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晶晶亮)-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陲是天然的牧马场,也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骑兵的好地方,李原到此,就是到基层来“调研”骆甲骑军的组建整编情况。
上邽县令侯喜上任半年,从军中一介司马到一座城池的地方官,侯喜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位三十多岁的秦国低级官员此时正站立在李原的身后,手捧着一卷重重的竹简,逐条逐行的汇报上任以来的情况。
上级视察,下级诚惶诚恐,仔细的撰写工作汇报,以免出现差错。这是后世共和国官场常见的一种形态。见多了,或许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也自有存在的道理。
就比如现在,听着侯喜仔仔细细的汇报,李原又时不时的插话问询,一直到侯喜被问得满头大汗,在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后,侯喜才始终于结束了这次令他难忘的政绩考核,而李原也对上邽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座陇西郡的县城,人丁有五千五百六十一户,计二万零八百三十七人,其中男丁七千一百五十一人,而年十七以上、六十以下的适龄男丁二千七百十九人。其余皆为健妇、老弱,幼童。幼童之中,年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又有四千六百十四人,这样的人口分布是典型的新移民城市特征。
而在最近的几年,特别是少年还未长成的时候,是最虚弱的一段时间,侯喜和骆甲这一对上邽的父母官,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第一百一十章 月氏匈奴
陇西郡。
上邽县的西边,是奔腾不息的华夏母亲河,以河为界,西面是月氏人占据的河西走廊,西北面,茫茫一片的大草原则被刚刚崛起的匈奴人占领,就在秦末中原大乱之际,西陲的草原民族之间的生存之战也日渐白热化。
李原在骆甲位于大河畔的骑军临时营地,召见了不久前潜入河西的斥候兵首领白广季,一个多月不见,白广季浑身上下,已看不出中原人的影子了,除了他的鼻子、皮肤还有明显的秦人的特征外,其余部分,行为举止,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羌人。
白广季是随着一支西迁的羌族部落进入河西的,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的十三人,这些斥候兵皆是从军中千里挑一选出来的精干士卒,他们不仅仅是有勇力,而更重要的是善于伪装,也就是说,仍在人堆里也不会引起注意的一种人。
在李原的亲信将领中,白广季绝对属于不起眼一个。他没有骆甲那样锋芒毕露,也没有李必那样精明算计,更不象独目曹信那般张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李原慧眼独具,挑选担当了步军中最为精锐的斥候兵的校尉。
“将军,我回来了?”白广季风尘仆仆,刚刚渡过大河的他,身上还有一股子羊膻的气味,有些难闻,却又有些亲切。
“老白,哈哈,多日不见,草原上的日子看样子过得不差。”骆甲兴奋的上前,一下抱住白广季变得壮实的身子。
李原则是微笑的看着手下两员大将的亲密劲头,心里也是一样的为之高兴,骆甲、白广季、李必、曹信,这些个年轻人在一步步的成长,他们将会是李原军的未来,而作为引领的人,李原更为他们之间的浓浓真情而高兴。
战友之情,比什么都来得珍贵。
纵算隔了千山万水,纵算时间已过去很久,一份挂念总在心中缠绕。
“白校尉,河西的情况怎么样?”李原待白广季跪坐礼毕,开始询问这次深入月氏匈奴腹地的情报来。
“禀将军,上月初,月氏人和匈奴人在盖臧城一带打了一场大仗,双方出动的兵力各不下五万人,结果月氏人大败,就连驻地盖臧城也被匈奴人给占了,现在月氏部落分成了二支,一支内迁到了河对面的金城一带,而大部则西迁往敦城和更西面的地方。”白广季理了理思绪,把探得的情况一一汇报上来,他说话的节奏不快,但却一字一句有理有据,清清楚楚,这正是李原看重的地方。
“匈奴人的首领是不是叫冒顿单于?”李原轻敲案上,若有所思。
“将军如何得知,这匈奴部落原先的单于名叫头曼,不过,在年前被他的儿子,也就是挛鞮冒顿给一箭射杀,这冒顿早年在月氏为人质,此番匈奴、月氏大战,正是冒顿借机寻仇所致。”白广季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的话,骆甲,你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你的骑军,未来的敌人,不止是关东的诸侯,更还有草原上的恶狼——匈奴人。”李原神情凝重,冒顿,这个让刘邦在白登山差一点自杀的匈奴大单于出现在了李原的视野里,他的存在,对于势力集中在边境地带的李原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将军且放心,我骆甲不训练出一支精锐骑军,不回雍城来见你。”骆甲压力之下,年轻人的骄傲让他不羁的仰起头,目光直视李原。
“将军,河西变化事关我军大局,我即渡河西往,再探一探月氏王的实力?”白广季起身,拱了拱手说道。
“辛苦两位了。我军崛起的路上,有你们一路同行,李某甚谢!”李原弯腰,向骆甲和白广季行了一个大揖,这一刻,他的心中,激荡着的是男儿壮志的万千豪情。
秦新历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月末。
这一季的春小麦在数万雍歧百姓的期盼中,开始挂着沉甸甸的麦穗,朝着劳作的人们点头示意。
尽管由于麦种不足的原因,李原仅在雍歧一带的河流叉口、熟田所在进行了翻种,在其他地方,则依旧以粟稷为主,而实际统计结果,还是让李原感到了阵阵兴奋。
除去下一季全面推广冬小麦预留的麦种外,这一次匆忙下种的春小麦在李原所传授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经验点拔下,经过张负等基层亭长、父老的多种试验,取得的产量比原先的粟稷收成要高了二成。
莫看只有二成的增量,农作物产量的点滴提升,对于人类的生存境况改变都有深远的影响,每天,去田间地头,看一看挂浆的穗实,现在已经是张负等老人的习惯了。
与此同时,李原麾下的三万将士经过陈仓之战、破羌之战的洗礼,开始转入为期二个多月的整编,在不断的磨合中,这支军队渐渐的从一支由农民临时征募的队伍转变为一支更为精干的由专职军人组成的军队。
在李原的规划中,未来军队主要有五大兵种组成:其一:骆甲的骑军,战马的充足让骑军有了更多的选择,编制为一万骑兵的数量,可以让李原军随时都能出动二支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当然,现在骑兵还只有三千人,距离这个设想的数目还有些遥远。
其二:王尚的弩军,这是一支沿袭了秦军传统的远程部队,三千装备了青铜机弩的弩兵,足以让任何对手都胆寒,这是一支让人生畏的力量,也是李原手里预留的王牌部队。
其三:蒋渝的步军,这是常规的力量,足有一万五千人的持戟步兵是主要的作战力量,蒋渝为人沉稳有度,正是合适的人选。
其四:白广季的斥候兵,这是李原心目中设想的一支特殊作战部队,他们的人数不多,千人不到,但却要担负间探、刺杀、斩首、伏袭等多种作战任务,他们也是李原心目中的古代特种兵;其五:曹信的亲兵警卫,人数在五千人上下,这支精兵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将领的安全,这其中不仅仅是李原的安全,还有军中其他重要将领,冷兵器战争将领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李原可不希望因为某一位将领的意外身死,而让战事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百十一章 丰收季
开拓疆土。
让蛮荒之地逐渐成为秦人定居之所。
在二千余年前的秦末打拼的李原,就象刚刚成立一家小公司的创始人一样,细心的呵护着自己小小的一番天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迁移、分化和融合,李原逐步在秦国的西陲站稳了脚跟,东面,以歧山、陈仓一线为界,南边则越过秦岭,触及到陇西郡的南部,西面,以大河为标杆,北面,沿长城一线与王离的边军接壤。
在李原的治下,总人口约为三十万左右,其中二十万为新移民,十万为原本居住在雍歧、陇西的羌人、秦人、狄人等,如果换一个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按照五抽一的比例,可以组建一支六到七万的军队。
西北民风剽悍,七万由牧民、耕农组成的军队在战斗力方面,可以和中原一带的十余万军队相抗衡,单单从这一层面分析,李原如果不顾一切挥兵东向,似乎也有成功的希望,但事实上,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只会是死路一条。
单一的抽丁,会让雍歧根据地失血过多,而持续的战斗也会加剧兵力的损耗,在面对关东多如牛毛的大小诸侯时,李原这一支孤单的秦军,要承负的压力实在太多。
兵不在多,贵在精。
稳扎稳打。
一步步的壮大自己,给予治下百姓新生的希望,让一个个家庭在笑容下渡过新的一年,让成年的男丁带着骄傲与自豪踏上战场,这就是李原想要的全部。
很虚幻,又很真实。
木匠韩四祖籍是东海郡淮阴人,不过,现在他却毅然的加入了李原军的行列,因为,他娶了一个关中秦人做老婆。
韩四是带着一份骄傲加入李原军行列的,从大梁到雍州,尽管没有入伍,但他却是李原崛起的见证人。
光棍一条的韩四,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还有找到女人的一天。而他的这个愿望在到了雍州之后的不久,就达成了。
一个来自关中小城临夏的年轻新妇成为了韩四的新娘,这妇人的男人在巨鹿一战中失了性命,只留下孤儿寡母一对,妇人估计也是看上了韩四是个老实人,才始不惜以身相诱,对久无女人安慰的韩四来说,少妇的杀伤人是惊人的,也是无法抵御的。
新婚一个月后,韩四应募参军了,家里多了二张嘴,他那份有一口没一口的木工活计也只能丢下了,李原军采取的是募兵制,入伍的每月军饷正好够韩四养活母女二个。
在困苦之中,如韩四一样的普通人,就这么平凡的活着。
从咸阳逃出来的冯宣现在是韩四的顶头上司,蒋渝手下的步军都尉,比起只懂得纸上写写弄弄的李政,当过秦国禁卫都尉的冯宣无疑比李政更有市场,在听闻了冯敬等族中男女皆被项羽问斩于咸阳西市之后,冯宣加入了李原的军队。
他是冯家唯一的独苗了。
不管之前的恨也好,爱也好,作为秦国大将军冯劫的子孙,他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小说下载
如韩四、冯宣,这样新入伍的士卒有很多,而同样的,经过筛选和淘汰,那些已经不适合在军中的士兵被裁撤了下来,他们有的成为了雍歧的一名自耕农,有的则成为了协助父老、亭长管理地方的吏卒。
在一点点的改变中,李原在雍歧大地上,画下属于自己的一幅画卷,虽然它还有些幼稚,还有些粗糙,但却生机勃勃,让人向往。
十月。
成熟的季节,也是给人以希望的时节。
对于关中的秦人来说,这一年的变化,让他们铭记于心,录入族谱,永世不忘。
强盛的秦王朝结束了,秦国对关东六国多年来的优越感也随着咸阳的陷落而荡然无存,巍峨的宫殿被东返的项羽一把火烧得干净,只留下阿房宫的残垣断壁还在呜咽诉说昔日的辉煌。
秋日,一份份喜悦洋溢在雍歧百姓的脸上每个人脸上荡漾,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如此简单,又这么容易满足。
张负手捧着粒粒金黄饱满的麦粒,激动的不能自己。这是辛苦了一季之后的成果,沉甸甸的,却又分外的珍贵。
小麦的产量,就从这一季春小麦来看,就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粟稷,而有了更多的粮食,李原治下的百姓就会有更好的生活,同时,也能在未来的战事中抢占后勤补给的先机。
同样的十月,对于雍歧以东的关中秦人来说,却是不堪回首的一个月,龙且、章邯、董翳三个诸侯王的治下,赋税抽成达到了惊人的五五成,这使得一直以来都靠着期望过日子的关中秦人苦不堪言。
反秦军队在关中长久的停留,抢夺和消耗掉了百姓手里几乎全部的存粮,唯一指望秋日的收成,现在,一半被收走,留下的根本不足以让百姓支撑到下一季。
十月末。
雍歧大丰收的消息,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鼓动下,开始在关中大地传扬开来,不出意外,立即在暗中引发了一场汹涌的逃难人潮。
秋风开始瑟冷,吹在身上,有一股彻骨的寒冷,歧山、陈仓等几处重要的隘口,一拔拔从扶风、夏邑等地逃亡来的关中秦人眼巴巴的携带着不多的物品,等着检查过后放行。
雍州,郡府。
长史陈平正在向刚刚从西线巡视回来的李原汇报难民涌入的情况,数据和间作传回的消息显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难民潮正在向不可遏止的方向转变。
“郡守,歧山东面,滞留在难民越来越多,这时日渐冷,要是有个差驰,当如何是好?”陈平难得的一筹莫展,政事方面,他虽然能够胜任,但经验还是欠缺了些。难民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雍歧有亲属故旧,这些人的存在,让陈平纵有雷霆手段,也是使将不出。
“陈长史,难民之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健不在于接或者拒,而在于辩别。对于和雍歧的子民有血缘关系的,可以采取连坐,担保的办法,识别之后加以接纳;对于毫无关系的,则不用客气一律拒于隘外,当初,他们既然选择了投奔楚人,那么今天就要承担起后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李原已经从一个热血冲动的年轻将校,成长为一方势力的首领,执政关注的是利益,而不是脉脉温情。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才是乱世的生存法则,李原现在,就是要秦人都记住,只有跟着他李原,他们才有可能活命。
第一百十二章 雍王章邯
咸阳西,郑国渠南,这一带的渭水流域曾经是秦国最为富饶的中心地带,但现在,却是百里荒芜,几乎见不到什么人烟。
这里距离李原治下的雍歧直线距离约为三百余里。雍王章邯领一万五千军驻扎于此。
项羽东归之后,关中核心地带渭水平原被龙且、章邯、董翳所占领,其中,章邯的领地与李原紧紧相连,许多地方相互交叉,只凭着一个小土堆或者一条小溪河来区分到底归属