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371部分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71部分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已经确定被韩王借出,他现在是以外臣身份效力于吕哲,若是想要快速站稳脚跟,心中又有见解的话倒是适合第一个开口。

帐内良久无声,吕哲环视那些在沉思的人一眼,看见张良并无沉思神色,鼓励道:“张先生若是有见解不妨讲来?”

张良立刻拱手为礼:“回君侯。良确实有一些见解。”

吕哲脸上带着微笑:“那请张先生道来。”

在张良眼中,秦国在这当口改变国策有利有弊。

利是放弃集权重新让国内众派别的利益得到保证,期望那些豪门大族可以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为国效力,显然秦国的高层封地不会被收回。有望分封之下确实是在一起奋发了起来。

弊的见解却是与吕哲一致,认为高层是团结了,但是被牺牲了利益的中门小户必将会成为秦国甩不掉动乱的诱因,日后秦国恐怕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君侯的‘中产为国家基石’很有独到看法。一国之中的中产者稳定,国家哪怕是有忧愁也能使社会不产生重大动荡。良斗胆猜测,正是因为中产者对国家的重要性。使君侯极力的在治下扶持,为的就是使人有产,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失拼命的勇气。”张良语气不由自主变得羡慕:“君侯八郡的土地可以扶持起无数中产者,这些人将是最为维护您的人,也会成为您的王霸之资。”

说得比较模糊,不过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张良已经看到了一个国家的结构核心,也明白了中产阶级的重要性,话中为秦国为巩固高层牺牲中低层感到可惜,万分的祝福发现这一社会核心的吕哲能取得良好成就。

有许多是张良没有提出来的,不知道是没有发现还是不愿意说。

想要拥有稳定社会的中产阶级,那么统治者就要有足够的疆域,没有足够的疆域就要绝对的强势,或是内需扶持,或是内圣外王之道压榨他国。总之想要持之以恒的扶持更多稳定社会的阶层,除了开扩还是开扩,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好战性必然会高涨,从不断的掠夺中为国家的建设包括社会的稳定“添砖加瓦”,那么无可避免就将成为一个军事主义国家。

吕哲很高兴啊,张良不愧是张良,三言两语就将事情的本质用间断的话说出来。他也能看出张良隐隐的担忧,毕竟一个扩张成性的国家必然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在有得扩张的情况下韩国能幸存,一旦吕哲这边没了扩张的目标韩国必定会成为受害者。

“先生不用忧虑,”吕哲先是安慰了一句,后面又说:“我正要邀请韩王、魏王一同开扩南疆,就请先生代为转达?”

张良果然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实在太感谢君侯的提携了!”

南疆指的不是岭南,是包括岭南以西的大片疆土,因为吕哲重视的关系,又因为吕哲从百越那里的缴获令人眼红,各国早就不是历史上那些只知道南方到处是瘴气、野兽、虫子的蛮荒之地,充分认识到世界上就没有一块是废土,差别就是怎么去利用。

魏韩两国现在是夹心饼干,无论是从哪个方向都注定无法开扩,他们国土面积无法增加,但是财帛物资却是能够赚取。张良早就想找机会透露韩国谋求参与南疆战事的愿望,好跟在吕哲后面喝几口汤水,没想到吕哲竟是率先提起,怎么能不让张良又惊又喜,心里也是无比感激照顾韩国的吕哲?

从吕哲的这一个举动上面,张良又看到了另一层的关系,吕哲显然是没有想过吞并韩国,不然不会大力的提携,只是……

“韩国无以为报啊?”张良看上去既是感激又是惶恐。

吕哲微笑说道:“要是先生愿意全心全意相助,那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张良呆住了,吕哲是将他看得比韩国还重要,这是天大的赏识。令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只能默默行礼致谢。

“军师,”吕哲转头看向满脸带笑的蒯通,用眼神询问了一下,看见蒯通颔首这才又看向张良:“张先生……”

吕哲亲自为张良介绍了自己未来的国策,当然是不可能毫无掩藏的介绍,一些必要掩盖的事项自然是不会说。

关于吕哲不想过早北上几乎是列国皆知的事情,但是吕哲那么重视南方就显得有些令人迷惑不解了。

“除了我称呼为桂林的那一带,岭南各地的平原都是优良的产粮地,在百越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烧林成田,大力整顿一下十年之内多出千万亩良田不在话下,”吕哲停下来等待张良消化,过一会才继续说:“除去大片可开发为田亩的地皮,岭南的矿产、皮毛、药材等资源也相当丰富……”

吕哲甚至还谈到了水军,又画饼一般地提起了海外有一座由铜组成的大岛,说得张良有些目瞪口呆。

“世界是那么的大,若不是担忧全力外扩会使内部空虚,我真不想放慢探索的脚步。”吕哲有些感慨的说。

其实哪有那么简单,开扩任何一片处女地都不是那么容易,其中的付出与风险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所需要的时间更是以数十上百年来计算,张良担忧吕哲真的集中力量去向西南开扩,不顾身份的关系赶紧劝导。

“先生所言极是啊。”吕哲认同地点点头,又说:“全力开扩没有必要,但是先行的探索却是在为后人指路,因此我才邀请魏韩一同。”

“当仁不让!”张良恭敬地行礼,态度比之之前更为尊重:“君侯眼光长远,胜……太多。”

张良是真的大开眼界,也叹服于吕哲向先人脚步未及所在开扩的决心。他突然想起了齐燕的事情,燕国向辽东和半岛开扩,取得了几千里河山的同时也发现那块地盘资源之丰富,内心里不得不感慨从战国起华族确实是将目光回收,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张良想起了燕国,吕哲那边随后就拿燕国当例子,大谈燕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获得好处却又将目光收回来。

“……无奈的事情,各方仇怨深结,诸多牵绊致使不得不分出胜负。”张良说完内心里却升起一种怪异的感觉。

或许……只是或许啊,要是吕哲真的能在外扩中获得比“内战”更大的好处,列国会放下纷争为族群向外开扩更大的生存空间吗?

第五百六十章:别样的横杠原理(上)

秦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国家,她是因为一直在发现缺点并改善中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因此循规蹈矩的概念也几乎是没有。;X。

列国一直在说秦国是虎狼之国,虎狼是什么呢?不就是禽兽之国嘛!一个没有祖宗之法的国家总是令人不理解,不接受约束和遵守一些普世价值观更是要被敌视。

种种方面看来,秦国不遵守规则和一直在改变,因此而改善缺点图强,这一面有没有被列国所看在眼里?

列国肯定是知道发现缺点能够图强,可是他们与秦国不一样,秦国有那个决心,秦国的君王和众臣更是能够互相妥协,列国的保守力量却是太大太大了。

当然,那是在说之前的事情,现在列国都是灭亡之后复立,保守力量几乎是随着灭过一次国在浩劫中成为飞灰,现在可以说是变法图强的最佳时机。

秦国廷尉李斯被贬出朝堂,只要眼睛不瞎到一定份上,列国肯定是能看出秦国又在改变了,更敏锐的一些人从始皇帝提出封吕哲为王的意图上能看出更多,只是他们不确定那是秦国在迷惑人,还是玩真的。

李斯是谁?从他写出《谏逐客书》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名留青史的人物,至此便一直被始皇帝所倚重。在一统天下之后,李斯更是“中央集权”最大的倡导人,全力推行“集全部权力于一人”的理念。若是没有始皇帝的暗中指示,李斯敢这么做吗?显然没有始皇帝的点头,李斯绝不敢推行这种前所未有的国策出来。

始皇帝病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正是列国知晓这个消息才会显得那么肆无忌惮的攻秦。在这个当口,李斯被始皇帝贬出中央,那是不是秦国又在释放什么信号,想出了一个良好方案来试图挽回这种颓势?

赵被突袭,普一交战就损失了七万多士卒。粮秣与诸多物资更是在被突袭的时候损失惨重。

齐燕联军急切前来救援,没想到连续遭遇秦军的埋伏,在同一天之内竟是被苏角率领统一支秦军重创,被杀被俘的齐燕士卒达到了惊人的十余万。

初战不利最是打击士气,一连串的失利之下联军五天不到损失了二十万部队,那只能是用愁云惨淡来形容他们的心情了。

联军有多少个二十万士卒能够损失?更别谈被突袭时被烧毁的粮秣与物资了,这给联军的将领们在心里种植下了此战可能会失败的阴影。

正是因为准备的诸多物资在突袭中被焚毁,齐、燕、赵三国才会去找吕哲购买巨量的物资,若不是物资损失惨重购买量绝对不会那么大。

“苏角真不愧是北地悍将。那个叫章邯的人原是管理秦皇室府库的少府,没想到在用兵上也有这么大的才能。在举世攻秦之下。秦国的良将屡出不穷,真的是天不亡暴秦吗?孤却是不信小小挫折能断我联军求战之心,只是还请列王、列将军振作。”燕王夏语气很低沉,却是少了一些唉声叹气,像是蓄力待发一般。

赵王歇则是脸色无比阴沉:“有正式的消息传来,暴秦已经武装少府奴隶,更是从长城、骊山、各处直道集中人手,在半年后就将组织起一支起码六十万人的大军。”

秦国少府名册中从来不缺少人手,不过大多是一些统一之战中从六国俘虏的战俘。有相当多也是各地触犯律法的囚徒,更有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奴隶家庭。这些人要是按照往常来看是很难获得自由的机会,然而这一次秦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允许奴隶充军。以战功来换取自由之身。

陈余接着赵王歇的话往下说:“突袭我军的一部分秦军便是那些少府奴隶组成的部队,这些人作战时虽然少了秦军一直以来的严谨,但是其悍不畏死的勇气远高于正常的秦军,当是一支劲敌。”

暂时没人知道秦国组建奴隶、囚徒大军是许下了什么承诺。但是从这些人组建成军之后就那么的悍不畏死来看,绝不止是以战功换取自由之身那么简单。

“秦国有多少奴隶、囚徒?”齐王儋语气还算平静,不过看那不断松开又紧握的手。内心里绝不像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包括陈余在内的所有人一时间哑然了……

华夏大地上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无一日不战”的状态,秦国位处西北边陲一路向东,与中原列国交战的次数怎么都算不过来。每一次交战必然会出现战俘,秦国又从来都是将俘获的战俘或是奖赏给参战将士,或是由官府贩卖给民间,又或者是收为官府在册的奴隶。列国交战了数百年,一代又一代的累积下来,谁又能算得出秦国有多少奴隶?至于囚徒,在座谁不知道秦律严苛,那囚徒的数量不用多想也知道不会少到哪里去。

“秦国在册的黔首(自由民)在去年已经突破五百万。似乎是在一统之前的第三年,由王绾主持点算在册(民间)奴隶、官属奴隶,当时的奴隶总数量就已经达到四百万。”陈余说着说着脸色变得铁青:“第一阶段就能组建六十万奴隶大军,第二阶段按半数算也应该能有三十万……”

对了,必需说明的是,不管是秦国还是列国,他们的人口总数量都不会将奴隶计算在内。也就是说,秦国的“国人”“自由民”已经是五百万以上,算上不断在增加的奴隶,实际上秦国能动用的总人口数量已经突破千万。按照现在四抽一成为士兵的概念,秦国全面动员的话,组织起一支两百万人的大军是铁钉板板的事情。

秦国统一之战时动用最庞大的部队也只不过是八十万,现在听陈余初略一算光是秦国组织的奴隶、囚徒大军数量至少都有九十万,听到的人无不是脸色异常的难看。

或许是实在太吓人了,被燕王夏用一车美玉从吕哲那边换回来臧荼不由开口说:“近来我与吕侯经常聊天,曾经谈到了文王伐纣的往事……”

其实吕哲压根就没有与臧荼聊过什么天,臧荼那是在借吕哲的威名谈起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就是文王起兵数量不过数万,但是偏偏轻松战胜了纣王百万的奴隶大军,用这段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来鼓舞越来越低落的士气。

有智慧的人很想说一些话,纣王的奴隶大军和秦国的奴隶大军并不是一回事,纣王那些奴隶兵立功不会有什么赏赐更别替恢复自由之身,可是秦国很明显商议出一套使奴隶拼命作战的奖赏制度,若是用纣王的奴隶大军来看待秦国这支奴隶大军的战斗力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但是呢,这当口哪怕明知道不能一开而论都没有人去提起那茬,他们反而要极力的赞成臧荼所说的那些话,并拿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作为佐证。

臧荼谈起了吕哲,他们的话题也就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关于吕哲那边去。

列国相续派出使节,阻止吕哲继续率军靠近交战地点的意图算是办到了,可是劝说吕哲率军返回却是被明言拒绝。

现在联军经过多次打击还有接近八十万的总兵力,秦国那边损失了一些也还有小十八万。按理说八十万对上十八万那是超过了四比一的比例,怎么说赢面也该是非常大,偏偏见识了秦军交战表现出疯狂战意的列国君王、将领却无一人认为此战必胜。

说到底吧,列国是复立了,他们也都各自重新组建了军队,可是新组建的军队很多都是近期才集结起来的人,真正操练半年以上的士卒数量并不是太多。若是用现代的术语来说,那是一支又一支“农民大军”,在战斗力上和组织度上来说根本就不是“正规军”级别的部队。

秦国呢?秦国一直都是军事主义国家,最为出名的就是商君建立的耕战制度。之前秦国改变国策,不管是贵族、官员、军队、黔首都遭受到不尽相同的打击,使得秦军的好战性下滑到历史最低点,但是秦军的底子怎么都是还在的,只要秦国改变自己的错误,很快就又能重新鼓舞起士卒的好战性和坚韧性。

没人明明白白说出战争打得不是依靠人多,但是这个道理除了傻瓜和自欺欺人,不然都该是知道的。他们也正是因为发现这一点,心志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