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秦汉纵横家 >

第141部分

秦汉纵横家-第141部分

小说: 秦汉纵横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何闻言颔首,“此言甚是有理,现下天下唯有咸阳一地为秦所得,好言相劝,受制于礼,必然助吾等破秦。”

    就在三人讨论之时,吴中突然来报,乃是义帝诏书,刘邦自然不敢怠慢,慌忙出去接旨,正是封刘邦为汉王的诏书。

    刘邦听闻自己被封汉王,心中大喜,旁边的郦生见状,颇为皱眉。“汉王如何?应当先思考破秦之法,还请王上莫要沉迷此等徒有之名。”

    刘邦见状,立即收起诏书,“先生所言极是,那就先写书与赵高,看他如何回复,吾等现在此处安营扎寨。”

    咸阳中的赵高心中亦是惶恐,如今义帝分封十八王,明显意味着大秦亡了,而且刘邦的军队就驻扎在关外,随时可能破关而入。

    就在赵高无计可施的时候,恰巧刘邦送信而来,赵高心下大喜,立即叫来自己的女婿,商议此事。

    信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汉王乃为长者,不喜杀人,只要你赵高从里面打开咸阳城门,我们入了咸阳,自然会保你衣食无忧。”

    阎乐见到信件内容,稍微皱眉,“老丈,我看还是在等一段时间吧,刘邦不过是一小吏尔,何来长者言行,容后再议。”

    赵高遂听从阎乐之言,将此信压在案牍下面,而关外的刘邦,迟迟不见到赵高的回信,心中亦是有些焦躁。

    原来出了吴中之后,粮食只够用两个月的,但是在关外耗得太久,粮食自然不够用,刘邦无奈,只得与郦生等人商量。

    郦生听闻粮食不够,心中颇为惊讶,有些怀疑的看向了萧何,“先生莫要这般看我,粮食已经省下三天,乃是至极。”

    “离此地最近乃是韩国,况且平南侯当日信中所言的张良便是韩国新相,不若用计将张良赚来。”郦生略微神秘的说道。

第322章 借粮智赚张子房

    经郦生这么稍微点拨,刘邦也是瞬间想起张良这个人,加上平南侯推荐,心中愈加重视,遂将赵高的事情抛在一边,独议赚取张良。

    当初张良得到《素书》之后,便在新郑附近隐居苦读,一直等到陈胜吴广起义,诸国并起的时候,才出世佐助君王,也就是现任韩王。

    汉营之中,萧何等人素来不知张良名讳,皆因平南侯一封书信,略知其姓名,郦生的才学可见一二,张良又在其后,自然稍微胜之。

    “尔等前去借粮,如何赚来张良?那韩王若是不肯借粮该当如何?”刘邦颇为无奈的说道。

    郦生稍微起身摆手,“大王不必忧虑,在下定能将张良带来,不过到时候大王应当待之尊敬,莫要这般玩世不恭,如此那张良见到大王乃是长者,定然愿意追随。”

    刘邦听罢亦是点头,“那就按照先生所说,若是将张良带来,我自当以礼待之,寻问大道,显出长者身份。“

    三人计定,便由郦生出使韩国,此时的韩王不过在新郑附近偏安一隅,并无大志,张良在韩国亦无任何施展抱负的机会,不过细想先祖五代相韩,张良自然不敢违背祖宗意志,想要辅佐建立不久的韩政权。

    韩王听闻有汉王使者前来,亲自出城门迎接,倒不是因为汉王此刻多么厉害,而是现在的汉王属于义帝的人,哪是他们可以得罪的。

    郦生一身素服,很是简朴,韩王见状心中便以为汉王乃是德秀之辈,否则部下也不会这么的低调。

    韩王宫室中,张良与郦生对坐,如今张良可是韩国的肱骨,因此每逢大事,张良必然出席,以免失了一国之力礼节。

    “我听闻汉王现在驻扎在函谷关以西,准备进攻咸阳,为何派人来我这里,我与汉王素无交情,莫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助?”韩王颇为坦然的说道。

    “大王英明,我家主奉义帝之命,准备攻下咸阳,奈何现下粮食紧缺,只希望大王能够借粮与我家主,也聊表义帝封王之心。”郦生缓缓的说道。

    韩王听罢,略微皱眉,“吾国粮食皆有新相管理,诸多事情还是需要询问子房是也,你且说说这借粮与否。”

    旁边的张良见状立即起身,躬身行礼道:“启禀王上,现下义帝乃是天下共主也,应当全力效命才是,因此臣觉得,粮食可以借得。”

    “张爱卿之意亦是朕之所想,既然如此,诸多事情交给张爱卿办理吧。”韩王很是直截了当的说道,毕竟韩王目前最信任的人唯有张良。

    当日殿上诸事商议完毕,郦生因借粮的事情拜访张良,随从自然不敢阻拦,说来韩国本是小国,能有多少粮食,借粮不过借良也。

    张府内,张良早就备好了茶水,郦生所谓何事,张良自然心知肚明,客厅之内,两人对坐,气氛稍显尴尬。

    “相国,不知这粮食派何人押运前往函谷关以西?”郦生颇为好奇的问道。

    “何人倒是不重要,在下只是想知道这汉王乃是何种人物?郦生乃是高阳大儒,竟屈身辅佐此等小吏?”张良当即反问道。

    郦生并未说话,而是直接从袖中掏出平南侯的书信,摆在两人身前的案牍前,“相国请看,此乃平南侯所写,侯爷眼光应该不会差吧。”

    张良见状,不觉有些惊讶,慌忙拿起眼前的帛书,“这当真是平南侯所写,距当初见到子玉已经不知有多长时间了。”

    “此书之中提到三人,你我还有一名小将不知何人也,现如今天下纷乱,相国先祖虽是五代相韩,但今应择明主而佐,为何偏偏辅佐韩王,恕在下直言,今韩王无大志也。”郦生颇为直接的说道。

    “先生所言确实有理,只是那刘邦何许人也,若不如韩王该当如何?”张良有些怀疑的说道。

    郦生当即摆手,“事情自然好办,相国负责监管粮食,我引荐相国与汉王相见,若是相国觉得汉王不是拥天下之人,亦可折回韩国。”

    张良略微颔首,“先生所言有理,这平南侯竟说带一名小将日后佐助汉王,真不知哪家小将,竟被子玉如此看重。”

    “天下大乱,诸多无名之辈皆是豪杰,谁又能知道呢?”郦生颇为感叹的说道。

    两人畅谈多时,方才作别,次日便禀告韩王,由张良先与郦生前往函谷关以西,查探粮食缺失几何,然后速报韩王,尽力而为。

    韩王听罢亦是觉得有理,便先允许张良和郦生回去,而此刻的刘邦由萧何教他礼仪,以免怠慢了张良。

    不过三日的时间,郦生便将张良带来,刘邦穿着整洁,举止得体,坐在营帐之中,很是有长者风范。

    张良由萧何带入帐中,见到案牍前的刘邦,年龄五十左右,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很是惊讶,毕竟此时的张良颇为了解相面之术。

    “使臣张良拜见汉大王。”张良很是恭敬的跪拜道。

    刘邦当即上前扶起张良,“先生能来,乃是本王的服气,日后帐内之事,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大王乃是有德之人,有何不明了之事,皆可询问。”张良颇为激动的说道。

    于是乎,刘邦便将这几天萧何和郦生所教问题,以及自己的见解全部在张良面前说了出来,效果那不是一般的好。

    张良听罢,真以为刘邦是个贤德仁厚的长者,乃是日后的皇帝也,因此便有了不回韩国的心思。

    然而这点不用张良担心,郦生早就把事情安排完毕,原来张良来到之后,郦生便与韩王书信一封。

    大致的意思为:“粮食派人送来就行,另外张良乃是有学识之辈,应当帮助义帝重整天下,若是继续留在韩国却无任何用途,还请大王恩准。”

    韩王看罢郦生的书信,纵使心中有一万个不舍,也不能拒绝,毕竟人家打的旗号是义帝,就靠新郑那百里的地方,根本斗不过义帝,因此只得同意郦生的请求。

第323章 子玉重言往吴中

    张良对刘邦讲演《素书》不提,且说陆言去咸阳见过胡亥之后,对秦朝时局当真是心灰意冷,那么大的人竟然还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着实可悲。

    陆言心中已然放弃胡亥,只身来到了淮阴县,此时的淮阴复属于楚国,也就是义帝的地盘,不过义帝与项羽尚在吴中,无暇顾及淮阴县。

    当时淮阴并无战火,地方百姓自从上次得到救济之后,生活尚且过得去,陆言到淮阴并为逗留多久,径直前往韩信的住处。

    绕过前面的巷道,便是韩信的住处,和前些时候相比,似乎青草更加茂盛了,陆言稍微小心的越过门房,向着里屋走去。

    这种景象真的很难猜出里面是否住人,“何人在外面?”就在这时,里面突然有声音传来,略显沧桑。

    “敢问可是重言?”陆子玉有些怀疑的问道,同时打开房门一角,正是韩信在里面收拾着包裹。

    韩信见到陆言前来,心中大为降压,慌忙请到内室备座,只是斟满两杯清水,“兄长为何来此,不应在临淄闲居吗?”

    陆言见状,只是大笑,“你小子倒是知道的挺多,如今天下割据,临淄保一方百姓即可,这般闲时,自然要出来走走。”

    “那兄长准备慕何人,亦或是独称王?”韩信颇为期待的问道。

    “当初徐福为我相面,说我性命不过四十,如今已然二十有七,称王就免了,有幸看到天下太平即可。”陆言略显淡然的说道。

    韩信听罢,面露疑惑,“此等方士所言,兄长何足挂怀,莫不是他说中了兄长的心思,致使得兄长有这般看法?”

    “他乃是鬼谷阴阳一派,竟然知道我还有一位兄长不在此世间,因此我心中甚是惊讶,故而其言不假,况且四十足矣,这些就莫要多说了,重言这般收拾行囊要前往何处去啊?”陆言看着旁边的包裹说道。

    韩信稍微抿口清水,“家道中落,腹中略有学识,今听闻楚霸王以五万精兵败章邯二十万大军,吾心慕之,想要前往投靠,祝他一臂之力,换的天下太平。”

    “此志甚大,兄愿随往之。”陆言亦是满饮清茶而说道。

    旁边的韩信听闻此言,心中大喜,此去吴中,有平南侯引荐,想必定能得到霸王重用,“还请兄长多多照顾,重言日后定当以父事之。”

    “哎,怕的是你身受胯下之辱,那西楚霸王心高气傲,难以受用。”陆言稍微叹息的说道。

    韩信却是异常的自信,“兄长有所不知,那西楚霸王虽然心高气傲,但他身边的范增却是礼贤下士之人,见他即可。”

    陆言听闻韩信如此之说,只是略微颔首,“既然如此,你且收拾东西,我与你共同前往吴中,贤弟可不要嫌弃我啊。”

    “兄长哪里话,且待我片刻,一同前往。”韩信说罢当即起身,继续收拾行囊,趁着午时清凉,两人便向着吴中赶去。

    然而此时的项羽自从败了章邯之后,一直留在吴中,此乃范增之计也,首先是为了防止章邯叛变,反复行事,其次,这场战役刚刚得胜,众多豪杰定会因为项羽的名号,前来拜会,省的亲访贤才。

    在此之前,陈平和英布已经来到项羽帐下,另外季布、龙且、钟离昧、雍齿、项伯等人亦是在此前后追随项羽,这班人马也算齐全。

    经过十多日的时间,陆言与韩信便从淮阴赶到吴中义帝所在,两人准备先行拜见义帝,说来这义帝当真是惧怕项羽,这般事情还要报与项羽。

    而项羽听闻平南侯亲来吴中,不待陆言见到义帝,就命人将陆言与韩信接到了项羽府内,的确是对得起西楚霸王的名号。

    此刻府内,范增已经等候多时,项羽亦是在旁,见到陆言前来,立即出府迎接,至于韩信,另行安排与英布、陈平相谈。

    陆言三人叙礼完毕,范增亲自为子玉斟茶,“平南侯久居临淄,今日为何亲自前来吴中,莫不是前朝难以辅佐,故来投诚?”言语间颇有些嘲讽。

    原来这范增以为是项羽打了胜仗,陆言才来吴中,因此也当他是屈服名利之人,礼节虽然周到,言语却先怠慢。

    “当初秦王定天下,六国合一,我访师来咸阳,助王上平百越、定匈奴,使得中原大地虽乱,然百越匈奴却不敢相侵,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如今秦二世无道,吾亲往咸阳劝谏,诛杀二赵,只因王上不听吾之言,便退回临淄,保一方百姓安稳,不受涂炭之苦,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天下太平之时,先生于居巢不出,天下纷乱之时,我命英布前来佐助,助霸王胜于巨鹿,却未说尺寸之功,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现下我亲带小将前来,两位礼仪虽周到,但言语怠慢,恕在下冒昧前来,还请告辞。”陆言说罢当即起身就要离开。

    项羽知道是范增出言不周,慌忙起身将陆言拦住,“侯爷请坐,亚父不知侯爷名讳,还望莫要一般见识。”范增亦是有些惭愧低头不语。

    “范先生乃是有德之人,亦当教诲霸王平易待人,如此四方豪杰才能云聚,若是知道平南侯前来,却遭怠慢,岂不是寒了天下人之心。”陆言颇为慨然的说道。

    旁边的范增略微颔首,“是老朽得罪,侯爷请坐。”

    陆言见状这才安然做了下来,稍微抿口温茶,“如今秦虽失了天下,但是咸阳尚在,唯有灭了咸阳,其鹿方可共逐。”

    “逐鹿之法,一曰德、二曰才,德才兼备方可图天下得帝号!”陆言很是激动的说道,纵使项羽表情略显向往。

    “侯爷所言甚是,敢问侯爷所带小将乃是何人?”项羽很满脸期待的问道。

    陆言稍微起身,“此人正是淮阴县韩信韩重言是也。”

    项羽听罢,当下心灰意冷,有些无奈的说道:“侯爷莫要和我开玩笑,那胯夫有何才识可言,还请侯爷另举荐他人,籍定当重谢。”

第324章 赵高遭斥心惶恐

    陆言听闻项羽此说,不觉有些皱眉的看向了范增,“先生何不解释一番,吾为何将此韩信带来,望先生能明白我的意思。”

    旁边的范增本来正在品茶,被陆言这么一问,有些茫然的放下茶杯,“侯爷的意思不过是让大王召见更多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