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佑明没有吭声,反而沉默了片刻,迟疑一下后,小声说了句:“大帅,您不也无后吗?”
这话让边的徐应元、董常清还有从金山卫赶来的军部官郭雄都是愕然变色,均道于小公爷还真是敢说。
于佑明看到众人反应,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事,他有些失措的站起身,惊慌的看着周士相。
周士相的脸却没有任何怒意,他只是怔了下,然后轻叹一声,确实,他到现在也没有子嗣,但是他曾经有过后,有过安儿。
第1102章 小国公夫人
子嗣问题,一直是周士相的心病。
于佑明的无心之言,就好像捅破窗户纸般,让周士相的这个心病暴露在光线之下。
无后,对于如今的周士相,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现在的太平军乃至定武朝廷而言,更是一个大问题。甚至于,周士相有没有儿子,直接关系到汉族能不能再次复兴。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
一个大时代,不会因为来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就会改变。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个人始终关心着周士相有没有儿子这件事。
这个人,自然就是周士相的老战友,也是良师益友,堪比汉之萧何的宋襄公。
远在广东担任两广总督,负责两广建设的宋襄公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多次在信中对周士相提到后代的问题。他希望周士相能早点和长乐公主完婚,并且尽快诞下嫡子。为此,他在信中的语气几近催促,甚至有些埋怨,这在从前是绝不会发生的。在太平军,也从来没有第二个人敢和宋襄公一样催促周士相办一件事。
周士相并没有反感宋襄公对他私人问题的过度重视,也不会有我结不结婚,生不生儿子关你屁事的中二想法,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一个他必须尊重,且无力改变的现实。
眼下,周士相已贵为齐王殿下,掌控十数万虎狼精锐,拥江南半壁江山,但却没有儿子继承他打下来的一切。这意味着只要周士相出事,他努力经营的局面可能会随他的去世而瓦解。
周士相从来不曾幻想,他真的死了,他手下那帮将领会对南都的定武帝纳头就拜。
当日,扬州城下,受伤的周士相便思索过他不在后,太平军会走向何处,满清又是否会被彻底消灭。种种推演之下,最乐观的也不过是划江而治,恢复无望。
这个结果周士相当然无法容忍,但解决的办法却只有一个。一个他一开始并不曾注意,也没有过多重视的办法。
哪怕周士相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太平军注入了太多超前的意识,灌输了太多前世理念,但是太平军集团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封建武装集团本质上却没有任何区别。
武器的应用,对热兵器的重视和推广,根本改变不了太平军仍是一支封建军队的本质。从成立到壮大,不过几年时间,周士相还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将太平军从封建军队转变为近现代军队。事实上,因为他的集权和战事的实际需要,太平军俨然成了彻头彻尾的齐王私军。这支军队效忠的对象并不是大明朝的皇帝,只是他周士相一人。
封建军队的本质,注定集团内部的稳定远比再大的功业都重要。在太平军集团的文武看来,最大的稳定就是他们的主公有后,有一个可以让他们继续效忠的幼主。甚至于,一些大将心里所想乃是做周家王朝的从龙功臣,世袭权贵,而非做大明朝的忠臣义士。
种种因素之下,周士相这个太平军领袖的存在,就举足轻重了。
没有人能在太平军中拥有周士相一般的权威,也没有人能够获得比周士相还要多的军心,如果周士相不在,能够让军中各派系集体拥戴的只有他的儿子。如果没有这个属于周士相的后代,那么太平军肯定和从前的任何一支武装集团一样,陷入内乱和争权的结局之中。
宋襄公让周士相早点和长乐公主完婚,不是希望他能够从这桩婚姻中获得更大的威望和名义。这些,对现在的周士相而言,都不重要。宋襄公只是单纯的想看到齐王世子的降临,因为他很清楚,这件事对于整个太平军和未来局面有着深刻影响。
三天前广东送来的那封信中,宋襄公对周士相坦言,自己的身子骨似乎有些不如从前。虽然宋襄公就简单的说了这么一句,就话锋一转谈到了其它事,但周士相却十分紧张和不安。他很担心宋襄公如胡老大、秦智生、于世忠他们一样死去。
这么多年,宋襄公对周士相的支持是他能够走到今天的最大助力。如果不是宋襄公,胡全死后,大樵山的一众老弟兄们也不会转奉周士相为主。如果不是宋襄公在后方的操心操力,周士相也不会如愿攻入南都。现在,宋襄公更在广东推行着周士相所制定的种种政策,稳定着大后方,支撑着西南战事。论其功,哪怕内阁首辅郭之奇和兵部尚书张煌言都远远不及。宋襄公对于周士相,便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可是,这枚岭南的定海神针真的老了,虽然宋襄公才62岁,这个年纪放在周士相的前世,并不算老,甚至还是精力充沛,可在这个时代,却是真的老了。
没有人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周士相也不知道宋襄公的身子骨还能撑多久,所以他除了马上让人搜集名贵药材和各种人参送往广东外,余下能做的就是不让宋襄公有朝一日带着遗憾离世。
周士相想在平定江南乱事后便和长乐完婚。不论定武帝是不是如军情司密报那般,对他这个“侄女婿”有诸多不满,他都要完婚。他和长乐的婚事是朱由榔当年赐下的,所以定武帝哪怕现在不愿意,他也不可能悔婚,这也不是明智的人会做出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周士相都没有篡他的位子,将大明改成大齐或大周。并且周士相也不想负长乐,在镇江的那段日子里,他知道对方是真心爱自己的。
对于自己的长子是不是一定要由长乐出,还是由林婉儿或石元灵所出,周士相其实起初是一点也不介意的。毕竟,他有着两世认知。但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这个时代对于嫡子的重视远不是周士相的“随意”就能打消的。如果林婉儿和石元灵已经怀了自己的骨肉,那周士相肯定会不管什么嫡子不嫡子,将自己的长子视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现在,二女并无怀孕,周士相便也顺水推舟,满足宋襄公的愿望,和长乐生下自己的嫡长子。
于世忠战死后,周士相追封他为浙国公。按制,其子于佑明只能承袭其生前的清远侯爵位,毕竟浙国公是追封,就如当年徐达和常遇春被太祖皇帝追封为王,可他们的后人却只能承继国公爵位,而不是王位。但周士相不顾定武帝和内阁的反对,破格让于佑明承继浙国公,使得小小年纪的于佑明和内阁首辅郭之奇一样成了定武复都后,周士相唯一承认的两个公爵之一。宋襄公和张煌言二位,现时也不过是侯爵。单此一点就足以看出周士相对于佑明的厚爱。
军中却无人对大帅厚爱于佑明说什么怪话,因为这是于佑明应得的。于家满门忠烈,祖孙三代如今就剩一个于佑明。这根于家的独苗苗,不但得到了周士相的厚爱和呵护,也得到了其他将领的喜爱。如蒋和、王辅臣、苏纳、赵世海等人,当初可都是在于世忠麾下听命过的。
于佑明继爵之后,按制当为父亲守孝三年。可是这位于小公爷在守灵四十九天后,却从南都的浙国公府回到了他父亲生前所在的第五镇。
第五镇在江北之战伤亡惨重,全镇在战后仅生还千余人,从建制上而言,第五镇其实已经覆没。不过周士相却保留了第五镇,将第五镇列为最优补充镇,精兵强将不断补入第五镇,使之迅速满员,现时全镇在镇江休整。不但如此,周士相更将第五镇作为自己的近卫镇。
第五镇的镇将是原先的副将李匡明,此人和于世忠一起从浙江南下,后来在香山一块投的太平军。江北之战,他负了伤,险些救不回来。于佑明的突然回来,让李匡明很是头疼,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位小公爷。
事情报上来后,周士相理解于佑明要为父亲报仇的心思,但他是公爵,回到第五镇当卫尉肯定不合适了,就是升为营校甚旅校都不合适,但直接提为镇将那更不合适,毕竟于佑明年纪还小。为了不让李匡明为难,也让于佑明能够得到很好的安排和锻炼,周士相将原先列在第一镇的遂发枪营抽出,扩建为火枪第一旅,全旅全部配装军械局研制的燧发枪,全旅3500人,归军部直接统领,于佑明担任旅校一职。
这次将于佑明从驻地常州召来,并不是周士相要给予其要任,而是想给对方说门亲事。毕竟,于佑明已经十八岁,并且于家就这一根独苗苗,为了于家满门上下,也为了战死的于世忠,周士相这个齐王叔怎么也要亲自为于佑明娶亲,让于家这个忠臣之后不但有后,更要开枝散叶,香火百世。
说起来,于佑明其实便是太平军的第二代。一众大将,除了马鹞子王辅臣和苏纳有儿子,其余如蒋秃子、葛老六、瞎子李都没有娶妻。没有娶妻自然没有儿子,虽然这帮家伙的女人并不少,但不知为何,和周士相一样,他们都没有儿子。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巧合。
周士相也是头一次为人说亲,他不知道于佑明满不满意他这个叔叔为他挑选的妻子人选,他却是对这个未来侄媳妇很满意的,因为他要说给于佑明为妻的便是钱谦益和河东君柳如是的女儿柳小照。
柳小照是军情司大使张安奉周士相之命为于佑明物色的国公夫人人选之一,其他几家姑娘也都是出自名门望户,就是家境稍差,本人也是长得国色天香的。
电视剧竟然将我汉人民族英雄李定国描绘成向清廷投降,还自愿阉割入宫的太监,实是无耻得很!我要爆粗口,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人员,我干你娘个逼!
广电那帮人,拉出来挨个过刀,没有冤枉的。满鞑这帮蠢货,自取灭亡之道,汉族在历史上,从来不是健忘的民族。1911年,南方数省满城发生的历史,才过百年而矣。
诚然,你们掌握了文化娱乐;诚然,你们的作为,我们无法阻止,只能咬牙咒骂;但请不要忘记,我们汉人从来不缺英雄,一个振臂一呼,四方响应的英雄。
也许,我们这一代没有,但不代表我们的下一代没有。
总有觉醒者,总有迈出那一步的人杰。
第1103章 减丁
出于对河东君的仰慕,以及考虑到将太平军的军功阶层和江南士绅结合,从而能够让江南百姓接受的因素,周士相倾向为于佑明聘取柳小照为妻。
当然,内中周士相也是俗套的想到了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不管于家现在是不是就于佑明这一根独苗苗,其都是大明朝的国公。国公娶妻,且是太平军成立以来第一桩婚事,还是带有“试点”性质的婚事,从方方面面考虑,江南文坛领袖、做过太傅的钱谦益之女显然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柳小照还有一个名字,是她的父亲钱谦益为她取的——钱孙蕊。不过从出生之日起,河东君便不喜欢丈夫为女儿取的这个名字,她为女儿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小照。
女儿不随父姓,反随母姓,这自然惹得人非议,钱氏家族内部对柳如是都是不满。钱谦益却对此事不以为然,他素诩开明,自不会介意女儿是随他姓还是随妻姓。况且,小照这个名字很好听。
其实,17岁的柳小照已经许配了人家,夫家是曾任崇祯朝翰林编修的赵玉森之子。不过,赵家因为当年涉通虏案,父子都被械送刑部议罪去了。这桩婚事自然作罢。
周士相问过张安,柳小照的才貌如何,张安的回答是不逊其母。
张安肯定不敢骗自己,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真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想到河东君柳如是虽年已四旬,看着仍是美艳动人,其女儿才貌不逊于她,那必定也是个可人儿。
可便宜了于佑明,我为于家娶了这么个媳妇,于世忠九泉之下总不会再埋怨我了吧?
周士相满脸堆笑的望着张大嘴巴,对齐王叔要给自己娶媳妇而震惊的于佑明。
因为第一次做“媒婆”,周士相还不太适应这个身份,所以“诱导”的话语听起来比较干。还好,徐应元是个多方面能手,在旁帮着“注释”了几句,把从小到大只知上阵杀敌,报国仇家恨的于佑明给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他若不娶这位柳姑娘,不但是他于小公爷一生最大的损失,也将是他于家最大的遗憾。
“柳姑娘肯定是良妻,我让张安那边给钱府递过话了,回头我让人陪你去苏州一趟。咱们看中了人家,可人家未必就看中你,要是柳姑娘不愿意,咱们也不能强娶不是。”
虽说看中了柳小照,但周士相对这桩婚事能不能成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他把钱谦益给得罪的太狠了。当日河东君亲自到镇江为金圣叹求情,他连面都没见。把人家亲外甥给杀了,还大搞清欠,将钱谦益这个江南士绅领袖架在火上烧,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他,气得钱谦益辞了太傅归乡,传出话来这辈子永远不会再往南都一步。现在转过头来,却又想着人家的闺女,换周士相是钱谦益,恐怕早就跺脚骂娘了。如果钱谦益真的不肯将女儿嫁给于佑明,周士相自然不可能用强,更不可能搬出定武帝来个皇帝赐婚,硬逼钱谦益嫁女。
张安那边打听的明白,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其实钱谦益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河东君柳如是的态度。而柳如是和其丈夫钱谦益相比,对周士相在江南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抵触,反而支持的很。这一方面固然柳如是出身贫苦,另一方面却是柳如是看的比丈夫钱谦益更远更多。这一点,就是钱谦益也是自愧不如,常与人说我不如河东君甚多。
金圣叹的事,钱谦益是真气,毕竟被杀的是自己亲外甥,而自己是堂堂太傅,周士相却一点面子也不给。柳如是那边是接了夫君书信往镇江营救金圣叹,可对于金圣叹乃至钱氏族亲,柳如是却并无好感。在钱谦益被清廷下狱的那几年间,柳如是在钱府的日子过得可并不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