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213部分

这货不是马超-第213部分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来大人……”我这句话纯粹是客套。来敏来敬达……你们谁听说过吗?

一旁有卫士不失时机地插嘴解释:“来大人乃是中兴名臣来西之后,父亲也曾两次担任司空,可是当朝一大族姓呢。”

来西是谁,我根本未曾听说过,不过他爹两任司空,至少也不是一般人家。我立刻郑重的拱手:“失敬失敬!”

来敏急忙还礼:“欸,家父亡故久矣,如今下官只是小小南宫卫士令,大人乃当朝大将,当我敬你才对。”

“敬达兄客气了。”这人讲话有礼,身上也没有所谓的“官二代”的臭脾气,相处起来似乎不是那么令人讨厌,我也很亲切地称呼他的表字。

参与朝会的官吏们已经基本入殿,也许是由于昨天刚刚才开过大会,大多数人的脸色看起来都略显疲惫。

来敏跟里面的官吏嘀咕了两句,扭过头来对我说道:“马大人,你也请入殿吧?”

“我?”我一怔,“我能上殿?”

他确认道:“马太保派人告诉下官,今日你可以旁听朝议,这可不常见呢。”

是我二爷说的?那就没错了。

我朝他点头,雄赳赳走进了大殿。在侍卫的引导下我只能站在九卿的下手,几乎排到门口了——这个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公卿们全部到齐,刘协也踩着步点进入大殿。

士孙瑞站在石阶上,向殿中众臣宣布:“今日只算小朝,因而只有公卿、尚书、司隶校尉、河南尹及相关将领参与。”

“众卿宽心,”刘协接道,“今日朝会,定然不会比昨日还长。”

殿中有人轻声笑了一声。

小朝么?果然只有四五十人而已……

“有事者,请先上奏。”士孙瑞扫视了殿下一眼,自己向一旁退去。

“老臣有事上奏!”杨彪身后有人拱手弯腰站在殿中,“自陛下即位,董贼被刺、郭李遭诛,刘璋授首、朔方复土,天下已然趋于安定,实乃上托陛下天威洪福,下应黎民万姓之意。当朝三公身为百官之首,更是出力甚多,自桓灵二代,三公也极少能有居三年者……”

这老头,实在没事干就一旁坐着……也不用来拍刘协和三公的马匹啊!

“是,朕年岁方幼,于重要朝事并不了然,全赖公卿们鼎力相助。”刘协也很谦虚。

“然则,自去年夏,中原大旱,司隶、兖、豫、青、冀六州均遭此劫,旱区谷物收成不足丰年一半,幸赖荆、凉、并三州运粮施救,方不致重蹈易子而食之惨剧。”他忽然提起这场大旱。

我虽然相距较远,但勉强还是看到刘协蹙起的双眉:“今年已经令各地浚疏河道,治理水源,若再次大旱,也能避免部分损失……至于三州施救,也早已各有嘉奖,三州出粮各郡均免去了一年赋税。你还想补充什么吗?”

“京房传曰:“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四阴……”老头子开始引经据典,我费尽心思才记住这么两句,中间的大段论述就力有不逮,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了,不过看荀爽、二爷、卢植、杨彪几个老头,听起来都挺受用的;而王允和士孙瑞则似乎有些不安。

老头终于肯停下来歇口气了,刘协沉吟了半晌,士孙瑞低声向他解释了几句,他才开口道:“种大夫是指责朕无德?”他的声音隐含怒气。

“岂敢、岂敢!”种大夫——似乎是种拂吧——慌乱着否认,“陛下尚未亲政,如何能够责怪陛下。”

“哦,”刘协神色稍稍舒缓,“那是何因?”

“三公乃百官之首,其罪在彼。”种拂亮出了这次出击所针对的对象。

“三公?”刘协反问道,“张公自任以来,选拔民间子弟拱卫京畿,又屡屡亲帅军士征伐四方,天下初定之功大半在彼;京洛破败,皇城多处倾颓,而荀公深知大汉疲敝,府库财物紧缺,乃贡献家财数百万,更令家族子弟荷土修城,当朝钦佩,其所掌管水土建造,无不精打细算,又亲身巡视,使工匠不致懈怠;至于王公……”他稍稍一顿,“董贼乱政时,满朝公卿,惟有王公一人直言而抗,使朕不致遭受大辱,贼死之后,王公教化万民,也是勤恳有加,此三公何罪之有?”

“三公自然有大功于朝,然则也不能以功绩而无视其过错。”种拂被皇帝一顿指点,还是没有罢休,依然坚持道,“司徒王公之政,向来苛峻,几乎不近人情,无论朝中官吏,或是地方郡守令长皆多有所奏,陛下不可不察。”

“地方有奏么?”刘协奇道,“朕从未见过这方面的奏疏呀?卢尚书,你可曾见过?”

殿中顿时传来议论。

“禀陛下,臣的确曾见诸郡所递奏疏,”卢植朗声答道,“但司徒王公每每令臣按下,或封存,或遗弃焚毁,因此不曾呈与陛下御览。”

这话讲得明白直露,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卢植身上,一时间有些寂静。

卢植一脸肃穆,目不斜视,在众人的注目下毫无异色。

而王允则脸如白纸,不知为何竟然没有第一时间予以反驳。

而后所有人的目光迅速向上转移。

“王允!”刘协暴喝了一声,满堂文武都是一个寒战。

他怒气冲冲地从坐席上站起,双袖向外一甩,沿石阶缓缓下来:“种拂与卢植所言,是否属实?你是否扣下了奏疏?!”第二句问完,他已经站在王允面前。

王允静静地从坐垫上起身,向刘协深深一揖,而后直挺挺跪下:“老臣的确曾经扣过一些奏疏,奏疏上确实有指责老臣过失的言论,老臣有罪。”

他这般坦然承认,大出许多人意外,连满脸怒气的刘协都不知道该如何发火了。

“老臣年老昏聩,已不堪大用,不敢再居公卿之位,祈求陛下念臣曾为汉室有过微薄功劳,准臣以此身归乡养老。”王允高举双臂,慢慢下伏,整个人都趴在刘协的脚下。

刘协忍不住后退了半步:“这……”

大鸿胪周奂道:“陛下,王公纵有过错,但于国于君毕竟有功,瑕不掩瑜,况王公不过六旬,正方鼎盛之年,陛下不可不用啊!”

“想当年,王公与老臣等密谋多次刺杀董贼,其中艰险实多。当今四海未定,正需此类文武兼备之臣为君治理州郡,愿陛下深思……”士孙瑞也替老友争取同情分,而且已经亮出了台阶:为君治理州郡。

“好,”刘协想了想,“盖勋今月刚刚调任豫州,王公便去益州为刺史吧。”

王允再拜到地。

24光秃秃的竹竿

“老臣谢陛下怜悯。”王允恭恭敬敬地向刘协叩头。

“陛下,臣建议,可将王公长子王盖迁为侍中。”荀爽这时跳出来做好人。

刘协想也不想:“准了。”

王允又是一拜:“老臣代犬子谢过陛下。”

“好,王公请起。”刘协弯身将他扶起,“在朝在外,均是为大汉尽忠,王公不必过于挂怀这些许得失。”

“老臣明白,”王允抖抖索索着站起,“老臣感念陛下隆恩,只愿在益州理顺百姓,造福一方……”

“如此,朕便放心了。”刘协扶着王允回到原位,这才抬头道,“王公移职益州,三公便缺出了一位,不知何人可以接任?”

这种问题想必他们早在私底下达成协议,或者说大家都有默契,你做一任我做一任,总有个轮换,也不至于霸权太久。

——其实这真是个好形式。

马日磾在原位起身建议:“臣举荐司隶校尉黄琬。”

“哦,”刘协转向二爷,“黄公原本就曾任太尉,近年司隶靖平,黄公劳苦甚众,此议也不无不可……”

“臣也推荐黄琬。”大司农张义、太仆韩融异口同声附和。

黄琬本人却推辞道:“臣年老体弱,实在不宜再任三公了,陛下还是另觅德高望重之臣吧。”

“说到德高望重,黄公你已是当仁不让之选,还需要推辞嘛?”刘协微微一笑,“荀公、张公,你二位可有异议?”

“黄公高德为天下之表,老臣无异议。”张温笑道。

荀爽也道:“众望所归,黄公不需推辞。”

刘协点头:“如此,司隶校尉又缺了……”

我脑袋有些涨大:能接任司隶校尉的,想必也是有些权位的人物,这样一来又会出现空缺,如此下去,这得讨论多久啊?!

果然,大司农张义出任司隶校尉——据说主要是为了鼓励司隶百姓种地收粮——而羽林中郎将桓典接任了大司农之职,至于这个羽林中郎将,则交给了荀攸。

荀攸并不是从黄门侍郎直接跳到羽林中郎将这个比两千石的高官的,而是由羽林系统内部的右监升任,而他的举荐人便是桓典本人,同时也得到了原上司少府田芬的赞同。

短短两年,荀攸已从名不见经传的荀家第三代子弟进入朝廷两千石官吏的行列之中,也算是年轻一辈之中的佼佼者了——当然跟少侠我的速度相比,绝对不可统一而语。

之后又调整了几位郡守,扶风、冯翊太守宋翼和王宏原本都是王允嫡系,这次分别发配到并州和荆州,连带着河南尹赵戬也被移出司隶去徐州做刺史,王允在司隶安排的三位太守被这么明目张胆地拔除,他却仿若未闻,从头到尾一声不吭。

中间也提到京兆尹,让我难以想象的是……李肃竟然将这个职位死守到了今天,而且听卢植对他的评价,似乎还不算糟糕……

这个混蛋还真是好本事,我这般英雄人物,又屡立战功,都因为一把鬼火丢了官职,他长安难道这几年来都没有过火灾?他李肃毫无靠山,还有那么一段不光彩的从贼史,凭什么这么稳如泰山?

我越想越是糊涂,连大臣们谈话的具体内容也听不进去了,直到有人猛地推了我一把,耳朵才忽然听到了声音。

“征北将军马超、征东将军孙坚、征南将军刘表吏员杜袭,上前听谕。”有人在高声呼唤。

孙坚自张温背后绕出,而杜袭则是从殿外进来,我急忙爬起来,抖擞袍袖朝殿中走去。

孙坚站定后朝刘协深深一揖,我照模学样地行礼后与他并肩站立,但这厮用余光瞥了我一眼后又偷偷地向后退了半步,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将我推到风口浪尖去做出头鸟。

而杜袭站位更是靠后,直接站在我屁股后,我只感觉到后方一阵发寒。

张温作为太尉,这种军事任命当然是由他出面,他单手举着一卷文书,却没有打开:“中原虽已平定,但边鄙州郡依然有乱臣贼子为祸一方,扰民乱政,杀害大汉官吏,荼毒大汉子民,尔等三位将军此番出兵,当以国家大局为重,一方面除恶务尽,对敌切不可心存侥幸,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地方,兵马所至,不得伤及无辜百姓。愿三位将军谨记。”

他顿了一顿,我急忙躬身应道:“诺。”

“三位出征讨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情急切,为将者当能一力决断,有念于此,陛下特赐符节三柄,可假此节,依汉律军法处置吏员。”他脖子微微一偏,早有下级官员捧着东西走上来,“老臣便为三位授节。”

“征北将军马超,请接此节。”他随手摸了一柄,向我走来。

我实在不知这个时候应该说什么客套话,只好恭恭敬敬伸出双手接过这柄符节。

这东西入手冰凉,看材质大概是竹子,在一端缠着两圈赤黄色的绒毛,看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体毛。除此之外,这跟竹子还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难道是这种竹子品种独特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

我摸了摸光秃秃的竹竿,实在发现不了任何头绪。

既然这样,这种简单又不需要成本的道具岂非极其容易山寨?万一被不法之徒……

我又胡思乱想了起来。

受节完毕,刘协又象征性地鼓励了我们几句,无非是“打出气势”、“扬我国威”之类。

我们唯唯诺诺地点头,一人抓着一根竹子退回原位。

“陛下,朝中职位似乎尚有空缺,还需商议。”卢植提醒道。

“哦?”刘协问道,“卢卿,是何官职?”

卢植微微挺起身子,答道:“陛下,臣移职继任幽州,这尚书令之职,便无人接替了。”

刘协笑道:“正是,正是,当日只说到让你前往幽州,却没有提起继任者……依卢卿之见,何人可以为尚书令?”

“尚书令乃中枢职位,臣不敢一言以定之,只为陛下举荐数人,陛下不妨做个参考。”卢植讲话十分谦虚。

“如此也好。”刘协点头道。

“臣所举荐的人选,包括……朝中同僚有侍中种辑、议郎何颙,地方州郡则有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沛国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北海相孔融……”他微微一停,缓缓补充,“以及,青州刺史曹操。”

他一口气说出八个人名,推荐的范围还真是宽广。

刘协显然对这些人也不熟悉,沉吟了一声后问道:“这八个人,除种辑、何颙外,朕并不识得其余六人,诸卿认为何人最佳?”小皇帝环视殿下,征询众人意见。

二爷当即接口道:“此八人之中,议郎何颙德才资历最高,臣以为最宜为尚书令。”

25孙坚

“何颙?”刘协已经回到了坐席之上,向下扫视了一周,“何卿可在殿中?”

立刻有一位面相清矍、甚至称得上俊逸不凡的老臣蹦了出来:“老臣何颙,拜见陛下!”他的声音显然带有欣喜之情。

毕竟这可是尚书令,地位虽远不如二太三公,但却是整个朝廷最具权力的部门。虽然近两年三公还掌管了部分国事,但依然不能完全剥夺尚书台的中枢地位。他能从一个闲散无权的议郎一跃成为参知政事的尚书令,绝对是质的飞跃。

“嗯,何议郎乃当今名士,德才均堪尚书之职,”刘协沉吟道,“诸公可有异议?”

看来这个何颙也是众人默认的人选,荀爽和张温都表示赞同,士孙瑞与杨彪更是将何颙的光辉历程大肆宣讲了一番,期间诸如陈蕃、李膺、董卓各种姓名,大概涉及到党锢之争和董卓乱政两件大事,而何颙两次表现都可圈可点,因此为世人所称道。

于是何颙以全票通过的成绩当选为新一任的尚书令。

刘协总算可怜众臣天天上朝太过辛苦,宣布散会。

朝臣们成群结伴地向殿外走去,很明显的,何颙身边聚集的官吏为数不少,各种恭喜祝福之声不绝于耳,而何颙一张俊脸上毫不掩饰的荡漾着满足的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