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坤知道天子这是担心晋王和孙可望的战事,他道:“皇上,晋王的奏章要到了,内阁肯定会马上给皇上送来的。”又劝道:“皇上这都批一上午的奏疏了,也该停下歇息片刻了。”
朱由榔摇头道:“朕哪里能歇,又哪里敢歇。对了,今儿内阁当值的是谁?”
王坤道:“是扶阁老。”
扶阁老就是大学士扶纲,原本是首辅呼声最高的,不过后来因为皇帝钦点了马吉翔,扶纲便只能退居次辅之位。
扶纲为人老成稳重,办得也颇得力,朱由榔不担心他会误事,转而问王坤:“马吉翔去哪了?”
王坤一愣,想了想道:“老奴听说阁老去办晋王的军粮了。”
“筹措军粮这种事情要户部和兵部去办就行了,他一首辅去干什么?”
朱由榔大是恼火,马吉翔还真是会办事,身为首辅却去办筹备军粮的小事,他还真是分得清清重缓急。
见皇帝发了火,王坤忙道:“阁老也是不放心,怕下面的人误了晋王的大事,眼下晋王身负我大明安危,军中的用度可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可不能出现粮草不济。”
王坤明显是为马吉翔说好话呢,马吉翔堂堂一个首辅跑去筹备军粮,旁人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思,王坤能不知?还不是想趁机捞上一笔中饱私囊,也难为这首辅能落下面子亲自去伸手,这些年在安龙也实在是憋屈得很,好不容易有了伸手机会,首辅也不要脸皮了。
朱由榔被王坤哄住,转怒为笑,道:“这倒也是,晋王那边的确要供给充足,万不能叫下面的人误了事。嗯,马吉翔被朕训斥后,倒是知道点好歹了,也不枉朕如此信重于他。”说完也不去管王坤,自顾自的坐在那,接着的批阅剩下来的奏疏。
就这么批了几份后,朱由榔突然觉得有些疲倦,便叫王坤把奏疏和塘报读给他听,他再给出批示意见,就由王坤提笔拟了。
王坤早年在紫禁城时曾入内书堂学习过,得益于内书堂的教导,他的字倒是写得不错,工整得很,加上他本就是司礼掌印太监,批过不少红,因此下笔自然不会有错。朱由榔在边上看着也很是心安。
王坤代拟了三份奏疏后,朱由榔觉得自己精神稍稍回复了些,便摆手示意王坤退下,自己继续亲自拟旨。
王坤忙恭敬的往后退了几步,又立在方才站立的地方,秉气呼吸,不敢有一点动静。
又批完一份后,朱由榔见桌上的奏疏和塘报还多,一时也批不完,便放下笔,起身活动了下筋骨。坐得时间久了,他也颇是有些腰酸。
王坤这边上来正要问皇上需不需要吃点东西,外面有内监在屋外禀道:“禀万岁爷,皇后娘娘和长乐郡主来了。”
“皇后和郡主来了?”朱由榔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吩咐那内监:“快让她们进来。”
不一会,王皇后便和长乐郡主朱淑仪双双来到了书房。
“臣妾见过皇上!”
王皇后躬身就要行礼,朱由榔忙上前扶住她,故作不快道:“跟你说了多少次,见了朕不要行礼。”
王皇后笑了笑,却仍是坚持要行礼。朱由榔拿她没办法,只好任她去了。
“淑仪见过皇上!”
长乐郡主也上前给朱由榔行礼,她的父亲乃是绍武帝朱聿燠,曾祖是太祖皇帝二十三子唐王朱桱,按辈份,绍武帝朱聿燠和隆武帝朱聿键都是永历帝朱由榔的叔祖辈,故叙起来朱淑仪便是永历帝的姑姑。但她可不敢真在永历帝前以姑自居,加上年纪又小,便只唤自己名儿。
“郡主快快免礼。”
朱由榔看着这个远房堂姑,想到她的伯父和父亲,心中说不出的滋味,感慨良多,上前牵过郡主,含笑问她:“这些天还住得惯?”
“淑仪住得习惯。”
虽是侄儿,但永历帝朱由榔比朱淑仪大了近20岁,加上这些年疲于奔波,看着也显老,故而在朱淑仪眼中,堂侄朱由榔倒像是父亲一般。
王坤上前给王皇后和长乐郡主见了礼,又去搬来两只锦凳。
“习惯就好,朕就怕你住得不习惯。来,坐下说话。”朱由榔示意王皇后和长乐郡主坐下说话。
“听郭学士说,当年你本是和唐王一起从广州逃出,为何后来又与他失散了呢?”
朱由榔所说的这个唐王肯定不是长乐郡主的父亲朱聿燠,而是她另一个叔叔,现在文村的朱聿锷。
“淑仪当时还只七岁,被乳母抱着与叔父一起逃出广州,半路却被清军追上,乱军之中乳母抱着淑仪与叔父走失,不得已乳母便带淑仪回她的老家罗定州。淑仪在那生活了数年,乳母不幸染病去世,后来淑仪听人说叔父在台山一带,便想去寻他,哪知路上却碰见土匪叫他们掳到了寨子里去。”
想到最疼爱自己的乳母之死,朱淑仪红了眼眶,强忍住心中悲意,继续说道:
“那些土匪见淑仪年幼,又不说话,只道淑仪是个哑巴,便叫淑仪替他们做饭洗衣。淑仪在那个寨子里住了有六年,后来这帮土匪听了一个秀才的话下山去打罗定州城的清军,那秀才带土匪们下山后,被土匪掳来的女人都下山跑回家了,淑仪一个人不敢呆在那里便也下了山。下山之后,淑仪无家可归,便想一个人去台山找叔父,可又不知道叔父究竟在哪里,直到路上遇见郭大学士。”
“若不是淑仪,郭大人便过不了清军的关卡,甚至还会被清军抓去,每说起这事,郭大人都对淑仪赞不绝口呢,视淑仪为救命恩人呢。”王皇后插话道。
这些事情王皇后自然和朱由榔说过,想到郡主小小年纪就吃了这么多苦,朱由榔不由叹了口气,对长乐郡主道:“郡主这些年真是吃了不少苦,朕听着都是心酸,唉,我朱家子弟真是多灾多难。”说着,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自己在肇庆走失的那两个亲生骨肉,竟然也是眼眶一红。
王皇后见丈夫这样,知他是想念骨肉,怕他过于伤感伤身,忙对王坤道:“去叫人送些点心来,皇上忙到现在想必也饿了。”
“是,娘娘。”
王坤忙出去命宫女送来点心。
点心送来时,朱由榔已止住伤感,拿起一块点心递给了堂妹,柔声道:“你是我大明藩王之后,却从小就什么荣华富贵也没享受过,反而跟我们这些大人一样遭罪吃苦,朕真是很心酸,也很痛心。来,吃块点心,这可是昆明城很有名的酒楼做的,好吃的很,朕很喜欢吃,你尝尝看,若是喜欢吃,朕就叫他们再送一些来。”
长乐郡主接过那块点心,忽然有些失神,低声道:“淑仪知道羊肉汤很好吃。”
羊肉汤?
朱由榔和王皇后都愣了下,正待开口询问,不想外面却突然奔了个人影来,急急燥燥的也不看路,“扑通”一声便跪到在朱由榔面前,激动的叫嚷道:“皇上,露布告捷,露布告捷,露布告捷啊!”
第335章 朕要看看将士们
“露布告捷?晋王打胜了?!”
朱由榔被这消息惊得“豁”的一声几乎是跳了起来,动作之快吓的王皇后和长乐郡主心都是一紧,生怕皇帝太过激动摔倒。
“不是晋王,是广东,是广东那边!不是晋王,不是晋王……”
来人是个小内监,激动的语无伦次,朱由榔听得一头雾水:广东那边怎的来告捷了,还是露布告捷?
王坤见状,赶紧上前喝斥那小内监:“说明白些,广东那边谁来报的捷,怎么个大捷,说清楚,万岁爷听得糊涂呢!”
“啊?……啊!”
小内监醒悟过来,赶紧细说道:“万岁爷,来报捷的不是晋王的人,而是广东记名潮州总兵周士相手下的人,说是在广东两败清军,斩获满州真鞑子首级218颗,另外还斩杀了汉军旗兵800多人,绿营兵3000余人,更有十多个满州兵也投降了,其中还有个满州兵的什么佐领,听着好大一个官呢!……奴婢在内阁那头听晋王手下的人一说,就赶紧跑过来向皇上贺喜了!”
“斩获满州鞑子首级218颗?!”
朱由榔这回听得清楚,心下固然有些失望这大捷不是来自晋王,但广东能有此大捷,更斩获真鞑子首级200有余依旧令他高兴万分,忽的想起这周士相不就是前些日子郭之奇与他说得那个奇秀才嘛!
“好啊,好他个奇秀才,不枉朕授他广州总兵一职!他没让朕失望,斩真鞑子首级二百有余,果是大捷,果是大捷!”
激动的朱由榔兴奋的搓着双手,自晋王两蹶名王以后,明军在各处战场均无进展,休说打败真满州鞑子了,就是那些绿营兵也没斩获多少。晋王两攻广东,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到头来还是无功而返,现在时隔数年,终于又传来大捷的消息,不能不让朱由榔激动:祖宗还是保佑他的!
“臣妾(淑仪)恭喜皇上!”
王皇后和长乐郡主也被这好消息激动了,双双跪到了朱由榔面前。长乐郡主为这大捷消息高兴同时,却忍不住在想为何皇帝要称那记名潮州总兵为奇秀才?
“广东得获如此大捷,实是大明中兴迹象,老奴在此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王坤也跪在地上向朱由榔贺起喜来。
“好,好。”
朱由榔许是太过激动,还沉浸在大捷的喜讯之中,并没有马上扶王皇后起来。王皇后见丈夫如此激动,心下也是高兴,笑着拉长乐郡主起身。
王坤则是悄悄转首问那小内监道:“消息可曾核实了,确是斩获真满州首级两百有余?”他心下还有些担心这消息的真假,万一是假的,可就让万岁爷白欢喜一场了。
那小太监一脸喜色,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兵部和晋王的人一起来报的,肯定不会有假!”
一听是兵部和晋王的人一起来报,王坤心中信了六分,不过还是又问了句:“兵部那边怎知斩获得是真鞑子?莫不要被骗了?”
闻言,朱由榔笑容也是一滞,紧张的看向那小内监,心下有些害怕那周士相莫不是杀良冒功来了?毕竟这么多年各地往朝廷也报了不少大捷,更有声称斩获真满州鞑子几千的,结果事后一查明,都是些粗鄙武夫为求朝廷封赏而夸大其辞,更有无耻之徒杀良冒功的。要是奇秀才也学那些人哄骗朝廷,当真是要辜负朕对他的厚望了!
好在那小内监没有犹豫,而是笑道:“奴婢问过内阁那边的人,说广东那边报捷的队伍把真鞑子首级都带来了,还说晋王的人已经在城外验过,确认那些首级都是真鞑子的无疑,郭大学士和扶阁老这会也出城去看了!”
晋王的人验过了?
王坤松了口气,又听郭之奇和扶纲也出城去查看,不由坚信无疑,看来这回广东是真的大捷了,要不然也不会让郭、扶二位大学士都激动的出城去看。
朱由榔也暗松了口气,停滞的笑意再次上扬,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笑得极是痛快。
王皇后见丈夫欢喜成这样,也是喜不自禁,广东的捷报来得太是时候了,现下昆明城的人都为晋王和孙可望的战事担心,皇上也好些日子没能睡个安稳觉,这次来的虽然不是晋王大捷消息,可这捷报同样也能安定人心,更能让皇上安心睡个好觉。
长乐郡主也是欣慰,她虽年纪不大,但也知广东这次的捷报会对昆明城的人心产生何种影响,也知道这个捷报定能让堂侄永历帝稍稍安心。朝廷刚刚移跸昆明,又逢秦王孙可望作乱,各地人心惶惶,都对局势不乐观,现在广东捷报一传,可证老天爷没有抛弃大明,中兴仍然有望,那些因孙可望作乱而首鼠两端、观望局势的人肯定也要再仔细权衡自己选择的利弊。
王坤虽是贪生怕死之辈,和前任掌印太监庞天寿不能相比,但对于永历帝的忠心却是从来不变的,眼见皇帝为这捷报欢喜得激动连连,他也是高兴得落了老泪,一边擦拭泪水,一边大笑。
“皇上,广东那边报捷的队伍还在城外,是不是让他们马上进城?”王皇后见丈夫欢喜得忘了正事,忙提醒了声。
朱由榔一拍脑袋,笑道:“不是皇后提醒,朕倒忘了这茬。”说着便吩咐王坤:“你马上派人去把报捷的队伍带到国公府来,朕要好生看看这些立了大功的将士们!”
第336章 两位大学士
广东派人来向天子报捷,且还带了200多颗真满州鞑子首级的消息早就在昆明城中不胫而走。
永历帝朱由榔知道消息那会,城外已经聚了不少闻讯赶来的官员和百姓,要不是现在昆明是特殊时期,进出城门盘查得严,恐怕城里出来的百姓更多。
前来围观的人的实在太多,怕不下数千人,守城的明军生怕出什么乱子,派出两个千总带了几队兵在城外维持秩序,昆明府也派了百多号衙役赶来帮忙,免得真出了事不好收拾。
当年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阵斩满清亲王尼堪时,昆明城因为远在后方,所以对这两次大捷并无多少印象。现在随着天子御驾移跸昆明,便是市井走卒也都知道了大明朝这十多年所发生的大变,连带着对夺了大明江山的满州鞑子也是十分的好奇,好奇之余自然也害怕。他们不能不怕,因为传言那些满州鞑子可是生吃人心的禽兽,每到一地都要屠城的!
现在广东那边突然来报大捷,还往昆明送来了两百多满州鞑子的脑袋,昆明城中的老少爷们自然轰动起来,都想来看一看这真满州鞑子脑袋长啥样,是不是比咱汉人多个眼或是多个耳朵,要不然昨那么喜欢吃人呢?
最先听到消息的就是经常在城门转悠的闲人,这些家伙平日就和守门的兵混得极熟,找个熟悉的士兵稍一打听就知道城外发生了什么,再套个交情便出了城来看热闹。不过这些家伙平日在城中一个个表现得都是条好汉,可等真看到那些才被从酒坛子里取来的鞑子脑袋时,当场就吐了一半。余下一半则是捂着嘴好像见了鬼似的往城里跑,惹得四周的人耻笑不已,有相熟的还打趣他们中看不中用。
围观的人群中有很多是准备进城的百姓,有探亲的,也有进城买东西的,更多的则是挑着自家菜地里的菜进城准备贩卖的,挑着柴火的也不少。各地往昆明跑商货的马帮也有好几支,这会也都是不进城了在那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