下的精兵战兵带走,势必会影响到叔父重建徐州军队的大计。所以,还是请叔父领小侄到那些新兵队伍中去,从中挑选一些兵员过来。”

“贤侄,不要怪做叔父的倚老卖老。”曹豹换了一副郑重神色,严肃说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队伍里有老兵,可以帮助新兵尽快熟悉军伍,全是新兵,贤侄的队伍恐怕不太好训练。”

“多谢叔父好意,这道理小侄当然懂,但还是不必了。”陶应摇头,微笑说道:“小侄点名要叔父新招募的新兵,自然有小侄自己的打算,还望叔父不吝成全。”

陶应态度如此坚决,好心没好报的曹豹也没了办法,只好唉声叹气的点头同意,领着陶应赶往徐州主力军队驻扎的北门大校场,让陶应到那四千新招募的新兵蛋子挑选兵员,同时曹豹心里暗暗嘀咕,“二公子不会真是傻子吧?放着送上门来的老兵精兵不要,要一帮没上过战场更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干什么?”

“白痴!”陶基和林清不约而同的冲着陶应的背影骂了一句。

有了曹豹的四千新兵做基数,陶应的选择余地一下子就大了许多,结果也很自然的,陶应的口味也一下子刁钻了许多,很多其实已经达到陶应之前标准的新兵,都被陶应毫不留情的刷了下去,只有通过了陶应新提出的选择标准的新兵,才能得以加入陶二公子的队伍。

陶应自己倒是挑得不亦乐乎了,老于军务的曹豹和已经有点军事经验的陶基却说什么都看不懂了,因为陶应的新标准实在太过古怪,新兵年龄必须在十五到二十之间,要手长,要眼睛有神,可以有轻微的罗圈腿,但外八字腿绝对不要,要不太喜欢说话,口沫横飞者绝对不要——为此陶应还特别要求曹豹下令让新兵队自由活动,以便观察。

更离谱的是,陶应竟然还要问一问新兵的家世,身家清白者才能入选,干过坏事有过犯罪前科的,一律不要!尤其是被称为游侠儿那些民间浪荡少年,陶应更是绝对不要!

好几十个被陶基看中的强壮新兵,都因为没通过陶应的政治审查,被一股脑的刷了下去后,陶基终于按捺不住了,直接当面质问陶应道:“二哥,你是选兵上战场,还是选学生读书 ?''我看中那些人有什么不好,他们在乡里打过架、伤过人、当过游侠儿有什么?这证明他们勇敢!二哥你到底知不知道,游侠儿投军,到那里都是抢手的精兵!”

“贤弟说得对,为兄就是在选学生。”陶应的回答让陶基气绝,“为兄要的是有组织有纪律,不是一盘散沙,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二公子,曹豹再倚老卖老一句。”曹豹也有些看不下去了,提醒道:“再听话的兵,到了战场上不能打,也是没用。”

“曹叔父说得对,不过没关系。”陶应微笑回答道:“家父让小侄招募八百亲兵,本就是准备培养了当亲兵用的,平时保护一下家父的车驾,田猎时帮家父赶几只猎物,上战场的机会微乎其微,叔父认为,小侄应该挑喜欢听话的新兵,还是空有武力但不听话的新兵?”

“保护车驾和驱赶猎物?”曹豹听得直翻白眼,心说搞了半天你陶应小子招兵是准备围猎用啊,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

“二哥,如果你的队伍不准备上战场,那请二哥即可下令,开恩让小弟回曹将军麾下任事!”陶基恼怒的叫道。

陶应当然明白三弟不想跟自己混,陶应也不是很想留下自己这个在三国战史上根本排不上号的堂弟,可惜陶应现在手中人才匮乏,匮乏得严重到除了陶基外连一个可靠能用的副手都没有,所以陶应绝对不能放走这个倒霉堂弟,但陶应也没有开口挽留,或者做出让步,只是冷冷的看着陶基,目光冰冷无比。

“二哥……”陶基被陶应盯得有点发毛,又想起陶应始终是兄长,还曾经干过让自己无比敬佩的伟业,所以陶基畏缩了几下,终于还是垂头丧气的低下了脑袋,放弃调离申请。陶应也没有理他,回头就又去继续挑选新兵去了。

陶应当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更明白曹豹和陶基如此再三反对,并不是存心与自己做对,而是真心实意的为了自己好,但陶应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打算。陶应的苦衷是,徐州是四战之地,四面环敌,地势又十分开阔,几乎没有任何天险可守,难守而易攻。如果用曹豹和陶基的办法建军,那么陶应至少得组建起五六万的军队,才能做到固保徐州五郡,防备四面八方的来敌。如果要想开疆拓土,争霸天下,没有十万八万精锐雄师,陶应休想做到在固保徐州之余还能开拓进取。

思来想去许久,脑汁几乎绞尽的陶应忽然发现,历史上有那么一支军队,好象特别的适合徐州的地形与环境,可以用极少的兵力保卫徐州安宁,在保卫家乡的同时,甚至还有一定的进取余力,而以三国时代的生产力与科技力,山寨这么一支军队出来大有可能。所以陶应从一开始,就把目标订为了山寨这支军队,而要想山寨这支军队出来,第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必须要有一批纪律严明的士兵。

需要一批有着高度纪律性的士兵,陶应自然不会要曹豹麾下那些已经在军队里混成精的兵油子了,也不会要那些成天游手好闲、好勇斗狠又无法无天的游侠儿了。

第十五章 名君子

陶应的挑兵条件虽然苛刻,但好在可选择的余地大,所以用了大半天时间后,陶应终于还是挑满了八百新兵之数,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陶应忽然想起自己练兵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新兵会被淘汰,所以陶应又临时决定多挑一百新兵为预备,曹豹也没有反对,微笑着答应了陶应的要求——反正徐州老大陶谦就是陶应的亲老爸,徐州的官府衙门就是陶家开的,陶应临时决定多征一百士兵,在陶谦那里绝对不会有半点问题。

至于多招新兵的装备和军粮等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更不用操心,那是陶谦指定给陶应的后勤主管曹宏操心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再怎么沦落,也肯定不会沦落到曹宏那个位置。

于是乎,几经周折之后,咱们陶二公子的新兵队伍终于七拼八凑的凑满了九百之数,并于当天傍晚在徐州东门小校场上举行了成军仪式——其实也就是站个队,领军服军旗,听陶应训几句话,然后聚在一起吃一顿入伙落草饭,就可以结束仪式去睡觉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士兵文化普遍不高,陶应也没有发表自己在体制中历练出来的冗长沉闷演讲,站在九百新兵队伍面前的高台上,陶应无比直白的直接高叫道:“弟兄们,今天是我们队伍成立的大日子,别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我只要你们记住一件事!记住两个问题!”

“弟兄们,你们都听清楚了,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大汉的将士,无论刮风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个月都少不了你们三石三斗三升的粟米(汉小石,重约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们的夏单装,冬皮裘!”

“弟兄们,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但你们必须记住,这些粮米、布匹和毛皮,都是大汉官府从大汉百姓身上收上来的,你们的一衣一鞋,一饭一食,都是大汉百姓的血汗!这就是我要你们记住的事!”

“弟兄们,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为什么要养你们?为什么要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勤劳作,用他们的血汗供养你们?”

“为什么?还不是指望你们上阵杀地,保家卫国,保卫他们的安居乐业,太平安乐?!”

“弟兄们,现在第二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如此辛苦的供养你们,你们到了战场上不杀敌,不保卫大汉百姓的安居乐土,大汉百姓养你们,有什么用?”

“弟兄们,记住这一件事,这两个问题,记住你们的使命,记住你们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你们就永远的战无不胜,永远的不会被敌人打败!”

“弟兄们,请和我一起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保家卫国!保境安民!”陶应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实兵都很听话,不管有没有理解陶应话中的含义,都举起了手中的武器旗帜,跟着陶应有节奏的整齐大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凭借这番演讲,陶应总算是扭转了一点自己在陶基和林清心目中的恶劣印象,陶基站在旁边一边跟着陶应举剑高呼保家卫国,一边暗暗心道:“二哥说得还算有道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但百姓们为什么要供养兵丁,以前还真没几个人认真寻思过。”

“说得倒是好听,就是不知道到底懂不懂兵。”站在陶应亲兵队伍中的林清也悄悄的小声嘀咕——虽然林清一再拒绝给陶应担任亲兵,可是到了军营里看到要十几个大兵挤一间草房,小脸苍白的林清终于还是接受了陶应的好意,住进了相对宽松的陶应房中,也无可奈何的成为了陶应的贴身亲兵。

“好了,解散,弟兄们都去吃饭的,今天我们的队伍新成立,有酒有肉,弟兄们可以敞开了肚皮吃,吃完了就回房休息!明日卯时,你们就要开始崭新的‘美好’生活了!”陶应满脸坏笑的大喊道。

“噢!”可怜的九百新兵压根不知道地狱已经逐渐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还发出了由衷的欢呼,向陶应一再致谢,然后争先恐后的冲向正在散发着浓郁酒肉香味的伙房。

“小子们,等着吧。”看着欢呼雀跃散去的新兵人群,陶应脸上坏笑更甚,转过身正要带着陶基和林清下台吃饭,又忽然瞟见台下走上一人,却是陶应那位老实得三锤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便宜兄长陶商。陶应不敢怠慢,赶紧迎上前去,向陶商一鞠到地,恭敬说道:“兄长,小弟不知兄长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兄长恕罪。”

“贤弟快快请起。”陶商搀起陶应,笑着说道:“听说贤弟终于招满了兵员,父亲这几日的病情又大有好转,愚兄便抽空过来看看,顺便向贤弟道喜。”

“多谢兄长。”陶应慌忙道谢。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陶商呵呵傻笑,又说道:“刚才听到贤弟的训话,觉得贤弟说得太有道理了,百姓供养将士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将士们保家卫国,保境安民!贤弟队伍中的将士只要牢记此点,相信就能象贤弟说的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兄长过奖了。”陶应谦虚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要想让将士真正记住这一点,不知还需多少时日。”

陶商点头,再次赞同兄弟的见解,然后陶商又转向了陶基,要求堂弟一定要好生辅佐二弟,全力帮助陶应领兵治军,陶基也老实答应了,老实人陶商却忽然念头一转,又转向陶应笑道:“贤弟,你这支军队由你直接指挥控制,与曹豹将军的队伍互不统属,都叫大汉徐州军,难免有些混淆,愚兄窃以为,贤弟这支军队应该单独命名,以便区别。”

“多谢兄长指点,小弟也正有此意,就是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到好的名字。”陶应答道。

“二哥,我们的军队叫虎狼骑如何?”陶基迫不及待的建议道:“曹操老贼军队里最精锐的骑兵叫虎豹骑,我们就叫虎狼!”

“不好。”出乎陶基意料,首先反对的竟然是他最老实的大堂哥陶商,陶商摇头说道:“虎狼虎豹,皆禽兽也,二弟的队伍乃是仁义之师,岂能以禽兽为名?”

“虎狼是如虎之威,如狼之捷,并非禽兽之意。”陶基解释道。

“还是不好,仁义之师,不能以兽命名。”大书呆子陶商还是摇头反对。

“仁义之师和军队的名字有什么关系?”陶基不满的说道:“依兄长之意,我军岂不是只能叫仁义君子军?”

“仁义君子军?”陶商眼睛一亮,忙转向陶应说道:“贤弟,你的军队命名为君子军如何?贤弟乃是仁孝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