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精校]大江东去 >

第95部分

[精校]大江东去-第95部分

小说: [精校]大江东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的公告。

在公告里,他有所选择地写出,以前电器街里面产品的猫腻,伪劣产品的横行现象,比如说该绝缘的电器没绝缘,该绕线圈的地方用水泥纸替代,大家互相串通隐瞒,串联销售彼此作坊产品等等。他后面说,他意识到此事的危害,决定彻底改变经营手法,彻底断绝与原有不合格供货商的联系,从此选用有保障的产品满足市民需求。最后,他介绍了一下他如今精选经营的小雷家登峰电线电缆厂,说明一下小雷家这几年的辉煌社会成就和带头人的光荣事迹,及其社会头衔,以此抬高登峰的地位。写完,他艰难地将此门板挪到路口,那里上班下班人来人往比较多,也算是热闹的路口,将门板明显地倚在墙上,以便人来人往看个清楚。

然后,他漏夜进出所有仓库,一只一只收集起连捡破烂的都不屑的被砸烂的电器胶木壳子,当然又投机取巧地拆了一些木窗框木架子,一起堆到电器街砂石路的中央,又回去一趟家里,把那些当样品放着的电器也拿来扔进那个堆里。等把烂电器堆码到有点规模的大约一人多高的大堆时候,天已发亮。

他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地喝着凉水看着一夜的成果,两只眼睛不时瞟向手表,看时间一分一秒从六点滑向七点,等七点半,路口那条街道人声鼎沸,人来人往时,他往烂电器堆浇上一瓶绿瓶二锅头,扔下一枚燃烧的火柴。

火焰,白烟,还有胶木燃烧的臭气,城市里如此奇突的一个突发事件,打破寻常按部就班的步伐,立刻招致路人驻足指指点点。大家看了路口文字未必通畅的公告,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好事者当然火烧热辣地进来杨巡的电器店巡看一周,满足好奇。杨巡当然殷勤递上新茶泡的茶水,一遍遍眉飞色舞地介绍现在精选经营的电线电缆,他说话比写字不知道流利多少,听得进来参观的人个个频频颔首,承认杨巡这个断然与过去、与那些不争气同行划清界线的行动可圈可点,值得赞扬。

一时,杨巡仓库门口围满围观的人,都好像是看白戏一般的热闹。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迅速随着大家上班聊天传播开去,大家都正等着看电器街被砸的下文呢,杨巡这一轰动举动,一下满足大家的心理需求,一次传播更快更广。杨巡安排老李的一个徒弟差点是敲锣打鼓地进来店里,当众掏出钱买去两捆家用电线,夸张地操跟扁担挑着,又大着嗓门在门口宣扬一番支持有错必改者半天,才拿电线离去。

接近中午时候,才有街道办事人员过来要求杨巡灭火,说不安全。杨巡从小烧灶,明白烧火手法,明着答应街道办事人员,却是借口左手臂受伤,拿只脸盆每次只能接半脸盆的水去泼火堆。结果,火没扑灭,虽然稍微暗了一点下去,可烟却更浓更多,老远就能看见此地一股黑烟扶摇直上,谁都想过来看个究竟,谁不爱看放火。竟然,因此招来报社的记者。杨巡有生第一次接受了采访,围观者于是更加不愿离去,纷纷当看西洋镜。

终于,除了杨巡安排的老李徒弟佯装买货之外,有其他人也上门买货了。每来一个,都竟然获得围观者的拍手鼓励,场面意外的热烈。也不知是电器街被砸好几天,人们买货不方便好几天,压抑了需求,此时一下喷发,还是有人凑热闹,专挑热闹时候玩个当众喧哗,这一天,竟然卖掉不少民用电线,杨巡惊喜不已。

但是,惊喜之下,他疲倦而兴奋的脑袋也想到一件事,那些依然没有行动的老乡们,会如何看待他的公告他的举动。他早看到有几个老乡在人堆外张望,却没进来。他猜测着老乡们的心理,估计老乡们一定对他满心怒火。

夜色不可避免地降临。杨巡挽留老李的两个徒弟留下,他支撑不住睡得人事不知。他估摸着今晚老乡会找上他,可再怎么要紧,他都需要休息,他累瘫了。他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睡觉,相信两个老李的徒弟能帮他将老乡拦在门外。几天前的长途颠簸,好几天的无眠,昨晚一夜的操劳,今天一个白天的辛苦与紧张,再加几天的提心吊胆,早已压垮年轻的杨巡,他睡得人事不知,雷打不动。

老李的两个徒弟坐在暗室喝酒,一边不时照看门灯照亮一方室外。两人议论着会不会真有什么杨巡老乡打上门来。两人也说,这帮江南电器街的人出了名的抱团,搞不好今晚他俩被围攻都难说。但是情况却出乎两人的意料。人来了,而且还来得不少,可大多是伤残妇孺,除了围门口用方言叫骂,甚至往玻璃窗上扔砖,却没其他行动。那帮人想见杨巡,可杨巡睡得死猪一样,那帮人想出手撼醒杨巡,却有老李两位弟子挡住。那帮人没多坚持,围了两个不到的小时就走了。只刚修好的玻璃窗又碎了两块。杨巡却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太阳晒进来,才被老李的徒弟摇醒。

老李的徒弟奇道:“昨晚来了你好多老乡,你真睡还是假睡啊?”

“真睡,昨晚他们没怎么样?”

“你胆子可真够大啊,知道他们来你还睡得着。等着吧,今晚还会有人来。”

杨巡飞快洗脸刷牙,“放心,暂时他们没实力。这条街男人现在个个有伤,重的还躺医院里。女的能顶啥用,两位哥哥门口一站,谁还敢进来?等再过几天,他们看着我生意好,没人再有时间跟我纠缠,自己进货摆摊都来不及了。两位哥哥等等我,我去买了包子来,我们喝上几口,正好两位哥哥回去睡觉。”

杨巡飞快骑车出去,买了一大包大肉包子,回来打开一瓶白瓶二锅头大家一起喝,那边老李的徒弟早已把写满字的门板搬回老地方去。老李一个徒弟边喝边说:“我们回去再跟师父说说,你这儿白天一人不够,再叫两个师兄弟过来帮忙。”

“那怎么好意思,你们也得工作。”

“我们工作还不是师父一句话的事。你别怕我们人手不够,我们师兄弟忙不过来,还有我们自家兄弟姐妹,咱中国多的是人,否则干吗计划生育呢,你说是不?师父说了一定要保证你安全,我们说啥不能让你掉一块皮。”

杨巡感激:“怎么谢你们才好。这城里要评谁仗义,你师父要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我们师父那还用说,我们都争着拜师父,别人想还挤不进呢。小杨,你们那帮老乡晚上……你得留意着他们。”

他们说话着,已经有顾客上门。杨巡殷勤迎上去,人家见面先问昨天的事,杨巡一边笑呵呵说明,一边介绍型号规格,仿佛一个人生着两张嘴巴似的。没多久,顾客就抱着一捆电线满意而走。老李的两位徒弟一边儿看着,等客人走了,忍不住地笑:“小杨,你这态度不知比国营五金交电商店好多少。我们进五金交电买东西,那是理都没人理我们。跟你这儿买东西久了,谁还耐烦看国营店的白眼。”

“那没法比,人家是国营,旱涝保收。我们不一样,我们一天没顾客上门,一天就没进帐。两位哥哥也是国营的,我不知多羡慕,可我农村户口,想进国营单位?没门。我让我弟弟妹妹好好读书,哪天考上大学升城镇户口,也跟着吃皇粮。”

“现在国营有什么用,都没你们个体户赚得好。我们活儿少,可钱也少。”

“话不能这么说。万一国家政策变了,我们这些个体户再回去握锄头都有可能。哎唷,又有人来。”

杨巡没想到顾客络绎不绝,老李两个徒弟见此也就不多呆了,等两位师兄弟过来换班,他们便回去睡觉。杨巡欣喜,见缝插针地,就打电话给以前那些管供销的老顾客,说明昨天今天以来发生的情况,大伙儿在电话里都挺为杨巡高兴的,有人当即要求杨巡开始送货。不过大家都可惜,事情过后,杨巡经营的品种不得不单一不少。不过,生意就这么算是恢复了,而且又因为电器街上其他仓库都还没恢复,杨巡的生意因此少了竞争,格外火爆。

看上去谁都为杨巡高兴,连进门来的顾客都因为从众心理,看着别人踊跃地买,他们也觉得事情应该真如门板上写的那么有所改观,现在杨巡拿出来的电线应该没错,因此也放心了买。只有杨巡自己心中知道事情绝没如此简单。老乡们有气他有嫉妒他的,非昨晚一夜闹腾能完。而煤矿那边的事虽然是老王惹的,可谁知道政府会如何收拾他们这些南方来的。如今其他人都作鸟兽散,潜伏一边儿等待风头过去,只有他一个欠债的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政府如果出手收拾,肯定先收拾他。他为此到附近一家单位借今天的报纸看,果然,昨天记者采访了他,今天报纸没依记者之诺登载岀来,可见,这条街上的事远还没完。他这几天实际等于坐在炭盆子上。

杨巡今天其实一醒来就在等老乡们的电话。他们既然昨晚进不了门吵不醒他没拿到他的态度,今天肯定会来电话。但是,杨巡一直在想谁会出面打这个电话。他们一帮人中,资格最老的老王已经被抓进去,自身难保。而他们其他人,实力都不如他,平常在他面前平等地位,甚至还不如他说话有份,杨巡看了报纸后走回店里,一路心说,这么晚还没来电话,肯定他们无法推举岀一个狠的打这个电话。

一直到中午,杨巡到一家小饭店扣来一大份猪蹄,一脸盆大小的柿子炖牛肉,几个人开吃,老乡们的电话才姗姗而来。老乡一开口就非常火爆,“杨巡,你什么意思,你自己痛快,还让不让我们开店?”

杨巡道:“你们他妈的有种今天就开门,沾我的光,我们同乡一场,我白让你们沾光。没种少说三道四,等你们摆平政府再开。我现在倒欠债,拎着脑袋也得干,你们想眼红,跟着来啊。”

老乡那边沉默会儿,估计是商量了,才道:“你拎脑袋拎大腿都你的事,你糟蹋我们干啥……”

“谁糟蹋你们啦,我糟蹋我自己。跟你说句实心话,趁早壮着胆子开门,别花力气跟我计较有的没的,没用。你们等政府处理这段子时间里我赚的,够值给人抢去的数儿。你们有闲有钱就等着吧,别闲得蛋疼找我碴窝里斗。”

那边又是好一阵沉默后才道:“老王的处理结果还没出来,听说工商等着查处我们。”

“那你们还不隐姓埋名离开了快跑?还待这儿等处理啊。跟你们说,有种就开,没种就回,没点胆子做什么生意,你又不是国家养的。我没空跟你们多说,有顾客上来。”

杨巡扔下电话回桌吃饭,一位老李徒弟道:“处理什么?哥们给你摆平。”

杨巡道:“不用,不就工商上来处理吗?还怕他们不来查,他们只要来了总有办法摆平。这个区的工商好几个都认识。就怕闹到市里工商跟我们上纲上线。”

“你打听着点,有个风吹草动告诉我们,我们本地人,总有个七亲八眷认识工商的。”

“哥哥们对我都不用说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这回能翻身,全靠哥哥们帮忙。感谢的话都不用说了。”

“这话见外了吧。我们问你,你看煤矿的人还会找你们吗?”

“看这势头,暂时不会了。我有个想法,哥哥们每天上班,找空子来我这儿帮忙总是不便,不如我跟你们师父说说,你们家里有没有身强力壮的弟弟,找两个来给我送货看店,工资从优,我原来两个帮手都是老乡,跑了,看来还是得找个本土人帮忙。”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我回头跟师父说一声,容易。”

杨巡不放心这两个年轻的,又当着他们的面跟老李说了一下,顺便向老李汇报这两天的收成,老李听着大喜。老李办事上路,第二天就亲自带着两个身强力壮的大孩子来,告诉杨巡这两个都初中毕业了待业至今,要杨巡先着手调教着,调教好了他才肯点头收两个做徒弟。而且当着两人的面,一口定下工资,非常帮着杨巡。杨巡自是又感激不已。

有两个可以差遣的名正言顺的帮手,杨巡一下活络许多。可两个孩子都是大大咧咧惯的,性子与杨巡家乡出来的很是不同,屡教不会,总是不会笑脸待人。他不得不又找回一个以前常替他看店的帮手守在店里。寻常,他就打发两个孩子出去送货,或者跟车收钱。老李派来的人,知根知底。就算是他们敢跟杨巡打游击,他们也不敢跟老李的朋友做小手,一时大家相处很是愉快,杨巡的伤臂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时候。有钱了,做事长袖善舞了许多,虽然那钱还是记在别人帐上。

没想到生意额竟然节节高升,就跟这东北迅捷到来的春天的温度,一天一变。来买货的人都说,听说这家店现在有名气得很,听说这家店卖出去的东西现在没有短斤缺两,质量保证,规格不对还可以退换,听说……,听说……。杨巡听着心里喜滋滋的,可再怎么喜滋滋也比不上看着每天进帐的钱增多,和看着仓库空下去来得强烈。杨巡觉得这应该就是看到希望了吧,老天不负有心人。

可令杨巡觉着纳闷的是,那些老乡还没开门。杨巡不清楚,那些人好好的钱不赚,干吗坐家中干等?老李说,可能是那些老乡们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也怕政府查收了他们手中的粮。不像杨巡,光棍不怕打赤脚,干了就干了,没有心理负担。杨巡听着觉得有理,他压力大,责任重,硬着头皮拎着脑袋都得干,不像那些个老乡都是已经赚了点钱的,就算挨砸挨抢也不是损失全部,他们患得患失。不过也正好,他们不做的生意让他做。

杨巡闲不下来,既然店子有人看着,他就拿着刚挣的钱又去进了一些开关插座灯头闸刀保险丝之类家用电器,方便人家买电线时候一程解决。他如今不敢再进那种质量明显不对偷工减料的,他几年坐下来早已对业内谁家东西强谁家东西差心里有谱,厂子路远的,钱打过去,人家货自会火车托运上来。寻常人家不比工厂,见价格稍微比五金交电商店便宜的,他们就一定买杨巡的东西。杨巡的零碎生意也意外的好。

等东北终于春暖花开的时候,杨巡已经兜里揣上钱回去老家,找小雷家又进了一批货,不仅是电线告急,电缆也告急。等他拿了货回来,和三个帮手一起赶着送货,甚至还包括送货上在他们店里登记了的个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