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驸马-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侣砣ィさ沟恼铰硗纯嗟谋簧校涞鼗刮磁榔鸬男倥吮坏形宜降恼铰砑ぃ壕锸靠挤⑼映龅恼降洞啪薮蟮某寤髁Γ诒飨喔竦那宕嗌校允至舜硪慌桨搿
巷战利于重步兵作战,身披重甲的汉军神刀手锐不可当,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悲惨的场景使匈奴人魂飞魄散。臧霸带领部下这支神刀手一入城,见主路被双方士兵塞满,立即统兵绕路前进,及时堵住城外援军,此时与两路轻骑兵三面夹击,将来援的匈奴骑兵赶出城去。贺齐部下步卒此时也杀透敌阵,开始攻占北城门楼,控制住北城墙,继而用弓驽封死通道。
神刀所向,人马俱裂,臂力极强的臧霸最适合这种武器,眼看各军不断建功,好胜的臧霸将神刀之威尽情展现,飞旋的锋利神刀凶焰万丈,劈开拦在前面的一切。臧霸终于杀透敌阵,神刀挥向前方仅存的一名匈奴人,刀锋一闪而过,匈奴人的上半身连同坐骑的脖子一起被切了下来。刘豹远远望见,知道出城已是无望,无奈之余统领残兵撤到府第固守。
朱恒部下伤亡极重,战局逐渐平稳之后,部下兵将仇恨难消,纷纷请命屠城。姜述军令本来就要对匈奴人斩尽杀绝,朱恒冷漠地点了点头,城中很快响起匈奴人的惨呼声,除了汉人奴隶,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遭到屠杀。
城中凄惨的悲呼逐渐消失,姜述此时入城,直接来到左贤王府前面,望着府内面露惧意的匈奴人良久未语。刘豹已至绝境,再无回天之力,远远望见姜述驾到,令铁塔打出白旗,走到府前求见姜述。
姜述坐于马下,让亲卫闪开一条通道,冷眼看着左贤王步行上前。左贤王此时不失英雄本色,昂然走到姜述身前,叩拜道:“匈奴因本王之罪,惹来灭族之祸。今单于、右贤王皆战死,我为匈奴首领,不敢为合家求活,只望丞相饶了族人性命,本王即便受尽千刀万剐之苦,亦会叩谢丞相大恩。”
姜述略停一下,朗声道:“你族残害汉民性命,本无可赦之理。你既然诚心悔过,合家性命虽然不保,但我给你族人一条生路,匈奴人男丁劳役五年,妇孺老幼皆入官府为马奴,五年后赦为平民。”
左贤王大礼叩谢,道:“我替族人谢过丞相大恩,请允在下回府让左右出降,再赴北城劝降北大营族人。”
左贤王回到府中,召集残部,道:“匈奴因本王杀害汉民,而致灭族之灾,若是顽抗到底,必然在劫难逃。本王死罪难赦,你等出降以后,勿生背叛之心,好好保全性命,延续匈奴血脉!”
兵将皆伏地大哭,继而依言出门弃械投降。左贤王又令左右将家人送到门口,带着两位妾室及两名幼子至姜述近旁,道:“此两妾皆汉民,两子皆汉民所生,求丞相饶恕两子性命。”
姜述略思一下,望向两位汉女,道:“你子是匈奴人?汉人?”
两妾心中虽是惧怕,还是明白如何选择,急忙下拜道:“两子皆为汉民,从即日起改为母姓。”
姜述吩咐道:“贺齐,你将两妾及其两子与此城汉人一起安置。”左贤王喜出望外,上前叩首谢恩。
北大营兵将皆披甲上马,正轮番上前攻打北城,主力皆聚集在城下。左贤王走上城墙,沙哑着嗓子大声喊道:“各族头领上前听令。”
匈奴诸部族头领见左贤王现身下令,皆依令策马上前,道:“请大王下令。”
左贤王道:“如今汉军主力皆至,我等已临灭族之灾,今已向丞相哀求,族人为奴五年,五年后释为平民。我要求大家好好保全性命,延续匈奴血脉。”
左贤王及故单于呼厨泉所辖部族头领、领兵将领,皆依言领命,唯有右贤王刘靖部下数位头领不服,鼓噪道:“右贤王惨死,与汉军血海深仇,如何能降?”
左贤王脸色一沉,道:“你等想要复仇,只管自去,莫要连累匈奴合族。”
右贤王部下诸头领奋然起身,回头招呼本族骑兵投往西北,约有上万士兵。左贤王谓其余头领道:“你等解兵卸甲,按序到城中请降。”
姜述策马行到北城门,左贤王上前说道:“本王无能,不能全部劝降,右贤王部万余人投往西北。”
姜述冷哼一声,道:“自寻死路,任其自去。”
匈奴诸头领入城投降,姜述安排人马入北大营接纳降众。左贤王对诸头领道:“匈奴本日之祸,皆本王杀害并州汉民所至,如今大汉行事不比往昔,你等虽然为奴五年,但日后可为平民,久后融于汉人。我族近年颇为强盛,怎奈惹恼大汉朝廷,乃至一朝遭到灭顶之灾。经此大变,我族元气大伤,数百年时间无法恢复,当等切记,勿生叛乱之心。今日请以长生天起誓,让本王可以瞑目。”
诸人依言起誓,左贤王心事既了,行至城门楼,大呼道:“匈奴之祸,始于本王,愿匈奴融入汉室,亦始于本王。”说完触墙而死。
右贤王旧部北行不足五十里,高顺已接到姜述飞鸽传书,统兵拦截,两军大杀一场。匈奴残部比刘靖亲卫战力大大不如,与高顺全军作战,片刻则被击溃。高顺按照军令,拒不纳降,南匈奴最后万余兵马皆灭。
第169章 汉中拒曹
至此匈奴全平,姜述命在匈奴之地建郡,以王城为治地,取名去病郡,命牵招为太守,派杜远引本部骑兵驻守,归并州管辖。又仿乌恒族例,设置养马场,由太仆置官管理,纳匈奴族人于其中为奴。选五万匈奴骑兵,以战功赎身,号为赎罪营,以万人为一营,分为五营。姜述分出两营匈奴骑兵赶赴三韩,归于赵云辖下,灭三韩后北上攻打高句丽。
匈奴灭族一事震惊天下,鲜卑、丁零、夫余、羌等周边异族皆派使者赴洛阳上表称臣,与汉人争执莫有敢滥杀者,皆命人通报汉境官府决断。汉人地位大幅提升,民族自尊心自汉武以来以此时最盛。
几乎在姜述出兵匈奴的同时,长安出兵攻打张鲁。牛辅守潼关,李肃守雍西,曹洪守长安,曹操自领十万大军,以戏志才为军师,以李催、郭汜、夏侯淳、曹仁等为将,星夜兼程,杀往汉中。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祖父张陵,在蜀郡造作道书愚弄百姓,从其道者出五斗米,人称其为米贼。张陵死后,其子张衡接行其道。张衡死后,张鲁复行之。刘焉因与张鲁之母私通,授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率兵击打汉中太守苏固。苏固兵弱,遂被张修、张鲁击败。
张鲁因为其母与刘焉私通,常怀不岔之心,随张修进入汉中之后,布道顺利,百姓入道者极众,遂设计杀了张修,占据汉中,不奉刘焉号令。刘焉有割据益州之心,又有其母说和,使人去汉中与张鲁密议,让张鲁杀害过境朝廷使者,以此割断与朝廷联系而自立。后表张鲁为汉中太守。
张鲁占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设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其教义为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免费旅馆。又置义米肉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许其三次悔改机会,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董卓当政,横征暴敛,关西民众从子午谷奔入汉中者数万家。流民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其教。汉中因此人口众多,又多耕地,因此钱粮富足。
却说曹操兴师西征,分兵三队:前部先锋夏侯淳;操自领诸将居中;后部曹仁押运粮草。大军自散关出武都,约定至阳平关下寨。
早有细作报入汉中来,张鲁与弟张卫、郡丞阎圃相议,欲举汉中投降,其弟张卫不肯,道:“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关;可于关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个寨栅,迎敌曹兵。兄在汉宁,多拨粮草应付。”
群丞阎圃道:“曹操兵马虽众,但汉中有险关可守。今汉中属益州,若派使入益州求援。益州牧欲自立,使君在汉中隔绝交通,又是唇亡齿寒,若知曹操来攻,必然出兵相助。今可起精兵拒关坚守,再召集道众,训练成军,只须益州兵马来援,汉中无恙矣。”
张鲁依言,以张卫为主将,大将杨昂、杨任为副将,起精兵五千,赴阳平关坚守,又让阎圃火速召集徒众,练成三万兵马,赴阳平关助守。复派从事杨松去益州求援。
张卫引军马到阳平关,下寨已定。夏侯淳前军随到,闻阳平关已有准备,离关一十五里下寨。是夜,军士疲困,各自歇息。忽寨后一把火起,杨昂、杨任两路兵杀来劫寨。夏侯淳急上得马,四下里大军拥入,长安兵大败,退见曹操。曹操怒曰:“你行军多年,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如何不作准备?”欲斩夏侯淳,以明军法。众将告免。
曹操次日自引兵为前队,见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恐有伏兵,即引军回寨。曹操出征之前,询问知地理者数人,皆言汉中无险可守。到达武都,又询问降官,亦言汉中无险可守,阳平关虽险,但南北山相隔甚远,兵不能守。曹操以为张鲁易攻,到了阳平关下,见此地险峻,易守难攻,谓戏志才道:“他人商度,少如人意。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
戏志才道:“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惮劳。”
次日,曹操只带夏侯淳、曹休两人,到山上去看张卫寨栅。三匹马转过山坡,早望见张卫寨栅。曹操扬鞭遥指,谓两将道:“如此坚固,急切难下!”
言未已,背后一声喊起,箭如雨发。杨昂、杨任分兵两路杀来。曹操大惊。夏侯淳大呼曰:“我挡敌贼!文烈善保丞相。”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杨昂、杨任不能当夏侯淳之勇,回马退去,其余不敢向前。曹休保着曹操奔过山坡,前面又一军到;看时,却是骑都尉河内人韩浩、中郎将沛国人史涣,听得呐喊声震天,故引军杀来接应。于是杀退杨昂、杨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赏四将。
自此两边相拒五十余日,曹操纳劝志才之计,只不交战。此日曹操传令退军,夏侯淳私谓曹操,道:“贼势未见强弱,主公何故自退耶?”曹操道:“志才料贼兵每日防备,急难取胜。我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戏志才道:“丞相神机不可测也。”于是令李催、郭汜两将分兵两路,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
曹操引大军拔寨尽起。杨昂听得曹兵退,请杨任商议,欲乘势击之。杨任曰:“曹操诡计极多,未知真实,不可追赶。”杨昂曰:“公不往,我当自去。”杨任苦谏不从。杨昂尽提军寨军马前进,只留些少军士守寨。
是日,大雾迷漫,对面不相见。杨昂军至半路,不能行,权且扎住。却说李催一军抄过山后,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大雾中误走到杨昂寨前。守寨军士听得马蹄响,只道是杨昂兵回,开门纳之。曹军一拥而入,见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来。五寨军士,尽皆弃寨而走。比及雾散,杨任领兵来救,与李催战不数合,背后郭汜兵到。杨任杀条大路,奔回阳平关。杨昂待要回时,已被李催、郭汜两个占了寨栅。背后曹操大队军马赶来。两下夹攻,四边无路。杨昂率军突阵,率败兵逃回阳平关。
两将到了阳平关,来见张卫。张卫大怒,欲斩杨任、杨昂。两将道:“皆欲见功,故有此败。再乞一军前去挑战,必斩曹操。如不胜,甘当军令。”
张卫心道两将皆勇,若斩之无将可用,此时关外寨子已失,阳平关兵少,甚是难守。道:“暂且记下过错,日后有错,合并处罚。”两将连忙谢过。张卫暗使亲兵细问情况,探知此事杨任曾经苦劝,皆为杨昂之责,此后逢事多问杨任,虽无外面军寨策应,勉强却能支持。
川将李严奉刘焉将令,引兵两万来助。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史上李严是蜀国名臣,与诸葛亮并受刘备遗诏辅刘惮;后主刘惮以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
张鲁闻援军至,大喜,使人引至阳平关。张卫等迎李严入关,细说战事。李严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张卫两杨诸人与其皆无法相比。阳平关守兵共五万余,得李严屡次施计,竟然连连小胜,尽复城外关隘。
曹操接连失利,又接到军报,言姜述统兵大胜匈奴,匈奴合族归降,与戏志才相议,道:“齐侯降乌恒,取幽州,灭袁绍,今又降伏匈奴,接连取胜,若有神助。我等十万大军,平定一郡之地尚难,莫非上天归命齐侯?”
戏志才道:“乌恒突骑虽勇,然居边远之地,兵甲不备,依附汉室日久,对大汉怀有畏惧之心;又因杀害百姓,两朝共檄文誓灭之,惧祸而合族归降,非战之故。其能顺利下幽州,大半因刘虞此人,刘虞久掌幽州,各郡县文武多受其恩。韩馥新任幽州,根基未稳,刘虞又据大义之名,因此振臂一呼,诸郡响应。此刘虞得幽州官民之心,又有大军在境,各郡因此投靠,非姜述之功。幽州文武,荀谌因族人攸、彧为洛阳重臣而归顺,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皆弃家逃离,西投袁绍,袁绍败后又投长安。其不投姜述者,实为姜述用人皆用亲信,天下文武多有因此投长安者。袁绍与其相争,势力太弱,只有匈奴出兵,诸州皆未及响应,因此被姜述集兵迅速击败,灭其主力顺势下并州。降服匈奴,又是占得天时地利人和,呼厨泉战死于代郡,匈奴精锐去了半数。左右两王争位,合族分立,不能齐心,最终无奈合作,均有保存实力之心,如何会全力出战?呼厨泉筑城以为王城,两王为争单于之位,皆不愿弃王城失大义,失去以骑兵争雄之机会。匈奴皆是天生骑士,用于守城,以其短与彼之长而战,为取败之道。合族归降之日,左贤王尚不能使族人听令,如何集兵与姜述争锋?齐侯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