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嘛。华夏本土大部分地区还是满目苍痍,占领世界岛的目标也没有完成,吕哲可不敢自认文成武德什么的。
“我们能维持动用五百万的人手多久?”吕哲不存在什么得意忘形,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萧何与蒯通对视一眼。于执政府和太尉署的计算中,他们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只能支撑动用这样的人力大约一年半,一年半之后府库中的财帛还能继续支撑,可是粮秣就该达到储存的警戒线了。
“王上,根据我们制定的方案。也将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进去,大概在三个月到五个月之间战事的规模就会变小,不再需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只需要维持大约二百万人的运转。”
说的是征西将军序列的兵团应该在五个月之内解决黄河源头附近的头曼所部,转而专心应付草原深处扑上来的那批胡人,也是现在已经动员那么多的人力在运送物资,随着前线的物资储存量增加,后勤线也就不再需要保持负荷的运作,届时是要持续将物资运往前线,但是能够轻松不少。
种族战争根本就不存在轻松那么一说。吕哲总算也能够体会到刘彻当初的心情,那是一种两个不同的种族战争扩大化之后的全面战争,投入正面战场的军队不过是这一场战争中的一部分,后方为之生产一应物资提供粮秣、器械等物的是大多数。
“必须加快骑兵的建设了。”吕哲如此说道。
与游牧民族的战争骑兵绝对是主力,现今的帝**队骑兵只有四个军团,也就造成了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能够主动出击,这样一来草原上的胡人来了只能是出动大量的步兵军团采取守势,再部署作战计划争取到对己方有利在战局发展。
“我们已经在做前期准备,未来的一年内第二混编军团会改建为骑兵军团,第三、第四混编军团会在三年之内改建成为骑兵军团。”
第二、第三、第四这些军团是最早成军的那一批。第二混编军团也是最早进入草原的一个。
因为最早进入草原,第二混编军团没有少接触马匹,随着在草原上缴获的马匹增加,第二混编军团实际上已经是在行军上大量使用战马。演变成为一支骑马步兵,经过长时间的熟悉再加上相应的训练,第二混编军团改建成为一支骑兵军团并不是那么困难。到目前为止,第二混编军团已经在配属骑兵的相应装备,训练也已经在展开,已经有两校的建制武装成为游骑兵之类的兵种。
第三混编军团和第四混编军团。目前这两个军团都是位处中原,其中第三混编军团是在齐地的济北郡,第四混编军团则是在太原郡那边。草原上缴获的大量马匹在往回运,第四混编军团接触到的马匹不少,第三混编军团却是因为接收了不少本来应该送往沃野的战马,两支军团都在有针对性地熟悉战马和进行先期的骑战操练。
头曼是在三年前先纠集一帮漠南的胡人南下入侵,最开始的时候兵力达到二十五万以上,他们与赵军、秦军交战过程中先后损失掉了一批,又在太原等郡遭遇到民间的抵抗损失了不少人手,一直是被迫撤退到黄河源头附近仅是剩下十八万左右。
汉军北上之后,于河套歼灭了至少十六万的胡人,但是歼灭的这十六万人并不算是头曼的参战部队,实际上就是为头曼保障后勤的那批牧民。
河套战役中,汉军杀死杀伤大概六万左右的胡人牧民,俘获了十来万,得到的战利品中战马数量达到了三十来万、牛羊等牧畜更是有恐怖的三百余万头,太尉署有底气计划将第二、三、四改编为骑兵军团,不正是因为抢到了三十多万的战马吗?
要是蒙恬真能如吕哲所看重的那样,在将来的三个月内歼灭或是重创头曼所部,估计还是能缴获不少战马和牧畜,那样一来或许还能在持有的战马数量的基础上再计划增加一些骑兵军团。
“是了,司马欣派人送回来的那些战马都看过了吧?”吕哲想到了一些什么似的,突然提起这个。
说的是一场与冒顿的交战,汉军在战场上缴获的那些战马。那一次持续两天一夜的交战,汉军俘获了大概三千来匹战马,其中有将近八百匹是华夏本土包括周边没有被发现的马种。
那些战马当初送来南陵时可是引起了一阵轰动。送来之后也没有被藏着掖着,只有少数几匹雄峻的被吕哲收录,大多数还是放在城外的营盘,时不时还会被拉出来溜溜。想看的人有的是机会观看。
“听闻西域那边多的是这样的马种,更西边一些……孤称作中亚的地方,比那些西极马或是宛马雄峻的多得是。”
“王上,骠骑将军不是送来文书,说是什么提亚和巴克特什么的来了使节团。另外还有一个叫乌孙的部落联盟也派了使节过来?”
“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一个是波斯人帝国,另外一个是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后裔建立的国家。”
“唔?是的,是的,有没有可能从他们那里购买战马呢?”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离我们太远了,乌孙那边倒是有这个可能。”
此时此刻,当今当代,马匹是不是优良品种可不只是观赏性上面的问题,发现了骑兵凶悍的人,哪里不清楚骑兵坐下战马是否优良的重要性?
吕哲也是想到了什么突然说起战马的问题。只是稍微谈了一下就又重新将话题转到北疆战事上面。
草原深处的胡人集结将要南下,从一系列的情报上来判断,匈奴、丁零、坚昆、呼揭和戎人、狄人纠集起来的的胡人大军不会少于三十万,要是按照胡人的征战习惯,吊在后面牧养牧畜的一众人等也应该会有个一二十万,那么就是会有五十万以上的胡人呼啸南下,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胡人出动人数最多的一次南下入侵。
胡人的征战就是那样,除开被编制起来的参战人员,总是会有一帮牧民跟在后面,不然胡人吃什么。难道真的只是用抢劫来维持后勤?那压根就是开玩笑嘛!
吕哲依稀记得原版的历史上冒顿一统草原之后帐下有接近五十万的控弦之士,在“白登之围”中也确确实实是出动了五十万以上的草原骑兵,历史记载上只记录了冒顿的参战部队,没有记载为冒顿大军保证后勤的牧民。但是怎么猜为冒顿提供后勤保障的牧民至少也有个二三十万。
现在的冒顿还是一个在挣扎的匈奴大王子,匈奴还没有征服西域,也没有击败丁零人,更不要谈击败东胡,那么也就是说还没有吸纳足够的养分,属于匈奴的力量也就是二十万左右的兵力。
其实吕哲原以为需要应对的也就是匈奴和漠南的那些胡人。没有想过漠北的那些胡人也会纠集南下,一开始的一系列准备措施就是按照对付三十万左右的胡人大军。
恰恰是因为吕哲的预先判断失误,也是因为一系列的天灾**,可以说北疆之战最开始攻伐河套还算顺利,但是在接下来因为一连串的意外大大破坏了制定的战术战略的执行,使得本来应该在一年之内有结果的北疆之战……至少是针对匈奴等漠南胡人的战事一拖再拖,给拖得连漠北的胡人都牵动了。
所幸的是吕哲统治下的国家有类似于参谋部的太尉署存在,于制定作战计划的一开始就将可能出现的意外给计算了进去,然后执政府那边做出了预防的方案,意外出现之后也才能陆续调遣新的军团北上参战,国内也能动员起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战事。
战事规模越变越大,不过吕哲才不会坦白说自己玩脱了。哪怕是一再出现意外,他也是一直保持胸有成足的姿态。他在不断变动作战部署的同时,心也变得越来越野,若是能够了解他的想法,那是一种哪怕付出足够代价也要重创胡人,给予日后深入草原打下良好基础的心态。
“边郡的黔首真的要内迁吗?”
“是的,暂时内迁,将他们投入到建设中去,战事平息之后再另行安排。”
“……,那么执政府会部署妥善安排,有了内迁的近百万人手,相信能更快恢复中原地区的复苏。”
话是那么说,但是萧何其实内心里是纠结的。
迁移民众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人的移动需要通知到位,各种思想工作也要做好,同时内迁之后的各项安排更是繁杂到令人窒息,萧何需要庆幸的是国家在长久的以工代赈中已经累积起足够的经验,也有雄厚的财帛和物资能够动用,不然那将会是一场灾难。
蒯通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默然的姿态,他能从吕哲下达一系列行政指令中了解到很多关键,他们为之效忠的对象这一次下达的决心大到惊人,只能是期盼事态的发展能够按照预期进行了。
只要是知道全盘战略部署的人都知道那会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就消灭足够多的胡人为日后进军草原深处打下基础,赌输了北疆边郡满目苍痍还算是轻的,极为可能还会成为胡人的牧场,他们所有人都会成为华夏族群的罪人。
吕哲发现到一些人的心里沉重,他笑着说:“边塞各郡在前期的战乱中,能够被破坏的基本都已经被破坏,哪怕是内战战火没有破坏的东西,到了头曼率军南侵也全都遭殃,于经济上已经没有能够可以破坏的东西,我们内迁黔首看似被迫,实际上何尝不是在给那些黔首寻找活下去的环境?”
萧何对此持赞同态度,内战打烂了各地,胡人南侵也到处肆虐,边塞各郡从经济上到农业上本来就比不上内地,一再历经灾难中枢没有进行辅助,现在的百万人在未来几年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已经糜烂到没什么家底了,由国家组织起来安排工作,提供伙食至少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吕哲是真的在那么考虑,不是一时间的临时起意:“……还能获得工钱,对他们来说不但是活下去的希望,还能有一些积蓄,对他们是最好的安置了。”
有那么一些言词上的美化,但绝对是实情,除了让百来万人口离乡背井,倒也没什么可反驳的……
第八百二十六章:遥远的距离
很难说清楚华夏族群是从什么时候养成故土难舍的情结,不过农耕民族基本上都会有乡土情结,毕竟农民离开了可以耕作的土地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游牧部落那种有水草就能活得下去才不在乎脚下是哪里。
可以确定的是维持半农耕半游牧的上古先秦时代,华夏的乡土情结还不是那么的“严重”。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要是能够进行土地置换,一村一部落更换栖息地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有些时候甚至十分欢迎国家主持下的迁徙,能够得到来自于所属资源的调配。
真正让华夏族群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情结是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养成。
李唐率先颁布限制民众随意迁徙的政令,规定了出乡、出县、出州府都要有官府的允许,不过虽然是有相关规定,可是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不太当一回事,于惩罚措施上并不森然。大概是有那么某一时期,李唐更改了相关的政令,鼓励士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才有那么多的士子在游历的时候能够写出那么多的美好诗篇。
到了赵宋时期这样的限制开始变得更加严重,为的是防止流民的出现,防止流民成为动摇皇朝根基的危害,官府每每发现流民便会进行追捕,追捕到就脸上黥字成为厢军,而厢军在赵宋时期压根就是难民营一样的官府机构。
一直是到朱明皇朝对于人们远游的限制就更加严重了,史学家说朱明皇朝限制人口流动是担忧一些野心家从游历中扩展眼光,也在游历中结交到英雄豪杰成为助力,没有得到允许而乱跑在赵宋时期会被抓捕成为难民团的一员,到了朱明时期却是会被杀头。史学家拿出严酷的法律和科考上的一应知识,甚至认为八股文和限制远游是出身低微的朱八八在担忧自己的统治并不是正朔,进行彻彻底底的愚民政策,用这样的行政限制保证不会出现“英雄”来达到自己统治的长长久久。
可以发现一点,越是封闭的社会越是没有什么杰出人物,越是开明的社会各种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也就越多。李唐的开明和对新鲜事物的包括使得华夏历史有了辉煌的篇章。但是李唐的辉煌也正是因为过分的包容,接纳了太多应该被遏制的潜在威胁而走向毁灭;赵宋一开始就是不那么自信,那是建国之初先天性上的不足,他们的针对却只是针对最底层的民众。对于商贾和士人却是采取有选择性的包容;朱明的限制就过犹不及了,愚民政策造成帝国毁灭的时候,不但没有出现力挽狂澜的人杰,反而是一大群莫名其妙的家伙十足的蹦跶,甚至出现了一个举族不过三五十万人却能统治一个一两亿族群的荒唐事。
“所以教育为帝国之根本。我们不会在教育的过程中植入过于莫名其妙的思想,知识也只是知识,掺杂了奴役思想的知识叫洗脑。”
“王上,还是要进行忠君爱国教育的吧?也应该培养美好的品德才是。”
“忠君爱国什么的另外分说,一定要让他们认清楚自己属于哪一个族群,族群的强大与衰弱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大事!所以忠诚于族群也就比什么都重要。”
“彼因为忠君是最重要的,比一切都重要。”
“呵呵,忠诚不是依靠思想植入那么简单的事情,生活得凄凄惨惨戚戚怎么忠君,族群屡屡遭受入侵而君王国家没有作为哪来的爱国。孤坚信。创造和维护民众的生活环境才真正是一切的根本,能够使得民众生活有所期盼,努力工作能够改变生活,积极建立功勋便能获得高匹配地位,不用去植入什么思想民众也会自发性地认为帝国应该千世万世。”
“忠君爱国的思想还是要灌输的,一切的忠诚起于幼年时期的洗脑,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洗脑。”
“随便你怎么想,不过孤可是有言在先,不准你插手教育。”
“……,诺……”
其实吧。统治者已经占了那么大的便宜,掌握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制度和律法上面也全部都是对统治者有利的东西,已经是有庞大到没边的天然优势了。如果都这样了统治者还能让自己治下的民众离心离德。什么忠君教育都没有用,那是统治者在自己作死,而自己作死通常都会死得无比凄惨。
怎么都是来自于后世,身为一个穿越者的吕哲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